?

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教學策略的探討

2013-10-09 06:16劉飛飛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生教學策略

劉飛飛

【摘要】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四項基本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從口語化語言向書面化語言轉變的基礎。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口語表述能力,以及寫作水平。因此,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是評價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176-01

語文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是學好語文學科的基礎。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知識積累、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古人認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然而怎樣做到“其義自見”呢?

1、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直接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對于閱讀課程的喜愛程度偏低,缺乏興趣,甚至厭學。如何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重新吸引到課堂上來呢?

1.1 以目標為導向,精選教學內容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對象,一切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學生展開。新課標中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達標標準給予了明確的規定,為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首先,教師應仔細揣摩新課標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正確定位教學目標;其次,通讀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篩選,甄選出精講課文再重點研讀,第三,根據教學目標,瞄準精講課文的重點、訓練難點和知識引申點,確定教學的重點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緊扣新課標閱讀能力標準,主次分明,突出重點,針對性強,以反映教學目標為首要標準,節約教學時間,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外,教學內容要富含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本著有利于學生語言發展的原則。

1.2 以需求為導向,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教學方法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教學情況,及時調整、靈活運用。

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制訂教學方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的需求就是教學的方向,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習慣的閱讀方式,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和程度,在學生中選取具有普遍特性的需求作為教學方法選取的標準。

1.3 以興趣為導向,優化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需要遵循學生認知事物和語言學習的規律,教學環節不但要緊湊避免停頓,還要井然有序。在文本解讀環節,應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隨意改變順序會導致學生在文本理解上出現混淆的現象。

但按部就班的解讀,會使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感覺千篇一律。因此,在不影響教學框架的前提下,適當變換教學節奏,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記敘文的閱讀教學中可多運用這一方法;特別是倒敘、插敘的文本,在教學中可運用內容切割法,變換不同的視角和教學順序,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2、能力提升策略

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時間的積淀,需要多種閱讀資料的積累,除了教材文本的閱讀以外,還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鞏固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1 閱讀方法訓練

閱讀固然需要量的積累,但如果不講求方法,閱讀者很快會陷入枯燥的心態中,失去了興趣,閱讀立即會變得索然無味。閱讀方法因人而異,但最終目標都是產生閱讀的興趣。

(1)閱讀興趣培養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迸d趣可以激發小學生主動產生閱讀的欲望,而欲望是驅使小學生不斷閱讀的內在動力。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閱讀教學需要更多的活躍因素,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無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通過開展講故事、朗誦、課堂討論等活動,激活課堂氣氛,或鼓勵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2)閱讀方法訓練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適時給予學生閱讀興趣的肯定,培養學生穩定持久的閱讀信心,同時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閱讀水平和知識結構,選擇適宜的閱讀方法。

首先,確保閱讀時間的充裕。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制定個人閱讀計劃,管理閱讀時間,其次,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敢于對教材、權威提出質疑,帶著疑問去閱讀;再次,不拘泥于閱讀形式,可以自由讀、可以大聲朗讀、可以默讀或輕聲讀,根據閱讀環境和學生自身的習慣而定。古人云:“積漸成學”,這是閱讀的至高境界,是閱讀的恒定規律。閱讀沒有捷徑,唯有堅持與恒心。

2.2 閱讀選材訓練

有了閱讀方法,還要挑選適宜的閱讀材料。世上書籍種類繁多,而閱讀是主體能動的參與行為,富含個性化,如何挑選適宜的書籍閱讀,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核心。

(1)挑選適宜書籍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人類的成長離不開書籍。好書足以開智,但是小學生存在年齡小、閱歷淺的缺陷,在挑選閱讀書籍時,往往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使得挑選的書籍質量不高,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引導學生挑選書籍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書籍的趣味性。如低年級的學生偏向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中高年級學生偏向故事、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書籍,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到文學期,提升人文修養。

(2)閱讀交流活動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這是閱讀的至高境界,也是知識儲備的必然規律,只有不斷重復記憶,才能最終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首先,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平臺,創設富有情趣的讀書體會交流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同一篇課本發表不同看法,其次,創設集體讀書機會,在課前組織學生輪流上講臺朗讀文章,文章由朗讀的學生自行擬定,迫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第三,開展辯論比賽,教師設定一個討論題目,在班級中開始演講或辯論比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有效地閱讀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小學生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我是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