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開放大學云平臺環境下構建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的探析

2013-10-11 01:40楊宏宇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學習者協同資源

楊宏宇,趙 靜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一、前言

在國家開放大學(以下簡稱國開)組建掛牌的同時,中央電大即將推出運行的一站式國家開放大學教學服務平臺,是一個集“云計算”、“云學習”和“云服務”等諸多新技術、新概念和新方法于一體的新型“云平臺”。按照計劃,這個平臺經過不斷擴充和完善,將在2020年實現“互聯網、虛擬專網、移動互聯網和衛星網‘四網合一’的遠程教育網絡環境,打造一個基于云計算環境的數字化智慧校園,為學習者、教師和管理人員分別提供智慧的學習、教學與辦公環境;面向全國教育機構,超越地區及模式限制地提供應用、平臺、資源、數據、基礎設施等多種云服務”。

與現在電大在開展遠程開放教育過程中所利用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電大在線”教學平臺相比較,這無疑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云平臺的構建,既為以遠程開放教育為主業的全國各級廣播電視大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教學環境和手段,也為各級電大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課題:在“云平臺”的教學環境中,如何從事并開展“國開”架構下的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活動;怎樣利用“云平臺”來不斷“造云”,形成“云資源”并引領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如何為學習者提供“人人、時時、處處”可學的環境與服務——即在云平臺環境下,教與學應該有什么樣的模式,它與現在電大所從事開展的,已經有十余年歷史并業已探索出一系列成功或成熟經驗與模式的開放教育之間又存在著何種傳承、拓展、揚棄和創新的關系?以上這些,應是廣大遠程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電大開放教育現有教學模式與固有缺陷

從事開放教育十余年的各級電大系統,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諸多因素,探索并實踐了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諸如江蘇電大的“學—導多元互動”、黑龍江電大的“自學-導學-考核三環互動”、湖南電大的“123”、北京電大的“五突出”、陜西電大的“一個中心五維互動”、湖北電大的“一網雙學”等各種教學模式。這些不同的教學模式各自在推進開放教育教學過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公認的成果,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各類高等教育人才,為提升國民基本素質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然而也應看到,上述各種教學模式,對于完成今后國家開放大學所擔負的“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任,尚存一定的不足與缺陷。

首先,這些模式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教師、學生的教與學的行為都發生在一個以中央電大、省級電大和市州級電大為依托的“三級平臺”網絡教學環境中,“造成了各級電大教學數據及三級教學平臺物理上各自分離,網上資源重復傳輸、接收資源效率低下、資源同步更新不及時不準確等諸多問題?!逼浯?,由于學習者被分散到中央電大、省級電大和市州級電大三級教學平臺上,學生在獲取教學信息時,常常會遇到同一門課程在三級平臺上存在有不同的信息引導和各自不同的重點表述情況,教學信息的分散、教學引導的多方向,造成了學生學習“迷路”的現象:本來想檢索某門課程知識,因不同平臺的不同表述,讓學生忘記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和最初關心的重點為何,引起認知上的迷航。第三,由于各級電大教師都在網上以各自為陣的方式發布教學信息資源,造成同一門課程的資源信息重復、過量和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更缺少學科邏輯上的嚴謹和系統性,使得學生要在這些過量的學習資源中尋找適合對自己學習有用的信息變得十分困難,形成了“泛濫的資源等于沒有資源”這一現象。第四,不論基于何種既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都是在各級電大教師隊伍、力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展開的。教學平臺的分散,讓師資力量短少、隊伍實力不足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在這種狀況下,教學過程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愈發依賴于學生的自學。而進入電大學習的學生群體,入學前多數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本來就差,完全靠自學來完成學業存在一定的困難,他們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輔助,對于“人人、時時、處處”的學習形式有更加迫切的需求。而這一點,又恰好是在這些教學模式下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所無力完全做得到的。

三、在“國開”云平臺環境下構建“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的探析

1.云平臺下學習的內涵變化

首先,學習是在云平臺的支持下,通過各種網絡化的云計算和通信技術來實現,具有高科技的顯著特征:學習者通過各種數字設備、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獲取開放的學習資源,在云平臺的可視化虛擬環境中進行學習與協作。云平臺將技術與學習的整合推向新的境界。

其次,在云平臺環境下的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無處不在,隨時發生;云平臺可以向學習者提供無處不在的學習支持和服務,終極目標就是成為一種公共設施提供給所有用戶,讓人們可以像使用水、電、煤氣和電話那樣使用云平臺上的學習資源。第三,如同第三代網絡給遠程教育帶來巨大變化一樣,云平臺環境將再次給遠程教育的學習時空觀帶來巨大的變革?,F在電大所進行的基于網絡的遠程開放教育,受教育者因專業學科及學籍時效等各種因素影響,能夠獲得的教學信息內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云平臺因向學習者提供“因時而異”的學習資源,將學習時間延拓到人的一生之中,其最高境界即是終身學習;云平臺泛在的學習資源,可以為學習者提供 “因事而異”的各類信息,使學習可以超越傳統正式的學校教育情境,突破專業的界限,實現正式與非正式學習的整合與協調發展,讓學習的演化發展同時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展開:在時間上持續終生、在空間上無處不在,達到“以人為本”、“因人而異”這一嶄新的學習境界。

2.云平臺引發教學模式的轉變

首先,利用云平臺高科技含量的特點,以高性能運算、大規模存儲、數字化通信及人性化交互為基礎,借助于各種硬件設備、軟件工具和人力資源,教師的教學任務將更加集中到組建教育網格與信息化學科共同體、構建虛擬實驗室、構建基于云平臺的虛擬教學團隊等前所未有的工作當中,以此形成以協同性、跨學科與分布式教師團隊為基本特征的教學共同體,在云平臺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和手段,改革教學方法,推進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和案例式教學,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服務。

其次,因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他們對學習資源除了數量上的需求,更在于獲取的方便、使用的靈活、幫助的有效、質量的優化。因此,大力推進多網合一的學習環境建設,建設支持各類移動設備等多種終端接入的新型教學資源,實現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和智能學習,應是云平臺環境下教師必須更加側重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云平臺賴以存在的基本支柱。眾所周知,好的資源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而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的云平臺整合教師力量,以課程為單位形成教學團隊,既是解決目前各級電大師資力量不足的出路,更是今后開展學科建設、課程建設與新型資源建設的必由之路。因此,不論是教學過程的落實還是資源建設任務的實際需求,通過云平臺而實現各地教師的力量整合并以此實現協同教學、協同開展資源建設,成為國家開放大學云平臺環境下教學模式演變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第三,教學模式應能體現“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的思想。這就要求具備以下的特點和功能:

(1)在課程教學上,體現“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的理念,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以課程為單元組織教學。指導教師通過云平臺引導學習者按照學科模塊與課程標準,制定學習計劃和進度,選擇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把教(通過云平臺的導學、助學及輔導)與學(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式學習),做(各類課程實踐、形成性考核作業、在云平臺上開展的虛擬實習實驗等)與考(云平臺上進行的在線學習檢測、課程學習階段性測評等)有機結合,讓“教、學、做、考”各環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習者依靠云平臺環境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忱。

同時,打破以專業為建制的傳統高等教育學習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將現在電大開放教育所執行的學年學分制改革為分類課程學分制,通過學分銀行記錄存儲學習者選修的各類課程,不論是學科學歷教育課程,還是職業培訓進修課程,或是休閑文化學習,都允許其自由選擇,學習后計入學分,修滿相應學分即可獲得相應文憑或證書,讓學習者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鼓勵社會成員通過參與不同類型和形式的學習來積累學分,通過學分銀行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之間的學分互認與轉換提供支持,促進教育從狹隘的學校辦學模式走向開放聯合辦學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學習制度的支持。

(2)在考核評價方面,針對學習者在學習目的、習慣、時間和能力方面的各自不同需求和特殊性,明確考試目的不只局限于評價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更在于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徹底摒棄目前電大所實行的類似于普通高校的考核模式,通過課程學習過程階段性測評、課程結業能力測評、教學活動參與情況測評、網絡提交作業自我測評、實踐活動測評等多種形式,把考核內容分散、考核時間分散、考核方式分散,實現對學習者全方位的學習考核和能力考核,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降低他們對一次性終結考試的畏難情緒??己藢嵭欣圻M積分制,每個階段性考核的積分累進達標后即獲得課程學分,對于積分高的學習者,還可通過制定各種超額積分獎勵機制來引導、激勵學習者積極努力學習。

3.在云平臺下“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的提出與定義

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由教學過程的協同、資源建設的協同與學習過程的協同三部分構成。其運作的需求是云平臺上一站式的服務與教學指導環境,其實施的前提是云平臺中各類海量云資源的建設,其成功的要素在于學習者能夠在云平臺的環境下共享資源成果,時時、處處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幫助,隨時隨地可以實現生-生協作,讓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師生之間的及時交流、生生之間的相互協助的協同式學習。該模式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云平臺下的“3維協同”教學模式

(1)統一平臺,協同教學

云平臺打破了現在電大三級教學平臺之間的屏障,分布于各地的教師共同使用統一的教學平臺,這既有利于在整個國家開放大學體系中實現對分布在各地教師的統一指揮、全面部署、協調運作;更有利于教師之間在學術研究、教學教法等各個方面的溝通、交流與協作。由各級國家開放大學中的多位教師組成團隊共同負責教學任務,由此實現基于云平臺的協同教學,其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師個體在課程教學中的任務分工可以更加細化,便于促使教師更加深入細致地研究課程內容與教學教法,改進和增強教學效果。二是通過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同教”等多種形式的協作教學活動,促進各地教師基于云平臺的協作教學由“自組織”狀態逐漸演進為自覺行為,在云平臺環境所帶來的競爭、合作與群體約束作用下,使松散型的協作教學逐漸演化為具有凝聚力和約束力的教師協同教學團隊。三是教師團隊集中于云平臺,為學生自由選擇指導教師提供了可能,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適合于自己學習需求的教師來指導學習, 反過來也可促進教師個體之間在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等各方面的良性競爭,使教學真正體現從優而師的真諦。四是可以進一步引導教師在協作過程中加強經驗交流,開展教學反思,協作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評價,共建教學資源, 探索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2)利用平臺,協同造云

利用云平臺的海量存儲功能,通過各地教師協作配合,按照“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資源和教材、一流教學管理和支持服務"的標準,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資源建設。更重要的是,以此為抓手來整合各級電大教師力量,建立新的激勵機制和運作流程,讓各地教師形成資源建設的協作共同體,按學科與課程、按學習者的需求來研究資源建設的形式、內容,統一建設質量標準,規劃多樣化的建設內容,形成多元化的建設群體,打造開放化的共享資源,構造全覆蓋的學習資源云。

同時,讓學生群體也成為“造云”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學生相互間的學習互助微博、各種學習心得、體會信息也成為“云”中的內容,成為共享資源的一部分,可以極大的豐富課程資源的有效信息內容和資源的形式,通過微博等信息來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聯系與互助,形成虛擬學習團隊,使學習者在“云”上的學習沒有孤獨和無助的感覺。另一方面,教師通過云平臺指導學生學會搜索資源、應用資源,結合學習的需求對“云”中的資源進行評價,以此構成師生之間在“造云”、“用云”方面的協作關系,反過來促進教師在資源建設上形成不斷創新發展、精益求精的良性循環局面。

(3)共享平臺,協同學習

在云平臺下,學習將進一步演變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作、交流、互助式的學習與認知過程。因為云平臺上資源的全覆蓋性質和教學支持服務的一站式性質,學生的學習不再完全是“孤軍奮戰”,而是演變成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性協作與學生之間的互助性協作式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云平臺構建一個集師生交互、行為統計、教學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人性化的虛擬學習社區,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自主選擇指導教師與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各類云資源來實現實時與非實時的師-生交互、生-生協作,通過構建虛擬學習團隊,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都是在教師群體、同學群體的共同參與和協助下實現和完成的;所有學生通過對云平臺上學習資源的共享、教師隊伍的共享來實現和達到學習目的,構建認知的過程,使認知過程在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的協同作用推動下順利開展。

四、探索與構建云平臺下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的意義

1.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意義

首先,國家開放大學成立伊始,在教學模式的實施上,既有對過去電大開放教育一定程度上的延續,更有嶄新的探索與實踐內容。從教學過程到效果評價,從學習支持到資源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多未知的新領域與創新的新機遇。因此,構建基于云平臺的三維協同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探索在國家開放大學架構下,探索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相比過去電大的各類教學模式更具優越性、實用性與靈活性,以此為打造終身教育立交橋和建設學習型社會而探索一條更好的路徑。

其次,在利用云平臺開展新型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上,對以省電大為基礎組建的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的教學過程形成模式,固化形式,成為夯實基礎,強化內涵建設的源動力;對于依托市州電大而組建的國家開放大學各個學院及教學點而言,在教學上形成示范與指導作用,并以此為基礎,通過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有關運行機制的完善,成為整合教師力量,壯大師資隊伍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解決過去電大師資隊伍數量短少和力量不足的各種問題。

2.需要重點實踐和探索的內容

(1)構建基于云平臺的教師協同教學模式。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整合各級電大教師隊伍,形成各有分工,協作配合的教學團隊。在物理形式上,教師依然分散在各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云平臺形成一個整體,打破過去各級電大教師分而治之的塊狀結構,解決各地電大分散自治、教師力量單薄的問題,通過云平臺讓各級電大教師在邏輯上形成一個教學整體,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構建云平臺下教師的資源建設模式。研究如何進行課程資源建設的規范化、多樣化、多元化與開放化,通過對具體課程資源的“碎片化”與“微課化”建設研究,深入探索適合于移動學習的各種類型教學資源,打造大量的“微資源”發布到云平臺,方便學生的移動學習、即時學習。通過大力建設高品質的音、視頻互動教學資源,讓網絡課程“動起來”,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文本頁面;通過名師講壇、精品課件,讓課程教學形式活潑多樣,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單向灌輸;讓課程資源成為有價值的教學信息鏈,使學習者通過上“云”來獲得數據、得到信息、構建認知、增長知識、形成智慧,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能夠有效的發生,取得切實的收獲,使學習成為一個實用而充滿活力的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培養和提升能力的過程。

(3)構建云平臺下的學習模式。學習模式實際上與教學模式緊密相關,互為依存。在云平臺下,構建一個集教學交互、行為統計、學習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人性化虛擬學習社區,讓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自主選擇指導教師,自主選擇學習方式,通過云平臺實現實時與非實時的師-生交互、生-生交流;通過自由選擇云平臺上的雙向視頻課堂、虛擬實踐(實驗)平臺、網絡輔導課堂、預約遠程輔導、移動學習課件等多種方式獲取教學信息,得到教師幫助,完成課程學習;通過自由選擇預約階段性考試、在線自我測評、在線作業報告提交等各種形式實現學習效果評價,獲得階段性課程學分并累計計入學分銀行賬戶,同時建立學習者與指導教師之間的教學效果互評機制與對資源的利用效果評價機制,以此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通過微博、短信、電子郵件等各種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再孤獨,時時能夠得到幫助,使學習的形式更加多元,處處能夠獲得有用信息,促進學習的質量不斷提升,人人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五、結語

在國家開放大學云平臺環境下開展新型的遠程開放教育,是這個時代的又一新生事物。充分利用過去各級電大在開放教育教學中積累下的成功經驗,在今后的國家開放大學架構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托云平臺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對云平臺環境下各地教師力量的整合與協同教學的本質特征、組成要素、結構體系、運行機制和實施效果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在教學過程中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高起點,按照高標準運行并取得較高的教學品質和教學效果,從而構建一個能夠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專業學科建設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

[1]鄭旭東,等. 賽博學習:學習科學創新發展的新戰略支點[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1,(4).

[2]王懷詩. 基于信息價值鏈的網絡學習模式探析[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1).

[3]劉增輝. 在E_Learning之上創新[J]. 中國遠程教育,2012,(8).

[4]郭紹青,金彥紅. 網絡支持的教師校際協同教學研究[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1).

猜你喜歡
學習者協同資源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