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行且思,微作文煥發大能量

2014-03-18 09:32陳新福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蒙眼紅領巾言語

陳新福

解決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的問題,是眾多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幾年的實踐證明,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既能在活動中溝通師生情感,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有效利用活動素材進行寫作訓練。筆者在五年級開展了兩次《奇特的寫字體驗》活動,深感微作文的獨特魅力。

【活動方案再現】

活動一:我演你猜,感應心靈

書空猜想:一人利用人體的四肢比劃動作,如手指書空,下巴或鼻尖在桌上書寫,腳趾在地面上比劃,“腹背受指”(一生在另一生背上比劃)等書空活動進行無語言的交流。另一人用心觀察、體驗比劃過程,猜想比劃者所書漢字,實現心靈感應。

活動二:趾筆揮舞,體驗艱難

趾筆揮舞:參與者用腳趾夾起筆,并在紙上進行書寫。不能有手的參與。

活動三:蒙眼涂鴉,感悟光明

蒙眼涂鴉:參與的同學用紅領巾蒙住雙眼,用手執筆在紙上寫一段話。

活動四:賞圖深思,喚醒心靈

出示殘疾人(學生、社會青年)等練習書法作品的圖片,媒體報道的各種書寫奇人(樟樹奇人六筆同書、衡山縣陳祥以眼執筆、聶春歌倒身書寫、耳朵夾筆寫字)。

活動五:端正書寫,感受幸福

讓學生安安靜靜地書寫,展示學生書寫的優秀作品,感受健康的幸福

困惑:寫得出未必寫得好

課上,我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各層次的活動體驗,適時地引導學生說出體驗感受,學生在多層次的游戲活動中,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感受著語文活動的快樂。面對新接手的班級,活動只是個過程,其目的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僅靠課堂上的“無序語言表達”是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素養的。于是,活動后,我要求學生記錄活動過程,展示感受最深的內心體驗,其目的一是引導學生記錄生活,二是摸清學生的文字表達水平。然而,交上來的習作卻讓我無語。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有關寫字的活動課。老師讓我們用鼻尖、腳趾書空,我們沒做幾分鐘就開始叫——好難受,好痛苦,怨聲載道:“這是什么破方法??!還不如用手寫呢!”老師讓我們摘下紅領巾,系在頭上,蒙眼寫字。老師讀,我們寫,寫完以后,摘下紅領巾,看一下自已的字,寫得甲骨文不像甲骨文,草書更不像,簡直不是字。一想起那些失明的人,也能把字寫得那么好,我心里不免有一絲的慚愧。在老師給我們看圖片的時候,斷臂的人用腳寫,有創意的用耳朵夾著筆寫,用眼睛寫,有這么多人用不同的方法寫,而且寫得那么整潔、漂亮,而我們用手寫的字都不如那些人,看來,我們不經歷困難,不懂艱辛呀!

不難看出,學生能較好地記錄出活動過程中的個人體驗。但是這樣的習作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清楚” 的要求了嗎?顯然沒有。一是內容不清楚,對文中敘述的三個活動(書空、蒙眼、看圖)均是“一言以蔽之”,看不出活動的過程性內容,更看不出小作者在哪方面“感受最深”。小學生的寫實性作文練習重在記錄生活,與別人交流,試想,這樣的寫作能讓自己回味活動細節嗎?讀者就更難從習作中分享活動的快樂了。這種“羅列記錄”的表達,一是學生對習作“選材”素養的缺失;二是表達不清。從構段形式上看,全篇作文就一個段落,各個活動之間缺少了起承轉合。這種“不拘形式的表達”是學生對內容“組織”能力的缺失。從言語表現上看,內容空洞,整個活動的動作、場面缺少細節性描寫,表現不出自己或同學那種獨特的感受,即使有點感受,也是處于表層的,沒有內心深處的真實觸動。

可以說,這樣寫得出但寫不好的習作練習,只能成為學生的負擔,難以提高寫作能力,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是百害而無一益的。

習作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寫得出,二是寫得好。寫作學原理認為,任何一篇文章的寫作都得經歷“雙重轉化”的過程:“事物——認識——表現”。第一重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作者的認識,即觀念和情感。 第二重轉化,它所遵循的是“表現論”的原則,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將自己對事物的意識與情感轉化為書面語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從以上學生習作來看,學生經歷的只是第一重轉化,即“事物——認識”,如何進行第二重轉化“認識——表現”,實現學會寫作,這是學生素養形成的關鍵所在。

驚喜:且行且思,不期而遇的收獲

今年開學初,某編輯部向我約稿,要求開展一次學習體驗活動,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生活,以文字、圖片的方式記錄活動全過程和活動過程體驗的微語感言。于是,我再一次啟用原先設計的《奇特的寫字體驗》活動方案, 基于對用稿“微語感言”的要求思考,力求在每一層級的活動中,顯現學生的獨特感言。我將“先活動再作文”的方式變為“邊活動邊作文,邊作文邊反饋”的即時性指導。于是課堂上我搜集了不少學生的精彩片段,現擷取一個片段以待參考。

第三個活動是“蒙眼涂鴉”。我解下紅領巾,不緊不慢地把眼睛蒙上,這一刻,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一片黑暗,一種恐懼、擔憂在心里萌發,我悄悄地把紅領巾松開,留下一道透光的縫隙,開始寫字。正當我得意自己的“杰作”之時,只聽老師發話:“蒙緊你的雙眼,不能作弊喲。不然,你就沒有真實的體驗了?!迸?,我趕緊把眼睛蒙緊,繼續寫起來。同學的詢問聲不時傳入我的耳朵:“我的筆跑到哪兒去啦?”“我的筆會不會拿錯頭呀?”教室里隨之而來的是一片哄笑。兩分鐘后,我寫完了一段話,解開紅領巾,哎呀!這哪里是一段話呀,一大堆的字簇擁在一起。再看看每一個字,撇不知跑哪兒去了,捺也不知去哪兒了,看不到幾個完整的字。唉!沒有眼睛真的不行呀!

作文表現生活,不是簡單地記錄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一切現象,而是通過作文表現真實的自我(被兒童心靈同化了的,成為心靈的一部分的精彩體驗)。相對于第一次的全作文而言,這樣的片段式微作文寫作更精彩。小作者將自己蒙眼后的內心、動作、所見、所聞真實地再現了出來,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微作文寫作不僅將“活動情境”照原樣說出,還能讓讀者如臨其境,走進小作者的內心世界,實現滿足生活需要和心靈需要的“真寫作?!眅ndprint

思考:微作文煥發大能量

微作文教學打破了“一次一篇”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是以片段式的寫作練習為手段(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篇的統領下,實現逐段分解,降緩坡度;二是圍繞主題,專注描寫),讓學生在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下積極主動地學習習作,達到積段成篇的目的,實現精神生命與言語能力相互促進,同步發展。

一、微作文彰顯人性關懷

學生素養不同,對習作素材的捕捉能力、言語表現能力是千差萬別的。但不管怎樣,每一次習作反映的都是學生個體的生命體驗和經驗,或是學生精神世界的張揚。作為教師,應給予肯定和展現。也許在一篇全作文的作品中,我們會發現構段、表達、想象、用詞等各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于是,教師會負責地給學生指指點點,圈圈畫畫,這勢必影響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造成寫作恐懼綜合癥。微作文是一種即時性寫作,規模小,時間短,針對性強,類似于網絡里的“微博”。學生可以根據習作欲望談見聞,發議論,說心情,記思想,寫感受,有針對性地用三言兩語寫成一個片段,隨性而發,化整體為部分,有效克服作文恐懼,自然成文。教師在無形中呵護學生言語心智。

二、微作文規范言語表現

寫作教學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調控言語行為,指出某一言語行為過程是由若干行為要素構成,以適當的方式及時幫助學生對言語行為進行反思、修正、總結,形成正確的寫作行為、觀念與靈活的自我調節能力。微作文的教學以片段的方式實現邊寫邊評、邊評邊改,為學生提供嘗試和展示言語才華的機會,誘發學生揣摩言語的興趣,提高言語感受力和想象力,使之更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明白哪些方法可以借鑒,哪些問題應該避免,哪些言語需要糾正,達到語言的最優化,逐漸趨向“自動化”,實現言語表現的規范與自由。

三、微作文強化培元固本

我們應該能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有言說的沖動和欲求,都有對語言文字的喜好和自我表達的愿望。然而在應試作文“貪多求全”的背景下,學生言說的沖動和欲求逐漸減弱,成了應付考試、滿足教師需求的“造假者”,自我的“言語生命,精神生命”在一次次習作中退化。作為教師,首要的是對言語生命的養護和精神生命的培育。微作文教學以低層次的言語目標,圍繞一個點(人物描寫、動作描寫,場面描寫……)“表現真實的自我”或“表現獨特的內心體驗”,強化言語行為和言語精神動機,激蕩言語生命的沖動和激情。在長期的言語實踐過程中逐漸“自求得之”。endprint

猜你喜歡
蒙眼紅領巾言語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紅領巾》的“童年照”
快樂入園
“反”教語文 破解文本言語形式
蒙眼喊定
日本“蒙眼餐館”生意火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智取紅領巾
洗紅領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