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研究

2014-03-27 02:00孫保全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國族藏族云南

孫保全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091)

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研究

孫保全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091)

國族是一種取得國家形式的政治民族。對現代民族國家來說,要鞏固國家政治統治秩序,實現國家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就必須贏得國內各民族對國族的認同。其中,作為潛在精英群體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又尤為關鍵,必須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建構。本文選取云南籍藏族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全面考察了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的特點、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總體狀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國族認同;民族認同;藏族大學生

國族是一種取得國家形式的政治民族,是在民族國家時代特有的一種民族形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民族國家構建基本完成,這也使得中華民族獲得了國族地位。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面臨著全球化挑戰,且正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多民族國家而言,國族認同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其中,作為潛在精英群體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尤為關鍵,這是因為與普通大眾相比,他們受教育程度相對更高,思想又趨于活躍,這些客觀資源條件使得他們往往肩負和承載著對本民族共同體的使命和責任,在未來他們大多也將是建設和發展各民族共同體、實現和維護民族利益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在大學時期形成的國族認同情況不僅會對其本人今后的國族認同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而且也會對民族共同體中其他成員的國族認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關注、考察少數民族大學生國族認同情況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時代意義。然而,目前學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的個案研究相對薄弱。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對這一特殊群體國族認同的及時了解和把握,進而在客觀上制約了相關民族政策的調整。

基于此,本文以一個頗具典型性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為例展開研究。本文所關注的云南籍藏族大學生,主要指自小生活在祖國西南邊陲云南省,并且主要生活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德欽、維西三個縣,在高考后進入全國各地攻讀大學的在校本科生。在整個未成年時期的社會化中,云南籍藏族大學生身上的民族特性體現的十分明顯。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多數學生的父母雙方都是藏族,家庭成員之間交流均使用藏語,并傳承著較為完整的本民族傳統文化。其次,藏傳佛教的信仰、朝覲、法式,構成了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在家庭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精神生活。這些獨特的成長和生活環境顯然直接強化了他們對本民族意識的內在情感,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左右他們對國族的認識與認同。本文通過對云南籍藏族大學生政治認同問題的考察,旨在及時了解、掌握這一群體的國族認同狀況,同時也為透視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國族認同提供實證素材,并為如何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國族認同建設提供參考。

一、國族認同的內涵

認同概念最早用于心理學,主要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自我認識,它是自我意識的產物——我或我們有什么特別的素質而使得我不同于你,或我們不同于他們?!保?](P18)可以說認同本身就有一體兩面的涵義:一方面是確認自己的特性、身份,這是通過對某一群體的歸屬感來完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個“認異”的過程,也就是要在對他人或群體的區分中,才能形成“我(們)是誰”的認同意識。

國族是一種取得國家形式的民族,它既不同于傳統民族,也不等同于國家。如果說傳統民族是文化民族,那么國族則可稱為一種政治民族。[2](P6)在現代國家中,一國內可以共同生活著多種文化民族,但國族只能有一個。國族并非自古有之,而是在民族國家時代特有的一種民族共同體。在此之前只有國家,但無國族。在民族國家形態下,國族由國民(公民)構成,并依靠一系列的現代民主制度來掌控國家,在法理上是國家權力的所有者。在我國,國族指的是中華民族。而民族國家則是“建立在民族認同基礎上的主權國家”,[3](P89)因而從其概念上來看,至少包括三個要素:首先是從近代王朝國家繼承的主權特性;其次是進行政治統治與社會管理的國家權力,以及由此產生的機構、制度等;再次是認同、支撐國家權力及政治制度的國族。因此,國族只是構成民族國家的一個部分,二者是不同層面、不同范疇的概念。其實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人們的國家認同和國族認同也并非總是完全一致。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認為:國族認同是個人或群體對于本國族的歸屬感,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其他國族的區分意識。國族認同心理結構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國族認知,主要指對于自身與國族之間同一性關系的認識;第二,國族情感,是指對國族的情緒反應,具體表現為熱愛、忠誠、懷疑、疏遠等等;第三,國族評價即在同其他國族對比過程中,對國族產生的價值性判斷。一般認為,具有較高程度的國族認同,其國族評價也往往較高。同時,國族評價也會對整個國族認同產生影響。

二、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現狀

在這個部分,本文通過問卷法來開展調查研究。主要對各高校的云南籍藏族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共發放150份問卷,有效回收140份,有效回收率93.3%(樣本的具體構成見下表)。

表1 樣本(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分布情況(N=140)

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共設置20個題目,每個問題都對應5個選項,分別為“十分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不清楚”、“較為同意”與“十分同意”,態度越肯定表示國族自我認同越明確、區分意識越明顯以及國族認同程度越高。全部資料經核對后運用SPSSll.5軟件進行單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論文對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現狀的考查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一)較為明確的國族自我認同

國族自我認同,指藏族大學生對自身與國族間同一性關系的認同,亦即對國族特性的確認。目前的國族認同個案研究,主要是從文化和政治兩個維度展開的。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本文以為利益同一性也應被視為構成國族特性的實質內容。因而本文主要通過文化認同、政治認同與利益認同這三個維度,來考查藏族大學生的國族自我認同。具體維度和指標如下:

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自我認同總體而言是較為明確的,這在每個維度的個別指標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其中在文化認同維度,91名學生對“普通話是全國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共同語言”這種說法表示十分同意,另有49人表示比較同意。表明這一群體對于普通話作為“國族語言”懷有深刻的認同。在政治認同上,所有人對于“我們每個人雖然有民族之分,但是同屬于一個國家,大家都是中國人”都表示同意。這說明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政治共同體感十分強烈。在利益認同維度,對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緊密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觀點,131名學生表示同意,這說明大部分藏族學生對“利益依存關系”這一指標的有著明確的認知。

(二)較為明顯的國族區分意識

根據心理學的社會認同理論,個體在所屬群體中獲得歸屬感的同時,還會自發或自覺地同其他類似群體進行區分和對比。因此國族認同在外延上,就意味著同其他國家民族的區分意識。本文設計了兩項指標來考查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區分意識,根據調查情況,我們推斷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區分意識總體上是較為明顯的。量表中的具體問題以及樣本回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2 國族區分意識

(三)國族認同與民族認同的比較分析

在這個環節,我們通過三個維度及若干指標來考查相對于本民族,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對于國族文化、國族利益及國族身份的重視程度(詳見下表)。

表3 國族認同與本民族認同的比較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在不同維度、不同指標下的國族認同程度存在很大差異。在文化認同比較中,絕大多數學生對國族歷史的認知水平是高于藏族的,然而對語言和節日的態度則偏向本民族。利益認同這個指標表現較好,說明在民族利益和國族利益發生沖突的情境下,學生能保持大局意識。而在身份重視程度這個維度,由于“云南人”能基本符合同質性的國族身份,所以藏族大學生的選擇,說明相比之下更看其重藏族身份。具體問題體現在:

第一,相比本民族,對國族語言及節日等文化特性認同較為有限。通過前面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現狀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約有62%的調查對象認為民族語言更能夠表達內心想法;另有幾乎一半的學生認為民族節日更有吸引力。這說明,相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國族文化建設依舊任重而道遠。

第二,對國族精神的認識較為模糊。國族精神是國族文化的核心要素,是連結其它多個構成部分的紐帶。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認為,民族(Nation)精神具有文化整合作用。[4](P35—38)如果說歷史、語言、節日等要素是磚瓦,那么國族精神則是凝聚國族文化大廈的鋼筋和水泥。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對同一性的國族精神并未形成明確的認同。

第三,對國族身份重視程度不夠。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同沒有民族差異的省籍身份相比,超過60%的學生對自己的藏族身份更加敏感。過分看重民族身份,對于國族認同而言并非好事。事實上,“如果多樣性的社會身份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變成剛性化的力量,國族文化、國族意識甚至國家認同都會被消解,變成某種虛幻或虛擬化的東西,聽起來很美麗但卻難以捉摸?!保?](P95)

第四,國族自豪感有待提高。從“中華民族是個十分優秀的民族”這個項目的回答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比較中對中華民族的評價水平并不高(詳見表4.)。這將在主觀意愿上削弱對國族的認同感。

表4 國族評價情況

(四)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與云南籍漢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的比較分析

作為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主體民族,漢族一般被認為是不存在國族認同問題的。除了民族屬性帶來的差異外,云南籍漢族大學生同藏族大學生在其他絕大部分方面都有著共同的特性。因而在國族認同上,二者可以作為比較對象進行研究。由此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藏族大學生的認同狀況,進一步分析其特點和存在問題。本次調查針對云南籍漢族大學生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9份,有效回收率91%。問卷被試者的構成情況如下。

表5 被試(云南籍漢族大學生)分布情況(N=109)

考慮到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深受漢族影響,所以在這部分中不涉及文化認同的對比,僅從利益認同和政治認同兩個維度進行比較分析。

第一,兩者在國族利益認同程度上相差不大。在這一維度,本文設置了5項指標,其中部分指標在上述測量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中已有使用。同樣將其各個指標轉化為量表中的具體問題。答案選項設置了5個,分別為“十分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不清楚”“比較同意”與“十分同意”。因為問題設計都是積極的觀點,因而選擇同意則表示認同程度較高。通過問卷分析,我們發現漢藏大學生在國族利益認同維度上沒有太大差別,甚至在個別指標上,藏族大學生表現出比漢族學生更為積極的態度。詳見下表。

表6 漢藏大學生國族利益認同比較

第二,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政治認同比云南籍漢族大學生國族政治認同程度相對略低。我們在這維度使用的3項指標同上文考查藏族大學生的相同。從量表中三個相關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政治認同程度比漢族大學生略低,但是總體差距不大。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7 漢藏大學生國族政治認同比較

三、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國族認同的影響因素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總體狀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總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研究使用訪談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試圖揭示制約其國族認同的因素。這部分研究使用騰訊公司開發的聊天軟件,通過兩個由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組成的QQ群進行集體訪問,屬于間接訪談法。每次參加討論的人數都在10人以上,能夠提供較為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意見和觀點。

(一)不斷強化的民族認同制約著國族認同建設

對于這兩種不同層面的認同,學界有著“一致論”和“沖突論”的爭議。本文認為二者之間是有張力的,特別是在民族利益同國族利益發生沖突的境遇下表現的更為突出。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不斷增強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族際主義”取向的民族政策強化了民族身份意識。在我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的民族政策慣有一種幫扶少數民族的價值導向。這樣的做法固然在保障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以及促進少數民族發展方面曾起到過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此舉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是持續強化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的過程。它不斷提醒人們“民族身份是重要的”。在這個問題上,云南籍藏族大學生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一樣,都或多或少地享受過由民族屬性帶來的政策照顧。在受教育方面,很多接受訪談的學生都表示在高考等入學考試中得到過分數照顧。此外在就業過程中,部分藏族大學生還可憑借“定向培養”謀求較為優越的職位。在訪談中,就有一位來自迪慶州德欽縣的藏族學生表示,自己不用為工作發愁,因其畢業后可作為定向培養對象回到原籍從事法檢工作。這樣同“超國民待遇”聯系在一起的少數民族身份,導致了大學生之間社會流動機會的差異??桃鈴娬{民族屬性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同一性、同質性公民權利的否定。這也使得大學生間民族身份界限被逐漸固化,進而為形成均等的國族身份人為地設置了障礙。

第二,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以及外界的過分宣傳也強化了民族認同。藏族聚居地的民族文化濃厚,很多受訪學生生于斯長于斯,即便因求學深造走出來依然保持著強烈的鄉土情結。這其中宗教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村寨里的活佛”、重要節日在家里舉辦的“法式”等話題屢屢在訪談中被提及。此外,外界對民族文化的宣傳也擴大了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一名來自香格里拉的學生就埋怨道“媒體上總喜歡放那些又破又爛的地方,好像只要舊就是原生態似的”??梢娺@些媒體宣傳有時是過分的,甚至是不符實際的。

(二)作為一種特定群體的政治亞文化,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國族認同深受其政治社會化結構的影響

在家庭中,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對學生認同取向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訪談中我們發現:語言方面,藏語經常是學生在家庭及居住地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甚至很多學生在中學之前完全不會說普通話;在宗教方面,幾乎所有受訪藏族學生都表示,宗教信仰是家庭生活的一個主要部分,生老病死都與此密切相關。此外,藏族的歷史文化及傳統節日在大部分家庭也都保持著極強的傳承性。相比之下,國族文化則少有機會能夠通過家庭這一介質對學生社會化產生影響。

在學校方面,國族認同的培養也沒有形成一套良好的機制。據一些受訪學生反映,在其小學階段,普通話并未作為教育內容來傳授,師生交流多用方言或本民族語言。在中學時期,一些地區的學校還會為藏族學生專門開設“民族班”。這就阻礙了不同民族學生間的交流,同時也強化了民族認同和民族意識。在高等教育中,國族認同也未被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反而是民族認同在各種場合受到了極大鼓舞,甚至云南某高校曾同意成立一個專門由迪慶藏族學生組成的社團,并支持其通過各類文體活動來展示和發揚藏族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在云南籍藏族大學整個受教育過程中,國族認同建設都未獲得過應有的重視。

(三)西方文化也對國族認同形成了沖擊

時下流行一種說法叫做“世界是平的”。然而這種“平坦化”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西方化”的過程,從經濟到文化莫不如此。在全球化如火如荼的今天,強勁的西方文明借助互聯網等現代傳媒技術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加深,與之不同的國家或國族的文化特性往往受到挑戰。這樣一種形勢在本次國族認同調研中也有所反應。當訪談涉及到“最喜歡的國家”這一話題時,一些學生回答是中國,但是部分學生則認為是日本或美國等國家。對于前者,被訪學生反映是動漫產業贏得了他們的好感;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則是依靠體育、影視文化獲得了較高的評價。更有甚者,有學生拿這些國家的文化產業同中國進行了比較,并得出了自我否定的結論。這種情況也為我們揭示了部分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缺乏國族自豪感的原因。

結語

云南籍藏族大學生的民族特性十分顯著,選擇這一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我們透視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國族認同是極具代表性的。因而有必要得出具有一般意義的結論,以使個案研究更具理論價值。

第一,國族認同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政治文化。國族認知、國族情感與國族評價三個層面的心理機制既有相關性,又有彼此獨立性。明確的國族認知并不能保證強烈的國族歸屬感和自豪感,而國族評價也并非總是建立在認知和情感的基礎之上。然而,其中任何一種心理要素發生改變都將對國族認同產生影響。

第二,在整個社會化過程中,民族認同往往被人為強化,而國族認同建設則缺少保障。家庭、學校和大眾傳媒等社會化實施結構,通常偏重“存異”而非“求同”,追求“多元”而非“一體”。因而要增進國族認同,就要通過政治社會化過程,建立起一種同質的身份意識,即盡量避免對族際差異的過分關注,并在文化、利益及公民權利等方面構建同一的國民特性。對于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強調是因國民身份,而非民族屬性獲得救助或照顧。

第三,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都可能對國族認同形成挑戰。認同說到底無非是“我者與他者”的內外分際,而文化則是民族間進行區分的主要界限。被過分夸大的民族文化差異,將在民族融合過程中產生分解效應,進而阻礙統一國族意識的形成;而強勢的西方文化,則在全球化進程中將不同文明“平坦化”,使得區分他者的國族特性逐漸模糊,同時也削弱了國族歸屬感和自豪感。

[1][美]塞繆爾·P·亨廷頓.誰是美國人?——美國國民特性面臨的挑戰[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2]周平.論民族的兩種基本類型[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1).

[3]周平.對民族國家的再認識[J].政治學研究,2009,(4).

[4][美]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5]周平.民族國家與國族建設[J].政治學研究,2010,(3).

(責任編輯 劉強)

D633.1

A

1671-0681(2014)04-0020-04

孫保全(1986—),男,河北滄州人,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2014-04-13

2012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學學科建設項目“多民族國家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項目批準號K6050205)和2012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云南跨界民族國家認同現狀及其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QN201220)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國族藏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解讀虹影《阿難》中阿難的身份混淆問題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國族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