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創新是旴江醫學最鮮明的特征*(續)

2014-04-14 09:30何曉暉徐春娟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旴江醫家

★ 何曉暉 徐春娟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6)

(接上期)

3 醫療技術的傳承創新

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明,推動著臨床診療水平的進步與提高。旴江歷代醫家在傳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創造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診療新技術和新方法,為后世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醫學財富。

3.1 骨傷技術 危亦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骨傷科發明家,創造了諸多的骨傷治療新技術。他所著《世醫得效方》開創了正骨整復手法之先河,在“正骨兼金鏃科”中詳細介紹了肘、臂、腰、膝脫臼骨折的整復方法,其中懸吊復位法治療脊柱骨折為世界之最早,比英國醫生達維斯采用這一同樣方法早了600年;架梯(立凳)復位法整復肩關節脫位,也被認為較現代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巴累1572年采用的類似方法早了200多年[12]?!妒泪t得效方》記述應用草烏散全身麻醉進行正骨手術,是世界麻醉史上已知的最早全身麻醉的醫學文獻記載,危氏應用蔓陀羅、草烏等進行全身麻醉,比日本外科醫生華岡青州1805年使用蔓陀羅做手術麻醉早了460多年[13]。

3.2 產科技術 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總結了南宋前40余部醫著中有關婦產科治療經驗,尤其在繼承楊子建《十產》助產手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與創新,創立了對倒產、偏產、坐產、盤腸產等難產的有效處治方法。如所記述的臀位助產法是世界最早的相關文獻記載,“盤腸產”及其處治方法補充了《十產》之未備。陳氏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臨床經驗以兔腦髓為主藥佐以芳香藥物制成“催生丹”,其催生效用冠于宋以前諸催生方之首。

3.3 舌診技術 舌診是中醫獨特的診察手段,在臨床辨證論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元代清江醫家杜清碧精于舌診技術,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探索、新發現,他增訂敖繼翁《金鏡錄》一書,將原十二舌苔圖增為三十六圖,并列治法方藥,于至正元年(1341年)撰成《敖氏傷寒金鏡錄》,此書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舌診專著。

3.4 針刺技術 旴江針灸學源遠流長,名家云集,全國中醫藥院校教材《針灸各家學說》記述的62家針灸流派代表人物中,有葛洪、席弘、龔居中、龔廷賢、李梴、萬全、黃石屏、魯之俊8人為旴江醫家。宋代的“席弘針法”,捻轉補瀉手法特色鮮明,家傳12代歷久不衰,針術廣為傳播,其門徒遍及江西各地,并擴大至江蘇、安徽、四川、廣東等省,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地區針灸派系之一。明代李梴獨創的“南豐李氏補瀉”法,倡導取穴“尚精簡”,剌分迎隨,異穴補瀉和多元開穴,豐富和發展了針學理論和方法,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危亦林將針剌廣泛應用于咽喉患部,創立了特色鮮明的“喉針”療法。當代江西中醫傳承了歷代旴江醫家的針剌經驗,并加以發揚與創新,如無創痛針刺術、五官飛針術等開創了針刺療法新局面。

3.5 灸療技術 灸療這門古老而神奇的中醫治療技術,自古至今在旴江流域世代相傳,民間應用盛行,高手層出不窮。龔廷賢對灸法情有獨鐘,用灸所治病證多達60余種。龔氏在灸法上多有創新,尤其擅長臍療,在薰臍、蒸臍、溫臍等治法上具有獨到之處。他首先提出“暈灸”一詞及處理方法,對灸后護理和灸瘡引發更有獨特見解。陳自明《外科精要》一書開篇即論灸法,并有10篇灸療專論,其應用的灸法有艾柱直接灸、隔蒜灸、隔藥蒜餅灸、隔凈土餅灸、隔豆豉餅灸、騎竹馬灸法等,不僅“癰疽初起,均宜灼艾”,并根據癰疽發病的不同階段、不同程度、不同類型選用不同的灸法,為外科用灸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治療經驗。龔居中為治癆專家,擅長用灸治療癆瘵,在長期的治癆實踐中大膽探索,突破前人“熱證禁灸”的禁忌,應用灸法治療癆瘵,為后世用灸治療熱病和擴展灸的治療范圍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4]。

當代旴江醫家在繼承前人的灸療學術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加以發揚與創新,取得了世人瞻目的新成果。旴江醫籍《婦人大全良方》與《世醫得效方》都記載了艾灸至陰穴治療橫生逆產。上世紀80年代江西中醫研究所余鶴齡研究員等開展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的臨床規律及原理研究,臨床研究證實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療效確切,實驗資料證明促進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是實現艾灸轉胎的主要機制,該項研究獲得1987年衛生部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甲級獎。江西中醫藥大學陳日新教授在繼承《內經》腧穴敏化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辨敏定位、消敏定量的熱敏灸新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艾灸治療難治病癥的療效,改觀了全國灸療萎縮的臨床現狀。衛生部副部長佘靖曾給予高度評價:“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睙崦艟男录夹g榮獲2007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已在全國27個省市28家三甲醫院、109家二級醫院推廣應用,熱敏灸科技成果已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重點推廣的國際合作項目。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舉行了“中華熱敏灸日暨中華熱敏灸全球啟航”儀式,熱敏灸技術正傳播于全世界。

4 中藥方劑的傳承創新

方藥是中醫治療的具體手段。中藥是長期醫療實踐的積累總結,方劑則為治療經驗的有效載體。旴江醫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創新,為中藥方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如黃宮繡在《本草求真》凡例中說:“余尚論藥性,每從實處追求,既不泥古以薄今,復不厚今以廢古,惟求理與病符,藥與病對?!痹诜剿庍\用上,旴江醫學也體現了創造性。

4.1 開創中藥功效分類法 清代醫藥學家黃宮繡所著《本草求真》,感于往昔之本草書“道理不明,意義不疏”,在前人的認識及理論成果基礎上,開創近現代臨床中藥學以功效歸類載錄藥物的編寫形式,按藥性氣味分為補劑、收澀、散劑、瀉劑、血劑、雜劑、食物七類,各類又分若干子目,如血劑中又分溫血、涼血、下血,是第一部中藥功效分類比較完善的臨床中藥學專著[15]。全書非常注重中醫基礎理論,對臟腑學說尤為突出,書中專列《臟腑病證主藥》一篇。如“肺”,有補肺氣(人參、黃芪)、溫肺(燕窩、飴糖、甘菊、胡桃肉)、潤肺(葳蕤、人乳、阿膠等)、升肺氣(桔梗)等,可以清楚地看到功效認識的成熟與完善,打破宋以前諸病通用藥“病癥——藥物”框架,建立以“證(或功效)——藥物”體系,標志著辨病或辨癥模式向辨證模式轉化的完成,而功效的成熟正是與辨證模式轉化同步[16]。

4.2 璀璨耀目的旴江名方 自從《傷寒雜病論》為“方書之祖”以來,方書層出不窮。其中旴江醫家的方藥書獨具特色,影響深遠。如元代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載方3 300余首,既保存了許多瀕于失傳的古代驗方,又收載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積累的名醫驗方,也毫無保留地公布了自己制訂的有效方劑。如治療水腫的秘傳八方(芫花丸、牽牛湯、蓯蓉散、烏鯉魚湯、郁李仁散、川活散、紅豆散、紫金丸),治療癰疽的秘傳十方(前鋒正將、引兵先鋒、固壘元帥、護壁都尉、四面楚歌、水師晶明、替針丁香丸、生肉神異膏、止痛拔毒膏、黃丹散)等。書中名方參附湯、天王補心丹、玉屏風散、蒼術散(二妙丸)、五仁丸等被后世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危氏創制的“草烏散”是世界上醫學文獻中最早記載的全身手術麻醉處方。宋代陳自明總結南宋前婦科著作,結合當代醫家經驗及自己臨證體會,著成我國現存最早具有系統性的婦產科專著——《婦人大全良方》,載方1383首。該書名方龍膽瀉肝湯、縮泉丸、固經丸、良方溫經湯等延用至今,療效確切。以活血破瘀立法的奪命丸、奪命丹、奪命散等三奪命方分治產后諸病,特色鮮明;以兔腦髓為主藥佐以芳香藥物制成“催生丹”,其催生效用突出。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著作近20種,其中《種杏仙方》《魯府禁方》《救急神方》為方書專著,所創的名方白鳳丸、清溫飲、清上蠲痛湯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老年養生驗方陽春白雪糕、延壽丹、八仙長壽丸等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他所著《萬病回春》在17世紀傳入日本后頗受青睞,所記述的方劑成為漢方成藥制劑的主要處方來源。據統計,龔廷賢的處方占現代漢方制劑的9.25%,僅次于張仲景的經方。元代御史兼建昌(今江西南城)太守沙圖穆蘇著的《瑞竹堂經驗方》,采方310余首。該書處方醇正,效驗實多,調補不輕易用金石之藥?!皨D人門”中八珍散,至今應用尤廣,為氣血雙補之代表方劑。清燥救肺湯為清初名醫喻嘉言所創立,是秋燥證的代表方劑,主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之肺燥證。后世醫家不斷對其進行研究擴展,廣泛應用于呼吸、消化、皮膚、五官系統的急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鼻衄、干燥綜合征等30余種疾病。

4.3 旴江名方古為今用 旴江方書為現代新藥開發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如危亦林獻出的五代秘方參附湯,是溫陽救逆的經典方劑,臨床應用700年以來活人無數,現代已制成急救用藥參附注射液,已成為臨床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藥物。北京同仁堂烏雞白鳳丸是依據明代龔廷賢《壽世保元》白鳳丸組方配制,有補氣養血、止帶的作用,是治療婦女氣血兩虧的良藥,臨床又被應用于治療肝炎,獲得一定療效,特別是降血清轉氨酶、麝香草酚濁度作用較為明顯。長春寶系明代龔廷賢《壽世保元》中“長春不老仙丹”化裁而成,對肝腎虧損所致的衰老癥、精神疲乏、腰腿酸軟、健忘失眠、心悸氣短、夜多小便等有顯著療效[17]。胃得安系福州梅峰制藥廠根據明代龔廷賢《壽世保元》中“無價金丹”化裁,經研究選用20多味國產地道藥材煉制而成,具有消炎解痙、和胃止痛、健脾消積、安神寧心、活血祛瘀等作用,對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等癥亦有較好的療效[18]。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內對龔廷賢的溫清飲開展了各科疾病的臨床研究,經現代藥理研究,本方具有免疫調節、抗炎、鎮靜及解熱、抗潰瘍、抗凝血等作用,已引申應用于血熱蘊結引起的紅斑狼瘡、腦梗死、糖尿病、復發性口瘡、皮肌炎、皮膚病、白塞氏病、女陰白斑等疾病的治療,均收到滿意療效[19]。

5 中藥炮制的傳承創新

精良的中藥是中醫臨床療效的保證,旴江醫學的興起與發展依存于旴江流域中藥業的繁榮昌盛。位于旴江上下游的南城、樟樹鎮,是馳名天下的兩大藥幫“建昌幫”“樟樹幫”的發祥地。民間“樟樹個(的)路道,建昌個(的)制炒”、“藥不到樟樹不靈(齊),藥不過建昌不行”的諺語,是對兩幫藥業制藥特色和藥品質量的贊譽。

5.1 樟樹幫 位于旴江下游流域的樟樹鎮,素有“南國藥都”之美譽。樟樹藥業有1 8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樟幫藥業遵循中藥炮制“術遵岐伯,法效雷公”之訓,素守《雷公》之“十七法”和《本草蒙筌》之“三綱”、“九法”,其炮制技術,不論炒、浸、泡、炙或烘、曬、切、藏均十分考究,炮制工具、輔料和工藝別具一格。樟幫飲片選料上乘,制作工藝精良,其刀工精細獨特,飲片片型美觀,花樣眾多,如“白芍飛上天,木通不見邊,陳皮一條線,半夏魚鱗片,肉桂薄肚片,黃柏骨牌片,甘草柳葉片,桂枝瓜子片,枳殼鳳眼片,川芎蝴蝶雙飛片,檳榔切108片,一粒馬錢子切206片(腰子片)”。樟樹藥業創造了一套自己獨特的傳統加工炮制工具,如鍘刀、片刀、刮刀、鐵錨、碾槽、沖缽、蟹鉗、鹿茸加工壺、壓板和硫磺藥柜等[20]。精良的中藥飲片療效靈驗,使樟樹中藥業名揚天下,成為中國南方中藥加工和藥品交易的中心。建國以來,樟樹藥業得以不斷發展,成為經國務院批準的三大藥交會之一。自1958年迄今,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已經在樟樹舉辦了44屆,到會人數、成交金額及在全國藥商中的影響力位于三大藥交會之首,為江西省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5.2 建昌幫 南城(古稱建昌府),位于旴江上游,是旴江醫學和“建昌幫”藥業的發祥地?!敖ú龓汀彼帢I起源于東晉,發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傳統炮制技術。其傳統特色為“工具、輔料獨特,炮制方法考究,擅長飲片制作,片斜、薄、大,色艷,氣香,味厚,毒低,效高”。其加工炮制工具,主要有琢刀、雷公刨、豬肝刀石、硫磺柜、斜鍋灶、枳殼榨、檳榔櫸等[21]。炮制輔料,善用當地土特產,如灶心土、米泔水、谷殼、米酒、河沙、生姜、蜂蜜等。炮制過程注重浸、潤、湫、腌的功夫,制法以煨、炒、炙、熏、蒸、炆等為拿手,其飲片“形、色、氣、味”俱全。如煨法,煨附子保留了唐代“煻灰火中炮炙”的煨制法,在國內獨具一格;又如炆法,既得陶壇砂罐忌銅鐵之便,又以糠火燒四邊,有文火慢煮之功,以增加飲片純真滋補之力。建昌藥業特色飲片有煨附片、陰附片、陽附片、淡附片、姜半夏、明天麻、賀茯苓、童便制馬錢、山藥片、泡南星、醋郁金、炒內金、炆熟地、酒白芍等。因建昌幫中藥炮制工藝精湛,流傳地域廣泛,曾在江西、福建、香港、澳門、臺灣及東南亞國家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6 醫德醫風的傳承創新

“仁人”、“仁心”、“仁術”,是醫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追求。黃帝岐伯問對論醫,“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奉行以人為本。醫圣張仲景發出警世之語:“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侚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呼吁重視生命。唐代孫思邈曾在“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召喚救苦度厄。仁者愛人,以“仁”為核心的中國醫學道德觀,激勵著旴江醫家治病救人、無私奉獻,并承前啟后,言傳身教,代代相襲,發揚光大。旴江醫家傳承并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美德,治病救人濟世,修身養性積德,為后世樹立了仁術仁心的光輝楷模。

6.1 倡導醫患和諧 旴江醫籍中有大量關于醫德的精辟論述,對后世醫學道德和醫學倫理學發展增添了豐富的新內容,其中以明代龔信、龔廷賢父子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們的著作中有大量關于醫學倫理道德的專篇論述,龔信代表著作《古今醫鑒》中設《明醫箴》和《庸醫箴》專篇,用對比的方法提出對醫生的道德規范。他要求明醫做到“心存仁義、博覽群書、精通道藝、惟期博濟、不炫虛名、不計其功、不謀其利、不論貧富”等,尖銳批評庸醫“妄自矜夸、以欺當世、炫奇立異、模糊處治、希圖微利、誤人性命”等不良行為。龔廷賢《萬病回春》中的《醫家十要》、《病家十要》、《人道至要》,《壽世保元》中《延年良箴》,《魯府禁方》中的《延年廿箴》、《勸世百箴》等,精辟地論述了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的諸多問題,倡導和諧的醫患關系,把對醫生提出的醫德要求和道德規范具體化、條理化,成為我國古代重要的醫德文獻。

6.2 強調醫德教化 李梴的《醫學入門》是一本古代中醫教科書,為了繼承發揚優秀醫德傳統,特撰《習醫規格》一文附于卷末,對習醫者提出素質、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要求。認為“醫司人命,非質實而無偽,性靜而有恒,真知陰功之趣者,未可輕易以習醫?!币筢t生對待病人應敬重謹慎,診病用藥要潛心仔細,取索報酬應輕利仁廉,并列舉了7種對患者“欺”的不道德行為,提出“不欺而已矣”的行業道德要求,認為“欺則良知日以蔽塞,而醫道終失;不欺則良知日益發揚,而醫道愈昌?!卑厌t德和醫術的興衰緊密聯系在一起?!读曖t規格》是一篇醫德教化的好教材,直至當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6.3 訂立醫門戒律 喻嘉言自儒而禪,自禪而醫。他認為醫之為道,生死攸關,“醫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而人門,后乃盡破微細諸惑,始具活人手眼,而成其為大醫”,“醫為人之司命,不精則殺人”,鑒于當世之醫,有恃聰明者,有守門庭者,有工邪僻者,心之不明,術之不明,以人之身命為嘗試,釀患無窮。喻氏別出心裁,創新方法,借鑒佛教戒律,著《醫門法律》擬定戒律近百條,以告誡警示后人遵守行醫準則,防患于未然,免為醫之過失。書中戒律醒目,語言犀利,既是當頭棒喝,又啟人心智。喻氏指出臨床上存在的種種弊端,直言不諱地怒斥庸醫“心粗識劣”、“不遵圣訓”、“以病試手”、“不學無術”、“急于求售”、“文過飾非”、“欺人欺天”、“魯莽粗疏”、“草草診過”、“用藥無據”、“臨證模糊”、“率意妄施”、“以人之身命為嘗試”、“以無師之術籠人”等等惡劣作風,從醫德、醫理、醫術方面對醫者提出行醫準則,倡導明律行醫,以防止醫療過失發生。喻氏擬醫門戒律來警示和告誡醫者,防止醫療錯誤,這是旴江醫家傳承與弘揚醫德的又一創舉。

7 結語

全面繼承中醫藥的寶貴知識和

經驗是發展創新的源泉與基礎,創新是推動中醫藥 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地方醫學是我國中醫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旴江醫家承前啟后,推陳出新,發明創新,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知識和技術財富,也為我們樹立了師古而不泥古、繼承加以發揚的治學楷模。傳承創新是旴江醫學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們當代中醫人必須學習與發揚的學術精神。我們既要保持中醫藥傳統優勢,又要與時俱進發明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中醫理論和技術體系,努力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續完)

[12]黃俊卿,韋貴康,李桂文.《世醫得效方》對骨傷科正骨手法的貢獻[J].廣西中醫藥,1990,13(5):33-34.

[13]劉曉莊,楊卓寅.危亦林《世醫得效方》骨傷科學術內容探討[J].江西中醫藥,I993,24(2):15-17.

[14]徐春娟,陳榮,裴麗,等.旴江醫家針灸學術思想初探[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6):1 435-1 437.

[15]陳勇,孫曉波,張廷模.論《本草求真》對中藥功效理論的貢獻[J].四川中醫,2005,23(6):5-6.

[16]齊云.論中藥功效在明清的成熟[J].中醫文獻雜志,1997(3):14-16.

[17]梁孟昌,李國毅,李若彬,等.長春寶藥理及547例臨床觀察[J].老年學雜志,1991,11(3):155-156

[18]陳朝元.胃病新藥——胃得安[J].福建醫藥雜志,1984(2):17

[19]徐春娟,陳榮.《萬病回春》與名方溫清飲[J].中醫文獻雜志,2011,29(2):5-7.

[20]龔千鋒,祝婧,周道根.樟樹藥幫的歷史與特色[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4):27-28.

[21]梅開豐,上官賢,張禎祥.建昌幫飲片炮制風格簡介[J].中藥通報,1988,13(5):26-27.

猜你喜歡
旴江醫家
旴江醫家陳建章治療脾胃病用藥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
旴江醫家陳自明癰疽證治經驗簡析
贛鄱中醫文化之旴江醫學電子資源的應用研究*
基于旴江醫學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調查研究※
新安醫家吳楚《吳氏醫驗錄》補中益氣法辨治特色
“正統四象說” 與“醫家四象說” 相關問題辨析
清代著名醫家莫枚士之《經方例釋》臨證用藥思路探析
旴江名醫喻嘉言對腫瘤相關病的認識貢獻分析
旴江名醫龔廷賢腫瘤辨證論治學術思想鑒賞
淺談清代河南醫家李守先《針灸易學》的學術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