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注本草著作“九江”產地地域商榷*

2014-04-14 09:30夏循禮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尚志神農本草經詞條

★ 夏循禮

(江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誠如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序錄》[1]中所言:“案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此語有兩重意義:一是本草著作確有產地(即“境界”)記載,產地記載對本草藥物很重要;二是本草藥物的產地有重要意義,研究本草藥物要重視產地考證??甲C本草著作中藥物產地的相關文獻,可以了解歷代藥物產出的情況,通過與歷代本草著作藥物產地的比較,還可以研究道地藥材的變遷沿革,或者研判藥物的真實道地產地。筆者在研究本草藥物江西地域產地文獻時,發現針對本經藥物“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九江”,不同本草著作分持本經、別錄出處之異,特別是尚志鈞先生校注的本草著作(以下簡稱“尚注本草著作”)“九江”產地地域的注解“今江西九江”確存商榷之處。本文試摘要考證。

1 尚注本草著作“九江”產地地域摘要

尚注本草著作“九江”產地地域的校注主要集中在“鯉魚(膽)”和“蠡(鱧)魚”詞條,茲摘要分錄如下:

尚志鈞校注的《神農本草經校注》[2]:“鯉魚膽”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尚氏作注“九江”云“九江為秦時地名,今江西九江”?!绑霍~”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尚氏作注“九江”云“九江為秦時地名,今江西九江”。

尚志鈞輯校的《名醫別錄》(成書于約公元3世紀)[3]:“鯉魚膽”詞條有“生九江取無時”文?!绑霍~”詞條有“生九江,取無時”文。而所附“《本經》原文”皆無“九江”,只有“生池澤”文。

尚志鈞輯校的《唐·新修本草》(成書于約公元659年)[4]:“鯉魚膽”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文?!绑霍~”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文。

尚志鈞輯復的《蜀本草》(成書于約公元938~964年)[5]:“鯉魚膽”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蠡魚”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

尚志鈞輯復的《嘉祐本草輯復本》(《嘉祐本草》成書于公元1061年)[6]:“鯉魚膽”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绑霍~”詞條有“生九江池澤”文。

尚志鈞等校點的《證類本草》(成書于公元1082年)[7]:“蠡魚”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并“圖經曰:蠡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文?!磅庺~膽”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并“圖經曰:鯉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文。

尚志鈞點校的《大觀本草》(成書于公元1108年)[8]:“蠡魚”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并“圖經曰:蠡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文?!磅庺~膽”詞條有“圖經曰:鯉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文。

尚志鈞校注的《紹興本草校注》(《紹興本草》成書于公元1159年)[9]:“鯉魚”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并附圖“鯉魚”;尚氏作注“九江,今江西九江”?!绑霍~”詞條有“生九江池澤,取無時”并附圖“蠡魚”;尚氏作注“九江,今江西九江”。

除了尚注本草著作外,歷代其他主要校注本草著作關于“鯉魚(膽)”和“蠡(鱧)魚”詞條藥物產地“九江”校注的還有:

曹元宇輯注的《本草經》[10]:“鯉魚膽”詞條有“生池澤”文;“鯉魚”詞條有“生池澤”文;曹氏皆作注言“《別錄》云:‘生九江池澤’”。

清代孫星衍、孫馮翼輯的《神農本草經》[11]:“鯉魚膽”詞條有“名醫曰:生九江,取無時”注文。

明代陳嘉謨撰的《本草蒙筌》(成書于公元1566年)[12]:“鯉魚”詞條有“其種多出南方”文,不言具體地名,無“九江”。

柳長華等校注的《本草綱目》(成書于公元1596年)[13]:“鯉魚”詞條的“集解”欄錄“《別錄曰》生九江池澤”文?!镑k魚”詞條的“集解”欄錄“《別錄曰》生九江池澤”文。

2 本草著作“九江”產地出處分析

從以上各主要本草著作的記載來看,除《本草蒙筌》記“鯉魚……其種多出南方”外,其他諸本的“鯉魚(膽)”和(或)“蠡(鱧)魚”詞條皆有產地“九江”的明確記載,只是對產地“九江”的出處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為《神農本草經》原文,一為《名醫》或《別錄》云曰。

關于《大觀本草》記載的兩處“圖經曰:鯉魚(蠡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文,可以認為其出處與《嘉祐本草》相同,即編著者認定出自《別錄》?!秷D經本草》(即《大觀本草》所稱“圖經”)為宋代蘇頌編撰,與《嘉祐本草》并行,所謂“圖以載其形色,經以釋其同異”[14]?!都蔚v本草》和《圖經本草》的編撰成員大多相同,選取標準理應相同。并且《圖經本草》原文“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15]就已經明確指出其“生九江池澤”為引自其他本草著作,不然,何來“今處處有之”之補注呢?

因此,關于“鯉魚(膽)”和“蠡(鱧)魚”產地“九江”的出處就只有《神農本草經》和《別錄》兩家,但到底孰是孰非呢?據今人王家葵、張瑞賢所著《神農本草經研究》[16],《神農本草經》確有藥物產地的記載,但在后世的傳承和傳抄及增注等過程中,藥物產地混入了《別錄》(筆者以為與陶弘景編著整理《名醫別錄》和《本草經集注》兩部影響極大的本草著作的編著體例有很大關系),這一觀點為大多數本草文獻學家所認可。因此后世本草著作所收載的本經藥物(《神農本草經》所收載的藥物)的產地“誤入”《別錄》文的原始出處皆為《神農本草經》。

綜上所述,上列各本草著作所收載的本經藥物“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九江”內容皆源自《神農本草經》,后世諸本草著作的藥物產地內容基本是直接“引用”或者間接“引用”《神農本草經》。

3 “九江”稱謂和行政區劃地名溯源

“九江”作為一個稱謂的出現和作為一個地名的出現并不是一回事?!熬沤钡姆Q謂最早可能出現在《尚書·禹貢》[17]中,其中提到“九江”的共有四處,分別為:“九江孔殷”、“九江納錫大龜”、“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和“過九江,至于東陵”。一般認為,《禹貢》成書于西周以后和戰國中期以前,撰著者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是一部有實有虛、以實托虛、有政治抱負的地理學論著。結合《禹貢》全文內容,以及與“九江”相關的四處文字的前后語義,其“九江”稱謂為“虛名”,指稱“眾水匯集的地方”、“眾多水系交匯的地方”,古代南方荊楚一帶水網河流密布的地方,比如以洞庭湖為中心的廣大水系地域(有些譯者以“九江”為商代時期之“洞庭湖”),不專指某一個特定的區位和地域。這一論斷也可以從《禹貢》文中其他含“九”的稱謂如“九州”、“九河”、“九山”、“九川”、“九澤”等得到印證,它們也是有實有虛、以實托虛、虛多實少,對某種具有共性的事物進行泛指。

“九江”作為一個確定的行政區劃和地名,專指某一個特定的區位和地域,最早應該出現在戰國晚期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建九江郡。九江郡治所在壽春(今天的安徽省壽縣),管轄范圍約相當于今天的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因此地有眾多水澤而得名。

自九江郡的命名肇始,九江作為專門行政區劃以及有確定區位和地域的地名的稱謂得以確立,但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屬的行政層級以及地域大小則變更頻仍、紛繁雜亂。概要言之,有九江郡(秦、漢、隋,地域范圍不同)、九江國(漢)、九江府(明、清,清沿明制)、九江道(明)、九江縣(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九江市(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九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九江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等。

關于“九江”稱謂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九江源于“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劉歆是西漢末年人,謀誅過王莽,因事敗自殺。劉歆后秦置九江郡約200余年,此時的九江郡所轄地域較秦制已大為縮小,并且北移,主要在今安徽中部,而原屬九江郡的江西已分置廬江、豫章二郡,“彭蠡澤”即屬其豫章郡。因此說“九江”的稱謂源于“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不論從時間上,還是從提出的理由上都不成立。最有可能的是,劉歆對“九江”作過釋名的工作,即九江郡有名在前,闡釋名之所來在后,并且其釋名之時“九江”地名的地域已經發生過很大變更。

4 本草著作藥物產地“九江”地域考證

如前文所述,尚志鈞在幾部重要的本草著作的輯復中對“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作注時都有“九江,今江西九江”的論斷?!敖窠骶沤睆奈淖纸忉層袃蓪右馑迹阂皇墙窠魇【沤?,轄德安縣、都昌縣、共青城市、湖口縣、九江縣、廬山區、彭澤縣、瑞昌市、武寧縣、星子縣、、修水縣、潯陽區、永修縣等縣、市和區;二是今江西省九江縣,即九江市下轄的九江縣。從九江市和九江縣所轄地域和地理情況分析,尚氏作注所言“今江西九江”當為今江西九江市所轄地域。

那么尚氏對“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作注“九江,今江西九江”是否可信呢?值得商榷。從前面的論述知道,本經后世諸本草著作的“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內容基本是直接“引用”或者間接“引用”《神農本草經》,即“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生九江池澤”是《神農本草經》的“原意”,這一點,尚志鈞是贊同的,尚氏在《神農本草經校注》中明確說“生九江池澤”為本經文。

問題就在于《神農本草經》的“九江”和“今江西九江”在行政區劃和地域方面并不一致,根據《神農本草經》的成書年代(或者說本經藥物知識形成的時期)差異還比較大。

王家葵、張瑞賢在其所著的《神農本草經研究》[18]275-285中,從“歷代關于《本草經》成書年代的爭論、書名與成書年代、《本草經》語言風格、《本草經》藥名訓釋、地名與《本草經》成書年代”等五個方面分別進行探討,最后認定《神農本草經》成書年代在東漢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前后。

筆者著重提到的一點是,《神農本草經》的成書年代與其所收載的本經藥物知識的形成時期不是必然同步的,即本經藥物知識的形成更可能是一個次第形成的過程(這也可能是有些學者認為《神農本草經》是次第成書的最主要緣由[18]17),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各類知識分子的醫藥實踐和醫藥知識經驗的總結過程?!渡褶r本草經》的成書則能夠有一個確定的年代,并且成書以后在不同的時期會出現各式各樣的修釋和增注等。畢竟本草類著作成書者多為編撰,且編多撰少,因此本經藥物知識的形成和本經成書年代可以存在一些時間差。

具體到本經藥物“鯉魚(膽)”和“蠡(鱧)魚”,因為其產地“九江”最早出現的年代在秦時,那么其藥物知識形成的時期可以推導為秦時或稍前到東漢和帝永元六年前后,即約公元前223年到公元94年左右300多年的時間內。我們只需要對這一段時期“九江”行政區劃和地域進行解析[19],就可以回答“尚注”是否可信。

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建九江郡。轄境約相當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

秦末漢初之際,割九江郡西境置衡山郡,割九江郡南境置廬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圍大大縮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江郡屬英布九江國(九江國為以安徽六安市為中心的一個小諸侯國,立、廢時間間隔很短)。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國為淮南國,九江郡屬之。公元前196年,淮南國除,九江郡歸漢。此后約100年左右的時間內,九江郡在歸屬于漢和歸屬于淮南國之間反復(淮南國立則歸屬于淮南國,淮南國除則歸屬于漢,而淮南國總是以九江郡為基本主體,中心治所在壽春,是以壽春為中心的漢代的一個重要的諸侯國),而九江郡本身的區劃(即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治所壽春)則基本沒有實質的改變。

公元前106年,九江郡歸屬揚州刺史部。

公元9年,王莽篡政,改九江郡為延平郡。東漢建武元年,即公元25年,延平郡復九江郡,治所陰陵(即今安徽省定遠縣)。

東漢章和元年,即公元84年,九江郡改為阜陵王國,3年后,即公元87年,恢復九江郡設置。自此有漢一代,九江郡不再變更。

直至曹魏代漢(公元220年),九江郡廢名,至隋代大業二年,即公元606年,復立九江郡,唐初(約公元621年)廢郡立州,九江郡改江州,直至明代(約公元1370年)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九江作為行政區劃和地名才重新出現,并延續、調整至今天的九江市。

據上述九江行政區劃的歷史源流介紹可知,從西漢起至明代改江州路為九江府止,長達1500多年的時間(約公元前206年至約公元1368年),九江作為行政區劃與地名,不管存在與否,與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沒有地域上的聯系。

從秦到東漢和帝永元六年(即約公元前223年到公元94年)300多年的時間內,九江的行政區劃基本有兩個大的改變:即秦時的九江郡,轄境約相當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持續時間大約20年(約公元前223年~206年);西漢、新、東漢時的九江郡,轄境約相當于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基本上與今江西省地域無關。當然,其中有兩段短暫的時期,九江郡除名:即公元9年,王莽改九江郡為延平郡;至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延平郡復九江郡,共16年;東漢章和元年(公元84年),九江郡改為阜陵王國,3年后(公元87年)恢復九江郡設置,僅3年。不影響對本經藥物產地“九江”的推斷,故不再另作討論。

那么《神農本草經》的“鯉魚(膽)”和“蠡(鱧)魚”的藥物知識形成時期到底是秦時,還是西漢、新、東漢這一段時期呢?即本經文的“生九江池澤”到底是“相當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的“九江郡”,還是“相當于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基本上與今江西省地域無關”的“九江郡”呢?本草文獻研究者只能各自推斷了。筆者從相應地域的地理物產揣度,秦時的九江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即《神農本草經》的“鯉魚(膽)”和“蠡(鱧)魚”的藥物知識形成時期為秦時或稍前,本經文的“生九江池澤”所指為“相當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的“九江郡”。

5 結語

歷代主要本草著作收載的本經藥物“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生九江池澤”源自《神農本草經》經文。后世諸本草著作關于“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作注“《別錄》(或《名醫》)云曰‘生九江池澤’”有誤,為《神農本草經》的藥物產地在后世的傳承和傳抄及增注等過程中混入了《別錄》所致。

本經后世諸本草著作的“鯉魚(膽)”和“蠡(鱧)魚”的產地內容“生九江池澤”基本是直接“引用”或者間接“引用”自《神農本草經》。唐初(約公元621年)廢九江郡立江州,至明代(約公元1370年)改江州路為九江府,約700多年時間不設“九江”行政區劃,無“九江”地名。而這一時期產生的本草著作《唐·新修本草》、《蜀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圖經》、《證類本草》、《大觀本草》、《紹興本草》皆有“生九江池澤”文,可見其皆直接或者間接引用自《神農本草經》。

尚志鈞在《神農本草經校注》作注“九江”云“九江為秦時地名,今江西九江”,在《紹興本草校注》作注“九江”云“九江,今江西九江”,兩處作注皆有不妥?!渡褶r本草經校注》既云“九江為秦時地名”,就不符合“今江西九江”的地域解釋。兩者在地域范圍上相距甚遠,今之九江市,不及秦時九江郡十分之一,秦時九江郡所轄相當于今天安徽及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督B興本草校注》所注“九江,今江西九江”則語焉不詳,如果此處“九江”是指秦時九江郡,不妥之處也明;如果此處“九江”是指兩漢時期的九江郡,如上文所分析,兩漢時期的九江郡與江西已無地域區劃關系,而是相當于今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

綜上,本草著作中的本經藥物

“鯉魚(膽)”和“蠡(鱧)魚”的藥物知識形成時期為秦時或稍前,藥物產地“生九江池澤”為《神農本草經》經文,“九江”為秦置九江郡,所轄地域“相當于今天安徽及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

[1]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輯復本)[M].尚志鈞,尚元勝輯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32.

[2]尚志鈞.神農本草經校注[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88,171-172.

[3]陶弘景.名醫別錄(輯復本)[M].尚志鈞輯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92.

[4]蘇敬等.新修本草[M].尚志鈞輯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407.

[5]韓保昇.蜀本草[M].尚志鈞輯復.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60.

[6]掌禹錫等.嘉佑本草(輯復本)[M].尚志鈞輯復.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396,397.

[7]唐慎微.證類本草[M].尚志鈞等校點.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498,501.

[8]唐慎微.大觀本草[M].宋艾晟刊訂,尚志鈞點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28,632-633.

[9]王繼先等.紹興本草校注[M].尚志鈞校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433,436.

[10]曹元宇.本草經[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278-280.

[11]吳普等.神農本草經[M].清孫星衍,孫馮翼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48.

[12]陳嘉謨.本草蒙筌[M].張印生,韓學杰,趙慧玲校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8:396-397.

[13]李時珍.本草綱目[M].柳長華,柳璇校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 231,1 242.

[14]陳重明,黃勝白.本草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39.

[15]蘇頌.圖經本草(輯復本)[M].胡乃長,王致譜輯注.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422,423.

[16]王家葵,張瑞賢.神農本草經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9.

[17]江灝,錢宗武.今古文尚書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69-91.

[18]王家葵,張瑞賢.神農本草經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7.

[19]中國歷史地圖集編輯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M].上海:中華地圖學社出版,1975:3-4,7-8,13-14,34-35,40-41,62-63.

猜你喜歡
尚志神農本草經詞條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
——追憶夏尚志和中共大賚黨支部
鄭尚志
從《神農本草經》論述干姜在經方中的應用
快樂闖關
《神農本草經》中與神志相關的藥物歸類分析——胡隨瑜教授《神農本草經》講記(四)
2016年4月中國直銷網絡熱門詞條榜
2016年3月中國直銷網絡熱門詞條榜
2016年9月中國直銷網絡熱門詞條榜
尚志
大數據相關詞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