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旴江醫家對金元四大家學術思想的繼承與創新初探

2014-04-14 09:30王萍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東垣旴江丹溪

★ 王萍

(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06)

任何中醫醫家均有自身的學術淵源,或沿襲一家,或博采眾長,筆者在研讀旴江前賢著作的過程中發現,一些主要的旴江醫家如龔廷賢、龔居中、謝映廬、喻嘉言、李元馨、萬有生及張海峰等其學術思想深受金元四大家的影響。有的醫家在其著作序言中闡明了其學術來源,如龔廷賢“……于是從苦心十祀,祖軒、岐,宗倉、越,法劉、張、朱、李及歷代名家,茹其英華,參以己意,詳審精密,集成此書,名曰《萬病回春》”,有的雖未直言其學術淵源,但其學術思想中體現了金元四大家的特點,其醫話醫案中也時常論及四大家的思想。這些旴江醫家或尊東垣補土、或法子和攻下、或參丹溪養陰、或循完素之苦寒清熱,或兼而有之,并各有所突破。筆者在此初步探討了主要的一些旴江醫家對劉、張、朱、李學術思想的繼承及突破之處。因未能深究前賢之學,紕漏之處,祈拋磚引玉。

1 倡東垣補土,承陰火之論

龔廷賢(1522~1619年),明代金溪人,先生倡導東垣的脾胃學說,在生理病理上均注重脾胃[1,2],如《壽世保元》云:“夫脾胃者,倉凜之官也。屬土以滋眾臟,安谷以濟百骸?!酥辉?,三焦之氣。五臟六腑之脈,統宗于胃,故人以胃氣為本也?!惫势湔J為“胃氣虛則五臟六腑之氣亦餒矣。善用藥者,必以助胃藥助之?!逼渚唧w用藥也多是東垣補中益氣湯類,如《壽世保元》全書共列醫案204例,使用補中益氣湯的就占三分有一。但在論述內傷病的病因方面,龔氏雖然也是從飲食勞倦方面分析,認為與脾胃有密切關系。但其認為“內傷之要,有三致焉。一曰飲食勞倦即傷脾,此常人之患也,因而氣血不足,胃脘之陽不舉,宜補中益氣湯主之。二曰思欲而傷脾,此富貴之患也,資以厚味,則生痰而泥膈,縱其情欲,則耗精而散氣……故吞酸而便難。胸膈漸覺不舒爽,宜加味六君子湯,加紅花三分、知母(鹽炒)一錢主之。三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者,藜藿人之患也,宜保和丸、三因和中丸權之?!贝颂幹赋隽孙嬍硠诰朐诔H?、富貴之人和藜藿人(貧窮人)之間導致脾胃病變的不同,并提出了不同的治法方藥,這與東垣則有不同。其中三因和中健脾丸是其家傳之調護脾胃通用之劑,是根據五行生克理論創制,因為“心火,脾土之母,肝木,脾土之賊,木曰曲直作酸”,故“心氣和則脾土榮昌……舒肝則胃氣暢矣”。李元馨(1893~1982年),臨川人,先生亦很重視李東垣提出的脾胃是“元氣之本,升降之樞”之說,臨證問診必問飲食和二便,用藥常照顧中州[3]。但其不同于東垣尤為重視升脾陽,而是相反認為六腑以通為順,以降為和,脾氣之不升多由胃腸之郁滯,欲升清陽之氣,宜先疏導胃腸之郁滯,故常用通降之法調暢氣機。而張海峰先生(1915~1988年),江蘇鎮江人,長期于南昌行醫,在診療中對中醫脾胃學說尤為致力[4],認為脾胃生理功能可以用“納化、升降、燥濕、生血、統血”十字就能很好地概括,并把五行理論引進其中。其認為胃納是脾化的基礎,應以開胃為先,其開胃之法繼承了李東垣的升陽益胃除濕法。

自東垣創立陰火理論以來,因理論闡述未能完備,后世盡管對其理論多有承襲,但爭論之聲也歷代不休。萬友生(1917~2003年),南昌新建人,先生則進一步完善了陰火理論,對陰火相對于陽火的概念,陰火虛證和陰火實證的病因病機,標熱證和本寒證的辨證要點以及治法等均闡明了自身的觀點,使陰火理論更為規范。如針對東垣雖然闡明了陰火的發生與脾胃元氣虛弱有關,但概念未明的不足,萬老引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相關文字闡述了對陰火概念的理解,理清了陰火之“火”為熱的現象,而“陰”是指該熱象的病機本質,為脾氣、脾陽、腎陽不足,或濕邪塞中,或外寒束表。即陰火指病性為陰寒而部分病證為火熱的病理概念[5]。

2 取子和攻下,法度多變

李元馨先生力倡子和“貴流不貴滯”、“治病當論藥攻”之說[6],治病著重祛邪,擅長攻法,糾正了當時社會濫補風氣導致的流弊。若遇危重病癥,不管老幼,只要能用瀉法,脾運尚佳,則當機立斷,方中可全無補益之藥,恰合張子和“不補之中,有真補存焉”之說。但先生應用下法,又不墨守子和成規,而是視其寒熱虛實、陰陽挾雜、在上在下,而選用寒下、熱下、急下、緩下、寒熱互投或寓通于補。如老年人虛實夾雜,世醫多以扶正祛邪之法用之,但先生認為有些病人應及時依靠藥物祛邪外出,延誤時機反易內傳生變[7]。另如治一小腹如置冰,大便或秘,或質軟量少而艱行的患者,前醫用參附湯、理中湯等無效,先生曰此冷癖之甚者,非以補火,難解冰凝,非以通下,難去腑濁,服硫附丸乃轉。此案專補罔效,而以補火壯陽通便之法寓通于補建功[3]。

3 參丹溪養陰,癆病尤顯

龔居中,生卒年不詳,明末金溪人。擅長治療癆病,著《紅爐點雪》。認為此病緣于勞傷精氣血液,遂致陽盛陰虧,陰虛則火動,火動則痰生,火為痰之本,痰為火之標,而陰虛則又為致火致痰之本,道出了陰虧火熾是癆病的基本病機[8]。但在治療方面先生并未單純的滋陰降火,而是深悉“陽生陰長”之理,認為“痰火”之證,固然由于陰虛,法當滋陰,然不用補陽之品,則陰何自而生?故根據朱丹溪的“虛火可補,須用參芪”之說,在很多滋陰方劑中均加入人參、黃芪[9]。如“虛勞久咳加減主方”、“諸血后虛怯主方”、“骨蒸主方”等等,并認為“陰虛之極,不用人參補陽,何以生陰。若不服參芪得愈者,必真陰尚未甚虧,脾胃尚未衰敗,脈必浮大而緩,故用補血降火之藥,或有可愈者,但亦稀少耳。予自總角以至于今,服參芪而愈者,十常六七,而不服參芪而愈者,十無二三,蓋陰籍陽生之理,歷歷可征?!?/p>

除了在癆病方面特色鮮明地繼承發揚了朱丹溪的學說,許多其他旴江醫家也對丹溪之說推崇有加。如傅再希(1899~1984年),臨川人。先生其用藥偏重于養陰,認為朱丹溪的“陽有余,陰不足”論,甚合我國南方人體質的一般情況[3]。如先生治療一發熱已有5個月之久,體溫常在38℃~38.5℃之間,時當暑月,汗出涔涔,形體羸弱,面色白光白,飲食幾廢,便秘尿赤,舌質偏紅、苔黃而干,脈沉而滑數的患者,細審其病之由來始末,斷為痰熱交結。方中除用瓜蔞、浙貝等化痰清熱之藥外,還大量運用了生地、麥冬、知母等養陰之品[10]。謝傭耕(1909~1977年),南城人。其父謝佩玉、先祖謝映廬均是名醫,先生秉承家學,推崇丹溪學說,認為“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郁而成火。外感暑熱燥氣,增助內氣成熱成火。外感風寒濕氣,郁閉表氣成熱成火。內傷飲食,辛熱之物食積成火。五臟六腑皆有火,如心火、肝火、肺火、脾火、腎火、大腸火、小腸火、膀胱火、三焦火、膽火等[3]。李元馨先生贊同朱丹溪“陽有余,陰不足”論[3]。認為此屬內傷,為肝腎陰液虧損,應以扶正為主,補其不足。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一貫煎、補心丸、月華丸、石斛夜光丸、大補陰丸、甘露飲等是先生運用嫻熟的滋陰降火之劑。

4 循河間火熱,首倡秋燥

李元馨先生在臨證中重視六氣化火的病機,對劉完素的“火熱論”比較認同[3]。其“怫熱郁結于表”,用辛涼解表劑銀翹散;熱郁肌腠,汗出不徹,用解肌發表劑柴葛解肌湯;表證而兼有里熱燥實,用表里雙解劑涼隔散;里熱熾盛,用黃連解毒湯之類。

而清代名醫喻嘉言(1585~1664年),南昌新建人,于其《醫門法律》中提出了“秋燥論”[11]。燥證首簡載于《素問》,后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提出“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的說法,然而其對燥證仍未闡明,直至喻嘉言首倡秋燥立論,并為后世溫燥涼燥之說的基礎。喻嘉言也完善了劉完素認為燥證只在中下焦的說法,提出了秋燥傷肺的理論。對于秋燥的治法,繼承了東垣潤腸丸以及導滯通幽湯,前者用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干燥閉塞不通等證,后者用于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沖,吸門不開,噎塞不便之證。且應用了丹溪大補丸降陰火,補腎水,治陰虛燥熱證。并在此之外,喻嘉言還創建了著名的方劑“清燥救肺湯”。

總之,金元之后的旴江醫家中許多深受金元四大家學術思想的影響,有的大力提倡某一學說并發揚突破,有的匯通諸家擇其善者而融之。如上述李元馨先生及謝映廬先生等,后者在《謝映廬醫案》中就匯聚了劉河間、張潔古、李東垣、朱丹溪等諸子論治方藥[12]。如中氣大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頭痛不息,選用東垣益氣聰明湯以補中益氣;治火爍金傷,兼之陽明失節,以致機關不利之足痛病,取丹溪大補陰丸及虎潛合法[13]。筆者認為從歷史的發展角度看,后世醫家受前賢的影響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旴江醫學作為一個地域性醫學群體,由于地理、文化等因素的相近,同地域內醫家間的學術交流也是必然的,對旴江醫家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的總結研究,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針對領域內特定病證人群的醫療經驗。

[1]苑淑鳳,袁紅霞.淺談龔廷賢脾胃觀點初探[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1,20(2):10,25.

[2]周玉平,陳建章,鄧棋衛,等.旴江名醫龔廷賢脾胃觀學術思想探析[J].中醫文獻雜志,2010(6):37-38.

[3]洪廣祥,匡奕璜.豫章醫萃——名老中醫臨床經驗精選[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7:577.

[4]張小萍,張經生.張海峰學術思想與經驗[J].江西中醫藥,1997,28(2):1-5.

[5]萬蘭清.萬友生對陰火理論的繼承與發展[J].江西中醫藥,1995,26(2):2-4.

[6]孟萍.旴江醫家李元馨學術思想淺探[J].江西中醫藥,2008,39(9):5-7.

[7]胡大中.李元馨治療老年病的學術經驗[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3(3):32-33.

[8]劉心德.龔居中防治癆瘵學術思想探要[J].江西中醫藥,1987(5):1-2.

[9]王剛佐,鄧吉華.龔居中“痰火”學術觀評介[J].江西中醫藥,1997,28(6):2-3.

[10]傅幼榮.傅再希醫案醫話6則[J].江西中醫藥,1995,26(4):4-5.

[11]喻昌.醫門法律[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181-188.

[12]陳仲藩.謝映廬臨證經驗探析[J].江西中醫藥,1988(6):13-15.

[13]羅會林.旴江名醫謝映廬學術思想探析[J].江西中醫藥,1994,25(5):3-4.

猜你喜歡
東垣旴江丹溪
基于“丹溪學派”學術傳承的中醫住院醫師規培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
旴江醫家陳建章治療脾胃病用藥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
八三感懷
贛鄱中醫文化之旴江醫學電子資源的應用研究*
淺談丹溪學派傳承悠久之因*
劉邦東垣是與非
東垣灸法淺析
國醫大師張琪教授臨證運用東垣代表方劑經驗
旴江名醫喻嘉言對腫瘤相關病的認識貢獻分析
旴江名醫龔廷賢腫瘤辨證論治學術思想鑒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