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企業促進公民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

2014-04-29 20:07楊帆
2014年1期
關鍵詞:社會企業公民社會

楊帆

摘要:中國公民社會遇到了發展瓶頸,不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尋找公民社會未來發展的新路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社會企業將商業運作模式與社會公益目的相結合,成為促進公民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本文在對公民社會以及社會企業的內涵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對中國社會企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遇到的問題,并總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企業;公民社會;社會企業家

各類NGO、社會組織的發展和公民主人翁意識的提升為公民社會的構建和完善打下了基礎。由于我國公民社會同政府之間的特殊關系,使它與歐美國家的公民社會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點會對社會組織的發展起到或促進或阻礙的反向作用力。社會企業作為最早起源于英國的一種社會組織模式,在中國的發展尚屬萌芽階段。隨著對國外的學習不斷加深,國內看到了社會企業將商業企業運營模式與追求社會公益目的相結合的優勢,逐漸開始接受并涌現出一批懷揣社會企業創新理念的社會企業家和社會組織管理者。社會企業作為傳統社會組織的創新模式,需要克服主觀和客觀方面的發展困境,為組織贏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好地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

一、相關理論研究闡述

1.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也被稱為市民社會和民間社會。關于公民社會的定義,國內學者有著眾多的見解。學者俞可平在其著作《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中,把公民社會定義為國家或政府系統,以及市場或企業系統之外的所有民間組織或民間關系的總和,它是官方政治領域和市場經濟領域之外的民間公共領域[1]P2。學者何增科認為,公民社會是公民們在官方政治領域和市場經濟領域之外自愿結社、自由討論公共問題和資助從事社會政治活動而自發形成的民間公共領域[2]P1。從以上列舉的三位學者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學術界較為普遍地將公民社會與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相獨立開來,公民社會的主體是公民以及由公民所組成的各類社會組織和民間組織。

理想中的公民社會應包括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是民主的社會,具備相對于國家的獨立性。第二,公民在政治、社會事務中具有較高的參與度。第三,尊重公民權利,明確公民應得的法定份額。第四,確保權利、義務和利益的合理分配。第五,確保公民的合法要求、利益訴求、意愿等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和滿足。

2.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源自于英國,是一種將商業運作手段與社會公益目的相結合的新的組織模式。由于社會、文化、經濟環境的不同而帶來理解和認識上的差異,關于社會企業仍舊沒有統一的定義。學者Jeremy Nicholls指出,社會企業應當利用理解和衡量社會價值的方法去改善它們的商業表現、影響消費者、滿足顧客的需求,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3]P5。英國貿易與工業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對其給出的定義為,社會企業的主要業務是實現社會目標,產生的盈余被再投資到企業業務或社會中,并非為了給股東和所有者創造最大收益[4]P205。

在國內,學者舒博認為社會企業是由社會責任感而非利潤驅動,由公民自愿組成的,以創新精神和商業行為整合資源,來解決社會問題或者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旨在實現社會目標和公益理念的社會經濟組織[5]P47。學者時立榮認為,社會企業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它必須具備以企業戰略和社會目的為共同目標的特征,在組織運行上表現為同時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6]P355。學者潘小娟認為社會企業是介于傳統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和民間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以社會責任感而非利潤驅動的,為實現既定的社會、環境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而進行商業交易的組織[7]。

從以上國內外關于社會企業定義的界定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兩個共同點:第一,社會企業是以實現社會共同利益為目標的。第二,社會企業采用了商業企業的經營運作模式,盈利而非營利。

二、中國社會企業發展的必要性

1.中國公民社會發展遇到的瓶頸

(1)八大困境。學術界有較多學者,如俞可平、何增科等人都指出了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存在八大困境:注冊困境、定位困境、人才困境、資金困境、知識困境、信任困境、參與困境和監管困境。其中,筆者認為值得特別提出的兩個困境是注冊困境和資金困境。注冊困境指的社會組織很難依照雙重管理制度找到業務主管單位,加上登記注冊的門欄很高,導致準入成本的大幅提升。部分組織由于無法登記注冊而游離于行政和法律的監管之外。資金困難指的是來源于政府的資金和社會組織自籌的資金非常有限,無法滿足社會組織日常運作和進一步發展對資金的需求。

(2)對公民社會與政府間關系的誤解。部分民眾錯誤地認為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政府是零和博弈。然而現實并非如此,中國的公民社會自始至終都與政府保持緊密的聯系,如政府對各類社會組織和民間組織的雙重管理制度和年度檢查制度、政府的物資支援等。公民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失靈,二者并不是零和博弈的關系。

(3)照搬國外的理論與經驗。國情的不同使各個國家的公民社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對中國公民社會的研究需要擺脫對西方理論的直接引進和套用。尚處于發展期的中國公民社會需要按照自己的國情,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

2.對社會組織存在認識誤區

(1)社會組織不需要考慮多方利益博弈與平衡

現實并非如此,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組織,都與多方利益群體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以社會組織為例,登記注冊需要接觸到政府登記主管部門和業務掛靠單位、年鑒審核需要接觸到相關年檢審核部門、籌集資金則需要依靠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捐助。這一切都包含著利益博弈和責任的承擔,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社會組織運轉的鏈條發生斷裂。

(2)社會企業不需要追求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

社會企業的相對于傳統社會組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具有造血機制,不過分依賴政府和社會的捐贈。然而,社會企業作為一個與金錢打交道的組織,就必然要關注成本和收益的問題。擴大社會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會給社會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資金,充足的資金能夠保障組織的持續運轉,社會企業才有可能實現其社會公益的目標。

(3)政府將社會組織視作合作伙伴給予大力支持

一方面,政府的支持能力有限,不可能惠澤轄區內所有的社會組織;另一方面,政府在選擇支持對象上有其自己的標準和原則,并非所有的社會企業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政府支持。這決定了社會組織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尋找發展的資源和機會。

三、社會企業在中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杭州攜職大學生求職旅社是一家致力于為求職大學生提供低價住宿和就業指導的社會企業,是杭州唯一一家經工商注冊的正規大學生旅社。在對此案例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本文主要從主客觀兩個層面分析社會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主觀問題

(1)缺乏資金。首先,社會企業在成立初始階段缺乏用于購置各種辦公設備、租賃辦公場所和聘用管理人員的資金。社會企業在成長初期,需要依靠社會企業家和其工作人員的社會資本予以支撐,難度很大。其次,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社會企業如何在成立后保證資金鏈順暢也是其面臨的棘手問題之一。

(2)缺乏富有創新精神和公益慈善理念的社會企業家。社會企業家作為社會企業的領袖人物,對社會企業意義重大。

由于社會企業在中國發展剛剛起步,一些有才干、有魄力的管理人才更傾向進入營利性的企業任職,社會企業家的后備人選并不充足。此外,社會企業創造社會價值并不必然導致長期對企業或企業家產生利潤回報,社會企業家在吸引資源和證明存在合法性上面對許多挑戰[8]P4。這更為找尋合適的社會企業家增添了難度。

(3)社會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官僚化傾向依然存在。處于創始階段的社會企業,往往因為經驗不足導致對組織的管理水平偏低,運營效率低下。社會企業具備盈利的特性,這也為工作人員的官僚化和謀求私利帶來了可能。

(4)使命偏離。社會企業想要長久發展,必須始終在其運作中體現出社會公益的目的,否則便會偏離使命。過分看重商業運作,很容易讓整個組織向營利性企業方向發展。消費者會把這樣的社會企業看作是純粹的商業企業,而受助群體則得不到應有的幫助。

2.客觀問題

(1)政府尚未對社會企業做出明確的界定,使社會企業既得不到政策法規支持,又缺乏應有的監督。社會企業作為新興模式的代表在各方面均不完善,僅憑自身的力量很難可持續地發展。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社會企業在起步階段最渴望得到政府的物資支持和政策優惠,而在后期的運作中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社會企業進行監管和指導,以保障其運作不偏離使命。另外,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加上政府角色的過度膨脹,社會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的自主性被大大削弱。

(2)國內對社會企業的認識不深,慈善文化有待培育。民眾對社會企業的認識不足會直接影響該社會企業在商業運營上的效率,而缺乏效率的運營勢必不能給企業帶來充足的資金。慈善文化在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中并沒有起到主力的推動作用,想要社會企業發展,需要在全社會培育慈善文化。

四、推進社會企業在中國發展的途徑

1.明確社企定位,提供政策幫助

政府是決定中國社會企業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主體。在合法性問題上,政府應當明確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的身份,解決其合法性問題。在政策幫助上,政府應制定出契合社會企業特點的相關政策法規支持社會企業成長,如為社會企業提供前期的物資支援、為社會企業營造平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為社會企業挑選并培養適合的管理人員、為社會企業的日常運行提供一定限額的補助等。在角色扮演上,政府要把社會企業看做是合理運用市場交易原則實現社會目標的主體,理性對待;要主動充當社會企業發展的伙伴,為其牽線搭橋,鼓勵與商業企業的合作。

2.制定法律法規,落實社企監管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社會企業的考核審查標準,以監督社會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是否侵損了受助群體的利益、是否在利潤分配和產權歸屬上符合規定、是否通過商業化運作實現了其初始的社會目標等。

3.打破陳舊思維,公益嫁接商業

社會企業的創新在于它的雙重目標體系。當社會企業通過自身的力量實現其社會公益目標時,政府要從自身出發,理性看待社會企業的作用。全社會應當注重培育民眾的志愿服務意識和公益精神,讓慈善文化融入到社會血液中去。

4.培養管理人才,鼓勵道德消費

除了發掘和培養社會企業家,還應注重培養各管理階層的工作人員。只有他們具備了較高的管理技能,社會企業才能以出色的運營為社會帶來價值。社會企業想要擁有出色的運營,就不得不提“道德消費”[7]。通過消費踐行價值取向,使消費不僅僅是一種金錢交易關系,更是一種“道德買賣”。將社會公益作為最終目的社會企業,對消費者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注釋:

[1] 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何增科.公民社會與民主治理[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3] Jeremy Nicholls.Why measuring and communicating social value can help social enterprise become more competitive[J].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2007(11).

[4] Jacques Defourny,Marthe Nyssens.Social enterprise in Europe:rec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J].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Vol.4 No.3,2008.

[5] 參見舒博.社會企業的崛起及其在中國的發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6] 楊團,關信平.當代社會政策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7] 潘小娟.社會企業初探[J].中國行政管理,2011(7).

[8] J·格雷戈里·迪斯,杰德·埃默森,彼得·伊科諾米.企業型非營利組織[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社會企業公民社會
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路徑分析
公民社會治理主體作用及其角色的歷史性分析
實事求是看待公民社會
社會影響力投資在中國的運用研究
善治視角下我國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完善
論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治理視角下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社會企業與商業企業市場營銷的比較分析及建議
洛克公民社會財產權視角下的中國房產稅改革
探索補充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積極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