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有田燒

2014-05-04 09:27金韻
檢察風云 2014年21期
關鍵詞:伊萬青花瓷青花

文·圖/金韻

什么是有田燒

文·圖/金韻

在日本,釉下彩料使用氧化鐵的叫做“鐵砂”;使用氧化銅的叫做“辰砂”;使用氧化鈷的叫做“染付”。中國、朝鮮、日本燒造的青花瓷器所用鈷料幾乎一樣,只是鈷料中金屬元素的成分不同,所以發色略有區別。

有田燒,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的佐賀縣(古稱“肥前國”),是以西松浦郡有田町為中心的諸窯的總稱,也稱有田系。因所燒瓷器經由伊萬里港銷往日本各地,由荷蘭東印度公司通過伊萬里港輸出到歐洲,故人們習慣上把由伊萬里港輸出的瓷器稱為伊萬里燒或伊萬里瓷器。染付是日本人對青花瓷器的稱呼。

“有田燒染付”是有田燒瓷器的一種,燒制歷史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616至1644年為創燒時期,也稱初期伊萬里時期;1644至1867年為發展時期,也稱古伊萬里時期。

伊萬里時期

伊萬里初期的有田燒染付,主要是為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以生產日常生活用瓷為主,主要有碗、缽、瓶(德利)、盤(皿)、水指等。器物造型比較注重實用性能,因燒制技術水平的限制,致使產品的器形經常有自然變形,以后才逐漸成熟到基本穩定。器物多以轆轤成形,故平面呈圓形的器物占絕對多數。瓷胎色澤白中透青。釉面白中泛青或偏黃,不很均勻,多數有細小開片。由于鈷料成分難以把握及燒成技術的不夠完善,鈷料呈色的深淺往往不易控制,色澤一般都比較淺淡,色質渾濁不鮮亮,沒有層次感,色調偏灰藍且發色較暗。燒制技術由朝鮮方式逐步轉向中國方式轉化,即由模仿朝鮮李朝瓷器的燒制轉向為模仿中國明代天啟朝景德鎮瓷器的燒制,燒成技術從不穩定到逐漸成熟。

紋樣題材選擇比較簡單,用筆較拙笨而顯得粗放。由模仿朝鮮李朝青花瓷器的格調,如簡練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和山水紋等,表現出自由奔放且清新的風格;逐步轉向模仿中國明末(主要是天啟朝)青花瓷器的樣式,如景德鎮瓷器常用的山水、人物、動物、花鳥、幾何紋等,大膽的構圖和強烈筆觸形成了雄渾的作風。紋樣變為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的樣式,再逐漸向日本風格轉化,完成了日本獨自的優美樣式。

常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雙線或單線勾勒后平涂渲染的方法,具有明中后期的特點;筆法雖稚拙,意圖卻鮮明。構圖雖滿,比例得當。一是吹墨法裝飾,即是將剪好的紋樣貼在瓷器素胎上預先構圖布局好的位置,取細管把鈷料吹灑到所貼紋樣上及周圍,揭下紙樣后再勾勒出圖案輪廓及細部。這種裝飾經燒成后,紋樣突出,具有朦朧的神秘感,特色鮮明。紋樣有兔子、鶴、石榴、梅等。此法始用于中國明代的景德鎮窯。紋樣裝飾總體上是“筆勢弱,欠風雅”。

染付花卉紋德利

7世紀早期

靜岡·MOA美術館藏

染付捻割草花毘沙門龜甲文瓢形瓶

17世紀中葉

九州陶磁文化館藏

染付蓮圖水指

17世紀早期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古染付]

即古青花,特指在日本江戶初期進口到日本的、明代天啟年間景德鎮民窯燒制的、紋飾灑脫豪放的青花瓷器,深得日本人的青睞。器型大多是碗、盤、瓶、罐、缽等器物,均為民間粗雜器,畫面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繪畫題材不受摹本的局限,只取其構圖或意境,形成了揮灑自如、寫意概括的獨特風貌。這些古青花瓷器,在口沿或底部邊緣處往往留有因脫釉而顯示出像被蟲蛀、咬過的痕跡,日本學者稱之為『蟲蝕痕』。當時的日本茶人很欣賞這種風格,常以木模來景德鎮定燒。

付山水圖大缽

7世紀早期

大和文華館藏染

染付吹墨月兔圖皿

17世紀早期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染付吹墨椿文大皿

18世紀

青花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平野耕輔氏寄贈

古伊萬里時期

古伊萬里時期,正保元年(1644)柿右衛門創燒的彩繪瓷器成功,迅速在有田地區傳播,所制“錦手”轟動日本,有田町附近諸窯的燒制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包括有田燒染付燒制技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近代日本瓷器繁盛的基礎。

荷蘭東印度公司于慶安三年(1650)開始收購日本瓷器,首次才145件;萬治二年(1659),訂購了5.67萬件。因中國明清朝代更替而導致外銷瓷的蕭條以及荷蘭瓷器訂單大量出現的重壓之下,有田燒染付乘機替代中國瓷器外銷到歐洲,同時也促進了有田燒染付,從燒制技術到裝飾紋樣再到產品格調等各方面的迅速提高,而且也使得出口港伊萬里揚名世界,日本瓷器出口也走上了正軌的道路。延寶元年(1673)至天和二年(1683)前后,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訂購日本瓷器的繁盛時期;而寶歷七年(1757)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收購日本瓷器的最后一年。

古伊萬里時期的有田燒染付,因外銷量的逐年增長,燒制技術水平的日益成熟,瓷器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造型優美,多為歐洲樣式;胎質細膩堅硬,瓷化程度高;釉質有滋潤感,釉色白中微閃青,釉面勻凈光潔;青花發色沉穩,似受康熙青花的影響,由深到淺漸變豐富,濃淡相宜偏藍紫,與留出的空白成對比,更顯瓷質之美。

構圖講究比例協調,繪畫工細精益求精。紋樣題材以山水、花鳥、人物、動物、植物及魚紋等為主。借鑒中國明末景德鎮窯青花瓷器題材的同時,融入了日本和式風格的創意,這就是古伊萬里瓷器獨有的藝術魅力,也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自身特色的藝術形式。

[青花瓷]

簡稱『青花』,最早出現在中國,『青花瓷器』一詞首見于明代馬歡著《瀛涯勝覽》,是指以含氧化鈷的礦物原料在瓷胎上進行彩繪,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下燒成,氧化鈷料在燒成瓷器的透明釉下呈現藍色或相近顏色的花紋,是釉下彩繪瓷器的一種。

青花牡丹鳳凰紋大盤

6~17世紀

中國景德鎮窯,東京國立博物藏

染付寒江獨釣圖皿

17世紀早期

九州陶磁文化館藏

染付草花圖輪花大皿

1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最具代表性的外銷有田燒染付,也即習慣上所稱的伊萬里青花瓷器,是日本人所模仿的、被稱為“芙蓉手”的青花瓷器。其藍本即中國明代萬歷時期景德鎮窯和福建漳州窯燒制的一種青花大盤,主要由東印度公司輸出到歐洲、南洋的外銷瓷,江戶時代也大量輸往日本。不久被日本九州有田燒仿制,并作為伊萬里瓷器的一種而遠銷到歐洲。

“芙蓉手”是一種極富裝飾性的青花瓷器,多為大型菱花口盤類,極少碗類。既作食具,更作室內裝飾。裝飾采用分格開光內繪圖案的構圖,即將盤的邊沿劃分成八至十二個區域,放射狀地排列開光的形式,或梯形、圓形、扇形、花形、多數為蓮瓣形,開光內填繪花果紋、八寶紋、花鳥紋等吉祥寓意的紋樣,間以錦地紋紋相隔。盤心則在圓形開光內滿飾水禽魚藻紋、花草花藍紋、瑞獸紋或靜物風景等圖案。外底還常有“大明成化”、“大明嘉靖”的年款和“富貴長春”等的吉祥手書款。有的盤心還有英文“VOC”組成的圖案,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訂樣瓷的標記。紋飾布局嚴謹,描繪筆觸精細。這種扇形或花瓣形的開光式構圖宛如盛開的芙蓉花,故日本學者將這種形式的青花盤稱之為“芙蓉手”,歐洲則稱為“克拉拉瓷”。

古伊萬里時期的“芙蓉手”是模仿中國明代萬歷時期景德鎮窯的外銷瓷而制作的,因此其題材風格、繪畫水平、青花呈色等與中國景德鎮所燒制的同類產品也不相上下,故而能替代中國外銷瓷銷售往歐洲,而且遠銷到歐洲后連歐洲人也難以分辨。也為近代日本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世紀,有田燒青花(染付)仍有少量的出口到歐洲。1710年德國人研制出瓷器后,中國青花瓷器和有田燒青花(染付)依然是其模仿的最好藍本。18世紀末,歐洲大規模制造瓷器后,有田燒青花(染付)的出口才逐漸減少。同時因日本國內的需求量大增,有田燒青花(染付)從此進入了尋常百姓之家。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歡
伊萬青花瓷青花
瓷上賞青花
青花賦
青花
煥活青花瓷國風之美
書評:《獨一無二的伊萬》
青花
純凈的青花瓷
伊萬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兒”還是另一個“第一夫人”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