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學生起薪值低的原因分析

2014-07-04 10:40張磊呂媛單翀飛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期望影響因素大學生

張磊 呂媛 單翀飛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及起薪低下的現狀,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焦點問題。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是我國現階段必須面臨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起薪;期望;影響因素

近些年,高校擴招導致中國人才市場涌入大批大學畢業生,從而出現大學畢業人才供大于求的態勢。就業率低,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困難,薪酬較低,成為一個社會焦點問題?!?008年年底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狀況雪上加霜”[1],甚至有大學生打出了“零薪酬應聘”[2]。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關系到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以致整個社會的安定發展。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影響因素很多,如薪酬的預期與實際差距,就業市場與專業方向等等。其中,期望工資是眾多影響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望工資,也被成為保留工資,是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心理預設的最低薪酬標準,實際就是大學畢業生擇業時對即將所從事的工作可以獲取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以及就業前景等方面的心理預設最低線。期望工資水平是大學畢業生預先設定標準中能夠量化的、最重要的特征。[3]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農民工月收入為2043元,而清華大學調查報告顯示的數據表示201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153元,由此不難看出大學畢業生與農民工之間正在逐漸縮小的薪酬差距。更為甚者,相對于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打出的“零薪酬應聘”,農民工市場出現的“民工荒”現象就顯得火爆很多。在全國如此就業市場的狀態中,大學畢業生起薪期望值低,全社會掀起了一輪“讀書無用論”的風潮,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發展與國民對待教育的態度。而導致大學生起薪期望值低,究其原因:

一、最根本原因是供求脫節。即每年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就其整體素質以及畢業生的數量,與整個人才市場的需求脫節。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高校從1999年實行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幾乎以每年將近于30%的比率在飛速增長,以此推算,到2009年,我國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已經達到了650萬人次左右。如果要是再將每年畢業后沒有順利就業的往屆畢業生計算在內,預計到目前為止,需要提供就業機會的大學畢業生已經達到了900多萬人次。而根據國民生產總值每遞增3%、其相應的所需增加的大學畢業生比率為2%來計算,我國目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已經嚴重飽和。這也就意味著,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市場可言。據來自來自勞動力人才市場的分析數據結果表示,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中,一方面是從高等院校走出來的大批大學畢業生,另一方面則是相對縮小的需求市場。因此,大學生起薪,在縮小的需求市場中,只能是越來越低,相應的,大學生起薪期望值只有隨之降低。

除此以外,伴隨著高校擴招政策而來的,是一部分高校相應的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從而使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直接原因則是置身我國經濟轉型特殊時期導致的產業結構失衡造成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產業結構調整依然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會影響到勞動力市場供求搭配的紊亂。就業同產業有著密切的關系,產業結構必然要影響到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而產業結構的失衡,肯定會導致就業結構的失衡,這也就是為什么農民工需求量激增而大學畢業生遲滯的原因。根據公司企業用人的原則,公司企業付薪是根據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來決定的,企業總是期望用最小的用人成本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因此,大學生起薪低下,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深層次原因則是人才高消費的不公平。在大學畢業生面對著上述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情況下,出現了不同檔次的畢業生之間并不能夠真正合理地拉開差距,有時為了搶占一個工作崗位,畢業生只能降低自己的就業期望。而對于公司企業來說,本著降低用人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的原則,花一個本科生的薪酬雇傭一個研究生的員工,這是現在就業市場經常出現的問題。而畢業生們拘囿于艱難的就業市場與越來越少的工作崗位,很多人只好降低標準,以高學歷就低崗位。這種狀況,直接導致研究生搶本科生的工作崗位,而根據企業以崗論薪的制度,研究生掙得就是本科生的薪酬,這樣,畢業生起薪必然不會高。

與此同時,有一些企業缺乏理性的用人制度,一味地追求高學歷,而沒有規劃對人才技能的具體要求,從而導致在根據績效定薪時,薪酬待遇收受到很大影響,從而導致大學畢業生起薪低,起薪期望值隨之降低的結果。

面對著大學畢業生起薪期望值低的情況,必然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嚴峻的就業壓力、低下的起薪待遇,必然會導致大學畢業生沉重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大學生健康的身心發展趨勢。很多大學生在上學時就已經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壓力了。畢業后,不能夠及時找到工作崗位,獲得期望中的薪酬待遇,“學而優則仕”,不再是萬千學子可以得到的結果。面對著不可預測的前途,無數的大學畢業生感到迷茫無助,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不可知的惶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這必定會導致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據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感受到嚴重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占在校生的75%,對自己畢業后感到無所適從、前路茫茫的大學生占到在校生的50%。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面對著來自家長“學有所成”的期待,還有步入社會時來自社會的否定、激烈的競爭等等現狀,導致很多大學畢業生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惶恐、自卑、甚至抑郁的負面情緒產生,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

第二,對學校聲譽形成損害,導致教育公平性被破壞。根據人力資本論的原理,個體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教育成本中投入的越高,其最后獲得的受益越大??墒?,現階段我國在個體生命投入了很大投資的大學畢業生,卻早已背離了投入與受益的原則,高的教育成本的投入,遭遇了低薪的就業現狀,從而嚴重阻礙了受過高等教育者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樣,導致一些家庭對教育投資失去信心,從而影響高等教育的順利發展,學校聲譽也同時受到極大的損害。

教育平等是指每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在此影響下形成的學業成功機會、就業機會平等??墒?,在我國現階段這種較高的教育投資于較低的大學生起薪待遇,必然會使一些家庭將教育投資轉向。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就會失去受教育的機會,致使教育成為一些富人的專利,這樣,就破壞了受教育的公平性。

三、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影響社會穩定性。大學生起薪低也就意味著人力資本投資與受益的失衡,這必然會影響到國民在人力資本投資上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目標。另一方面,在投入了大量資本的大學生身上卻不能夠得到相應的預期回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大學生及其家庭對社會的不滿,從而進一步構成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因素。

基于如此現狀,筆者認為,改變大學生起薪值低的狀況,首先,政府應該承擔相應的職責,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變人才市場大學生供求脫節的現象;其次,從學校教育與大學生自身來說,應該積極改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狀,從高校課程到大學生自我學習與社會實踐,都應與社會需求相契合,這樣,才能夠有一個好的起薪值。

參考文獻:

[1]曹星,岳昌君.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性別差異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1).

[2]岳昌君.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統計[J].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簡報.2009(1).

[3]潘懋元.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教育質量觀[J]. 中國高等研究. 2000(11).

作者簡介:張磊,河北科技大學影視學院團委書記。

呂媛,河北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團委書記。

單翀飛,河北科技大學學生管理辦公室主任。

猜你喜歡
期望影響因素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國外過度勞動研究現狀綜述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國外過度勞動研究現狀綜述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