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建構:制度與文化的契合與互動

2014-08-30 02:52王立洲
理論導刊 2014年8期
關鍵詞:民主建構價值

王立洲

( 長安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710064)

民主不僅是一個制度問題,也是一個文化問題,是一個政治價值理念和社會管理體制的復合系統。民主制度作為民主的“硬件”,必須有民主文化這個“軟件”與之配合。民主文化作為一種深層的民主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它一方面維系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秩序,另一方面規范著日常的政治和行政活動。如果缺少民主文化的支撐,再完美的民主制度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很難真正得到落實。當今世界,民主政治已成為大多數國家政治發展的主流,人類的政治觀念和政治價值也達成了民主共識。但民主建構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民主制度的建立只是民主建構的開始,民主的鞏固和發展才是民主建構的真正主題,在此過程中,民主文化的發育和成熟,成為決定民主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聯結來看,“各文化之間的差異的一些重要方面尤其起重要作用”,甚至“主要是文化影響民主,而不是相反”。[1]尤其在中國,民主文化的相對缺失,已成為民主建構的短板和瓶頸。因此,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民主建構更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民主文化的條件,從文化視角來反思民主的建構問題,使當代中國在民主政治建設中能正視其政治文化現狀,確立正確的民主文化導向,使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一、對民主建構問題的文化自覺

民主具有深刻的文化價值內蘊,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建構民主就是建構一種民主的文化生活方式。因此,研究民主和民主建構應該具有一種文化的自覺。自覺是人類在自然進化中通過內外矛盾關系發展而來的基本屬性,是內在的自我發現、外在創新的自我解放意識,是人的基本人格。而文化自覺,是以一定的文化為對象的自覺認識,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文化主體對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并對其文化的起源、歷程、特色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而“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自主地位”。[2]文化自覺說到底就是人對自身的文化生命與社會生命的自覺意識和自我覺解,體現出對自己所處的生活關系、生存命運、生命追求的理性審視和自主選擇。[3]文化自覺首先是對文化自身的自覺,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社會上所發生的一切都與文化現象密切相關,著名哲學人類學家藍德曼就指出,“人類生活的基礎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習慣。正如我們歷史地所探究的,沒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保?]

因此,19 世紀中葉后,人們開始把理性探尋的目光投向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層結構,從文化層面思考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文化自覺也逐漸凸現為時代主題,成為人們反思各種問題的關鍵熱詞。特別是隨著20 世紀70 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民主化浪潮的推進,世界民主國家的數量迅速增加,同時,民主制度建立后的鞏固和發展問題,即民主的質量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如果說民主的建構和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政治戰略和精英博弈問題,那么民主體制的鞏固和良性運轉則在很大程度上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眾的價值觀念緊密相關。這一現象使人們從文化自覺視角對民主建構的民主文化根基研究產生濃厚興趣。一方面,研究者們開始關注民主轉型國家的民主文化建構問題,研究人們的民主觀念、民主態度和民主信念,分析其廣度、深度和強度及其與民主質量的關系;另一方面,有些學者開始關注西方民主的文化基礎和大眾支持問題,研究民主差異的歷史文化根源。

對民主建構問題的文化自覺,首先要搞清文化與民主的關系。民主與文化雖然是兩個不同范疇,但二者關系十分緊密,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這里,可以借鑒日本學者豬口孝對文化與民主的定義來進一步理解文化與民主的內在關系。文化是在相似的社會化的共同體中產生的、具有相對融合性的一系列價值和規范、原則和習慣,以及制度化了的互動模式。而民主是一系列的政治原則,它在強調多數裁決原則的同時也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強調自由強健之公共精神,強調權力的透明度和責任感,以及自由、公平和責任等,也就是說,民主既是一系列價值和規范,同時也是一套規則和程序。[5]可見民主與文化具有內在關聯,二者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在談到文化與民主的關系時,文化這個概念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棘手,因為就文化本身而言,由于其內涵和活動方式的豐富性,由于不同學科研究文化問題的范式和視角的差異,對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諸多差異,文化至今也沒有形成普遍的、公認的定義,人們在使用文化概念時,常常有著不同的所指。但在研究民主的歷史發展和國家間的差異時,文化概念就顯得很有價值,因為對一個民族國家來說,民主與文化是內在契合、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文化更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以它既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又是一種精神價值體系。從狹義上講,文化是指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知識體系、價值觀念、行為規范、風俗習慣等的觀念形態的復合體。從廣義的文化概念理解民主時,民主既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價值體系;而從廣義的民主視角看,民主建構包括民主制度的建構和民主文化的建構兩個方面,從狹義的民主看,民主建構則主要是國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構。因此,對民主建構問題的文化自覺,既要從廣義上理解民主建構與文化建構的水乳交融的關系,也要從狹義上理解民主制度建構與民主文化建構的互動關系。當然,有人提出文化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建構的,但與民主制度緊密相關的民主文化的發生則需要人主動地建構和培育,沒有一定的制度環境和社會啟蒙,適合民主制度的民主文化難以自動生成。所以說,民主建構是民主制度建構與民主文化培育雙向互動的結果。相對來說,民主制度的建立容易,而民主制度的運行和鞏固難,因為民主制度的建構需要民主文化的支撐,而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建構相對較難。

二、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內在契合

民主建構包括制度建構和文化建構兩個層面,正確理解和把握民主文化和民主制度的辯證關系,全面剖析實踐基礎上二者的邏輯關聯與互動機制,是理解民主建構問題,尤其是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視角之一??v觀人類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民主建構的歷史進程,各國都是把民主制度建設作為國家制度建設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民主文化的建設與創新放在適度優先的地位,并在此前提下把握民主政治進程和民主制度建設的時機和步伐,穩步推進民主政治發展,實現了民主文化發展與民主制度建構的有機統一。

( 一) 民主制度建構: 民主的硬件建設

制度是人類共同生活所需要的約束個體行為的規則,是共同生活質量的保證。新制度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諾斯認為:“制度是組織人類共同生活,規范和約束個體行為的一系列規則,因此,制度也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是決定人們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保?]關于社會制度的產生問題,一直存在著“自然演化”和“人為設計”兩種截然不同的論爭?!白匀谎莼f”認為現代社會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它同特定地域中的文化觀念、社會習俗和價值準則密切相關;這些制度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大多數是屬于“本源的制度”,其他許多制度的結構和功能都是由它們派生出來的。而“人為設計說”則認定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是人們運用理性能力和知識經驗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過程,體現了人們對社會進行的理念創設、規則安排和價值選擇;這些制度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大多數是屬于“派生的制度”,是從本源制度中逐步生長、演化和發展出來的制度。[7]從社會建設的角度來看,任何制度實際上多少都帶有一定的“人為設計”的取向,是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依據一定的經驗和傳統,以某種理想的價值目標為取向而進行的理性規劃和設計。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人們的理性設計和價值選擇,因此現代制度一般是建構出來的。民主制度作為一種現代制度文明,當然也是人為建構的結果。

就民主制度而言,這種制度的建構,是從國家層面建構的民主的制度形式。這是民主硬件部分的建構。以民主制度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制度建構,是國家現代化的客觀需要,也是一個現代國家的“基礎設施”,夯實這個“硬件”是民主建構的根本。早在兩千多年前,德謨克利特就已經充分認識到了民主制的價值,他說:“在一種民主制度中受貧窮,也比在專制統治之下享受所謂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樣?!保?]在建立和發展民主制度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也清醒地認識到民主體制的價值,并努力克服民主實踐中暴露出的制度設計的局限與偏差,使民主理論與民主制度不斷完善。而在當代社會,人們之所以推崇和追求民主制度,是因為只有在民主制度下,社會成員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平等和尊嚴,成為社會的主體和主人;只有實行民主制,才能使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全社會真正形成共同意志,使大多數人的智慧得以集中和提升。對后發展國家而言,有目的、理性地建構民主制度對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制與非民主制都屬于制度范疇,到底選擇哪種制度則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響。文化成為制度選擇的直接原因,也是民主制與非民主制及其從可能到現實轉化以及鞏固的直接原因。這種文化就是民主文化。

( 二) 民主文化建構: 民主的軟件建設

民主包含了制度和文化兩個層面。制度只是民主的“硬件”,但要操作這些制度性硬件還要民主文化這個“軟件”與之配合。在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民主文化對民主政治制度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價值功能。民主制度的生成和發育,離不開民主文化的輿論啟蒙和精神引領;而一種民主制度要想充滿活力、持久穩固,則必須借助于民主文化的力量不斷地為其累積政治合法性資源。同樣,一種民主制度如果缺乏與其相適應的、為更多社會成員所掌握的民主文化,這種民主制度不僅難以得到社會力量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會由于長期失去民主文化的滋養而遭遇挫折。

哈貝馬斯認為,價值要求與制度規范保障了一個社會作為同一性的存在,如果一個社會的價值要求與制度規范本身出現落差,那么,這個社會同一性的存在就岌岌可危。[9]尤其對缺少民主傳統的后發展國家,民主不應僅僅是民主制度的制定,更為重要的是要將民主的精神和價值理念內化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當中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習慣。否則民主在建構中就會出現民主理想與民主現實的落差,出現應然性與實然性的背離。從民主實踐的現實看,人們確實更關注民主的制度性意義,將實現民主的重心放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上,忽視了制度當中人的因素,而人又是需要文化來塑造的,沒有民主文化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就不會有具備現代意識的民主主體,而缺乏高素質的民主主體,一個社會的民主只能是徒有其形式。再從民主的發生邏輯看,民主是人類政治生活有序化的需要,民主政治必然需要能夠理性參與的公民,這也規定了民主必然要具有文化啟蒙和價值導向的意義。如果說民主在制度層面的意蘊是權力和權利的平衡,那么在文化價值的層面,民主的宗旨就是確立人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同時使民主本身成為人們政治生活中的至上的道德法則和行為習慣。如果處于民主制度當中的人的內心沒有民主的法則,缺少對民主本身的內在信仰,沒有對民主法治的敬畏,沒有民主的習慣,任何形式的民主建構都是一句空話。因而,通過民主文化建構,筑牢民主制度的文化根基,民主建構才能落到實處。

而即使是民主制度自身的理性設計與建構也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體現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價值理性是一種主觀合理性,是關于不同的價值之間邏輯關系的認識和判斷。在社會行動上,價值理性表現為行動者的行動是由純粹的信仰所決定,與能否成功無關;工具理性是一種客觀合理性,是關于不同事實之間因果關系的判斷,表現為行動者只考慮手段對達成目的的可能性。[10]在民主制度建構上,工具理性確保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能夠遵循嚴格的程序性價值標準,按照既定的程序和秩序進行;而價值理性涉及以何種價值觀來安排制度,使制度在制定時所選擇的價值標準、所追求的目的能合乎公平正義的原則。正因為制度是人按照自己的本性和事物的客觀規律而建立起來的屬人的存在,是社會關系規范化的產物,因而每一種制度都蘊涵著一定的價值取向與目標追求,可以說,價值理性是民主制度建構的根基,價值理性的存在,能夠為工具理性的存在提供精神動力和方向性的引導。而民主制度建構中的價值理性正是來源于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建構。同時,在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民主文化就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戰略界的一個觀點是,中國當前與未來的軟實力均讓人擔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結構性矛盾所造成的社會沖突,妨礙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的彰顯,而中國在世界的民主進程中也向來缺乏自身的理論話語體系,為中國的軟實力建設設置了重重困境,其中民主文化問題是關鍵癥結所在。

( 三) 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內在關系

在民主政治的實踐中,民主既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文化化,作為民主政治的兩翼,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二者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又相互區別、相互制約。民主文化以引領、保障和促進的價值功能,以精神性、規范性和實踐性的價值蘊涵,體現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方向和文明程度,規定著民主政治發展的基本進程,規定著政治民主的質量、范圍和界限;民主制度建構和民主政治實踐又為民主文化的發展提供制度環境、實踐依據、問題意識和理論生發點。二者統一于國家與社會的民主建構實踐中。這種內在關系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從制度與文化的關系看,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具有內在耦合性。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以不同的形式體現著共同的民主價值取向和目標內容,具有內在契合性。從文化的角度看制度,制度是普遍的價值規范和文化認同的操作化,制度的規范無不體現著文化的內涵和要求,而且作為“共有信念的自我維持系統”的制度只有在參與其中的個人信念系統趨同時才能夠實現。因此,制度具有無可辯駁的文化特征。從制度的角度看文化,文化是一種非正式的隱性的制度規范。諾斯將制度看做是一種由社會承認的非正式規則、正式規則及實施機構組成的人們創造的用于限制相互交往的行為框架和社會博弈規則。從非正式規則的角度看,一些本源性制度是“自生自發”的,它同特定地域中的文化觀念、社會習俗和價值準則密切相關。另外,“制度文化”概念的產生,也是制度與文化耦合的結果。關于制度文化概念的內涵,目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一種是從廣義文化的視角,把制度文化看做是一種與物質文化、觀念文化相并列的文化形式。認為制度文化不僅包含著強制性較高的制度規范,如法律、法規等,也包含著強制性較弱的如風俗、習慣、道德等一般社會規范,其核心是作為精神文化的價值觀念。[11]本文主要從狹義上來理解制度文化,認為制度文化包含著制定制度的文化理念、價值取向、社會思想基礎以及制度存在和發展的文化環境等內容??梢姴徽撌菑V義的還是狹義的制度文化,都體現著制度與文化的耦合。

第二,從民主建構的時空維度上看,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也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首先,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層面看,如果說民主制度的建構主要在國家層面,注重頂層設計,然后逐級落實,屬于民主建構的縱向之維度;民主文化的建構則主要是從社會層面,注重基層培養,然后全民普及,屬于民主制度的橫向之維度;那么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統一就涉及國家與社會的內在統一和良性互動,是民主建構維度的經緯交織。其次,從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互動關系看,二者也是相伴而生,互為依托。民主文化的建構是確立價值原則,具有價值性;民主制度建構是保證民主價值的實行,具有工具性,因而民主建構是價值性和工具性的綜合體現。價值性總是要訴諸于一定的工具性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目標,而工具性從目標設定到手段選擇都必然帶有一定的價值傾向。單純地強調工具性會使得民主制度建構迷失方向,缺失靈魂和生機;而單純地強調價值性也會使民主文化建構缺乏現實性,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無法真正實現。因此,民主的建構應該是文化與制度的內在統一。其中民主文化的建構是價值先導,以充分體現民主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民主制度的建構是保障,通過具體的制度安排,把民主價值最終落到實處。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但制度要由人去制定、執行和維護,制度對人也有很強的依賴性,而人又需要文化養成,因而在完善制度的同時必須重視民主文化建設、發揮民主文化的力量。由于后發展國家的民主基礎薄弱,民主文化發育不夠成熟,因而民主制度的建構要與其國情、社會性質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采取漸進的方式,同時要優先建構民主文化,使民主本身成為人們內心至上的道德法則和內在信仰,表現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習慣。只有形成制度與文化的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的建構關系,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而如果缺少民主文化的支撐,離開日常生活中民主意識、情感和技能的培養,再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只能是空中樓閣,很難得到真正實施,即或實施起來也可能出現扭曲、變形現象。[12]對中國來講,在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創新和完善民主制度的同時,更應該著眼于培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包括全社會民主理念的確立、民主思想的弘揚、民主氛圍的形成,也包括公民民主意識的培養、民主知識的普及、民主素養的提高等等。[13]

三、促進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良性互動與相互匹配

在民主建構中民主制度建構與民主文化發展應該是一個良性互動、相互適應的統一過程。但在現實的民主建構實踐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二者實際上難以達到良性互動的狀態。相對來講,民主建構過程中民主文化的建構應具有優先性,民主制度的誕生,離不開民主文化的啟蒙作用和輿論準備;一種民主制度要想充滿活力、鞏固發展也必須借助于文化的力量來不斷地反思自己,提升素質,革故除弊,開拓前進。[14]所以,沒有民主文化的支撐,民主制度即使建立了,也難以有效地運行。許多后發展國家的民主化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就是由于沒有形成與民主制度相適應的民主文化。從當代的民主實踐看,許多后發展國家的民主建構和轉型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新生民主政權的穩定性問題,傳統政權仍然具有較大的權力資源阻礙民主政權的運行,廣大民眾對民主政權的不適應和冷漠,社會領域廣泛存在著威權主義的控制模式等,而以上種種問題又會使民眾失去對民主的信心,從而進入新一輪惡性循環。從表面看,這些問題是民主制度建設的問題,而實際上影響民主建構的主要因素并不僅僅是民主制度的建構問題。因為民主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但許多人卻忽視了民主化的條件,或者把民主化的門檻看得太低。經過對人類民主實踐歷史的不斷反思和研究后,人們發現,民主政體不可能一下子降臨,也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西方的民主,民主的建構和變革應該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特別是一些關鍵的因素。至于具體的條件是什么,則因國情而定。正如亨廷頓所說,“沒有一個單一的因素足以解釋在所有國家中或者在一個國家中的民主發展;沒有一個單一的因素對所有國家的民主發展是不可少的;每一個國家的民主化都是各種原因結合的結果;這些產生民主的原因結合因國家不同而異?!保?5]盡管如此,大多數學者還都有一個基本共識,認為民主鞏固與發展的首要前提是現代民族國家的存在。而民族國家實質上涉及到了文化認同的問題。因為“當代民族國家更多地表現為多民族國家,在承認多元文化主義的條件下形成對政治共同體的認同”。[16]

可見,在一些國家民主建構和轉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不是民主制度不好,而是制度建構并不適合其具體國情,已經建立的民主制度往往遭到異化扭曲和破壞,因而民主制度不能有效運轉,無法體現出其應有的功能。研究表明,在民主建構中應該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社會環境、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經濟發展并非民主發展的先決條件。民主的鞏固與發展更為直接的條件是在文化和心理的層面獲得認可與支持,特別是民主文化自覺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說,構成民主文化的民眾的民主觀念、價值、信仰、態度等應當是民主獲得成功的基礎。因為民主文化決定了民主社會交往和行動的規則和準則,民主文化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全社會自覺遵守,這比制度強制和利益誘惑要有效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實現民主制度與民主文化的良性互動,必須在建構民主制度的同時,強化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建構,通過民主文化的發展,反過來促進民主制度的鞏固和發展。而如果民主政治的建構僅僅滿足于基本民主制度這種外在規范的建立,而不向更廣泛的社會領域拓展,建設與民主制度適應的、為更多社會成員所掌握的民主文化,甚至把自己(主要是指國家權力機構)與社會民主文化對立起來,視社會對民主的文化探索和輿論渲染為異己力量,否定甚至壓抑民主文化的正常健康發展,那么這種民主制度也就要名存實亡了。因此,民主制度向民主文化拓展,并且借助于民主文化的輿論力量和探索精神不斷地提升和強固自己,這是現代民主的重要特點和發展趨勢,更是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生長點。[17]

目前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但政治與文化的發展還相對落后,尤其是實現人的現代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發展中國家的民主發展中,中國的情況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特殊性。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的民主制度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民主制度在鞏固和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從當代中國政治的民主化進程看,民主建構的重點和難點也在于如何不斷完善民主制度,并使之轉化為“民主文化”,或者說是建構一種與民主制度相適應的民主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民主政治實踐的歷史較短,而民主建構必須建立在充分的民主實踐基礎上,因而要把民主實踐作為民主制度建構與民主文化建構的結合點,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培育和發展民主文化。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主要取決于公民參與的深度、廣度和范圍。在中國,民主制度建構是國家主導的,而民主文化的培育則應該在國家引導下,充分發揮社會的力量,為公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民主生活提供較大的空間和較好的環境,使公民在行使民主權利的同時學習民主思想、提高民主意識、捍衛民主理念,堅定對民主的信心。梁啟超認為,“政治及其他一切設施,非通過國民意識之一關,斷不能奏效?!保?8]實踐也證明,基層的民主實踐和具體的制度設計,可以為民主文化的培育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民主文化的發展又將推動民主制度的改革創新,促進其不斷完善落實。只要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從身邊的事做起,認真負責地行使每一項民主權利,參加每一次民主生活,就會有助于形成民主的輿論與氛圍,優化微觀民主環境,從而為完善宏觀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建設打下基礎。當代中國的民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因而中國的民主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在中國民主建構的歷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價值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的啟蒙作用和輿論準備,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得以發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要充滿活力,鞏固發展,也必須借助于民主文化來不斷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不斷健全與完善。

[1][美]塞繆爾·亨廷頓,勞倫斯·哈里森. 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M]. 程克雄,譯.新華出版社,2002:126.

[2]費孝通. 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 群言出版社,2007:390.

[3]劉淑那,胡海波. 文化自覺:當代中國人與社會發展的價值資源[J]. 理論前沿,2007,(2).

[4][德]藍德曼. 哲學人類學[M]. 工人出版社,1988:261.

[5][日]豬口孝. 日本文化變遷與民主發展:經驗與反思[J]. 朱哲瑩,譯. 文化與民主/復旦政治學評論第八輯.

[6][美]道格拉斯·C·諾斯.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 上海三聯書店,1994:3.

[7]文軍. 制度建構的理性構成及其困境[J]. 社會科學,2010,(4).

[8]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 古希臘羅馬哲學[M]. 商務印書館,1961:120.

[9][德]哈貝馬斯. 交往與社會進化[M]. 張博樹,譯.重慶出版社,1993:149.

[10]文軍. 西方社會學理論:經典傳統與當代轉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0.

[11]任偉,麻海山. 制度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 前沿,2007,(8).

[12]石作斌. 民主文化: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價值視閾[J].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2,(3).

[13]姚恒.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論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J]. 新視野,2008,(1).

[14]劉麗瑛. 社會主義民主的倫理意蘊[J]. 理論探索,2006,(5).

[15][美]塞繆爾·亨廷頓. 第三波——20 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M]. 劉軍寧,譯. 上海三聯書店,1998:46.

[16]陳堯. 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鞏固[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4.

[17]包心鑒. 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運行要素[J]. 東岳論叢,1998,(3).

[18]梁啟超. 先秦政治思想史[M]. 東方出版社,1996:7.

猜你喜歡
民主建構價值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建構游戲玩不夠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