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心理機制研究

2014-10-27 03:30王麗潔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心理機制思想政治教育

王麗潔

摘 要:高校群體性事件是各種矛盾積聚爆發的呈現形式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確認識高校群體性事件,緩解校園矛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借助集群行為的相關理論,從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心理要素和心理過程兩方面分析了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心理機制。

關鍵詞:高校群體性事件 心理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

一、集群行為與高校群體性事件

(一)集群行為的有關理論

群體性事件,國外一般稱為集群行為,或集合行為、集體行動。集群行為是社會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最早研究集群行為的學者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黎鵬·古斯塔夫,他認為經聚合而成的群眾具有的作為單個個人所沒有的特征。斯坦萊·米爾格拉姆認為集合行為“是自發產生的,相對來說是沒有組織的,甚至是不可預測的,它依賴于參與者的相互刺激”。[1]戴維·波普諾認為集合行為是指“那些在相對自發的、無組織的和不穩定的情況下,因為某種普遍的影響和鼓舞而發生的行為”。[2]我國學者又將集群行為稱為“群眾事件”、“聚眾活動”、“群體事件”等。[3]

(二)高校群體性事件的界定及特征

高校群體性事件是指主要由高校學生參與,以表達學生的某些訴求或維護群體利益為目的,事發突然并對社會正常秩序乃至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群體性事件。[4]當前高校群體性事件一般有三大特征:一是突發性。高校群體性事件突發性較大,往往沒有規律可循,從而帶來的難以預測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預防功能的發揮。二是破壞性。高校群體性事件不僅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造成一定區域內的慌亂,更會使高校在社會上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三是針對性。群體性事件的正對性明確,有的是出于維護國家榮譽的行為,如國內有高校針對臺獨行為引發的抗議活動;有的是針對學校決策,如學校食堂的價格過高等。

二、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心理要素

(一)去個性化

去個性化是指個體在某個群體與群體成員從事某種群體活動時,個體的特征被逐漸消解,直至完全融入群體。首先,匿名性是群體心理的一大特征。一旦處于匿名情境之下,個體的意識發生改變。個體無意識的人格代替有意識的人格,并且占據主導地位,群體成員成為一部有著破壞欲而且不受自我意志控制的機器。在去個性化的情況下,個體有意識的人格完全消失,喪失了自我約束的能力,從而導致了有違常規行為的發生。觀察我國高校群體性事件參與的成員,他們作為群體一員開展活動時,往往無所顧忌,并且還表現得尤為積極主動。

(一)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采用較為隱蔽的方式,對群體其他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它能使群體成員盲目地接受群體的思想,另一方面它還能使群體成員自覺地按群體指定的方式行動。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影響是高校群體性事件中群體成員的主要特征??v觀高校群體性事件,不確定的事件信息和感情沖動的群體成員是造成高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兩大因素。當事件信息尚不明朗,具有高敏感性的群體性事件參與人員在現實的壓力面前就會產生認知歪曲。

(三)情緒感染

情緒感染是指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方式引起群體其他成員相同情緒的一種情緒傳遞現象。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具有相似價值、態度和社會地位的群體成員的情感統一起來,并去吸引和影響更多的人。由于高校群體性事件常常發生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場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因而當一個人發出自己的情緒后,其他人極其容易被感染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于是單個人的行為就逐漸演化成了多個人甚至整個大群體的行為。

三、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心理過程

首先,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一個必然前提是群體成員在認知上趨于一致,即群體成員間發生了認知趨同。只有認知上的一致性,才能凝聚成群體,并且為了一致的目標而行動。在認知趨同形成過程中,輿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某一熱議的話題往往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導火索。在議論中,不同的人會對該問題表明不同的態度,由于群體中暗示、感染的作用,人們在互動的過程中較易產生相同的行為方式和認知模式,也因此奠定了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認知基礎。

其次,高校群體性事件產生的一個必要階段是群體成員不滿情緒的積聚,不滿情緒積聚的程度直接影響著高校群體性事件的爆發與否。在群體中,各個成員的感情共鳴以循環式和連鎖式的形式快速感染與強化,不僅原本激動的成員更加斗志昂然,而且感染并吸引了旁觀者,于是群體的隊伍不斷壯大,逐漸統一的情緒不斷積聚,為事后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最后,高校群體性事件在前兩個階段的積聚后不可避免地全面爆發,即達到了群體情緒宣泄的階段。情緒宣泄是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高峰階段,這個階段只要有一個人發表激烈言辭,整個群體就會以群情激奮之勢活動開來,爭相發泄不滿。效仿的群體成員并沒有受任何人的指使,而是在去個性化的情境下,自覺主動地參與了活動。

四、結語

高校群體性事件往往錯綜復雜,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處理方式的選擇上也極為棘手?;谠撔睦頇C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找到適宜的切入口進行預防、控制和治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這對于維護高校教學穩定,構建和諧校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巴克.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176P.

[2](美)戴維·波普諾.社會學(下冊)[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566-567P.

[3]張兆端.關于集群行為和群體性事件研究若干觀點述評[J].新華文摘,2002(5):9P.

[4]農堅.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思想政治教育[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5):160-162P.

猜你喜歡
心理機制思想政治教育
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辭效應:類型、機制及控制方法
淺析群體性事件中的群體心理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