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醫院創新IT“中樞神經”

2014-10-31 12:02楊志杰
IT經理世界 2014年20期
關鍵詞:掛號門診微信

楊志杰

今年7月,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下稱“北大醫院”)就診的患者們不用通宵達旦地在掛號處排隊了,可以通過微信預約掛號。

依靠微信平臺,北京的部分醫院在今年年初推出了預約登記服務,但是都沒能夠實現直接掛號。北大醫院是北京第一家提供這一醫療服務的三甲醫院。

患者通過搜索或者掃描二維碼,關注北大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后,經過實名注冊,就可以預約該院大多數科室的號源,包括許多實名專家號,預約周期是7天。掛號成功后,患者憑短信中的預約識別碼及身份證到醫院窗口即可取號就診。

繼114預約掛號、社區轉診預約掛號之后,在移動互聯時代,北大醫院推出了新的掛號渠道。

北大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馬靖翔介紹說,微信掛號背后的技術邏輯是將公眾號與現有的114號池做了鏈接,患者通過微信掛號成功后,114號池就會減少相應的預約號。

此前,推出114預約掛號服務之后,經過大約一、兩年時間的摸索,北大醫院開放給114平臺的預約掛號量逐漸占到了醫院出診服務總量的80%。系統自動生成醫生的出診表單后,工作人員會按照一定規則將其導入到114平臺,而在出診的前一天下午4點,114沒有掛出去的號會返回到醫院系統。

無論是何種掛號方式,對于大型綜合性醫院來說,想要解決的其實都是看病難的問題。

創建于1915年的北大醫院,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目前有5個院區,布局較為分散,門診院區在廠橋,第一住院部(婦幼)在府右街,第二住院部位于西什庫,三部在交道口,男科中心在什剎海。每天北大醫院新門診樓與第二住院部之間的擺渡車都在地下四層的通道里風馳電掣般來回穿行。

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北大醫院,像微信預約掛號這樣的服務創新還有很多,它們來自于醫療業務的各個環節,匯聚到一起,就能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

每一個細微的改進

兩年前北大醫院啟用新的門診樓,上線了大量特色應用,隨后被許多醫院效仿。在中國的三甲醫院,慣常見到的景象是擁擠的人群、漫長的排隊等候,在這個過程中,看病難的問題愈發突顯。

在地鐵四號線、六號線建成之前,由于地處二環內交通緊張地段,北大醫院的日門診量大約只有6000人次左右,隨著這兩條貫通南北、東西的地鐵線路的開通,北大醫院日門診量迅速突破了10000人次。門診量的激增并未給新建成的門診大樓的運轉帶來很大的壓力,相反的是,得益于應用創新,患者感受到了更好的服務。

一次、二次候診系統是北大醫院的特色應用?;颊邟焯柾瓿芍?,在候診大廳內等待叫號,大屏幕會滾動提示,哪些患者將在哪個診室由哪位醫生接診、等候隊伍有多長,提醒患者事先做好準備,去診室外候診?;颊邅淼皆\室外時,面前有一個小屏幕,會告訴他醫生正在給哪位患者看病,這位患者離開后,屏幕將立刻提示他進入。

在門診樓的每一層,北大醫院都設立了收費窗口,過去的交費長隊也被分流。而在取藥時,患者只需要在自助終端刷就診卡,然后坐到椅子上等待叫號即可。門診樓的藥房大廳里設置了120張椅子,系統通過語音叫名和屏幕滾動叫名,告訴患者在幾號窗口取藥,患者可以就近就座,等待屏幕閃爍確認取藥。在藥房內,自動發藥機為患者發好的藥,會自動送到相應的窗口。

北大醫院投入了1000多萬元,上線了全新的檢驗系統,包括兩套自動化驗流水線?;颊咚⒕驮\卡后,貼有其條碼標簽的試管,在其抽血時將自動傳送到窗口,并在抽血完成后將血樣自動傳遞到化驗環節?;颊叱檠獧z驗等結果的時間顯著縮短了。

早在新門診樓建設之前,馬靖翔就參與和主導了有關信息化內容的設計和規劃。他也調研了大量醫療行業的領先應用,并將其引入到了新門診樓的建設之中。例如上述叫號系統,最早是出現在南京的一些醫院,經過反復溝通和測試,最終在北大醫院落地。

過去的20多年,馬靖翔一直奔跑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最前沿領域,也見證了中國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80年代,馬靖翔曾經在北京市腫瘤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曾主持研制了DNA擴增儀并獲獎;到了90年代中期,他的工作重心轉向新興的計算機網絡領域。經歷了從ATM網到以太網,從集線器到交換機的全過程。

在他的主導推動下,如今,北大醫院已經建成了基本覆蓋醫療業務各個環節的規模龐大的IT系統集群。

以患者為中心

1995年前后,各大醫院開始上線IT系統,當時只有HIS(醫院信息系統)、門診、住院等偏向于管理的系統,到了2000年以后,各種面向具體業務的系統,如影像、檢驗、備案管理、教學、科研、手麻、病理管理、電子病歷等逐漸進入醫院的IT系統集群。如今,各大三甲醫院的各類系統大約都在80、90個以上。

馬靖翔說,早期醫院信息化建設大多是以財務為中心,例如HIS系統就是這樣的代表,隨后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轉向以患者為中心。

OA辦公系統不是一個核心業務系統,但它確實有著廣泛的用戶和高頻率的使用需求,對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馬靖翔很早就主持研發了北大醫院的OA辦公系統,提高了整個醫院業務流的運作效率。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里,其都是整個行業內的一個領先應用。

醫院內部的醫療網絡與外界世界物理隔絕,檢驗OA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看其能不能真正被使用,如果將其放在內網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戶的登錄。

馬靖翔大膽地將北大醫院的OA系統搭建在了互聯網之上,并采用了多層級的安全保護機制。這樣,醫院的管理者們即使是出國、出差,也可以隨時隨地遠程辦公、移動辦公。

為了推動OA系統的使用,馬靖翔與北大醫院院辦等關鍵部門合作,推動這些部門的員工最先使用,除了基本的行政辦公外,OA系統也擔負著醫院醫療業務報表發送和統計等任務。

OA系統也導入了人事信息,將個人工資、獎金、課題經費、科室獎金等財務信息導入,并提供查詢服務。他說,與每個員工息息相關,于是大家都用了起來。

此外,北大醫院的OA系統還有一些技術特色,例如,根據管理需求和特點自定義部門結構、角色權限、工作流程、分類維護等等,為隨時調整管理流程提供保證;留有應用集成接口,易于在廣域網上將多個這樣的OA系統組成一個分布式群組大辦公系統,并可與其他業務應用系統如醫院的HIS系統等集成。

北大醫院的OA系統將各部門員工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有機協同的整體。目前,每天上線的終端數量1600個以上,醫院的整體管理和服務效率大大提升了。

近幾年來,移動醫護漸漸成為各個醫院的標配。北大醫院也很早就全面進入了移動時代。

移動醫護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更好的就醫體驗,其打通了從醫生站、護士站到病床這幾十米之間的信息通道,實現了對病人就診全流程的監控和管理,能夠大幅度降低醫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差錯。

醫生和護士們再也不用使用紙質的病歷卡來服務病人了。每個醫生的手中都拿著一個PAD,每一個病人——包括那些已經出院的和正在就診的,所有病人的有關信息,醫生都可以隨時查閱。而每個護士的手中則都有著一個智能終端,這個終端將跟蹤病人入院后所有就診環節上的信息,做到對病人數據的實時采集和信息的實時處理。

馬靖翔介紹說,移動醫護的概念很早就提了出來,之所以到2012年左右才最終在各家醫院落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去的無線帶寬不夠。移動醫護在技術上講,其實是將過去醫院內部固定的醫療網絡無線化,802.11n無線傳輸標準協議出來之后,wifi網絡的速率達到了300兆,病人數據傳輸、影像查閱等需求得以滿足,醫院業務的連續性有了保證。

更智能化的未來

在馬靖翔看來,北大醫院雖然建成了龐大的IT集群,但在未來仍有許多挑戰。北大醫院將在大興區新建南區分院,預計可容納1200多張床位,相當于是另外一個北大醫院的規模。

未來,新院區與原有院區系統的統一運維管理將是北大醫院信息中心將要迎接的最大的挑戰之一。

此外,與大多數三甲醫院一樣,北大醫院也正在與信息孤島戰斗。信息孤島是個各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老命題,正如上文所述,各大醫院在短短的幾年內建成了大量的業務系統,形成了一個個孤島。目前的解決方法是在各個系統之間做接口,調用數據,但在馬靖翔看來這只是簡單的信息融合,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建成各種軟件有機集成的大平臺。

一個更為先驗性的規劃被馬靖翔勾勒了出來。北大醫院新的干保樓即將開建,基于多年信息化建設經驗和對最新醫療服務趨勢的把握,馬靖翔為這座大樓設計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設藍圖。

由于干保樓具有涉密要求,因此建成后內部是獨立的操作系統,將使用大量虛擬化的技術;大量全新的智能醫療應用也將在此落地,例如遠程會診、視真系統等。

回顧IT與醫療業務的關系,馬靖翔說道,現在IT技術已經是北大醫院的 “神經中樞”了,所有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IT系統。未來,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將是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他描述了一個遠程預約、遠程會診,遠程傳遞病歷的應用場景,患者將病歷通過網絡發到相應專家的手里,專家可以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隨后患者通過網絡預約專家,在線診斷?!皩磉@種一對一的治療模式將會興起,這將是一個醫院完全以病人為中心的時代?!瘪R靖翔說。

猜你喜歡
掛號門診微信
門診支付之變
分析探討自助掛號系統在門診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微信
我會獨自掛號
漢字小門診系列(四)
漢字小門診系列(九)
漢字小門診系列(八)
微信
微信
掛號中介服務“賠本賺吆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