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挑戰及對策建議

2014-11-12 03:56孔磊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0期
關鍵詞:太和縣現代農業現狀

孔磊

摘 要: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該文簡述了太和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分析了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

關鍵詞:現代農業;現狀;對策;太和縣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14-03

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當前太和縣從整體上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決定性階段。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成為關系全局與長遠的重大戰略任務。

1 太和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太和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黃淮平原南端,是農業大縣,現有耕地面積11.56萬hm2,總人口175萬。境內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豆和優質玉米,主要經濟作物有紅薯、香椿、櫻桃、桔梗、薄荷等,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太和縣現代農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1.1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自2003年以來,全縣糧食生產連上新臺階,單產、總產屢創新高。2014年夏糧又獲豐收,實現平均單產突破500kg大關,達到525.6kg,總產近80萬t,其中小麥最高單產達760.9kg,已成為“安徽省小麥畝產千斤縣”。

1.2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形成 先進的經營理念,強烈的現代意識,造就了一支新型農民隊伍,催生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縣擁有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省級9家、市級2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3家、糧食產業聯合體1個、包括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在內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 400多家。2013年,太和縣被安徽省政府批準創建“安徽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

1.3 農業規模經營發展迅速,農業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截至2013年底,全縣農村土地規模流轉面積已超6.67萬hm2,流轉率達57.5%。2013年全縣農產品加工產值超過72億元、出口創匯額超過1億美元。全縣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9家,其中省級11家、市級48家,年均糧食、畜禽、中藥材加工量分別達70萬t、10萬t和15萬t。其中“三泰面粉”、“旺興畜禽”、“中亞食品”、“鵬宇中藥材”等產品暢銷全國、深受市場青睞[1]。擁有國家級畜牧養殖示范場3家、國家級水產養殖示范場2家、全國“一鄉一業”示范鎮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省級蔬菜標準園2個、市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鎮2個、市級專業示范村12個。經農業部認定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47萬hm2,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0.65萬hm2,通過認證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綠色食品19個、無公害農產品23個[2]。

2 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挑戰

盡管太和縣的現代農業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2.1 現代農業發展受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的制約 人多地少、水資源缺乏是太和縣的縣情,大多數農民的承包地不足667m2,人均水資源量不到411m3,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 700m3的用水緊張線,僅為安徽省的1/3,全國的1/5,屬于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地區[3]。水資源不僅缺乏,且時空分布不均,因為天氣干旱導致農作物減產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耕地面積一直呈銳減趨勢,耕地質量逐漸減退,極大地影響現代農業的發展。

2.2 現代農業發展受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升高的制約 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導致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價格上升;另一方面農業外部成本,如物資和服務費用支出增長加快、份額提高。通過對舊縣、倪邱、高廟3個鎮的11村村民的訪問得知,2014年每667m2土地的旋耕費用、收割費用和澆水費用分別比2008年大約提高了20元、40元和15元種子、化肥和農藥也分別提高了38%、45%和29%左右。當前農民種糧每667m2利潤只有500元左右,只相當于1個農民工幾天的打工收入。農業的高成本導致糧食和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種糧口糧化、農業副業化、農民兼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糧食和農業安全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4]。

2.3 現代農業發展受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水平低的制約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由于多年來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作為糧食生產大縣,太和縣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后、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有的地方沒有排水設備,有的地方缺乏蓄水設施,還有很多設施已經嚴重老化,很難對農業生產提供保障和促進作用,不僅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隱患,而且離現代農業的要求相差甚遠。大部分鄉鎮靠天吃飯的狀況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每遇到嚴重災害,天生弱質的農業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就更顯不足,單產和總產都要下降。此外,農業產前、產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還加劇了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拓展農產品市場的風險,導致農民來自于農業的收入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2.4 現代農業發展受農民素質整體偏低、農業后繼無人的制約 太和縣不僅是農業大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外出進城打工經商,向非農產業轉移。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農業勞動力都是50~60的老人,40歲以下的中青年幾乎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他們中大多數人科技文化低,思想保守,缺少市場經濟意識和現代經營意識。有的老人還要帶幾個孩子,生產方面能不投入盡量不投入,產量不計多少,能收一點是一點,勞動的體力也逐年遞減。更嚴重的情況是,即使農村缺乏勞動力,農村長大的孩子,接受完義務教育后,若不能繼續升學,仍選擇進城當農民工,沒有年輕人自愿選擇務農,農業生產已是后繼無人。所以,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解決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endprint

3 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F代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太和縣要因地制宜,采取適合本地區的發展道路,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3.1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傳統農業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加大勞動、生產要素的投入和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是一種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的發展道路。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不斷加大農業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綠色農業,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推廣一系列農業節本增效技術,促進資源永續利用[5]。同時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3.2 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調查發現,糧食支持政策最能夠快速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因為它能在短時期內直接增加農民的種糧收益。為此,建議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繼續完善強農惠農支持政策,增強政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一是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在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支持增糧增收方面,逐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種糧直補;在緩解生產資料漲價、種糧生產成本上升方面,進一步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大幅度提高標準,適當擴大范圍;在運用農業機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方面,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6]。二是改革農業補貼制度,調整補貼方式,改變實踐中存在的不管種不種糧食以及中多少糧食,農業補貼都按承包地面積平均發放的簡單做法。讓農業補貼真正發揮支持糧食生產的作用,讓多生產糧食多得補貼。

3.3 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一要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太和縣水資源缺乏且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繁的實際,一定把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重點,努力達到旱能澆、澇能排。加強農村田間地頭道路的修建與完善,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無盲區。二要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近年來,太和縣在土地耕作、農作物的收割上全部實行了機械化,但在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還主要依靠人工,因此,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物質技術裝備水平還存在較大的空間。同時農業信息化水平仍然較為滯后,今后應逐步建立起主要農產品生產、供求、價格、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為農民提供信息發布、市場分析和預測報告,及時通報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

3.4 加快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引領者,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未來的太和農業,將需要更多、更強、更具活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此,今后應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一是大力培育專業種養大戶和現代職業農民。支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通過流轉土地等多種方式,擴大生產規模。為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以及農業科技人員從事農業創業搭建平臺。吸引外出務工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經紀人等返鄉從事(下轉28頁)(上接15頁)農業開發。二是支持發展家庭農場和合作農場。鼓勵有一定規模的種養大戶成立家庭農場,符合登記條件的可以申領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獨資企業營業執照。三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農民合作社獨立或聯合其他生產經營組織興辦加工、流通服務業,完善生產設施。四是做強做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進行聯合重組,開展技術改造,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展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鼓勵申報馳名商標、著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等。

參考文獻

[1]徐明,周學勤,陳麗娜.太和農業走出傳統[J].農村工作通訊

[2]安徽太和縣.現代農業發展步入快車道[EB/OL].農業商務網,http://www.agri35.com/dfzx/201407/24/40298.html

[3]張峰.淺析太和縣污水處理現狀與展望[J].安徽建筑,2011(6).

[4]蔣和平.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主要挑戰及對策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11(12).

[5]陳曉華.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3(3).

[6]曲華敏.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2013(10).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猜你喜歡
太和縣現代農業現狀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太和縣人民醫院
——智慧醫療助推高質量發展
但愿那愛心星火早燎原:記太和縣關工委主任廉月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