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步推進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014-11-12 03:57李煜赫偉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0期
關鍵詞:利辛縣

李煜+赫偉

摘 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實現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舉措,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經營形式。既是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繼承,又是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因此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城鄉改革聯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助力城鄉一體化建設,應成為建設美好利辛的主要推動力。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主體;城鄉改革;利辛縣

中圖分類號 F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16-04

Constructing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eadily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Li Yu et al.

(Lixin County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Lixin 2367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achieve modern agriculture,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s are adapting to the new form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at is the traditional farming systems inherited,but also is the traditional farming systems innovation. Actively strengthening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cultivat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deepening rural reform linkage,and building a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ower,should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good Lixin construction.

Keywords:New agricultural operating system;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in body;Urban and rural reform;Lixin county

2014年來,利辛縣農村出現了包括種糧大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農業公司等以規?;癁橹匾卣鞯男滦娃r業經營組織。據統計,全縣土地流轉面積2.24萬hm2,托管土地1.42萬hm2,占全縣耕地面積11.33萬hm2的32%。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1 201家,其中種植專業合作社949家,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104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45家,林業合作社10家,服務類專業合作社86家,其他類型的專業合作社7家。省級示范社3家,全縣3.33hm2以上的種植大戶974戶,其中6.67hm2以上653戶,66.67hm2以上19戶[1]。隨著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加快,作為農業大縣的利辛,農業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出現農村空心化、務農老齡化、要素非農化、農業副業化的“五化”問題;以及土地資源利用分散、傳統的農業生產效益遞減的問題;如何進一步突破制約農業經營各種瓶頸障礙,來有效的解決農業經營的高成本、高風險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重新認識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科學分析利辛縣農業經營的問題和主要對策,防止“戀大”和“盲目”心態,具有重要意義。

1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與傳統農業經營體系之間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改革開放30多a來,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帶來了諸多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傳統農業經營體系面臨新的挑戰。早在20世紀60年代,鄧小平在《怎樣恢復農業生產》中指出:“生產關系究竟以什么形式為最好,恐怕要采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的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用哪種形式;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應該采取哪種形式”。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生產關系是指作為生產關系具體實現形式的農業經營方式。到底什么樣的農業經營體系才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農民利益,符合群眾的意愿[2]?農業經營體系的改變源于客觀事物的不斷變化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順應現代農業需求的產物,必然要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符合農民意愿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即要求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適應農業生產的部分進行繼承,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局限進行創新。明白兩者之間的繼承與創新,則進一步明確了農村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1.1 家庭經營對于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繼承性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所謂新型,是相對于傳統小規模分散經營而言的,是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和發展[3]??梢岳斫鉃樵趫猿旨彝ソ洜I制度的基礎上,順應農業產業發展形勢的變化,通過自發形成或政府引導,形成的各類規模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生產性服務主體及其關系的總和,是各種利益關系下的傳統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總稱。

1.1.1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堅持以家庭經營為主體 首先,家庭經營不等同于小農經濟,通過在市場推進下的土地流轉政策和合理的資源配置,家庭經營也可以實現規?;?、產業化、現代化。其次,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堅持以家庭經營為主體。第一,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家庭經營的主體地位【4】。農業生產的過程是人與自然協調統一的交換過程,是人們利用自然界的各種資源和養分對有生命的動植物進行生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求人們的勞動具有期間內的連續性和地點的固定性,由于同一時期的作業單一、不同時期的不同作業,需要熟悉農作物生長期的同一勞動者,并且農業生產不具備工業生產的并列性,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在這些付出之后,在某一單獨期內無法衡量產品的質與量,所以農業生產更適應家庭經營。第二,家庭的社會經濟屬性決定了家庭經營的主體地位。這是家庭內勞動力的結構和內生動力性所決定的。一個家庭組成了最緊密的利益統一體,男女老幼相互搭配,積極生產出最大效益的產品。endprint

1.1.2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堅持家庭承包的雙層經營體制不變 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決定“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我國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定下來”,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堅持家庭承包的雙層經營體制不變,這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事實上,土地的所用權的處置權以及承包權的管理權依然屬于集體,土地承包權的轉讓,并沒有改變農業以家庭為基礎的經營方式。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只是適應生產力的要求,比如對于技術要求、資源配置、產業化提升,要求生產關系具體實現形式的調整,而生產關系中所有權是不會變的。土地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主要采取農民集體所有、農戶家庭承包方式,使農戶成為農業最基本的經營主體。傳統的農業經營體系,集體的管理權相對較弱,在新型的經營體系中,集體管理權的控制會日益豐富起來,對于農業產業鏈條上的管理更加積極主動。

1.2 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問題和局限性 我縣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運行,以“小而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在農業發展上存在“重生產、輕服務”、初級化產品為主等傾向。第一,在傳統農業經營體系中難以實現科技應用、市場風險和市場服務等方面的規?;洜I[5]。大量的農戶分散了抵御市場風險、適應市場經濟的力量,不能抓住市場上農產品價值的波動周期,使得先進的科技、新的農機農具不能進入農家,傳統的農業經營仍然延續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低效率模式;第二,難以推動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在農戶間經營缺乏分工協作,加劇了農產品的成本、增加了農產品之間的同質性,農業經營效益低、商品化低,更談不上形成農業產品品牌和龍頭企業,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相差太遠;第三,傳統的農業經營體系,加大了農業產業鏈條整合利用的成本,造成公用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難以運行的局面。農戶的家庭模式難以實現有效的生產組織,對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利用率極低,難以聯合起來與市場上的工商資本抗衡,處于市場競爭的弱勢地位。

2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需要協調好的幾個關系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現代農業建設,提出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業主體以及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一項涉及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系統工程,是一次全方位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其中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內涵豐富、任務繁重,必須穩妥推進。

2.1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與尊重和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相促進 首先對于是否愿意推行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要符合農民的意愿。利辛全縣總人口139.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3.74%,在推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會有一部分農民退出農業,有一部分農民擴大經營規模,也可能有部分農民既不愿意退出農業,也不愿意擴大經營規模。對于是否退出農業,是否擴大農業經營規模,都由他們自己考慮?,F階段農業發展需要和非農就業、土地流轉以及相應的土地承包使用權相結合,非農就業農民的待遇落實、土地承包權的產權化實行都需要與農民的意愿相結合。如安徽宣城郎溪,那里有單一農戶獨立核算,規?;洜I的新型農莊模式。也有家庭經營和規模不變,委托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實施“四代一管”【6】,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機收、代機插和田間管理的全程式服務模式。

2.2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與土地的有序流轉相結合 一方面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只有流轉起來才能高效的利用,確定土地承包關系,引導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流轉,發展適度規模是今后的方向?,F代農業必然是規模農業,提高農業效益要走規?;牡缆?。我縣有11.33萬hm2耕地,按農業人口131萬人,平均每戶4人,戶均耕地不到0.34hm2,低于全國戶均耕地0.5hm2。這樣的規模很難有高的效率,未來如果農戶戶均耕地達3.33hm2,我縣有13萬農民就夠了;如果每戶戶均規模達6.67hm2,則只需要不到7萬農民。我縣農業人多地少的情況不容忽視,剩下的農民就需要自尋出路。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際,充分考慮農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實現土地流轉與農業人口轉移的平穩過渡。引導土地流轉政策與適度規模相結合,才能逐漸達到適度農業經營。做好方向性與漸進性的統一,積極穩妥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才能體現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規模發展。

2.3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與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相匹配 在新一輪的農村土地經營改革中,農業領域必將釋放出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城鎮化的健康發展為剩余勞動力提供了棲息地。我縣縣域發展以及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對農產品及質量安全的需求,要求農業經營體系與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相匹配。因此要積極鼓勵全縣有農業特色的民營經濟的發展,引導工商資本規范進入農業產業領域,完善農業產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體系,積極改變農戶家庭經營在市場經濟中的弱者地位。

3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對策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深化城鄉改革聯動發展。

3.1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 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要充分認識相關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重要性。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既要重視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也要充分發揮各類組織的比較優勢。2014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采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服務模式,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范圍。農業社會服務組織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主要的2個部分,一部分維系、保障農業產業中的各項專業服務組織,一部分完成以農業種田為主的種養生產組織【7】。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中介組織形態多樣,不同的農業經營主體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化組織,在東部沿海地區,農民通過土地入股來參與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建設,我縣農業發展緩慢,應嘗試通過政府扶持專業化服務組織與簽訂契約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完善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在服務模式上,要挖掘實踐中生命力最強、成本最低的服務模式,重點發展“公共服務機構+農資農技服務公司+農戶”、“龍頭企業+農戶+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等服務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化服務。endprint

3.2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第一,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化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關鍵。充分利用先進黨員、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者、種糧大戶等懂技術、有條件的帶動作用,逐步培育先有條件的人成為職業化農民。在我縣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不一定是農民身份,也可是從事農業工作的的勞動者。他們以自身的素質、知識,可以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他們將固定或者終身從事農業,是農業的真正繼承者。第二,培育農業專業大戶。我縣農業在“小而分散”的基礎上,農業專業大戶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第一步。農業大戶自身具有土生土長、熟悉農業生產的優點。在農業專業大戶原有基礎上,通過投入生產要素,擴大經營規模,進一步與市場接軌,擴充、提升家庭經營的容量,是對家庭內部致富門路的拓展。專業大戶的培養,是我國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家庭承包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經濟組織。我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典型是以基層黨組織帶頭建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凝聚力和帶頭作用。第四,培育效益明顯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集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為一體,是連接農戶與市場的中介組織。培育龍頭企業,以縣域經濟為依托首先激發民營經濟,而縣域農業經濟的發展應該以資源優勢為依托,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積極發揮資源享賦的優勢,著力加強對縣域特色資源的研究。利辛縣善于利用本地資源,突出自己的特色,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突出旅游的生態農業特色。截至2013年,利辛縣已經形成6個農業休閑觀光景區,建成2個五星級農家樂,4個3星級農家樂。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市場導向、統籌兼顧等原則,大力延伸產業鏈條,加強相關企業的配合和協作,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打造地區產業集群形成整體合力從而不斷完善培育龍頭企業的環境。

3.3 加快深化城鄉改革聯動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根本途徑,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成又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以工促農,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推力作用;以城帶鄉,發揮城鎮化對鄉村建設的拉動作用;以制度促農,發揮惠農政策對增加農民收入的促進作用。第一,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平穩有序外出務工就業,落實非農就業在我縣的政策,積極鼓勵城鄉一體的醫療、公共服務體系,鼓勵農民進城安家落戶。我縣對于進城購房的農民,縣財政給予每戶1套新購住宅3.2萬元補貼并且可以先補貼后退宅。第二,健全城鄉統一的生產要素市場。首先工業能為農業注入資金、提供技術,完善生產(下轉21頁)(上接18頁)要素市場,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資金支持,以提供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條件[8]。其次,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帶來的是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接軌市場的產業模式。將工業和城市的先進生產要素、經營理念引入農業,與農村的勞動力、土地、原料等資源相結合,發揮相互之間的優勢,共享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基礎資源。農業加工產業、農產品售后服務產業的運作都離不開統一的城鄉體系。

參考文獻

[1]王亞彬.省土地流轉調研組到利辛調研.中國亳州網,2013-09-22

[2]張占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政策導向[J].中州學刊,2013,197(5):35-40.

[3]宋洪遠,趙海.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經營體制創新[J].團結,2013,1(1):31-34.

[4]劉奇.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以家庭經營為主體,推[J].中國發展觀察,2013,31(1):38-41.

[5]姜長云.關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思考[J].學術前沿,2014,1(1):70-78.

[6]田麗.構建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合理機制[N].農民日報,2013-2-19(3).

[7]農業部經管司,經管總站研究組.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6(1):38-41.

[8]鄭鳳田,焦萬慧.前提設定、農民權益與中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新四化[J].改革,2013,3(1):103-10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猜你喜歡
利辛縣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空心村治理機制研究
教育學視閾下基層黨校意識形態教育功能實現路徑——以毫州市利辛縣委黨校為例
利辛縣人民醫院與上海仁濟醫院簽署醫聯體協議書
氣候變暖對利辛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
利辛縣醫院與北京大學醫院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正式啟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