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的社區養老服務分析

2014-11-12 03:57張曉峰王文棣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0期
關鍵詞:分析

張曉峰+王文棣

摘 要:伴隨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該文以社會學的視角: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從結構和功能兩方面分析社區養老服務的現實可能性,并指出家庭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的弊端:諸如人口結構等的變化導致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機構養老供需緊張,進入門檻高、費用高等問題,從而探索出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即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市場、民間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的,提供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培育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關鍵詞:社區養老服務;結構功能主義;分析

中圖分類號 D66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19-03

Analysis on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Zhang Xiaofeng et al.

(College of Humanities.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a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the pension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focus that the peop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The author uses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theory of the structural-functionalism,which will analysize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in each aspects and will also point out the weaknesses about the family support of old age and institutions for the old.For example,the change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will lead to the small tendency of family size,the short supply and the high cost of the institutions for old age.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we can explore our own model about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which will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the multiple departments under the leading of the government and widen the sources of the funding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team.

Key words: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tructural-functionalism;Analysis

1 前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老齡人口的大國。國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總人口為1.19億,占8.87%[1]。根據聯合國的有關規定60歲人口達到10%或65歲人口達到7%,標志著進入老齡化社會。由此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如何養老、怎么養老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關心老人就是關心我們自己的明天。受傳統孝道文化思想的影響,家庭養老一直占據著養老方式的主導地位。但隨著社會結構和人口結構等的轉變,家庭養老方式的優越性卻大打折扣?!翱粘布彝ァ?、“獨居老人”等社會現象的發生,由老中少3代為主干的家庭逐漸分裂成子女離家等問題的出現?!凹彝ァ钡淖饔盟坪踝兊眉汝P鍵又脆弱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隨著老齡化步伐的逐漸加快,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問題愈來愈凸顯。想當然的會有很多人想到機構養老,但我國機構養老面臨著供需緊張、成本高、服務質量不到位等因素,使得并非所有老人都能進得去機構養老。根據我國的國情以及老年人的觀念,大部分老人還是喜歡在家里安度晚年。因此社區養老服務結合兩者的優勢發揮了其獨特的優越性。

2 結構功能主義分析社區養老服務

2.1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概述 20世紀4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提出了結構功能主義這一名稱。他為結構功能主義的形成做出了很大努力并成為這一學派的領袖人物。帕森斯社會結構理論認為,社會系統之所以能夠保持自身的維持和延續存在,是由于能夠滿足4個功能性條件即“AGIL”功能模式。其中,A(Adaptation)是“適應功能”,G(Goal)是“目標實現”功能,I(Integration)是指“整合”功能,L(Latency)是“維?!惫δ?。這個完整的功能模式又被劃分為4個子系統分別執行4個不同的功能。具體的講,一是“經濟系統”執行環境的功能;二是“政治系統”執行目標達成的功能;三是“社會系統”執行整合功能;四是“文化系統”執行維模功能[2]。這4個子系統共同構成了作為整體的、均衡的、自我調節和相互支持的社會系統。

2.2 社區養老服務的結構分析 對于一個社會系統來說,“適應”這一功能需求的滿足就是要從環境中獲取資源并在系統中進行支配。社區養老服務系統是由老人、照顧者、志愿者、家庭、政府、社會或社區等幾部分構成。首先對于需要養老的老人來說,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個穩定且熟悉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傳統的家庭養老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由親人、子女等承擔起照顧老人的主要責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家庭結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等變化,單純依靠家庭養老已很難適應環境的需要。其次機構養老自身存在的弊端,諸如進入門檻高、費用高、供給與需求不足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社區養老服務一定程度上借鑒二者的優點形成了獨特的養老方式。endprint

從社區養老服務的優越性可知:一是由國家政策的支持。1982年聯合國在召開老齡問題大會時指出:“社區福利服務應以社區為基礎,并為老年人提供廣闊的預防性、補救性和發展方面的服務,以便使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他們居住的社區里盡可能過獨立生活[3]”。2000年8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要加強社區建設,依托社區發展老年服務業,進一步完善社區為老年服務職能,大力興辦老年服務設施[3]。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1]。二是充分利用社區里各種資源,構建以政府、社會、家庭等多元主體參與的,以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建設完善社區硬件設施,培育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

系統的“目標達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系統本身要有足夠的能力明確和確定自己的目標,比如系統的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主要目標與次要目標等;二是系統要有能力去解決和完成目標,這在客觀上要求一個系統的組織化和制度化。居家養老服務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每位老人都能獲得舒心的服務,平穩的安度晚年生活,力求達到“老有所學,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6個所有的和諧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區分政府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責任問題。政府部門要下放權力,社區組織和居委會要加強自身建設,將政府的居委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治的居委會,提高自治能力。同時要調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中。社區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社區,建設社區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居民充分參與的社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養老服務,居民應將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所掌握的技能提供給社區中有需要的老人,將家庭照顧功能全部或部分接過來,同時可以建立志愿者儲蓄制度,使老人盡可能的長時間的依托社區養老的這個平臺。

“整合”所要求的就是一個系統內部要有相互的聯系,這一聯系要保證系統穩定協調可持續的運行,而不至于產生摩擦、斷裂和震蕩。社區服務的目標是實現“六個所有”的養老目標,使每位老人都能幸福的安度晚年;社區服務的對象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包括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等 ;社區服務的內容是盡可能的為每位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構建完善的社區養老保障體系,包括養老服務系統、資金籌措系統、管理運作系統、資源調配系統等。其中養老服務系統有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和和精神文化服務等;資金籌措主要是指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渠道,有政府購買和支持、社會捐助和社區自籌;管理運作系統要對社區養老服務供給者和需求者信息進行規范管理、科學操作;資源調配系統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不僅需要政府,更需要社區自身對社會各種資源、組織和團體加以整合,多元主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

系統的“維?!毙枨笸ǔJ强磕撤N價值觀念來實現的。價值觀念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中所形成的目標和準則。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人們行為的內在驅動力?!熬S?!币笊鐓^養老服務要有明確的、得到公認的價值規范體系,這種規范體系要在系統中傳遞并被人們所接受。社區養老服務的價值觀念,如對待老人的態度要和善、耐心,服務更具人性化,體現人文關懷等。此外,社區養老服務要理順政府與社區的關系,要進行角色轉換,加強社區自身建設,提高自治能力,使社區組織具有較強的自治性、獨立性,明確社區組織的工作職能,減少各級政府的各種行政職能,一旦社區組織發生混亂,能夠保持住社區組織的穩定性,保持社區組織內部的制度化。

2.3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的功能分析 作為以婚姻和血緣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社會生活組織,家庭是人們繁衍生息、生活和生存的重要場所。在所有的社會組織中,家庭對社會生活變化的反映是最敏感、最迅速的。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家庭,當社會生活發生變化,家庭也隨之而變,不論是家庭結構功能上,還是家庭成員的關系上或者是價值觀念上,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對養老問題帶來新的沖擊。

2.3.1 家庭功能、機構功能的優越性分析 家庭養老相比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首先家庭是人們最親密最熟悉的地方。在應對老年人突發事件、意外事件等情況下,家庭會第一時間知曉并將老人送往醫院。其次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意識等的模糊,老年人的需求具有非規律性、偶然性的特點,而家庭養老卻能顯示其靈活性,能夠隨時隨地的為老年人服務。最后家庭養老能夠承擔社會無法細分的工作,相對其他養老方式更能滿足老人精神情感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老年人在情感上多數是依賴家人的,他們不愿意居住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但隨著人口流動、工作調遷等不確定因素的出現,家庭成員應在思想上多給與老人更多的關懷和指導,幫助老人適應社會,必要時應大膽的走出去,多與同齡人進行交流、談心等。同時,家庭人員有義務給沒有儲蓄或無養老金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經濟援助。

機構養老服務由于專業化的服務標準受到一些收入較高老人的需求,使老人能夠得到較為集中和有秩序的生活。由于其所居住的都為同齡人,更加方便了老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對獨居和空巢老人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2.3.2 家庭功能、機構功能的弱化分析 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然而如今的子女卻對孝文化的理解甚少,出現了“只養即可”、“養而不敬”等錯誤觀念。對老年人不尊重不孝順,虐待毆打老人的例子時常發生。二是老人地位的下降及自身角色的轉化。部分老人退休之后,隨著社會角色等的變化,勞動者、領導者變成被供養者、普通人;家庭生活中由父母變成(外)祖父母等。這些變化都會使得老人在精神生活上發生或輕或重的改變,可能會感到孤單、被冷落、不再是家庭的重心等。三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的“421”家庭結構出現,使得家庭養老面臨嚴峻的挑戰,增加了子女照顧父母的家庭負擔。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和高齡老人的出現,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加重了家庭的贍養困難。人口的大量流動致使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增多更加劇了家庭養老的負擔。endprint

機構養老雖然有較專業化的服務標準,但很多地方床位供需緊張、收費高導致并非所有老人都能住進去。受傳統孝道文化思想的影響,很多老人住進養老院會被認為子女不孝,帶來不必要的口風。此外有部分老人會感到不適應,導致出現孤僻、排外、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3 結語

通過對社區養老的結構和功能兩方面進行分析,社區養老服務將會是我國養老服務的主要選擇方式。它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完善了機構養老的限制。在一個社區養老服務組織中,社區中的每個成員要想很好的生存下去,首先要適應他所在的客觀的社會環境,這就需要老人能夠在社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次作為社區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再次社區成員在進行社會活動時,要遵守社區的規章制度;最后當社區系統暫時中止或破壞時,社區成員能夠將原有內化的模式維持下去,以保證自己及整個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效運行。

構建一個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不是單憑一些經驗和理論就能夠順利完成實現的。它需要形成以政府為指導,盈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社區等多方主體參與,開辟多元化的籌資渠道,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硬件設施,培育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EB/OL].(2011-04-28)[2013-10-20].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彭國勝,馬克思.帕森斯與吉登斯社會結構理論之比較[J].理論導刊,2012(9):97.

[3]姜珊.老齡化背景下城市社區養老保障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1(52):135.

[4]李晨漪.城市社區養老模式初探——基于結構功能主義視野下的分析[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4):35-38.

[5]董紅亞.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解析和重構[J].社會科學,2012(3):68-74.

[6]楊立雄.老年福利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6-260.

[7]朱明遠.關于我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探討[J].法治與社會,2008(2):239.

[8]戴維東.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社會保障問題[J].現代經濟探討,2007(1):77-81.

[9]帕森斯(著),張明德,夏翼南,彭剛(譯).社會行動的結構[M].上海:譯林出版社,2003.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猜你喜歡
分析
禽大腸桿菌病的分析、診斷和防治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經濟危機下的均衡與非均衡分析
對計劃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貫徹實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與GB/T 7714-2005對比分析
網購中不良現象分析與應對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偽造有價證券罪立法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