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高校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及其影響因素調查

2014-12-16 08:23黃麗群
護理研究 2014年11期
關鍵詞:談論恐懼態度

張 恩,黃麗群

死亡態度(death attitude)指人們對死亡現象的不同情緒反應、評價和行為傾向,包括對死亡的恐懼、焦慮、逃避、威脅、否認、好奇、關切、接受等各種態度[1]。死亡態度的調查及研究是開展死亡教育(生死教育或生命教育)的前提及重要組成部分。護理是一個照顧病患、近距離接觸生老病死各種生命現象的行業,因此,護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科學的死亡教育知識。死亡教育在發達國家已非常普及[2],但在我國仍然處于“避諱”階段,大眾對死亡話題不愿談及,采取回避態度,這導致我國死亡教育非常缺乏。作為護理人員,應認清死亡的現象和本質,幫助自身及服務對象積極預防和應對各種死亡事件,使病患更加熱愛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擁有更有意義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本研究通過對603名護理專業在校大學生(含正在實習的學生)的死亡態度進行調查分析,初步了解該人群的死亡認知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下一步開展死亡教育提供基礎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方法選擇陜西省某醫學高校護理系在校大學生635名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解釋調查目的及注意事項,填完問卷后當場收回。共發放650份,回收643份,排除填寫不完整及無效問卷,有效問卷603份。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及環境背景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年級、家庭信仰、父母是否健在、是否經歷親近的人死亡事件、是否經歷威脅生命的事件、家中是否有人罹患重病、是否有接觸自殺者的經驗及家中談論死亡的情形等個人情況資料。②死亡態度描繪修訂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該量表由Wong等于1994年編制,共32題,包括5個維度:死亡恐懼、死亡逃避、中性死亡接受、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逃離導向的死亡接受。采用Likert 5點量表計分法,非常同意、同意、無所謂、有點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計5分、4分、3分、2分、1分。5個維度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6,0.88,0.65,0.97,0.84,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71,0.61,0.64,0.95,0.83。該量表在我國已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4]。朱海玲等[5]研究也表明中文版DAP-R量表在中國城市中老年基督教信徒中應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輸入、整理、統計及分析。運用描述統計得出死亡態度中各維度的平均值;用t檢驗對一般及背景資料中的性別、民族、有無宗教信仰、父母是否健在、是否目睹親近死亡、是否經歷威脅生命的事件、是否接觸過自殺者的經驗等因素對死亡態度的影響進行分析;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年齡、年級、家中談論死亡的情形因素對死亡態度的影響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本組603人,女生582人,男生21人,這是由護理專業性質所決定;年齡19歲~23歲;98.7%為漢族學生,1.3%為少數民族學生;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分別為162人、157人、155人、129人,分別占26.9%、26.0%、25.7%及21.4%。98.2%的學生無宗教信仰,僅11名(1.8%)學生有宗教信仰,其中6名信仰伊斯蘭教,3名信仰佛教,2名信仰基督教。絕大多數學生父母均健在,占98.5%。

2.2 護理專業大學生的死亡態度(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大學生的死亡態度得分(±s)

表1 護理專業大學生的死亡態度得分(±s)

得分死亡恐懼維度2.86±0.97死亡逃避 3.04±1.07中性死亡接受 4.35±0.65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 2.35±0.67逃離導向的死亡接受2.09±0.84

2.3 影響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的相關因素 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603名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對死亡態度的影響,結果顯示,家庭信仰、經歷親近人的死亡、家中談論死亡情形、印象深刻的死亡經驗、接觸自殺者經驗對死亡態度的某維度產生影響,詳見表2。

表2 影響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3 討論

死亡恐懼指面對死亡情境時所引起的害怕、恐懼等負面想法和情緒;死亡逃避指逃避思考或討論與死亡有關的話題,使自己暫時免于對死亡的恐懼;中立接受是指個體能接受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結果,是生命的一部分;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是指將死亡視為通往快樂來生的通道,相信死后有幸福的世界;逃離導向的死亡接受是指將死亡視為解決痛苦的途徑。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性死亡接受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各維度,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能理性認識死亡,科學地對待死亡這一生命現象。而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和逃離導向的死亡接受兩種維度得分都偏低,說明很少一部分人會將以向往及逃避苦難來接受死亡。

3.1 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水平 對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各維度的測量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對死亡更傾向于中性的接受,得分相對于其他維度最高,均值為4.35分;趙倩[6]對南京大學生死亡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面對死亡能夠自然接受或能夠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相對于擁有其他死亡態度的人,占有很大的優勢。而死亡逃避的得分僅次于中性接受,得分3.04分,說明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避免想象死亡相關問題,從而躲避其帶來的心理不適;此外,死亡恐懼居第3位,得分較低,這與陳四光等[7]對436名大學生做死亡態度分析的結果基本一致。但比焦杰等[8]對264名醫學生做的死亡態度分析中死亡恐懼的得分偏高,這大概與該研究對象基本全是女生有關。雖然恐懼不占主導,但仍然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生死教育,使其消除恐懼,正確對待死亡。趨近導向和逃離導向的死亡接受得分偏低,說明目前大學生在這兩方面存在問題并不突出。

3.2 影響護理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的因素 國內外均有研究表明,死亡態度容易受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家庭談論死亡情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9,10]。本研究以某校護理專業大學生為特定對象,人群特點在性別、年齡、專業、民族等方面比較集中單一,因此這些因素對死亡態度的影響未體現出來。

3.2.1 家庭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某些方面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特別是當人們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時,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可以從宗教中尋找到依托,從而達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與解脫。Wrightsman等[11]的研究表明,對宗教十分虔誠的人相信來生更美好,面對死亡有較少的恐懼及焦慮,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有宗教信仰的學生死亡恐懼得分比無信仰的人偏低(P<0.05)。但國內也有研究顯示,很多沒有信仰的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死亡事實,且在死亡態度上差異不大[12]。這大概與我國長久以來的無神論及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教育有關。

3.2.2 親身經歷親近的人死亡 本研究結果顯示,親身經歷親近的人死亡事件的學生更傾向于死亡逃避與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與未經歷過的學生相比得分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概由于親近的人死亡事件對調查對象本身產生較大的應激,使其刻意避免去考慮死亡從而獲得心里安寧。

3.2.3 家中談論死亡情形 本組大學生中避免談論死亡事件的死亡逃避得分高于公開談論死亡的家庭(P<0.05)。國外也有類似研究結果,成人在談論死亡相關的事件時談論態度與氣氛會影響幼兒對死亡的了解與態度[13];國內研究表明,家庭中談論死亡越公開,越不會產生死亡恐懼;家庭中越是很少談論死亡,越傾向于死亡逃避[14]。由此可見,家庭中能坦然公開討論死亡者,對正向的死亡態度有益,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死亡,能夠幫助人們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公開談論死亡是值得倡導的。

3.2.4 印象深刻的死亡經驗 本組70名學生目睹身邊的死亡經歷并印象深刻,這部分學生更容易持有中性的接受死亡態度,與未有死亡經驗的對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目睹并非親近的人的死亡,能幫助促進對死亡的科學認識并自然接受,但親近死亡經歷會更容易造成死亡逃避。

3.2.5 接觸自殺者的經驗 該研究結果發現,接觸過自殺者的學生更傾向于中性死亡接受,這與前一個因素,即印象深刻的死亡經驗結果一致。大概由于接觸自殺者,能給其帶來理性思考,促進對死亡的科學認知。

對死亡的思考,反映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開展死亡教育是促進大學生科學認識死亡、尊重熱愛生命、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而言,只有擁有正確的生死觀,才能科學地為病人提供人文關懷服務,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引導其身心健康。

[1] 王申.死亡態度與生命教育需求調查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3.

[2] 鄒宇華.死亡教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2-13.

[3] 張瑞星,倪居,馬國亮.護理專業學生死亡態度調查[J].中外健康文摘,2008(4):164-165.

[4] 吳麗玉,林旭龍,呂昌明.護理學院學生死亡態度之研究[J].康寧學報(臺灣),1999(3):83-106.

[5] 朱海玲,史寶欣.中文版死亡態度描繪量表修訂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51-53.

[6] 趙倩.大學生的生命觀問題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7(3):93-96.

[7] 陳四光,安獻麗.436名大學生死亡態度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4):303-304.

[8] 焦杰,任小紅,黃伶智,等.醫學專業與非醫學專業大學生死亡態度的比較[J].護理研究,2012,28(10A):2621-2623.

[9] Wong PTP,Reker GT,Gesser G.Death attitude profile revised: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attitude toward death[M]//Nemeyer RA.Death anxiety handbook: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Washington:Taylor & Francis,1994:121-148.

[10] 張敬軍.讓“生命與死亡”教育走進中國課堂[J].城市與減災,2004,1:36-37.

[11] Wrightsman L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M].CA:SAGE Pub.Inc,1988:22-25.

[12] 張東偉.高校大學生死亡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4):675-677.

[13] Stambrook H,Parker KCH.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death in childhood: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errill-Palmer Quarterly,1987,33(2):133-157.

[14] 陳四光.心理健康視野下大學生死亡態度及生命教育研究[J].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26.

猜你喜歡
談論恐懼態度
當我們談論周杰倫時
當我們在談論“數字新聞”及其研究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住校記:她在夢里表達恐懼
談論
態度
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恐懼更奇怪
當我們談論VR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么?
恐懼
恐懼的對立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