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2014-12-22 08:29劉勤
中國醫藥科學 2014年22期
關鍵詞:慢性蕁麻疹

劉勤

[摘要] 目的 探討左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80例,隨機分成左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組(治療組)40例、單用左西替利組(對照1組)20例和單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組(對照2組)20例。分別于治療后1個月和停藥后1個月對三組療效和復發情況進行比較,并對三組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評估。 結果 治療后1個月的療效,治療組為77.5%,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兩個對照組(P<0.05),停藥后1個月的復發率,治療組為11.13%,復發率顯著低于兩個對照組(P<0.05),三組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左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確切,復發率低,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左西替利嗪;卡介菌多糖核酸;慢性蕁麻疹

[中圖分類號] R758.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2-61-03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由于其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傳統的抗組織胺治療起效慢,療效不確切,臨床一直在摸索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我院采用左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了比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80例,全部為門診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18~65歲,平均(37.6±1.5)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3.3±1.0) 年。按照就診次序,隨機抽取的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對照1組20例和對照2組20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入選標準

1.2.1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發病突然,誘因不明顯,皮疹呈境界清楚的水腫性斑塊,皮損大小不等,形狀不一;(2)皮損時起時落,瘙癢明顯,無特定發病部位,消退后不留痕跡;(3)反復間斷發作,病程持續6周以上;(4)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1.2.2 入選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24h內有過蕁麻疹癥狀發作,治療前1個月停用抗組織胺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除外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鹽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H20061143)5mg,口服,1次/d;同時給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陜西醫藥控股集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20043032)2mL,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對照1組單獨用鹽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5mg,口服,1次/d;對照2組單獨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各組均治療4周為1個療程,分別于治療后1個月和停藥后1個月對三組療效和復發情況進行比較,并對三組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評估。

1.4 療效觀察及評定標準

1.4.1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包括瘙癢程度,風團的數量和大小、癥狀持續的時間等幾個方面綜合評定。(1)瘙癢按程度分級。0分:無瘙癢;1分:輕度瘙癢,癢感不明顯;2分:中度瘙癢,尚可耐受;3分:重度瘙癢:難以忍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患者睡眠。(2)風團按數量分級。0分:沒有風團出現;1分:可見1~8個風團;2分:可見9~16個風團;3分:風團數在16個以上。(3)風團按大小分級。0分:沒有風團出現;1分:直徑<0.5cm;1分:直徑在0.5~2.0cm之間;3分:直徑>2.0cm;(4)癥狀按持續時間分級:0分:非持續發作;1分:每次發作持續時間<6h,2分:每次發作持續時間6~12h;3分:每次發作持續時間>12h。

1.4.2 療效評定 計算上述評定總分之后按四級評分法進行評分[2]。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根據療效指數對三組療效進行判定,痊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療效指數在60%~89%之間;有效:患者癥狀體征有所減輕,療效指數在30%~59%之間;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減輕不明顯,療效指數<30%??傆行?(痊愈數+顯效數)/總例數×100%。

1.4.3 復發評定 對總有效患者(治愈+顯效)在治療后一個月進行回訪,依舊根據上述評分標準從瘙癢程度、風團數目、大小及癥狀持續時間幾方面進行評分,計算復發指數。復發指數=(治療1個月后積分-回訪時積分)/治療1個月后積分×100%。指數≥30%為復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數據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各組總有效患者復發情況比較

2.3 不良反應

三組病例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和對照1組在治療過程中分別有3例(7.5%)和2例(10.0%)出現嗜睡、頭暈、口干及輕度胃腸道不適,但是癥狀輕微,不影響繼續治療,未進行特殊處理,停藥后不良反應消失。

3 討論

慢性蕁麻疹的本質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其發病機制主要是過敏原作用于人體,發生抗原抗體反應,抗原抗體復合物作用于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使得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發生脫顆粒反應,釋放組織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從而導致患者體內Th1/Th2細胞比例失調[3],Th1細胞反應亢進,并通過產生IL-4等細胞因子引起變態反應的發生[4]。國外研究表明:約有1/3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發病與自身免疫機制有關[5],所以對于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臨床常采用抗組織胺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6]。endprint

猜你喜歡
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中醫研究概況
祛風湯聯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療陰血不足型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評價咪唑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
探析精細化護理對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效果影響
和平地區慢性蕁麻疹過敏原測定臨床分析
金蟬止癢膠囊聯合依巴斯汀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分析
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分析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效果研究
復方甘草酸苷合弗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75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