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過剩文獻綜述研究

2015-01-12 06:01劉陽
金融經濟 2014年7期
關鍵詞:產能過剩治理

劉陽

摘要: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諸多行業暴露出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學術界廣泛關注。關于產能過剩的成因,學術界試圖從市場失靈、體制機制等角度進行解釋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本文對產能過剩的研究成果從概念、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三方面進行了系統梳理。

關鍵詞:產能過剩;投資補貼;治理

一、引言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整體下滑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凸顯,暴露出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據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2013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是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點。在39個產品中,有21個產能利用率低于75%,其中光伏、電石等產品甚至不足60%。針對多行業的產能過剩狀況,國務院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2010年4月),以及《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2013年10月),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出對產能過剩問題的關注和應對力度。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從理論上深入探討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并據此提出適當的治理建議,避免對產能過剩不適宜或過當的反應,確保經濟平穩持續增長。

二、產能過剩的概念

探討產能過剩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產能過剩。目前文獻中對產能過剩的定義并不統一,相關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界定,總的來說,產能過??梢苑譃楹暧^、中觀、微觀三個層次。

宏觀產能是指整個社會在給定技術、偏好以及制度前提下,所有各類資源(如資本、勞動力等)正常限度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時所能實現的產出。宏觀產能過剩就是指經濟活動沒有達到潛在產出水平,從而存在著資源的未充分利用(張曉晶,2006)。只有當供過于求的產能數量超過維持市場良性競爭所必要的限度,供過于求的正面影響超過其負面影響時,超出限度的生產能力才是過剩的生產能力(王岳平,2006)。

中觀層面,產能是指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指行業的全部生產性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的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出的產品的最大數量。一定時期內,當某行業的實際產出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低于該行業的生產能力時,表明該行業在此時期內出現了產能過剩(周勁,2007)。

微觀角度的產能過剩是指企業提供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超過了均衡價格下的市場需求,“產能過?!迸c耳熟能詳的“重復建設”、“過度投資”、“惡性競爭”所指的是同一現象(江飛濤、曹建海,2009)。

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個角度的界定,產能過剩的核心都是“供大于求”,生產能力超出一定限度時才能稱之為產能過剩。宏觀角度的界定能使我們從整體上把握產能過剩,可以從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視角來認識產能過剩。中觀和微觀角度的定義有利于數據的獲取進行實證研究。

三、產能過剩的形成原因

關于我國產能過剩形成的原因,學者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綜合起來,主要可以歸納為市場和政府兩個不同的視角。

(一)市場失靈

林毅夫(2010)從市場失靈的角度出發提出“潮涌理論”來解釋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由于全社會對有前景的產業存在共識,會引發大量企業投資設廠,而企業在投資時信息不完全,尤其是“行業內企業總數目不確知”,導致投資出現“潮涌”,從而形成產能過剩。

實證方面,韓國高(2011)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利用面板模型的廣義矩估計方法測算出我國七大產能過剩行業,建立變參數面板模型,實證分析證明了固定資產投資時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另外,宏觀經濟的波動也會導致產能過剩的形成(孫巍等,2008),數理分析和計量分析兩個方面對產能過剩形成的波動窖藏假說進行分析和檢驗,均驗證了“窖藏效應”的存在性。

(二)政府失靈

更多的學者從中國轉軌經濟下體制的不健全來探討新一輪的產能過剩。中國的財政分權體制和以考核GDP增長為核心的政府官員晉升體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強烈的動機利用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進而增加財政收入以彰顯其政績。地區之間愈演愈烈的針對投資的補貼性競爭成為導致產能過剩最為主要的原因(王立國,2010;江飛濤,2012)。在財政分權體制下,各級政府的收入來源被劃分的更為細致,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的問題開始凸

顯。中央財權多,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的狀況;地方事權多,使得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動機推動投資,發展地區經濟,從而擴大稅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在這種體制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間便展開激烈競爭,采取各種手段招商引資,這種政策性補貼扭曲了要素市場價格,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成本,扭曲了企業的投資行為,導致企業的過度投資,進而導致全行業的產能過剩。

為了更好地解釋地方政府政策性補貼是形成產能過剩的主要影響因素,耿強(2011)將產能利用率作為廠商最優選擇的內生變量加入實際商業周期(RBC)模型,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框架下討論外生的隨機沖擊、政策性補貼沖擊對經濟主要變量的影響。脈沖響應函數結果發現政策性補貼加大會更快形成產能過剩,從而對主要宏觀經濟變量產生影響,方差分解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結論。王曉姝(2012)也利用數理分析的方法將地方政府行為誘發產能過剩的形成機理模型化。針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誘發產能過剩中責任的不同和在抑制產能過剩中作用的不同,給出中央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具體的規制內容。王立國(2012)在理論推導地方政府干預、企業過度投資與產能過剩三者關系的基礎之上,以2005-2008年中國制造業26個行業上市公司和行業數據為樣本實證分析地方政府干預對產能過剩影響過程中企業過度投資的中介作用。研究發現,地方政府不當干預可以引發企業過度投資,進而造成產能過剩問題。地方政府不當干預造成的企業內部成本外部化、國有企業低成本擴張等都是造成我國體制性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學者們從“市場”和“政府”兩個角度闡釋了產能過剩的原因,都有一定道理??梢园l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從轉軌時期的體制機制、政策特點和缺陷方面尋找產能過剩的原因,這也是立足我國目前客觀國情的一個轉變。綜合起來,筆者認為,我國產能過剩主要是政府行為的結果?,F有的GDP考核制度使得政府官員為了晉升只注重眼前利益,以犧牲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盲目吸引投資,由此引起市場分割、投資過熱以及過度或無效的行政干預等。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的財政體制也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與責任不匹配,地方政府企業化進行融資圈錢,地方官員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推動投資。這些實際上是導致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加劇的重要體制性因素。

四、產能過剩的治理對策

關于產能過剩到底是“市場失靈”還是“政府失靈”,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廣泛的爭議,不同的原因也就意味著完全不同的治理措施。根據對產能過剩的不同界定以及原因的探討,學者們主要提出了以下治理對策。

(一)依靠市場自發調節。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因此對產能過剩問題要深入把握市場經濟規律,量“市”而行(張嘉國,2012)。任何的產業政策都很難設計出一套比市場機制更有效的制度來解決過剩產能的市場退出問題,這應該由市場機制來發揮其應有作用。在我國目前市場機制并不完善的情況下,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的規律,不斷培育市場發育度,使市場充分發揮其自我實現均衡的作用(殷保達,2012)。

(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世界各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采取的措施大多治標不治本,這給我國提供了一個機遇,要適時進行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蘇劍,2010)。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既是治理產能過剩的重要手段,也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迫切需求。

(三)進行產業轉移,向外輸出過剩產能。當產能過剩成為全國現象時,就只能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了(朱希偉,2005)。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實施國際產業轉移,推進過剩產能輸出,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一種途徑(劉忠廣,2011)。

(四)深化體制改革。體制上的根本性弊端扭曲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行為,這才是導致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江飛濤,2010)。改革官員晉升體制、財稅體制和現有土地管理制度等針對體制上的根本弊端進行治理才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必須由政府主動采取措施,官員政績考核機制要從單一考核GDP到經濟、社會、民生、環境等指標并重轉變(沈坤榮,2012)。財政體制要使財權事權相匹配,與支出責任相匹配。

學者們提出依靠市場自發調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深化體制改革等措施治理產能過剩。筆者認為,產業轉移只是治標不治本,解決產能過剩主要還是要依靠市場競爭。首先,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明確,政府不能代替市場。落后產能政府無法準確甄別,要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機制來發揮作用,不能靠政府強制淘汰。過度的政府干預只會限制市場的作用,不利于化解產能過剩。其次,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制定能源、環境標準,加大執行和監管力度,對政府官員的行為要有強有力的問責機制,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序的政策環境。

五、結論及啟示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個定量化的產能過??茖W評價標準。歐美等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一般用產能利用率或設備利用率指標衡量是否存在產能過剩以及過剩程度。2005年,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對于產能過剩存在與否的判斷主要依據產品的市場生產能力超出市場需求能力的比例、生產能力利用率等指標,輔之以企業利潤率、價格水平等指標。我國在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市場需求能力、生產存量與增量的估計的基礎上,大致將生產能力超出市場需求能力25%的行業界定為產能過剩行業(王興艷,2007)。然而,這兩種方法均有不足之處。產能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有很多,如技術、原料問題等,因此歐美等國所采用的僅憑產能利用率來判定產能過剩的方法是不準確的。我國將產能超出市場需求能力的25%就界定為產能過剩也不科學,它忽視了行業之間的區別。產能過剩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這也是現實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行業或

生產企業之間,對產能過??捶ú槐M相同的原因。部分學者從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波動等視角探討了產能過剩的形成機理。但近年來,大量學者從中國轉軌時期的體制機制、政策特點和缺陷方面尋找產能過剩的原因并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產能過剩是體制性過剩,非市場因素是主要原因?;趯Ξa能過剩原因的分析,各學者提出依靠市場調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等治理措施,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現象”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J].經濟研究,2010(10):4-19.

[2]韓國高等.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測度、波動及成因研究[J].經濟研究,2011(12):18-31.

[3]江飛濤,耿強,呂大國,李曉萍.地區競爭、體制扭曲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理[J].中國工業經濟,2012(6):44-56.

[4]沈坤榮,欽曉雙,孫成浩.中國產能過剩的成因與測度[J].產業經濟評論,2012(12):1-26.

[5]蘇劍.產能過剩背景下的中國宏觀調控[J].經濟縱學動態,2010(10):47-51.

[6]殷保達.中國產能過剩治理的再思考[J].經濟縱橫,2012(4):82-85.

[7]周勁.產能過剩的概念、判斷指標及其在部分行業測算中的應用[J].宏觀經濟研究,2007(9):33-39.

[8]王岳平.我國產能過剩行業的特征分析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06(6):15-18.

[9]江飛濤,曹建海.市場失靈還是體制扭曲——重復建設形成機理研究中的爭論、缺陷與新進展[J].中國工業經濟,2009(1):53-64.

[10] 王立國,張日旭.財政分權背景下的產能過剩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0(12):30-35.

[11]王曉姝,李鋰.產能過剩的誘因與規制[J].財經問題研究,2012(9):40-47.

[12]耿強,江飛濤,傅坦.政策性補貼、產能過剩與中國的經濟波動[J].中國工業經濟,2011(5):27-36.

[13]王曉姝,李鋰.產能過剩的誘因與規制[J].財經問題研究,2012(9):40-47.

猜你喜歡
產能過剩治理
機械制造業如何應對產能過剩危機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中國僵尸企業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治理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研究
煤炭行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