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的臨床觀察

2015-01-20 16:40陳宙蘇小鋒李小紅
中國醫藥科學 2014年23期
關鍵詞:按摩

陳宙+蘇小鋒+李小紅

[摘要] 目的 分析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產科住院出現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傳統按摩方法,觀察組56例患者采用按摩結合冬葵滋乳湯治療,比較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3%,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產婦缺乳情況臨床比較常見,在按摩乳房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可刺激乳汁分泌,療效顯著。

[關鍵詞] 冬葵滋乳湯;缺乳癥;按摩

[中圖分類號] R2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3-77-03

缺乳癥是指產后乳汁分泌量較少甚至全無,不能供給正常新生兒所需的哺乳量。尤其是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女性在社會中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均導致越來越多高齡產婦出現[1]。高齡產婦因身體等多方面因素,極易出現缺乳癥[2-3]。缺乳癥發生,不利于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且會影響母嬰之間的感情。為有效改善缺乳癥的方法,本次研究分析乳房按摩同時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產科從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年齡為20~36歲,平均(28.0±1.1)歲,剖宮產產婦28例,自然分娩產婦12例;觀察組56例,年齡為21~37歲,平均(29.0±1.0)歲,剖宮產產婦30例,自然分娩產婦26例。所選取的96例患者中,首次分娩產婦63例。統計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研究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新編中醫婦科學》中相應標準,癥狀為產后無乳或少乳,乳房脹痛或柔軟,神疲乏力;(2)為單胎、初產婦,分娩方式為足月選擇性剖宮產或陰道分娩。

排除標準:(1)有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2)服用了對乳汁分泌有影響的藥物;(3)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一般的按摩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絲瓜絡1枚為引,路路通(搗碎)3枚,炒穿山甲(搗碎)6g、炒王不留12g、玄參12g、知母12g、當歸15g、生黃芪30g、炒冬葵子(研碎)30g。面色無華,神疲納少,氣血兩虛,去除玄參,知母,增加陳皮10g、黨參30g;寡歡多慮,兩乳腫脹,肝氣郁結者,可增加青皮6g、柴胡6g、桔梗3g。諸藥每日1劑,1個療程為3d,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

療效判定標準:顯著改善:接受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可滿足兒童正常身體需求;改善:接受為期2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但不能充分滿足新生兒需求;無效:治療前后對比乳汁分泌量無明顯變化[4]。以顯著改善與改善為治療總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2.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據統計,我國缺乳癥的發病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臨床應高度重視該疾病的治療。缺乳癥為產婦分娩后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分娩后第2、3天甚至半個月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為新產后的缺乳[5-6]。傳統中醫學認為乳汁來源主要為臟腑、血氣以及沖任,分析產婦乳汁分泌主要是與脾胃血氣強健情況密切相關。乳汁主要是由氣血轉化而生成,依賴氣疏泄與調節,因此缺乳主要是因肝郁氣滯、氣血虛弱而導致,也可能是因痰氣壅滯而導致的乳汁不行[7-8]。若素體為脾胃虛弱,或產后調節不良,或產后憂思過度傷脾,則會導致患者出現氣血生化源不足。因高齡產婦表現為氣血衰減,或過度勞累,會出現氣血虧虛情況,缺乏乳汁分泌源,因此會出現乳汁較少分泌或幾乎無乳汁分泌。此外,因痰氣壅阻、素體脾胃虛弱,或產后恣食膏粱厚味,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氣血,而出現濕濁成痰,痰氣壅阻乳絡,不利于乳汁分泌[9]?;蛞蚱⑽柑撊?,生化失調,氣虛血少,也可能導致缺乳情況。因此,臨床在此基礎上自擬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中黃芪具有補氣功效,當歸具有滋陰養血功效,柴胡具有疏肝散結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具有通絡下乳功效。玄參、知母具有滋陰生乳功效[10]。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味冬葵子,具有為乳汁開通道路功效。該方劑具有補氣養血通乳功效,又可起到較好的疏肝解郁下乳功效,同時也可用于治療肝郁氣滯型或氣血虛弱型產婦。同時結合采用產后乳房按摩,結合生物信息理論、西方國家的康復理念、中醫學等理論,對產婦進行康復按摩治療。傳統中醫認為采用肢體或手部基本部位對產婦體表后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較好的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安神補氣、通經行氣功效,改善人體臟腑功能,有利于刺激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有利于乳汁分泌[11]。通過手法按摩,能準確明確乳腺管位置,可判斷乳腺管受阻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力度均勻施力,通過按摩乳房,同時牽拉乳頭,有利于局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增強血流流速,有利于增強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刺激順利排出以及分泌乳汁,滿足新生兒所需[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后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缺乳癥產婦結合采用按摩以及冬葵滋乳湯治療,可有效發揮刺激乳汁分泌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保證正常新生兒的生長所需,且中藥治療安全可靠,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翟佳麗,李保民.針灸推拿治療產后缺乳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3(1):66-67.

[2] 牛永新.自擬催乳散配合乳房按摩治療家畜產后缺乳癥84例[J].中獸醫學雜志,2012(4):25-26.

[3] 鄧厚鋒.針灸療法治療缺乳癥52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6):152.

[4] 黃依琴,李娟,梁瑞寧.梁瑞寧運用下乳涌泉散加減治療產后缺乳驗案1則[J].湖南中醫雜志,2014(4):106-107.

[5] 谷云鵬,翟鳳霞.翟鳳霞教授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經驗[J].中國臨床研究,2014,6(7):88.

[6] 陶小東.益氣補血通絡法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30例[J].光明中醫,2014(4):747-748.

[7] 王爽,張淑英,李開俠.醒脾通絡方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的療效分析[J].河北中醫學學報,2014,29(1):24-25.

[8] 張淑英,李開俠,王爽,等.醒脾通絡方對產后缺乳患者催乳素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36(3):360-361.

[9] 雷金平.針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療產后缺乳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219-220.

[10] 蔣莉莉.中西醫結合治療106例產后缺乳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5):124.

[11] 張茹,劉文杰,張虹瓊,等.催乳湯結合藥膳治療產后缺乳60例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14-115.

[12] 周鳳花.中醫雙療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42例[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1):163-165.

(收稿日期:2014-0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產科住院出現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傳統按摩方法,觀察組56例患者采用按摩結合冬葵滋乳湯治療,比較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3%,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產婦缺乳情況臨床比較常見,在按摩乳房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可刺激乳汁分泌,療效顯著。

[關鍵詞] 冬葵滋乳湯;缺乳癥;按摩

[中圖分類號] R2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3-77-03

缺乳癥是指產后乳汁分泌量較少甚至全無,不能供給正常新生兒所需的哺乳量。尤其是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女性在社會中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均導致越來越多高齡產婦出現[1]。高齡產婦因身體等多方面因素,極易出現缺乳癥[2-3]。缺乳癥發生,不利于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且會影響母嬰之間的感情。為有效改善缺乳癥的方法,本次研究分析乳房按摩同時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產科從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年齡為20~36歲,平均(28.0±1.1)歲,剖宮產產婦28例,自然分娩產婦12例;觀察組56例,年齡為21~37歲,平均(29.0±1.0)歲,剖宮產產婦30例,自然分娩產婦26例。所選取的96例患者中,首次分娩產婦63例。統計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研究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新編中醫婦科學》中相應標準,癥狀為產后無乳或少乳,乳房脹痛或柔軟,神疲乏力;(2)為單胎、初產婦,分娩方式為足月選擇性剖宮產或陰道分娩。

排除標準:(1)有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2)服用了對乳汁分泌有影響的藥物;(3)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一般的按摩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絲瓜絡1枚為引,路路通(搗碎)3枚,炒穿山甲(搗碎)6g、炒王不留12g、玄參12g、知母12g、當歸15g、生黃芪30g、炒冬葵子(研碎)30g。面色無華,神疲納少,氣血兩虛,去除玄參,知母,增加陳皮10g、黨參30g;寡歡多慮,兩乳腫脹,肝氣郁結者,可增加青皮6g、柴胡6g、桔梗3g。諸藥每日1劑,1個療程為3d,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

療效判定標準:顯著改善:接受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可滿足兒童正常身體需求;改善:接受為期2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但不能充分滿足新生兒需求;無效:治療前后對比乳汁分泌量無明顯變化[4]。以顯著改善與改善為治療總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2.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據統計,我國缺乳癥的發病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臨床應高度重視該疾病的治療。缺乳癥為產婦分娩后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分娩后第2、3天甚至半個月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為新產后的缺乳[5-6]。傳統中醫學認為乳汁來源主要為臟腑、血氣以及沖任,分析產婦乳汁分泌主要是與脾胃血氣強健情況密切相關。乳汁主要是由氣血轉化而生成,依賴氣疏泄與調節,因此缺乳主要是因肝郁氣滯、氣血虛弱而導致,也可能是因痰氣壅滯而導致的乳汁不行[7-8]。若素體為脾胃虛弱,或產后調節不良,或產后憂思過度傷脾,則會導致患者出現氣血生化源不足。因高齡產婦表現為氣血衰減,或過度勞累,會出現氣血虧虛情況,缺乏乳汁分泌源,因此會出現乳汁較少分泌或幾乎無乳汁分泌。此外,因痰氣壅阻、素體脾胃虛弱,或產后恣食膏粱厚味,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氣血,而出現濕濁成痰,痰氣壅阻乳絡,不利于乳汁分泌[9]?;蛞蚱⑽柑撊?,生化失調,氣虛血少,也可能導致缺乳情況。因此,臨床在此基礎上自擬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中黃芪具有補氣功效,當歸具有滋陰養血功效,柴胡具有疏肝散結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具有通絡下乳功效。玄參、知母具有滋陰生乳功效[10]。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味冬葵子,具有為乳汁開通道路功效。該方劑具有補氣養血通乳功效,又可起到較好的疏肝解郁下乳功效,同時也可用于治療肝郁氣滯型或氣血虛弱型產婦。同時結合采用產后乳房按摩,結合生物信息理論、西方國家的康復理念、中醫學等理論,對產婦進行康復按摩治療。傳統中醫認為采用肢體或手部基本部位對產婦體表后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較好的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安神補氣、通經行氣功效,改善人體臟腑功能,有利于刺激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有利于乳汁分泌[11]。通過手法按摩,能準確明確乳腺管位置,可判斷乳腺管受阻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力度均勻施力,通過按摩乳房,同時牽拉乳頭,有利于局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增強血流流速,有利于增強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刺激順利排出以及分泌乳汁,滿足新生兒所需[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后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缺乳癥產婦結合采用按摩以及冬葵滋乳湯治療,可有效發揮刺激乳汁分泌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保證正常新生兒的生長所需,且中藥治療安全可靠,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翟佳麗,李保民.針灸推拿治療產后缺乳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3(1):66-67.

[2] 牛永新.自擬催乳散配合乳房按摩治療家畜產后缺乳癥84例[J].中獸醫學雜志,2012(4):25-26.

[3] 鄧厚鋒.針灸療法治療缺乳癥52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6):152.

[4] 黃依琴,李娟,梁瑞寧.梁瑞寧運用下乳涌泉散加減治療產后缺乳驗案1則[J].湖南中醫雜志,2014(4):106-107.

[5] 谷云鵬,翟鳳霞.翟鳳霞教授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經驗[J].中國臨床研究,2014,6(7):88.

[6] 陶小東.益氣補血通絡法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30例[J].光明中醫,2014(4):747-748.

[7] 王爽,張淑英,李開俠.醒脾通絡方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的療效分析[J].河北中醫學學報,2014,29(1):24-25.

[8] 張淑英,李開俠,王爽,等.醒脾通絡方對產后缺乳患者催乳素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36(3):360-361.

[9] 雷金平.針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療產后缺乳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219-220.

[10] 蔣莉莉.中西醫結合治療106例產后缺乳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5):124.

[11] 張茹,劉文杰,張虹瓊,等.催乳湯結合藥膳治療產后缺乳60例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14-115.

[12] 周鳳花.中醫雙療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42例[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1):163-165.

(收稿日期:2014-0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產科住院出現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傳統按摩方法,觀察組56例患者采用按摩結合冬葵滋乳湯治療,比較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3%,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產婦缺乳情況臨床比較常見,在按摩乳房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可刺激乳汁分泌,療效顯著。

[關鍵詞] 冬葵滋乳湯;缺乳癥;按摩

[中圖分類號] R2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3-77-03

缺乳癥是指產后乳汁分泌量較少甚至全無,不能供給正常新生兒所需的哺乳量。尤其是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女性在社會中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均導致越來越多高齡產婦出現[1]。高齡產婦因身體等多方面因素,極易出現缺乳癥[2-3]。缺乳癥發生,不利于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且會影響母嬰之間的感情。為有效改善缺乳癥的方法,本次研究分析乳房按摩同時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缺乳癥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產科從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缺乳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年齡為20~36歲,平均(28.0±1.1)歲,剖宮產產婦28例,自然分娩產婦12例;觀察組56例,年齡為21~37歲,平均(29.0±1.0)歲,剖宮產產婦30例,自然分娩產婦26例。所選取的96例患者中,首次分娩產婦63例。統計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研究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新編中醫婦科學》中相應標準,癥狀為產后無乳或少乳,乳房脹痛或柔軟,神疲乏力;(2)為單胎、初產婦,分娩方式為足月選擇性剖宮產或陰道分娩。

排除標準:(1)有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2)服用了對乳汁分泌有影響的藥物;(3)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一般的按摩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絲瓜絡1枚為引,路路通(搗碎)3枚,炒穿山甲(搗碎)6g、炒王不留12g、玄參12g、知母12g、當歸15g、生黃芪30g、炒冬葵子(研碎)30g。面色無華,神疲納少,氣血兩虛,去除玄參,知母,增加陳皮10g、黨參30g;寡歡多慮,兩乳腫脹,肝氣郁結者,可增加青皮6g、柴胡6g、桔梗3g。諸藥每日1劑,1個療程為3d,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

療效判定標準:顯著改善:接受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可滿足兒童正常身體需求;改善:接受為期2個療程的治療后,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但不能充分滿足新生兒需求;無效:治療前后對比乳汁分泌量無明顯變化[4]。以顯著改善與改善為治療總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2.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據統計,我國缺乳癥的發病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臨床應高度重視該疾病的治療。缺乳癥為產婦分娩后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分娩后第2、3天甚至半個月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為新產后的缺乳[5-6]。傳統中醫學認為乳汁來源主要為臟腑、血氣以及沖任,分析產婦乳汁分泌主要是與脾胃血氣強健情況密切相關。乳汁主要是由氣血轉化而生成,依賴氣疏泄與調節,因此缺乳主要是因肝郁氣滯、氣血虛弱而導致,也可能是因痰氣壅滯而導致的乳汁不行[7-8]。若素體為脾胃虛弱,或產后調節不良,或產后憂思過度傷脾,則會導致患者出現氣血生化源不足。因高齡產婦表現為氣血衰減,或過度勞累,會出現氣血虧虛情況,缺乏乳汁分泌源,因此會出現乳汁較少分泌或幾乎無乳汁分泌。此外,因痰氣壅阻、素體脾胃虛弱,或產后恣食膏粱厚味,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氣血,而出現濕濁成痰,痰氣壅阻乳絡,不利于乳汁分泌[9]?;蛞蚱⑽柑撊?,生化失調,氣虛血少,也可能導致缺乳情況。因此,臨床在此基礎上自擬采用冬葵滋乳湯治療。該方劑中黃芪具有補氣功效,當歸具有滋陰養血功效,柴胡具有疏肝散結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具有通絡下乳功效。玄參、知母具有滋陰生乳功效[10]。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味冬葵子,具有為乳汁開通道路功效。該方劑具有補氣養血通乳功效,又可起到較好的疏肝解郁下乳功效,同時也可用于治療肝郁氣滯型或氣血虛弱型產婦。同時結合采用產后乳房按摩,結合生物信息理論、西方國家的康復理念、中醫學等理論,對產婦進行康復按摩治療。傳統中醫認為采用肢體或手部基本部位對產婦體表后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較好的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安神補氣、通經行氣功效,改善人體臟腑功能,有利于刺激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有利于乳汁分泌[11]。通過手法按摩,能準確明確乳腺管位置,可判斷乳腺管受阻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力度均勻施力,通過按摩乳房,同時牽拉乳頭,有利于局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增強血流流速,有利于增強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刺激順利排出以及分泌乳汁,滿足新生兒所需[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后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缺乳癥產婦結合采用按摩以及冬葵滋乳湯治療,可有效發揮刺激乳汁分泌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保證正常新生兒的生長所需,且中藥治療安全可靠,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翟佳麗,李保民.針灸推拿治療產后缺乳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3(1):66-67.

[2] 牛永新.自擬催乳散配合乳房按摩治療家畜產后缺乳癥84例[J].中獸醫學雜志,2012(4):25-26.

[3] 鄧厚鋒.針灸療法治療缺乳癥52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6):152.

[4] 黃依琴,李娟,梁瑞寧.梁瑞寧運用下乳涌泉散加減治療產后缺乳驗案1則[J].湖南中醫雜志,2014(4):106-107.

[5] 谷云鵬,翟鳳霞.翟鳳霞教授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經驗[J].中國臨床研究,2014,6(7):88.

[6] 陶小東.益氣補血通絡法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30例[J].光明中醫,2014(4):747-748.

[7] 王爽,張淑英,李開俠.醒脾通絡方治療剖宮產術后缺乳的療效分析[J].河北中醫學學報,2014,29(1):24-25.

[8] 張淑英,李開俠,王爽,等.醒脾通絡方對產后缺乳患者催乳素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36(3):360-361.

[9] 雷金平.針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療產后缺乳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219-220.

[10] 蔣莉莉.中西醫結合治療106例產后缺乳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5):124.

[11] 張茹,劉文杰,張虹瓊,等.催乳湯結合藥膳治療產后缺乳60例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14-115.

[12] 周鳳花.中醫雙療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42例[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1):163-165.

(收稿日期:2014-08-05)endprint

猜你喜歡
按摩
基于氣和三焦理論探討臟腑圖點穴法的理論基礎
抓耳撓腮的中產階級,需要一場特殊的“按摩”
按摩配合彈撥分筋法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按摩配合電動吸乳器治療產后乳房脹痛的療效研究
牽引、按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分析
按摩配合中藥外敷治療頸椎綜合癥
按摩在顳下頜關節脫位復位中的重要性
綜合干預對兒童營養性疾病的影響研究
腦卒中中醫康復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