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保護中的廉潔文化傳承
——對福建鄉村廉潔文化傳承的思考

2015-01-29 20:50陳曉聲
中國法治文化 2015年11期
關鍵詞:鄉規民約土樓村落

文/陳曉聲

傳統村落保護中的廉潔文化傳承
——對福建鄉村廉潔文化傳承的思考

文/陳曉聲

傳統村落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被譽為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鄉村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漫長的農耕時代,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分布著40余萬座村落,每一座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解讀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密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曾指出:“古村落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文化遺產,其價值不比萬里長城低,萬里長城是一條線,古村落遍布中國?!彼J為,這些古村落不僅有歷史文化價值、研究價值、見證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價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精神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在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封建宗法文化為依托的傳統村落不可避免地大規模消亡。據統計,在2000年時,中國擁有360萬個自然村,但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70萬。也就是說,10年間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比較妥當的說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許多古老村落逐漸空殼化,一些村落甚至成為無人村,其中所蘊含的大量鄉土文化信息、形態也將隨之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古老的中華民族在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歷史變革進程中所必須承受的歷史陣痛。在邁向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如何把陣痛降到最小,把破壞降到最低;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一、傳統村落保護和廉潔文化傳承

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凝聚著這個民族的歷史與文明的發展進程,是維系這個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撐,離開了對文化傳統的傳承,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成了無本之木;拋棄了民族傳統文化,也就推倒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只有把握好傳承與發展的關系,才能使民族文化健康發展,才能使今天的人們成為祖先創造的文明成果的傳承者和享用者。

傳統村落是祖先用辛勤的勞動打造的美麗鄉村,這些美麗鄉村及鄉村生活中往往蘊含著祖先在長期生活中凝聚起來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宗廟祠堂、村舍建筑等正是構成這些精神成果的物化部分。

福建自秦漢以來便有漢族先民遷入,魏晉隋唐時期漢人開始大規模入閩,中原文化逐步取代土著閩越文化占據閩地文化的主導地位。此后,歷朝歷代都有大批中原百姓移居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閩,不同時期的漢族移民與當地土著民族文化的交融發展,形成了福建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特色,并在不同的傳統村落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另外,由于交通的相對閉塞,傳統文化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沖擊。更由于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和影響,福建的傳統村落較好地保留和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今天在八閩大地,走進一座座傳統村落,人們可以感受到祖先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毅力,克勤克儉、勤儉持家的家風,勤耕苦讀、崇文重教的精神,以及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同時,公道正派、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勤政務實的廉政文化理念也蘊含其中。許多傳統村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倡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理念,“以和為貴”的和諧思想,“誠實守信”、“棄惡揚善”的社會美德,“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與民同甘苦共患難的使命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氣節,以及“公道正派”、“廉潔自律”、“清白做人”的高尚品德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傳統村落保護中應當注重傳承的優秀文化遺產。

廉潔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潛在的力量,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廉潔思想是振奮民族精神的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思想源泉。

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苯裉煳覀冊趯鹘y村落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應當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高度來把握,在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時高度重視對傳統廉政文化的傳承。

二、福建傳統村落中的廉潔文化載體和表現形式

福建傳統村落所保存的傳統廉潔文化包含廉潔道德文化、廉潔制度文化、廉潔行為文化等內容,這其中廉潔道德文化是核心,廉潔制度文化是實現廉潔理念的途徑和橋梁,而廉潔行為文化是廉潔理念和制度的結果,三者相輔相承。傳統廉潔文化通過族規家訓、宗廟祠堂、鄉規民約、民俗祭祀等載體表現和傳承。

(一)族規、家訓中的廉潔文化。族規即宗法制度下的家族法規,是同姓家族制定的公約,用來約束本家族成員。全國各姓族譜大多有族規、家訓等條款,且往往置于卷前。民間所謂“國有國法,族有族規”,反映了家族規約對族人的影響力。但對族規要加以分析研究,族規中既含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同時又包含崇尚權威、維護封建等級壓迫、維護封建禮教的糟粕。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內容,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福建各地的傳統村落中,有些村落較完整地保留了族規家訓的文本和資料,對此要認真加以整理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服務于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設。

(二)宗廟、祠堂中的廉潔文化。我國的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供奉祖先的地方為宗族祠堂,是家族舉行祭祀的地方。宗廟、祠堂作為宗族象征物是宗親血脈的圣殿,在族人心目中地位神圣。宗族祠堂都刻有大量的楹聯匾額,其中不乏祖先對清正廉潔的道德追求和為政清廉行為實踐所受到的崇敬和表彰,這些是中國歷朝歷代廉政文化得以傳承的實物見證,應當得到妥善保護,并成為今天進行反腐倡廉教育的生動教材。

(三)鄉規民約中的廉潔文化。鄉規民約是傳統鄉村成員共同制訂的一種社會行為規范。最早記載中國禮儀規范的《周禮》中就有鄉里敬老、睦鄰的約定性習俗。明、清兩朝在地方上正式推行“鄉規”、“社約”。歷史上的鄉規民約多是為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地位服務的,但也反映了村民的共同利益和傳統的社會美德。鄉規民約不同于法律,但對法規的實施起著輔助作用。它通過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制訂,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形式多樣,切實具體,以教育引導為主,有獎有罰,是實行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種有效的形式。

(四)民俗生活中的廉潔文化。民俗即民間習俗,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和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民俗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來自于人民,傳承于人民,規范于人民,又體現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中。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這些民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福建傳統村落一般是由一個或數個姓氏聚族而居,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思維方式會約定俗成地逐漸固化在民俗生活中,形成一種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這其中也不乏滲透著清正廉潔理想和追求的重要形式和具體內容,并在鄉村的節慶、祭祀、社戲娛樂和民間禁忌中體現出來。

三、福建傳統村落保護實踐中的廉潔文化傳承

近年來,福建省各級政府普遍加大了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如福建土樓及與之相關的系列傳統村落及其獨特的建筑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福安“廉村”因特有的廉潔文化內涵而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從這些成功保護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廉潔文化在傳統村落保護中的傳承、弘揚和發展。

(一)福建土樓申遺和永定客家土樓的廉政文化傳承

福建土樓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的利用生土夯筑的民居建筑,總數約3000余座,主要分布地區包括龍巖市永定縣和漳州市南靖縣、詔安縣、平和縣、華安縣。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2008年7月,福建土樓全票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指出:“福建土樓是東方倫理血緣關系和聚族而居的見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土夯筑藝術成就,是普遍和杰出的建筑代表?!敝麑W者余秋雨指出:“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枝異樹,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載體和象征,土樓廉政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顆明珠?!?/p>

“土樓之鄉”永定縣地處閩西南,是重要的客家祖籍地。北遷而來的客家先民在漫長的遷徙和開拓新家園歷程中,養成不貪不占、不損壞家族集體利益、質樸務實、誠信友善、崇尚廉潔的風尚。土樓是客家廉政文化的實物見證、承載之舟和根植土壤,其廉政文化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

一是楹聯匾額。鐫刻于土樓之上的楹聯匾額琳瑯滿目,既教化民風又啟迪智慧,發人深省,其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緬懷先賢,勵志立德。如“聚族于斯垂祖德,榮光在望啟人文”等。修身養性,規范言行。如“百行思張公家訓,忍耐遵朱子格言”,“修身立德,規矩做人,規矩行事,成就完人”。宣揚家訓,勉勵后人。如“和氣婉容本是家族樂事,安邦定國無非孝悌完人”等。寫景抒情,陶冶情操。如“洞口有閑人,試問桃花莫逐浪;村中無俗伴,安排蕉葉共題詩”。這些鐫刻在樓門和廳堂、廊柱上的楹聯數以萬計,其中不乏寓意深刻、意味深長的廉政理念。如“干國家事,讀圣賢書”,教育后人讀書報國;“在家不昧一金,居官不儻千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名原非易事,端從勤儉二字得來”,是今天進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二是祖訓家規。中華民族具有濃厚的思源感恩的文化傳統?!抖Y記》中說的“報本返始”,就是指一個人要懂得受恩思報,不忘本源。翻開每個姓氏的族譜,都可以找到有關“敦宗睦族”、“溯本思源”、“飲水當思源”的祖訓或族規,作為族內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其中不乏崇尚廉潔的內容。如《福建省永定縣潁川陳氏族譜》:“克勤克儉,毋怠毋荒;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為忠為良?!薄段涔ぬJ山堂永定縣蘇九三郎公系大宗族譜》:“禮義廉恥,為人豪杰,和善心正,處事必公,費用必儉,舉動必端,語言必謹,事君必忠,為官必廉,不近聲色,不溺貨利。不善者勸之,不改者眾與之絕?!薄稘柨び蓝ń献谧V》:“貴顯莫得恃強凌弱,微賤切勿趨炎附勢。莫因小忿而成大禍,勿貪小利以致大害?!币陨献嬗栿w現了客家先人重視品德節操,與中國傳統修、齊、治、平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而“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人生朝露,轉瞬即逝。黃(黃金)白(銀子)之物,生不與來,逝不俱去,其與人相聚,正如朋友偶然相識,終有一天離散,斤斤于私蓄,而不顧群眾之福利者,殊屬不智”(著名愛國華僑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家訓),表現出現代公民意識的責任與擔當。

三是山歌俗語。借助山歌俗語托情表意,教化民風。在紅土地的閩西,永定土樓至今還傳誦著“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的歌謠。在土樓人家還有勸人知足警誡貪欲的山歌,如《不知足歌》:“想豐衣足食,想美妾嬌妻,想田園轎騎,想官職紫衣,還想萬世無死期,諸多妄想無止境,一朝棺蓋問何如!”和《戒貪歌》:“茶油煮菜一時香,松毛點火一時光,貪來錢財食唔落,唔當自家赤菜湯(食唔落——吃不下,赤菜——酸菜)”。倡導敬業愛崗的如“喻做事要敬業,不避艱辛,堅持崗位,才會有成績。唔怕人唔敬,總怕人唔正”,教導人們自己的品行好自然會得到大家敬重。倡導公平正義的如 “田怕黃泥水,人怕沒天理”、“人怕三公面,樹怕墨斗線”、“路唔平大家踏,理唔順大家擺”。倡導光明正大的“明人唔做暗事”等。土樓人家流傳有許多如何做人的俗語,如“細細哩偷針,大起來偷金”、“食了人家嘴軟,拿了人家手軟”。土樓人家把“誠實守信”視為社會生活中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民間常流傳有“人無信不立”、“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等俗語,它既是當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結晶,更是客家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寫照。

客家俗語古話,凝練有力,比喻生動,言簡意賅,內涵豐富,通俗易懂,易學易記,既有哲理又頗有文化韻味,借助俗語純風化俗,是土樓人家傳承廉政文化的又一重要載體。

四是民俗民情??图胰恕扒趦€、安分、感恩、尚義、重名”釀就土樓的淳樸民風民情。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動,表現土樓人家和睦相處的大家族生活方式,以及追求公正廉潔、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崇文重教的傳統。

在封建社會,官方每月初清晨縣衙宣警示,大聲呼《圣諭》:“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笨h宰堂事畢,率屬下官民,擇城內空闊公所,懸《圣諭》于上,設座兩旁。有司列左,鄉紳列右。選聲洪亮者,朗誦六條,用民間淺近俗語解釋之。每條畢,童子輩歌詩一章結之,士民環立拱聽。乃賞里人之善而罰其惡者。每月率以為常。這種儀式化場面已成為一種民俗活動在永定縣被固化下來,成為廉政教育的生動形式。

永定撫市鎮民間鬧元宵舉行“走故事”民俗活動,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弘揚正義、教化民風。

今天,許多客家族人捐獻巨款用于國內的公益事業,真正實現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生在世,應以忠于國家為先”、“一息尚存,當以愛國愛鄉為天職”的諾言。這些都與客家崇廉尚潔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永定縣充分挖掘土樓廉潔文化內涵,深化旅游與文化融合,努力打造“土樓清風”廉潔文化品牌,以廉潔文化為載體進一步推動旅游持續健康發展。如,在土樓景區及城區范圍內舉辦“土樓清風”系列活動,形成“土樓廉潔山歌大家唱、土樓廉潔楹聯大家品、土樓廉潔家訓大家揚、土樓廉潔故事大家講、土樓廉潔民俗大家演”廉潔文化系列品牌。建立福建土樓廉文化陳列館,陳列館共有13個展室,從清廉的視角,通過翔實的文史圖片資料闡述、100多件的實物陳列和電視展播等形式,充分展示土樓清廉文化和獨特魅力,是福建土樓濃縮版的廉潔文化“教科書”。一位干部在陳列館參觀和參加講廉座談會后在留言簿上寫道:“這是對我心靈的一次凈化和洗滌,我們要對得起客家先祖,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干干凈凈地干事?!?/p>

2014年8月,福建土樓廉文化陳列館被福建省紀委監察廳評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

(二)福安廉村的保護和廉潔文化傳承

廉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南15公里處的穆水溪西岸。廉村原名石磯津,是唐肅宗敕封之地,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的故鄉。

薛令之,字君珍,號明月,閩省長溪縣(今福安市)人。他自幼志存高遠,勤奮好學。唐神龍二年(706年)考中進士,成為福建第一位進士。開元中,薛令之官居左補闕、太子侍讀,與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同侍東宮。薛令之為官清廉,性格剛直。開元后期,唐玄宗荒怠政事,沉湎享樂,致使朝綱敗壞,腐敗不振。薛令之在宮壁上題詩“自悼”,對唐玄宗進行諷諫。此詩明為憂貧,暗則憂世,由此觸怒唐玄宗,貶其“告老還鄉”。薛令之告老還鄉后,唐玄宗頗有悔意,在京城常打聽薛令之的生活情況。當聽說他家庭貧困時,便下詔讓長溪縣資助。面對官府給予的賦谷,薛令之酌量領取,從不多取多占。

至德元年(756年),皇太子李亨(肅宗)繼位,感念師生之情,下旨召薛令之入朝,但得知薛令之已去世。唐肅宗惋惜不已,感懷薛令之一生清廉剛直,遂敕封薛令之家鄉為“廉村”,村前溪流為“廉水”,村后山嶺為“廉嶺”。

走進廉村,撲面而來的是清風古韻、翰墨書香,薛令之的高風亮節對后代士林影響甚大,歷代福安和廉村賢人,隨著金榜題名的嗒嗒馬蹄聲,也把廉潔、剛直的高尚品德代代相傳。后唐時(923—936),有陳姓遷入廉村。青石古官道從唐宋綿延至今,這里走出了24位進士,甚至有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同登科的盛景。宋代朱熹與其父朱松都曾到廉村講學。清光緒十年版《福安縣志》載:“福安入仕者多以抗直辭舊,宦囊纖薄,蓋亦薛令之遺風也?!彼未暹M士陳最力主抗金阻秦檜議和而受到宋高宗贊嘆。明代進士郭文周清正剛直被稱為“鐵面御史”,因上書彈劾趙文華,冒犯嚴嵩而遭貶官歸鄉。廉村祠堂、民居大廳正中懸掛的塊塊牌匾,既是廉村賢人輩出、光宗耀祖的記錄,也體現了廉村人崇尚世德、清正廉潔的精神追求。

廉村廉潔文化主要通過村中文物古跡展現傳承,有供奉薛令之神位的后湖宮、明清時期的廉村城墻、陳氏宗祠、陳氏支祠、媽祖廟、陳樹安宅、陳住松宅、“聰明泉”、薛令之故居、薛令之讀書處(靈谷草堂)、古碼頭等。在廉村的陳氏支祠內,掛著一塊“吉水流芳”牌匾,牌匾背后也有一段與清廉有關的故事。宋朝廉村人陳升在江西吉水縣當縣令,當時受秦檜迫害后回到廉村。不過,因陳升為官清廉,受當地百姓愛戴。陳升回村后,吉水百姓制作了這塊“吉水流芳”的牌匾,翻山越嶺從吉水縣送到廉村。

為了傳承和發揚廉文化,福安市對廉村古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保護開發和史料整理,不斷加強對廉村古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和挖掘,牽頭成立了明月文化研究會,專門從事廉潔文化研究,努力把福安廉村打造成一個集歷史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和集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廉潔教育基地?!傲v壇”、“廉村話廉”、“清風明月話廉村”等系列宣教活動,已成為深受游客和當地群眾歡迎的文化品牌。

在廉村,隨處可見古民居正門上方懸掛的“廉村古韻”燈籠。廉村村民自發在家門口掛起了古樸的“廉”字燈籠,靚美了“廉政文化墻”,彰顯了廉村的悠久歷史。每年冬至,廉村都要演三天“廉戲”,從廉村出去的人都要回家祭祖。每年的冬至,是廉村最為隆重的日子。不管有多遠,只要是從廉村出去的子孫,都不遠千里回到廉村祭祖,傳承祖宗留下的精神財富。自每年的冬至那一天開始,村里會連續辦三天的“廉戲”,以此傳承廉村的文化?!傲畱颉崩飩鞑サ膬热?,主要是以廉政文化為主體,并融入了村規民約,涵蓋移風易俗、尊老愛幼、生態文化等。隨著廉政教育基地的建設,廉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地完成,近年來廉村參觀的人越來越多,薛令之的故事與精神也隨之相傳。今天的廉村已成為“能讓人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又能記得住鄉愁”的古文化旅游地,一個對干部群眾進行廉政教育的大課堂。2008年10月,廉村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8月被福建紀委監察廳確定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

在八閩大地還散落著許多傳統村落,全省各級各部門在對其進行文化保護傳承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其所蘊含的廉政文化傳統進行挖掘、整理、保護、傳承。

四、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和傳承中的批判與創新

傳統村落所承載的文化傳統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宗法文化,雖然其中有許多優秀文化傳統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絕不能照單全收。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并存,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更是充滿著腐敗和邪惡。當儒家文化被法定為傳統中國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的準則,成為我國意識形態中的主導思想,特別是后來的宋明理學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理學的以倫理綱常秩序為本體的主張,使中國文化重倫理、重道德的傳統精神得到進一步強化,從而給中華民族注重氣節、注重道德、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民族性格以深遠的影響。但它的“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卻是一種壓抑人性的禁錮,這種人倫關系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精神損傷。這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也必然反映到傳統族規、家訓、鄉規、民約和其他道德文化的載體中。我們要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推進今天的廉政建設,同時,還要特別警惕傳統文化糟粕對廉政建設的消極影響。所以,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經過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批判過程,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和發展。

如被奉為傳統家訓經典的《朱子家訓》中也包含著文過飾非、明哲保身的內容,如“是非以不爭為上”?!叭擞猩?,則揚之”是對的,但“人有惡,則掩之”就不對了。如果是非不辨,邪惡不懲,何來公平正義?又如在石獅市永寧鎮的永寧衛城隍廟中的對聯:“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盡必昌,為惡不滅祖有余德德盡必滅?!睂ΜF實中的善惡如此文過飾非,還從祖上去找因果報應來忽悠百姓又如何伸張正義?對于此類落后于時代,表現出民族缺陷的文化傳統應進行理性的批判。

深入研究晉江民居的門楣,除蘊含著深厚的廉潔文化,體現了民間廉潔文化的傳承,也有強化宗法、炫耀權貴門第的消極作用。因此,對于門楣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使其在當今廉潔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客家人的耕讀文化和崇文重教的目的是通過晴耕雨讀,考取功名,入仕為官,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夢想,以光耀門庭。耕讀文化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吃得苦中苦”的目的是為了“方為人上人”,對這些具有強烈封建等級壓迫和特權優越的官本位觀念應加以批判。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道德文化,其顯著特點是它的倫理性。這種倫理性非常完備,非常周密,泛化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中??鬃釉训赖驴醋魇欠傻母?,提倡先德后刑,德刑并用。凡屬道德允許的事情,必為法律所允許,而凡屬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也一定為道德所不容。在封建宗法時代,一個人的道德誠信靠族規、祖訓、家規、家法即可約束,因為,中國古代的家規家法實際上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道德體系。而今天人的活動范圍早已超出傳統宗法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人的道德誠信得依靠規范整個社會行為的現代法律制度來實現。要注意把鄉規民約引向現代法治軌道。

怎樣處理好法治建設與鄉規民約之間的關系呢?王岐山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歷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守和弘揚優秀傳統,發揮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文化營養?!狈ㄖ谓ㄔO是鄉規民約的前提和方向,鄉規民約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有益補充。一方面,要強化法治建設對鄉規民約的“滲透性”,鄉規民約要與法治建設的精神相一致,以法治建設為前提和方向,加強國家對鄉規民約的整合、引導和制約作用;另一方面,要強化鄉規民約對法治建設的“滲透性”,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對鄉規民約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鄉規民約中有利于鄉村社會治理的內容要做到尊重、認可、采納,在法治建設中能夠更多看到鄉規民約的元素,從而使鄉規民約能夠真正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有益補充。

(本文作者系中共福建省紀委副廳級紀檢監察專員)

猜你喜歡
鄉規民約土樓村落
“美味”的土樓
神話般的南靖土樓
論鄉規民約在現代鄉村治理中的困境與對策
鄉規民約在重慶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研究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永定客家土樓
走進福建土樓
嶺南苗族瑤族鄉規民約述論(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