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韓信的傳記看司馬遷與班固的相異

2015-02-04 04:22劉周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期
關鍵詞:班固韓信司馬遷

摘 要:《漢書》與《史記》在反映秦末至西漢初期史實時有重疊內容,仔細比較其相同的歷史人物在兩書中的不同傳記會很有啟發,其中韓信的傳記就相當典型?!稘h書》中保留了《史記》中的許多基本內容,但那些增刪內容、詳略不同部分,則明顯表達了作者對韓信態度的不同、立場的相異、認知的差別。

關鍵詞:司馬遷 班固 韓信 相異

韓信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將軍,即使是時代相當接近的兩位杰出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對韓信的看法也頗為不同。他們的不同看法,不僅表現在直接的議論中,在史材的處理與人物的描述等方面也都有體現,仔細對比一下也是很有意義的。

一、對韓信的總體態度

在《史記》結尾處,司馬遷都會寫一段話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定其名為“太史公曰”。這就表現了司馬遷身上具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獨立精神,他對于每個人、每件事情都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想法,此乃“成一家之言”之謂也。與此不同,班固在《漢書》中很少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此,班固是這樣評判司馬遷的:“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敘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力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p>

毋庸諱言,司馬遷在指出韓信的缺點與失誤的同時,對韓信這位楚漢相爭中叱咤風云的人物是充分肯定的?!凹倭铐n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沈沙決水,拔幟傳餐?!保ā妒酚洝罚┻@是司馬遷的《淮陰侯列傳》中的最后幾句話,很顯然,司馬遷對于韓信是充滿惋惜的,惋惜中又有對韓信軍事才能的認可。司馬遷在結尾處又說道:“君臣一體,自古所難?!彼J為君主和臣子的關系,自古至今,都是最難處理的。前后聯系,不難明白司馬遷隱然揭示了韓信悲劇產生的深層原因。司馬遷對于韓信的叛亂,雖然是明顯的批判態度,但是其中暗含著一些理解和同情。司馬遷對韓信的“作亂”也有批評,但他又說:“與漢漢重,歸楚楚安。三分不議,偽游可嘆?!边@句話也體現了司馬遷對其軍事才能的認可,實際也說明韓信若真的造反,那他當時早已錯失了良機。為此史學家只能嘆息。

有一段話是《史記》中獨有的:“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边@段話表現了司馬遷強烈的政治指向和色彩鮮明的諸子百家思想。司馬遷崇尚“大一統”“以民為本”“崇尚仁政,反對暴政”“任賢”“無為而治”等思想?!敖翊笸跽\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苯枋费哉?,歸納政治家、政治事件的負面教訓,充分體現了韓信不僅擁有軍事頭腦,同時也有好的治國策略,暗含對韓信的認可。

前面所引述的幾段話對認識韓信極為重要,但在《漢書》中卻不見蹤影,顯然班固故意將此隱去,這足以表明他對韓信這位被漢朝統治者作為叛逆除掉的將軍所持的基本態度。

二、對重要細節的不同處理

細節是文學真實的生命,也是深刻反映人物本質的重要元素。作為思想家的司馬遷深諳個中道理,他十分重視人物的細節描寫并憑此來刻畫人物。而班固更多地重視對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大事的描寫。

在描寫韓信遭受胯下之辱的時候,班固是這樣描述的:“俯出胯下?!被痉从沉藲v史;而司馬遷則是這樣的:“俯出胯下,蒲伏?!薄捌逊本途毜孛鑼懗隽隧n信當時的一個具體入微的動作,隱約之間可看出司馬遷對韓信甘于受辱,其實心中藏有大志的欣賞??赡芩抉R遷與韓信是有共鳴的,司馬遷寧愿接受宮刑,茍活于世,完成名垂千古的偉業——《史記》。而班固則完全不同,世代從政,家庭富裕,從小受到儒學熏陶。韓信的胯下之辱,自然是他萬萬不能忍受的,所以在描寫韓信這一事件的時候,并沒有具體描寫,只是一筆帶過。再如,在描寫韓信被趕出亭長家的時候,《漢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信亦知其意,自覺去?!倍妒酚洝分袆t是這樣記載的:“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彼抉R遷表現出韓信屈辱中的尊嚴,班固只是粗略描寫。這就體現了司馬遷注重細節,善于以小見大。

還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出來,雖然詳略互有不同,但其中一個主要從單純的歷史眼光來看,而另一位以思想家的深度審視與展現歷史;一個深受漢家皇恩,一位飽受統治者凌辱;一個沉浸儒家經學滋養,另一位綜合諸子各家各派涵養。這種種的不同,在對歷史人物的細節處理上,顯示出細微而巨大的差異。

三、對韓信歷史作用的不同定位

班固在《韓信傳》中大量地刪去了韓信與蒯通的對話,例如蒯通認為:“當今兩主之命縣于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臣原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圣,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彊,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慮之?!表n信聽完了蒯通的言論后,他是這么說的:“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從蒯通的話中不難看出韓信的實力,并且他勸韓信三分鼎立。但是當班固將這些言論刪去后,韓信“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的歷史地位被削弱了,同時也隱去了韓信不忍心背棄漢王的忠誠。相比之下,司馬遷更加全面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但是當我們想到韓信是作為漢朝逆臣處死的,那么韓信似乎在政治上已經是劉姓王朝的對立面了,肯定其歷史地位與實力,有損于劉邦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的形象。所以班固刪去這很有分量的部分,明顯有政治態度的考量,表明了深受儒家正統思想的班固對后期造反的韓信態度,通過刪節歷史事實而削弱其實際作用達到與漢王朝一致,將韓信定位在離經叛道上。

從上述可知,雖然歷史人物相同,同是史學巨著,但是史家在展示歷史畫卷時還有很大的不同。

(論文指導老師周海平)

(劉周 江蘇常熟 常熟理工學院中文系 215500)

猜你喜歡
班固韓信司馬遷
班固救馬
懸梁刺股
司馬遷還璧不猶豫
追韓信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韓信謀反是個陰謀?
司馬遷拒受玉璧
一飯千金的故事
孝繼父業的班固
班固智奪御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