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播學視角分析新媒體發展的利弊

2015-02-26 17:04龐艷茹
西部廣播電視 2015年5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大眾媒介

摘 要:隨著信息網絡的進一步發展,新媒體極具特點的傳播模式適應了時代的變化,特別是手機媒體滿足了受眾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它的交互性、分眾性、隨身行、實時性,正是手機媒體傳播特征的核心。

1 新媒體是如何風靡全球的

1.1 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媒體,是指不同時期人們進行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和平臺。

“新媒體”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人G·戈爾德馬克率先提出來的。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其傳播形式突破了傳統媒體“一對多”的傳播結構,另一層面上可以說受眾的主動性得到極大提升,使得每一個人成為時代的“主角”。在時間與空間上不再受制于傳統媒體,便捷性和隨時隨地性更加迎合了受眾的需求。在新媒體的多種形態中,包括互聯網媒體、電視媒體、手機媒體三類,其中手機媒體恰恰擴大了這種趨勢。

1973 年,被公認為“移動電話之父”的馬丁·庫珀先生所在的摩托羅拉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動電話。智能手機的出現無疑又帶來了一場世界風暴。智能手機實現了拇指觸屏功能,讓一切操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手機已不再是單單承擔通訊工具的責任,它更肩負起了娛樂、辦公、學習等功能,是一種新的信息傳播介質,更智能化地為人類服務?;谝陨咸匦?,手機媒體也被稱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

1.2 相比于傳統媒體“新”的傳播特點

1.2.1 即時性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大眾媒體不用再受傳統媒體版面安排、發行時間、節目播出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媒體門戶網站的開通實現了新聞的隨時隨地更新。特別是對于突發性事件的報道,各大媒體也在爭分奪秒搶占先機,恰恰反映了互聯網時代的新特征——即時性。而普通大眾也掌握了隨時隨地發布信息的主動權,如自媒體的興起。

1.2.2 交互性

在傳統媒體中,交互性體現在信息的反饋上,大眾反饋信息的方式比較單一,如寫信、打電話、發短信等,而且交流起來顯得較為被動與滯后,久而久之,大眾想要同媒體交流的渴望減弱,變得懈怠。新媒體克服了這些阻礙,如微博上通過私信、評論或點贊的方式,發送郵件的方式,客戶端上對于新聞事件的評論,微信公共平臺上發語音的方式等,都實現了大眾與媒體的親密交流,令大眾的滿足感與責任感大大提升,其媒介素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養與提升。

1.2.3 個性化

在傳統媒體中,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有“浪費”的現象。雖然傳統媒體也實現了信息的分類處理,但細節化還是不夠,大眾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信息的二次篩選。新媒體體現了人性化的趨向,受眾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內容,如新聞客戶端對于不同領域新聞信息的訂閱,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用戶,體現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化與個性化。

1.2.4 多媒體化

新媒體有媒介融合的特點,圖片、文本、視頻、聲音實現了融合,更能滿足大眾對于信息全面了解的特點,不再受限于傳播介質的局限性。信息表達的多樣化也使得傳播影響力與效率得到提升。

1.2.5 全球化

全球化的特征基于互聯網全球化的特征,信息被計算機后臺譯為字節的形式可方便地傳播到世界各地。不再受限于信息載體的形態,真正實現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狀態。

2 傳播學視角分析手機媒體傳播特點

2.1 議程設置與把關人地位是否減弱

傳統媒體中,媒介對公眾的議程設置幾乎占據主導地位。電視、廣播、報紙,新聞的頭版或重點新聞事件都是按照媒體的想法來決定的??贫髟f過:“在許多場合,報刊在告訴人們應該‘怎么想’時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訴讀者‘想什么’方面,卻是驚人的成功?!泵浇橥ㄟ^議程設置可以抓住公眾的關注度。同時,媒體對于新聞事實的再加工,特別是一些重大新聞事件,新聞的真實性有待驗證,媒體通過加工處理,傳播其價值觀與見解,吸引受眾眼球。

新媒體時代,當受眾成為一個“自媒體”時,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動權。對于他們碰到的新聞事件,只要他們拿起手機通過一個平臺,如微博這個公眾平臺,信息就會發布到網上。它的發布速度也許會比傳統媒體快好幾倍,基于其龐大的受眾群體的優勢。當轉發達到一定數量時,自然就成為了輿論焦點,完成了議程設置功能。雖然公眾在某些時候可以掌握輿論焦點,但大部分時候,受眾討論的焦點還是通過媒體發布的信息產生的,媒體的公信力在受眾的心中依然很重要,把關人的地位雖然會有所減弱,但還是占據主導地位。

2.2 “內容為王”與“技術為王”

麥克盧漢在他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延伸論的概念。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與人體器官功能相連。如印刷媒介是視覺的延伸,廣播是聽覺的延伸,電視則是視聽覺的綜合延伸。每種媒介的使用都會改變人的感覺平衡狀態,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反應方式。而手機媒體無疑就是拇指的延伸,智能手機觸屏功能的實現,使手機媒體的功能逐漸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手機媒體是眼睛、耳朵、手指,甚至是大腦的延伸。手機媒體具有媒介融合的特點,融合了傳統媒體的各種功能,集視、聽、觸覺等多種感覺于一體,給用戶以全方位的體驗,這就是手機媒體流行的重要原因。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即講究技術、表現形式多樣化,而忽略了“內容為王”這一重點,信息的同質化與重復率傾向嚴重,創新性與獨到見解較少。但不得不承認,手機媒體表現形式多樣化進一步加強了內容的傳播效果,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3 多級傳播模式

多級傳播理論是由兩級傳播理論發展而來,拉扎斯菲爾德在其《人民的選擇》對兩級傳播理論做了系統闡述。其重點在于信息由大眾媒介傳播到受眾時,由意見領袖作為中間環節完成信息的傳遞與傳播,意見領袖是兩級傳播的核心。集大成者施拉姆第一次對其理論中的漏洞做出了批判與校正。認為兩級傳播理論忽略了一個現實,就是大量信息都是由大眾媒介直接流向社會公眾,中間不需要意見領袖,如果有的話也是多級領袖與多級傳播,因此施拉姆將之修改為多級傳播或N級傳播。

以手機媒體中的微博舉例。首先,每個人都有一個賬戶,這是信息傳播的基礎環節,通過與好友之間的互動完成小群體之間的傳播。而有一些特殊用戶,如政府官方微博、新聞媒體官方微博、企業微博等,都有著眾多的粉絲,在發布一些消息的同時,粉絲會評論或轉載,而一些知名人士的評論和轉載,發表一些專業性意見,有意見領袖的特征,從而完成了又一級傳播。但有一些信息,中間會忽略掉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節,直間流向受眾,并形成多級傳播。傳播效果大大增強。

4 結語

移動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應運而生,它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寵兒。而新媒體的傳播大大超過了傳統媒體,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表明了傳播方式變革的必要性。新媒體傳播的受眾是廣泛的、定位是準確的、效果是明顯的,它適應了受眾的個性化與多元化需求。但同時,新媒體在給我們帶來便捷舒適的同時,它無形中占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受眾對其的依賴性越來越明顯,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笆謾C控”這個名詞可以說明全部。我們能否反問一句:時間都去哪了?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大眾媒介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大眾ID.4
上汽大眾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