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結構的認知轉喻研究

2015-03-28 18:40葛文峰季淑鳳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副詞語法程度

葛文峰,季淑鳳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結構的認知轉喻研究

葛文峰,季淑鳳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結構作為目前流行的一種特殊語言現象,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文章首先分析“程度副詞+名詞”結構的類別特征,然后運用沈家煊提出的“轉喻的認知模型”來探討這一結構的轉喻本質,最后討論該結構的語法化問題。

漢語“程度副詞+名詞”;轉喻;認知模型;語法化

一 引言

“程度副詞+名詞”(以下簡稱“副+名”)作為一種獨特的句法結構形式,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已在一些著名文學大家的作品中偶有出現,但真正大量流行起來卻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由于這一結構的語義內涵非常豐富,語言學界對此的討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討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最開始,集中討論副詞能不能修飾限定名詞,大多數學者持否定態度或認為只是個別活用現象。主要代表有朱德熙(1982)、于根元(1991)、張國安(1995)、陳一民(1999)。后來隨著這一結構的不斷涌現,學者們開始正視這種語言現象的存在,并逐漸能接受。如,桂詩春(1995)、儲澤詳,劉街生(1997)、張誼生(1996,1997)、刑福義(1997)等。近些年來,語法學界對“副十名”結構的研究,由單純爭論副詞到底能否修飾名詞,逐漸過渡到嘗試運用當代語言學理論對各種復雜的“副+名”現象做出描寫和解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楊永林(2000)、張誼生(2000b)、胡學文(2005)、劉正光,崔剛(2005)、劉榮琴(2008)、康燦輝,徐群愛(2008)、黃潔(2009)、席留生,毛繼光(2012)等。綜觀以往的研究,必須承認我們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這無疑加深了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和了解。但以前的這些討論很少涉及到“副+名”結構的本質問題。本文在對該結構中的副詞和名詞的類別性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主要運用沈家煊(1999)提出的“轉喻的認知模型”來探討這一結構的轉喻本質,最后還討論了該結構的語法化問題。

二 “副+名”的類型

(一)“副+名”結構中副詞的類型

不同的語言學家對程度副詞的劃分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依據朱德熙在他的語法講座中列出的17種副詞進行的分析,像“很”、“非?!?、“最”、“太”、“極”、“十分”、“比較”、“挺”、“怪”、“更”、“特”、“尤其”、“特別”、“稍微”、“不太”、“怪”等。

(二)“副+名”結構中名詞的類型

該結構中的名詞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程度副詞+專有名詞。如:太林黛玉、特葛朗臺、很中國、太雷鋒、十分堂吉軻德、太阿Q。

2、程度副詞+抽象名詞。如:很傳統、頂悲劇、很個性、很青春、特知音、很忠心、很現代、非常生活。

3、程度副詞+具體名詞。如:很男人、特女人、很學究、太流氓、挺漢子、特農民、太小兒科。

(三)“副+名”中副詞和名詞的特點

從我們收集的語料觀察,“副+名”的特點可總結如下:

首先,能夠進入“副+名”結構的程度副詞,其語義特征總體上傾向于表示程度深。越是表示程度深的程度副詞,越能夠較為順利地進入該結構。如“很”、“太”、“非?!?、“特”等。

其次,并非所有的名詞都能進入“副+名”結構。像我們可以說“太林黛玉”,卻不能說“太李一”。能夠進入這一結構的名詞具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他們大多是具有強區別性和描述性特征的名詞。如“太林黛玉”,“林黛玉”這一文學形象已經為很多人所熟悉,一提起她,人們想到的是它所代表的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多才多藝、說話刻薄、愛使小性子等典型特征。此時它已失去了作為名詞時的指稱義,不再實指這個人,而指它跟林黛玉有關的特征。而對“太李一了”,大家可能就不知所云了。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李一”不具有區別性和描述性的特征,人們不能通過已有的百科知識或語境對此作出理解,所以不能進入這一結構。

三 轉喻的認知模型

轉喻(metonymy)在修辭學上被看成特殊的修辭格,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人們不再把轉喻僅僅看成是一種修辭手段,而認為是一般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轉喻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我們的思和行所依賴的概念系統從根本上說具有轉喻的性質?;谏鲜龌居^點,沈家煊提出了轉喻的認知模型,如下:

(一)在某個語境中,為了某種目的,需要指稱一個“目標”概念B。

(二)概念A指代B,A和B須同在一個“認知框架”內。

(三)在同一“認知框架”內,A和B密切相關,由于A的激活,B(一般只有B)會被附帶激活。

(四)A附帶激活B,A在認知上的“顯著度”必定高于B。

(五)轉喻的認知模型是A和B在某一“認知框架”內相關聯的模型,這種關聯可叫做從A到B的函數關系。

那么我們具體看一下“副+名”結構是否符合這一認知模型。

四 轉喻的認知模型與“副+名”結構

(一)在某個語境中,為了某種目的,需要指稱一個“目標”概念B。

在第一部分,我們已經總結了“副+名”這一結構里的名詞需要具有強區別性和描述性特征。像上面提到的受程度副詞修飾的名詞“雷鋒”、“流氓”和“女人”并不是實指這幾種人,而是指他所具有的某種典型特征,如“雷鋒”的艱苦樸素、樂于助人,“流氓”的無恥、下流,“女人”的“溫柔、善良、文靜、柔弱”。即:他們已經失去了作為名詞時的指稱義,轉而指與之有關的特征或者說指名詞所表述的概念。我們完全可以說為了追求語言的經濟原則,需要用一個具區別性和描述性的名詞,它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意義,我們稱為A, 來指稱“副+名”結構中表現出來的意義,我們稱為“目標”概念B.。

(二)概念A指代B,A和B須同在一個“認知框架”內。

Kovecses Radden(2002)將轉喻分為兩大種:整體ICM與部分及同一ICM部分之間互換而產生的轉喻。整體ICM與部分的轉喻又可分為:事物與部分之間的轉喻、標量轉喻、構成轉喻、事件轉喻、范疇與范疇成員之間的轉喻、范疇與其特征之間的轉喻。同一ICM部分之間的轉喻又可分為;工具轉喻、因果轉喻、生產轉喻、控制轉喻、領屬轉喻。

“副+名”這一結構屬于名詞范疇這個整體代替其主要特征,我們可以說概念A和概念B共同處于“范疇—特征”這個認知框架。

(三)在同一“認知框架”內,A和B密切相關,由于A的激活,B(一般只有B)會被附帶激活。

語言使用者有聯想的能力,可以以一概念及其特征激活另一概念及其特征,這種聯想能力就是轉喻的思維方式。在“副+名”結構中,通常人們一看到名詞就可以聯想到與這一名詞相關的性狀特征。如,“農民”被定義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但同時從“農民”這一結構可以自然的聯想到:“生活在農村”、“土里土氣,憨厚,粗魯”、“思想觀念保守,缺乏現代意識”、“文化水平低”等一系列相關知識構成了一幅幅不同的意象,形成一個意象組合。這樣,該結構中的名詞通過前加程度副詞的方式激活了本來內隱的內涵義,使得名詞暗含的描述性特征取代指稱作用成為該結構的表達重心。

(四)轉喻的認知模型要求,A附帶激活B,A在認知上的“顯著度”必定高于B。

Lakoff(1987)認為轉喻是同一理想化認知模型(ICM)中存在的一種代替關系,也就是說,在同一認知域內,可以用易感知、易理解的部分代替另一部分或者整體。用顯著的東西來轉喻不顯著的東西,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顯著的東西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副+名”這一結構中正是用具體事物來轉喻該事物的性質。

像“太阿Q”、“挺漢子”, 阿Q是為人們所共知的一個人物形象,顯然比它所代表的“愚昧無知、精神勝利法”要容易識別、理解。同樣“漢子”的形象也是在生活中人們所熟悉的,也比它所代表的“堅強不屈、頂天立地”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因而具有更高的“顯著度”。 而且具體事物和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質在一個認知框架內是緊密關聯的。所以也滿足認知模型的第5條。

所以,我們認為“副+名”是一種語言認知現象,它的存在是語言轉喻本質的外部表現形式之一,人們在認識和描述事物時,總是抓住其最突顯的特征。用具體事物來表示該事物的性質是人類轉喻思維模式的一種體現。

五 “副十名”結構的語法化問題

語法化通常指表實在意義的詞或詞組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的過程。我們認為“副+名”結構正處于一個語法化過程中。

(一)“副十名”的語法化的表現

1、程度副詞的語法功能得到拓展

程度副詞由最初的修飾形容詞,發展到修飾一部分具有量度義的名詞,再發展到現在大批的專有名詞、抽象名詞、具體名詞都可以進入該結構中。在此過程中,程度副詞的語法功能逐步得到拓展,修飾名詞的能力逐漸增強。

2、名詞的語義逐漸虛化、泛化

早期進入“副+名”結構的名詞一般須具有、隱含或可以臨時獲得量度義,這樣才可以與程度副詞的量度義相匹配,后來越來越多的普通名詞都可以進入該結構,而且這些普通名詞已經失去了名詞的典型的指稱性特征,轉而表示與該名詞相關的性狀特征。像上面提到的“很林黛玉”、“挺漢子”等都很好的說明了這點。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一些經常在該結構中出現的名詞已經標注了形容詞詞性,如:專業、傳統、內行、精神、風趣等。名詞的語法意義在不斷虛化,泛化。

3、“副+名”趨向固化

程度副詞與名詞的關系日益緊密,并共同承擔了新的語法語義功能,不再像普通的副詞修飾形容詞那樣,副詞只是起到外圍的修飾作用,其存在與否對意義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去掉“副+名”結構中的程度副詞,該名詞的內涵意義就無法被激活,因此就失去了其轉喻功能??梢?,程度副詞和名詞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4、“副+名”表達一個穩定的語法意義

“副+名”結構可以做定語、狀語、謂語和補語,獲得了新的穩定的類似于形容詞的語法功能,與一般的程度副詞和名詞已不相同。

因此,我們認為“副+名”結構正處于語法化過程中。將逐漸成為一個較為穩定的新語法結構。但接下來的問題是該結構語法化的動因又是什么呢?

(二)“副十名”的語法化的動因

首先,是為了追求經濟原則。Grice的經濟原則認為在會話過程中,說話人應遵守合作原則、刪繁就簡。因為從信息傳遞看,簡約、縮略的語言表達比繁雜、累贅的表達更能迅速地傳遞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像“特農民”僅僅三個字就表達了“生活在農村”、“土里土氣,憨厚,粗魯”、“思想觀念保守,缺乏現代意識”、“文化水平低”等豐富的含義,信息量大且言簡意賅。

其次,“副+名”結構可以彌補同義形容詞的缺失。由于漢語缺乏形態變化,不能通過添加詞綴的方式直接將名詞轉化為與其語義所指有等價對應關系的形容詞,因而必然會造成一些名詞的語義內涵沒有相對應的形容詞來充分涵蓋的效果,這樣,使用“副+名”可算是一個捷徑。

再次,為了達到幽默生動、新穎時尚的效果。試看下面的對比:

a.他的英語很山東。

b.他的英語帶有山東口音。

a.別跟他借錢,他這個人特葛朗臺。

b. 別跟他借錢,他這個人特別小氣。

顯然a句要比b句更生動形象,也幽默詼諧了很多。

“副+名”作為一種較晚出現的語言現象,一種超越傳統語法的結構,特別符合青少年求新求異的心理追求,與他們的青春、時尚、追求自我的特征很相符。因此,該結構的使用在青少年中特別普遍。

六 結語

“副+名”結構自出現以來,對它的研究有表及里不斷深化。雖然眾語言學家莫衷一是,但正是在各抒己見中,問題才更清晰,許多富有自發性的結論得以產生。我們的研究認為“副+名”是一種語言認知現象,它的存在是語言轉喻本質的外部表現形式之一,人們在認識和描述事物或事件中總是抓住其最突顯的特征?!案?名”結構是通過轉喻機制將名詞的一些描述性特征映射到該名詞,該名詞的某些顯性描述性特征和程度副詞映射到“副+名”的合成空間后才產生“副+名”結構。另外,隨著這類語言結構數量的劇增和能產性的增強,這類現象將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認同和廣泛運用,且從種種跡象可看出“副+名”結構正處于一個語法化過程中。

[1]朱德熙.語法講義[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于根元.副+名[J]. 語文建設,1991,(1):14-16.

[3]張國安.關于副詞修飾名詞問題[J].漢語學習,1995,(6):45-48.

[4]陳一民.關于名詞前的副詞[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99,(1):62-65.

[5]桂詩春.從“這個地方很郊區”談起[J].語言文字應用,1995(3):24-28.

[6]儲澤詳,劉街生.“細節顯現”與“副+名”[J].語文建設,1997,(6):75-78.

[7]張誼生.名詞的語義基礎及功能轉化與副詞修飾名詞[J].語言教學與究,1997,(1):135-141.

[8]刑福義.“很淑女”之類說法語言文化北京的思考[J].語言研究,1997,(2):1-10.

[9]楊永林.試析現代漢語中“程度性副詞+非程度性形容詞化名詞短語”結構[J].現代外語,2000,(2):137-150.

[10]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11]胡學文.現代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結構的認知理據句法操作及限制條件[J].山東外語教學,2005,(2):36-41.

[12]劉正光,崔剛.非范疇化與“副詞+名詞”結構[J].外國語,2005,(2):35-44.

[13]劉榮琴.程度副詞修飾名詞語言現象探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5):139-141.

[14]康燦輝,許群愛.“副+名”結構的認知語言學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8,(2):81-83.

[15]黃潔,副詞結構轉喻操作的語義壓制動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98-102.

[16]席留生,毛繼光.漢語“副+名”結構的認知分析[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25-38.

[17]沈家煊. 轉喻和轉指[J].當代語言學,1999,(1):3-15.

[18]Radden, G. and Z. Kovecses.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A]. In Panther, Klaus-Uwe and G. Radden. (eds.). 1999.

[17]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責任編輯 魯海菊]

A Cognitive Study of Metonymy of the “Degree Adverb + Noun” Structure of Chinese

GE Wen-feng,JI Shu-feng
(Th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The “Degree Adverb + Noun” structure of Chinese, as a currently-popular language phenomenon, has aroused extensive interest among researcher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ucture, goes on with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metonymy nature by using the Cognitive Model of Metonymy that set up by Shen Jiaxuan and end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is structure.

The “Degree Adverb + Noun” Structure of Chinese; Metonymy; Cognitive Model of Metonymy; Grammaticalization

G623.31

A

1008-9128(2015)01-0086-04

2014-04-22

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2011sk215zd)

葛文峰(1981-),男,山東莒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

猜你喜歡
副詞語法程度
精致和嚴謹程度讓人驚嘆 Sonus Faber(意大利勢霸)PALLADIO(帕拉迪奧)PW-562/PC-562
副詞“好容易”及其詞匯化成因
韓國語副詞“?”與漢語副詞“更”“再”的對應
男女身高受歡迎程度表
跟蹤導練(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副詞和副詞詞組
斷裂對油氣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