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 引思助學

2015-05-11 16:25許芬英
關鍵詞:平行線新知助學

許芬英

新課程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學校推行“先學后教”“邊學邊教”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此期望將傳統的“教為中心”轉變為“學為中心”.這里的“學為中心”,是指教學中把學生作為教學的真正主體,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探究,生生合作、交流探討,主動獲取知識.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從以“教為中心”,研究怎樣教,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研究學生怎樣學,怎樣引導學生學,怎樣幫助學生學.

在“學為中心”的課堂里,學生首先嘗試獨立自主學習教科書,但對于還沒有自主學習習慣,或者還沒有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不知道怎么學、怎么思考的學生來說,存在很大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和幫助,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逐步學會學習.筆者在《學為中心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中,構建了以任務驅動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教科書的菜單式助學單,供學生需要時選擇使用,在課題實驗中受到師生喜愛,現將助學單的結構、功能和設計策略整理成文和同行們探討.

一、助學單結構與功能

設計助學單的目的是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教科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搭建“腳手架”.由于學生的原有知識、方法掌握和學習能力不同,其學習的起點和需要的幫助不同,為此,助學單按功能分任務設計,使其具有菜單式的選擇性,能方便學生根據學習需求選擇使用.

筆者從“學習準備”和“課本導學”兩個維度構建菜單式助學單,內容和功能如下:

“學習準備”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用1~2個問題引導學生在新知學習前,回顧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已學知識、方法和經驗,激活舊知,為新知學習做必要的鋪墊;另一方面用1~2個數學思考性問題,或數學故事,或數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新知學習的背景,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這部分內容供學生課前練習與思考.

“課本導學”采用“閱讀+思考+練習+歸納”的方式,分設“閱讀與思考”“練習”“歸納”三個學習任務欄用于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簡稱課本)內容,并作必要的思考、練習和歸納.設計時將每節課要學習的課本內容分2~3個小節,每個小節設一個“閱讀與思考”及相應的“練習”和“歸納”.

“閱讀與思考”任務欄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引導學生閱讀并嘗試解答課本中的問題,經歷課本設計的學習探究活動,另一方面用1~3個思考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作進一步思考,通過思考達到對知識的本質理解或思維和方法的拓展.

“練習”任務欄設在“閱讀與思考”后,列出課本“做一做”“課內練習”及“作業”A組中的相應題,幫助學生選做課本中與該小節新知相應的練習,自我檢測學習效果或鞏固新學知識、方法.不新編、增加課本以外的練習題,不加重學生負擔.

“歸納”任務欄設在“閱讀與思考”及“練習”后,用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新知形成、例題、練習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及時小結歸納,達成數學思維的提升和積累學習經驗.

二、助學單設計策略

(一)在學習任務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學習準備”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因此,設計“學習準備”時,首先要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找出新知學習的必備基礎和先決技能,以及和以前所學內容的相似和不同之處,然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和新知學習相關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回憶不能簡單地用“我們上節課學過什么?小學時學過什么?”或者簡單地復述概念、法則等,而是要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知識的生長點上用適當的問題喚醒舊知,包括相關的知識、研究方法、學習策略等.

例如,在整式的乘除學習之前,可以設計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憶性思考,嘗試類比學習.

(1)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哪些運算?學習這些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在七年級上學期第四章代數式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哪些運算?類比有理數運算的學習,你覺得接下來我們要研究整式的哪種運算?

通過上述問題(1)(2)的回憶與思考,一方面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嘗試自己提出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培養按照數學研究規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習慣.

(二)在理解教科書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設計“閱讀與思考”

設計“閱讀與思考”時,首先要認真閱讀、研究課本和教學參考用書. 分析課本內容的呈現順序和結構,新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理解、把握課本的編寫意圖,挖掘課本內容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數學研究方法,找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時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學生通過學習應該掌握的重點,以及知識的可拓展和延伸點.在此基礎上將課本內容按數學活動、核心概念(包括數學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例題等劃分為幾個小節,每個小節設計一個“閱讀與思考”,一般一個核心概念對應一個“閱讀與思考”,一個例題也對應一個“閱讀與思考”.然后圍繞課本內容設計數學問題或思考性問題,幫助學生達成以下目標.

1.對知識和技能達到理解運用

在新知學習中,結合課本,設計適當的數學問題、數學活動以及思考性問題,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背景和形成過程,以及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

在計算、作圖等技能學習中,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想一想,使學生通過思考理解技能操作程序和步驟的道理.

2.消除學習難點掌握重點

在學生自主學習可能會碰到困難的地方,通過對課本問題的分解、細化等作適當鋪墊或設計問題引導他們想一想,幫助其理解.在重點、難點的地方設計變式,幫助學生掌握.

3.感悟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endprint

在數學公式、運算法則、圖形性質的學習中,通過補充設計適當的數學活動或思考性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歸納,猜想、驗證,從中感悟思想,積累經驗.

在例題學習中:①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課本解法的依據,幫助學生讀懂課本解法;②如有多種解法,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考慮其他解法,并比較哪種解法簡捷、喜歡那種解法等;③設計1~2個變式題,一個讓學生自測,是否真正讀懂例題,另一個在延伸點上適當拓展,使優秀生有所提升.

(三)在仔細解答課本練習和作業題的基礎上設計“練習”

在設計“練習”任務欄時,首先要仔細解答課本中的每一道練習和作業題,體會其中用到的數學知識、解題方法及蘊含的數學思想. 然后根據用到的新知情況按“課本導學”設計中的小節劃分進行分類,分別編排在相應“閱讀與思考”后的“練習”中,引導學生在新知形成和例題學習后,及時做相應的課內練習和作業A組題.

(四)在把握整體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設計“歸納”

新知形成或例題學習后的反思歸納是嘗試把書“讀薄”,同時“豐厚”自身知識結構的過程.“歸納”設計時,首先要研究新學知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新學知識與原有知識間的關系,新知形成和應用過程中滲透的數學思想、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整理新知、對新舊知識進行比較、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以及引導學生反思新知學習或例題問題解決中用到的數學思想和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學習后,可設計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歸納:

(1)判斷一個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應看方程的哪幾個方面?

(2)怎樣檢驗一對未知數的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比較二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及它們的解,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處?

三、助學單舉例

浙教版教科書七年級下冊“1.1平行線”.

【學習準備】

(1)如圖1,點P在l1上,過點P畫一條直線l2,此時l1和l2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2)如圖2,點P在l1外,過點P畫一條直線l2,此時l1和l2可能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本節課將在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平行線.

設計說明:平面上的兩條直線有相交、平行兩種位置關系. 學生在小學時結合生活情境對這兩種位置關系已有初步認識,七年級上學期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兩條直線相交. 本節課進一步學習另一種位置關系——平行,為此設計(1)(2)兩個小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回憶直線的相交和平行,并且第(2)小題采用開放的形式,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

【課本導學】

閱讀與思考一

閱讀課本第4頁(見附錄2)第一、二兩個自然段,即做一做前面的內容,解答其中的問題,然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1)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中,“在同一個平面內”這個條件能去掉嗎?請舉例說明.

(2)直線a與直線b平行,用符號“∥”怎么表示?怎么讀?

[練習]完成課本第4頁做一做,第5頁課內練習1、2,及作業題1.

[歸納]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小惠說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種位置關系,你認為對嗎?

小明在學習平行線后對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作了整理,列成下表,但“用符號語言表示”這欄還空著,請你幫他完成.

閱讀與思考二

閱讀解答課本第4頁合作學習,思考下面的問題:

(1)按課本圖1-2的方法畫平行線有幾個步驟?每一步操作要注意什么問題?

(2)課本圖1-2畫平行線的第一步是將三角尺直角所對的邊(簡稱斜邊)與直線a對齊,這一步換用三角尺直角的一條邊(簡稱直角邊)與直線a對齊行嗎?請試一試?此時直線a與直尺所在的直線形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所畫的直線b與直尺所在的直線又形成怎樣的位置關系呢?

(3)課本圖1-3中與直線l平行的直線可以畫多少條?過點P與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多少條?由此你能總結出合作學習2中兩個問題的結論嗎?把你的結論與第5頁的基本事實對照,你總結的是否正確.

閱讀與思考三

閱讀課本第5頁的例題,先嘗試自己解答(在圖1-4上畫一畫,找出點P,Q的位置),然后看課本解答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例題解答中作出的直線NP,NQ的位置唯一確定嗎?請說明理由.

(2)建立交橋的點P和點Q的位置唯一確定嗎?為什么?

[練習] 完成課本第5頁練習3及作業題2,3.

[歸納]

(1)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的方法簡稱“推平行線法”,請總結“推平行線法”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

(2)過直線外一點有幾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有幾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垂直?

(3)過直線上一點能作出和這條直線平行但不重合的直線嗎?能作出和這條直線垂直的直線嗎?

[設計說明]

(1)本節課有平行線的概念及符號表示、平行線的畫法(合作學習)、基本事實和例題等內容.平行線的概念和符號表示緊密聯系,平行線的基本事實在平行線畫法——合作學習中第2個問題操作解決的基礎上歸納得出. 因此將本節課內容劃分為三個小節,設計三個“閱讀與思考”. “閱讀與思考一”用于引導學生學習平行線的概念及其表示,借助教室中具有平行線形象的例子理解概念,并引導學生關注平行線概念中的前提“在同一平面內”,用直線的另一種表示檢測對平行線的符號表示和讀法掌握了沒有.“閱讀與思考二”用于引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學習平行的畫法,掌握基本步驟和操作經驗,其中的問題2用變式讓學生體會三角尺各邊使用的靈活性,并為后面學習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留下伏筆;問題3引導學生從圖1-3的操作中找規律,嘗試發現基本事實.“閱讀與思考三”引導學生試解例題,并聯系平行線的基本事實和兩條直線相交的定義,促進理解.endprint

(2)“閱讀與思考一”中的“歸納”,引導學生小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及其圖形和符號的表示,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本節課的例題主要用于鞏固平行線的畫法,所以“閱讀與思考二”和“閱讀與思考三”共設一個“歸納”,引導學生再次回顧用“推平行線法”畫平行線的步驟,積累操作經驗,并整理過一個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的基本事實,比較新學知識與相關知識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建立新學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聯系.

四、討論與進一步研究

(1)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較薄弱時,精心設計一份助學單引導學生學習,能促進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涵、提高學習效率,并逐步掌握學習方法.菜單式的助學單,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程、思維快慢來選擇學習內容和解決的問題. 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助學單嘗試超前學習,并且可以逐步脫離助學單,從有單到無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但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本身閱讀理解能力弱或不愿閱讀,以促進理解為目的的思考性助學單對他們來說可能起不到幫助作用,更需要的是教師“手把手”地個別指導. 在課堂里教師借助多種媒體設備,如PPT、黑板、音像,以及教師口述、肢體語言等來呈現學習任務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對他們更加有效.不過用PPT、教師口述等方法呈現學習任務往往速度較快,有時瞬息即逝,也易造成困難學生和思維相對慢的學生跟不上節奏而掉隊,或不利于思維快的學生超前學習.因此,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助學單與教師的現場指導有機結合,功能互補.助學單中的問題怎樣設計既有利于學生操作又能促進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還需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2)引導學生嘗試獨立自主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逐步學會學習,并不追求學習目標的一次達成,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思考,有些內容會了、理解了,有些還不會、不理解、看不懂,都是正?,F象.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新學了哪些知識,對新的知識是怎么理解的?還有哪些困惑或困難?對有些學生已學會、有些學生還不會或不理解看不懂的內容,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在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采用生生交流、互幫互學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對大多數學生有困難通過生生討論還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再啟發引導,或用啟發性講解進行教學.為此還要進一步研究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后的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endprint

猜你喜歡
平行線新知助學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相交線與平行線》鞏固練習
添加平行線 求角真方便
不可思議的平行線
關愛·幫扶·助學
為助學一諾千金
郭萬里“三幫”助學子
扎實幫困助學造福貧困少年
新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