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高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5-05-28 07:08王學兵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法治意識高中生問題

王學兵

摘 要:法治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衡量國家法治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培養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增強其法制觀念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題中之義。找準高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將有利于當代高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法治意識;問題;策略

要充分認識高中學生擁有法治意識的重要意義,加強培養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利于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培養合格的公民,促進我國社會的法治化進程。

一、高中學生自身法治意識的具體現狀

(一)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中學校并沒有開設與法律相關的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法律基礎知識主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及媒體報道。高中學生通過這兩種方式獲得的相關法律知識內容比較零散,數量不足。高中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缺失,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于犯罪行為缺乏基本的認識,直接影響了高中學生未來的成長。

(二)缺乏權利意識

權利意識就是能夠意識到屬于自己的正當權利,敢于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同時尊重國家以及他人的基本權利的意識。在學習過程中,高中學生由于從小的處于被管理的位置,這種思想長期定位,導致高中學生在學習或是生活中不善于通過正當途徑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最終使自己或他人甚至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

(三)缺乏法治信心

部分高中學生會錯誤的認為法治不能解決生活以及社會上存在的弊端,甚至認為權力大于法律,很多高中學生對于社會上出現的各種違法現象表現出麻木不仁,缺乏對法治社會的信心。更有甚者對于生活中出現的違法行為只會一味的謾罵,卻沒有任何理性的思考,這些行為都是缺乏法治意識的重要表現。

(四)缺乏守法意識

通過對部分高中學生進行相關的法治意識調查后發現:長期在學校里埋頭學習的高中學生大部分都認為法律知識是與各種犯罪分子打交道的工具,認為法律的內容離高中生活比較遠。根本沒有意識到,其實法律的相關知識存在于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高中學生隨時都在受各種法律的保護、引導和制約。高中學生受到了多年系統深入的教育卻缺乏基本的法治意識也是學校法治教育缺失的表現。

二、增強高中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對策

(一)堅持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在依法治校的實際操作中,高中學校的管理層需要具備非常明確、精準的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嚴格按照規章辦事,在法律法規面前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則。學校管理者需要轉變傳統的思維觀念,根據具體形式需要改變校內傳統的行政管理方法,維護學校辦學擁有的自主權,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學校自身的合法權益。高中學生以及教師的日常學習以及生活都與學校存在內在的關聯,學校的規章制度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在學校內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在學校制定規章制度時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對學生以及教師進行管理,為學生學習法律法規奠定基礎。

(二)教師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法治意識

增強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需要教師首先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擁有正確的法治觀念。高中教師處于教育工作的第一線,教師自身的思想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法治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形成。因此在培養高中學生法治意識時,首先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法治知識,引導學生站在法律的視角下,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善于利用法律知識對自身擁有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

(三)樹立平等的法治觀念,維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在教學課堂上,雖然教師與學生分別處于教與學的位置上,但是在所有法律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教師都需要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禁止出現身體上的懲罰或者貶低學生人格的事情,相反應該利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相關教學理念,將學生看成是教學中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踴躍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知識,通過依法施教為學生增強法治意識創造良好的氛圍。

(四)在政治課堂中改變傳統法治教育的方式

恰當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法治意識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這與部分教師仍然沿用陳舊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關聯。教師需要貫徹落實新課改中具有的精神,將學生看成是課堂的主體,改變說教式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法律的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法治教學最大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法治意識,通過對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夠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培養學生具有法治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需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利用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等更有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的和構思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具體的情況,將法律知識內容更多的與學生建立密切的聯系,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進行案例的選擇,推動學生將外在的法律知識轉化成內在的法律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增強高中學生法治意識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意,對高中學生進行法治知識教育,采取恰當的方式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也是國家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徑,這有利于為我國建立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施佳友.論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D].西南大學,2010.

[2] 王少濱.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 劉美玲.中學生法律意識在思想政治課中培養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4] 李朝康.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學為例[D].云南大學,2011.

猜你喜歡
法治意識高中生問題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