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權發展相對缺失的美國因素

2015-05-30 10:48劉洪霞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海權美國中國

劉洪霞

摘 要:海權之爭在世界歷史和大國地緣戰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權對正在崛起的中國,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作為陸海兼備的中國,海權發展卻相對缺失,其中美國的不斷介入就是一個重要因素。雖然中美兩國沒有直接的海洋領土爭端,但美國卻經常利用與中國有領海爭端的周邊國家制約中國海權發展。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便時常插手,成為推進美國亞太戰略的一個重要籌碼,為釣魚島爭端的解決增添了不穩定的變數。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必須謹慎處理海權爭端中的美國因素。

關鍵詞:中國;海權;相對缺失;美國;再平衡;釣魚島爭端

中圖分類號:D8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05-02

在血與火的海洋發展史上,海權與國家的安危、榮辱、興衰系于一身[1]。二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就認為:“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19世紀末,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更提出了著名的海權論,認為“獲得海權或控制了海上要沖的國家,就掌握了歷史的主動權”[2]。進入21世紀,人類更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然而,中國不僅長期處于陸海失衡的狀態,而且在中國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到處閃現著美國的影子。美國的干擾,無疑是中國海權發展相對缺失的重要因素。

一、中國和平發展中的海權問題

中國是海陸復合型大國,但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在近現代處于海權淪喪的狀態。隨著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共產黨更為關注海洋權益與國家權益的關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中國和平發展需要依托海洋戰略。然而,中國海權相對陸權缺失,其中美國是非常關鍵的干擾因素。

(一)中國的海權觀

中國海權是研究、開發、利用和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響力[3],包括一定海域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權力,是一種普遍的國家利益和國際政治權利。與美國海上霸權不同,中國海權是在國家主權和國際海洋法確定的海洋權利范圍內的海洋利益,是捍衛海洋主權的需求。中國奪回領海范圍內的島嶼,就是中國海權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中國和平發展中的海權相對缺失

作為地理疆域大國的中國,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大國地位卻是畸形的,海權缺失就是一個重要原因。歷史上,中國一直處于重陸輕海的不平衡狀態。中國從明朝中后期就不斷面臨海防危機。鴉片戰爭后,中國海防門戶被迫打開。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更使中國海權淪喪。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領海主權基本恢復,但中國實際控制的主權海域不到一半。不僅海洋國土爭端懸而未決,海洋資源被大肆掠奪,而且一些海洋大國還不斷插手干涉。

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提出“和諧海洋”的理念,在捍衛國家主權的前提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中國的善意并沒有得到相關國家的友好回應。韓國時不時在蘇巖礁問題上指手劃腳;日本企圖在釣魚島問題上造成一種實際控制的既成事實;南沙群島不僅資源被周邊國家開發,而且許多島礁被實際掌控。

(三)中國海權發展中美國的不斷介入

海權是美國全球霸權的基礎。因此,美國對中國海權發展持一種疑懼心態,擔心中國海權強大后將取代美國的霸主地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美國開始把中國作為遏制對象,致力于構建對中國形成合圍之勢的“海上防衛鏈”。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國以炮艦、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奪中國各種海權。目前,美國干擾中國海權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不斷慫恿和中國有領海爭端的周邊國家向中國挑戰,企圖壓制中國海權發展。美國曾利用臺灣問題來消耗中國,然而隨著海峽兩岸關系的緩和,釣魚島、南沙島嶼等海權爭端又成為美國新的戰略棋子。美國不斷發出“中國威脅論”的聲音,與相關國家直接或間接地開展軍事安全合作,提供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支持,不斷在亞太地區舉行規模較大的軍事演習,對中國海域進行抵近偵察,對海軍活動進行警戒等。這一系列行為都嚴重損害了中國的海洋權益。

二、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的美國背影

釣魚島問題是甲午中日戰爭的直接產物,是中日關系敏感而又重要的問題。然而,釣魚島爭端的由來及至今懸而未決,美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中日釣魚島沖突中,美國的政策走勢影響著爭端的發展與升級。在此過程中,美國的立場態度經歷了由中立到小心介入再到更加積極介入的演變。這助長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興風作浪,給釣魚島爭端的解決增添隱患。

(一)釣魚島主權之爭事關中國海權走向

20世紀70年代,中日兩國本著優先恢復發展兩國關系的精神,曾對于釣魚島問題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但21世紀以來,伴隨著日本政治右傾化及對華政策調整,釣魚島問題再度成為中日之間繞不開的障礙[4]?!搬烎~島處于從日韓之間的對馬海峽延伸到臺灣的狹窄的島弧上的中間節點”[5],對中國海權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關系到中國海洋資源開發,而且是中國海軍向太平洋縱深地區進出的戰略屏障,是防衛東海安全、遏制外來擴張勢力的前哨陣地。同時,釣魚島主權的得失,不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更關系到中國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也是影響中美日三角關系能否良性互動的重要因素。

(二)釣魚島爭端升級中美國的角色演變

美國既是釣魚島爭端的始作俑者,也是爭端升級的幕后黑手,又充當了實際上的調解人,還是最大的受益方。

1.美日片面《舊金山和約》為釣魚島爭端埋下伏筆

二戰結束后,美國為稱霸東亞,背著中國政府通過1951年《舊金山和約》以及1953年關于“琉球列島地理界線”的“27號令”[6],將本該于二戰后歸還中國的釣魚島劃入琉球群島管轄區。美國對釣魚島的托管雖然只涉及行政權,但卻使釣魚島的身份從屬于臺灣變為沖繩群島行政管轄區。

2.美日《沖繩歸還協定》是釣魚島問題的肇端

面對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和國內外嚴峻形勢,1969年上臺的尼克松宣布在亞太地區實行收縮戰略,以歸還沖繩管轄權來拉攏日本成為亞洲代理人。1971年6月17日,日美簽署歸還沖繩協議,即《關于琉球諸島及大東諸島的日美協議》,將釣魚島列嶼的“施政權”擅自交給日本。

3.《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

冷戰結束后,遏制中國崛起成為日美同盟的主要任務。因此,自小布什上臺后,美國對釣魚島爭端的態度由“模糊中立”變為“小心介入”。2004年3月,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利里(Adam Eredi)指出,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尖閣列島(釣魚島)?!度彰腊脖l約》規定美國有義務對日本進行軍事保護,適用于釣魚島,無疑使日本更加有恃無恐。

4.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中美國“小心介入”

對于2010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日本試圖以日本國內法解決。但事實上,撞船事件既非完全的日本“法律解決”,也非完全的中國“政治解決”,而是到了紐約以后的“美國解決”[7]。此次釣魚島事件,美國漁翁得利,既沒直接開罪中國,又鞏固了日美同盟。

5.2012年日本“購島”后美國“主動介入”聲音涌現

2012年9月,日本野田內閣宣布“購島”,否認領土爭端的存在和擱置爭議的共識,試圖將釣魚島與美國進行綁定。美國雖然很快宣布對釣魚島主權歸屬不持立場,并希望當事方和平解決爭端。但2012年11月,美國的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又重審《美日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尤其是2014年4月,奧巴馬更明確表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美國政府“主動介入事態”的聲音,無疑進一步助長了日本攫取釣魚島的野心。

(三)美國戰略模糊中的偏日立場及其戰略意圖

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看似中立卻不斷偏向日本。美國以釣魚島為籌碼,遏制中國,實現亞太再平衡,以漁翁得利。

1.美國戰略模糊中扶日壓華

20世紀70至90年代,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保持中立。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開始適度介入釣魚島問題。2012年日本“購島”事件后,美國更加積極介入。但美國都沒有明確表示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對爭端介入態度也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一方面宣稱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另一方面又希望當事國和平解決。但是,美國在模糊的立場中體現出扶日壓華的特點。

2.美國釣魚島政策的戰略意圖

美國釣魚島政策折射出美日聯手遏制中國,實現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企圖。由于美國亞太戰略面臨中美關系的日益重要與日美同盟基石作用相沖突的兩難困境,釣魚島就自然成為美國非常關鍵的談判棋子。美國根據亞太戰略選擇中立或介入的模糊態度,以釣魚島問題為紐帶,扮演“離岸平衡手”,以最小的代價,對中日產生“雙重遏制”效果,實現亞太再平衡,獲得對亞洲事務的主導權,維護美元霸權地位。

三、中國共產黨應對策略之思考

海權對于中國和平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美國的介入成為影響中國海權發展的一個重要變量,不僅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更關乎中國能否真正和平發展。目前中國海權發展的力度在逐漸加強,但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必須慎重對待美國因素。

(一)中國捍衛國家主權的意志不容置疑

“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仍是中國解決海權問題的基本原則,但擱置爭議絕不是擱置主權,共同開發也不是單向排我開發,中國要不斷聲明這一基本立場。正如習近平指出,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是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二)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背景下,應理性對待美國因素

中美海權關系不同于冷戰時期的“零和博弈”和德法式“海洋擴張挑戰者”的身份構建[8]。美國也不希望釣魚島爭端升級到動武的局面。對待中國海權中的美國因素,既要增強“海上協同”和海洋互聯力度,構建“不沖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9]的新型大國關系,又要做好軍事上的準備。

(三)以綜合國力的發展促進中國海權實力的增強

美日正是利用中國海上力量的相對不足,才在釣魚島問題等領海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鑒于中國海權爭端有著復雜的歷史糾紛與現實利益,中國必須制定出合理的海權發展戰略,以中國綜合國力為依托,構建解決中國海洋爭端的有利國際環境,推動中國海權爭端的和平解決。建立一支適度強大的海軍力量,尤其是集海陸空為一體的大型的海上作戰平臺,以使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參考文獻:

[1]秦天,霍小勇.中華海權史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1.

[2][美]艾·塞·馬漢.海軍戰略[M].蔡鴻斡,等,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7.

[3]葉自成.陸權發展與大國興衰[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261.

[4]劉永江.釣魚島之爭的歷史脈絡與中日關系[J].東北亞論壇,2014(3):3.

[5]于冬.釣魚島對中國意味著什么?[N].南方周末,2012-09-

21.

[6]Blanchard J M F. The US role in the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he Diaoyu (Senkaku) Islands,1945-1971[J]. The China Quarterly,2000(161): 114.

[7]劉建平.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日外交冷戰或剛剛開始[N].環球時報,2010-09-28.

[8]凌勝利.中美亞太海權競爭的戰略分析[J].當代亞太,2015(2):62.

[9]于洪君.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意義與前景[J].國際問題研究,2013(5):2.

猜你喜歡
海權美國中國
晚清政府的海權意識與海軍實踐
甲午戰爭與中國海權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馬漢及其『海權論』
海洋觀·海權意識·《河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