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研文本,因“材”施教

2015-05-30 10:48謝峰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謝峰

摘 要: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合理開發與多角度解讀,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要努力滲透學法指導,如抓關鍵詞,抓比喻修辭,聯系上下文,合理想象等進行閱讀理解,感受人物品質。

關鍵詞:教材;體裁;語用;課堂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到底是教教材,還是教學生?到底是有意義重要,還是有意思重要?閱讀教學是指向閱讀與理解,還是指向表達與寫作?學生到底是學語文,還是學語用?……一直以來,無數的專家和學者們為之困擾和爭執,從而引領小學語文走向更深更遠的變革。對于長期在一線的教育者而言,我認為首先要對所選用的教材進行深入鉆研,合理開發與多角度解讀,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深研文本,從體裁入手與編者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虼嗽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關注文體,與編者對話,從而引導學生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小草和大樹》是篇寫人的文章,在單元中編者把《輪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編排在一起,可見編者的意圖,即從人物的典型事例中感受人物品質。并且在三篇文章的結構上都有相同的特點,即開篇用人物卓越的成就來描寫,屬于人物傳記的范疇。在語言的表達上,更是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

因此,第二課時教學環節可以設置如下:

1.導入逆境。由“逆境”一詞引讀第一段,品讀比喻句的含義,聯系生活感受仙人掌花的“逆境”,加深對“逆境”的理解,感受人物品質和杰出成就。

2.體會逆境。這是一封怎樣的信?從具體詞句中感受他們三人生活上的艱難和創作上的艱難,從桂冠詩人的嘲諷和歧視中感受當時的社會對女人的不公正的待遇,凸顯她們所遭遇的逆境之艱。

3.感悟品質。夏洛蒂不幸的童年,當早晨第一聲雞啼的時候,我們——,而夏洛蒂——(略)夏洛蒂遭受著桂冠詩人的嘲諷和歧視時,從“釘”和“發誓”中想象一下她的心理和言行。如果騷塞遇到成功之后的夏洛蒂,他又會怎么說?

4.深化主題。感受文題比喻的巧妙,書寫人生啟示。

二、深研文本,從語用入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正是通過這樣精選的范例,可以讓學生不斷地潛心會文、品味文字,從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把文本與語用訓練有機結合,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鞋匠的兒子》看上去和《小草和大樹》一課有些相似,都是寫人的文章。但文體的結構明顯不同,前者借助人物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后者則抓住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但如果教師僅僅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林肯三番話的含義,體會林肯平等、仁愛、寬容的品質及從容自信的應對能力,感悟林肯人格的偉大,解讀文本又略顯簡單,在學法點撥上沒有進行有效滲透。因此,是不是應該把學習林肯的品質和語言表達的訓練進行有機結合,讓教材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如其中的教學環節可以作以下設計:

1.對比閱讀,感受林肯的偉大和演說智慧。自由朗讀2至5自然段,林肯受到了怎樣的羞辱?如何化解的?你認識到了一個怎樣的林肯?

(1)感受參議員的羞辱,生回答略,指導朗讀。

(2)對比閱讀,感受林肯的偉大和演說智慧。

【補充閱讀資料,感受寬容:加拿大外交官朗寧在競選省議員時,因幼年時吃過外國奶媽的奶水而受到政敵的攻擊,說他身上一定有外國血統。朗寧回擊說:“你是喝牛奶長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了!”駁得對方無話可說?!?/p>

質疑探究:同樣遭遇羞辱,朗寧以羞辱反駁羞辱,這就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雖然也是一種機智,但林肯是這樣應對的嗎?你覺得林肯和朗寧誰化解得巧妙?為什么?

(3)比較兩組句子(有永遠和無永遠的句子),感受林肯待人的真誠。

2.對比參議員的羞辱內容,默讀林肯的三段演說,從哪些語句中你還認識了怎樣的林肯?在關鍵處進行圈畫批注。

3.學法點撥:演說的智慧: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創設情境:(1)模仿林肯在參議院演說的場景,注意演講的智慧。(2)創設生活中競選職位的情境,進行演說嘗試。

5.拓展延伸:課外搜集林肯的故事、名言等讀一讀,看看你“心中的林肯”又是怎樣的人?

三、深研文本,從激思入手發展學生的言語智能

在深研文本時,要做到三個關注,即關注本單元教材間的聯系,關注文章的體裁,關注語言的表達點,然后做到三個選擇,即選擇教學的重點,選擇合適的訓練點,選擇學生思維的生長點,引導學生以教材為依托,進行前后勾連,以“文”載“道”展開教學。

參考文獻:

陸加美.細讀深研,突現文本的教學價值.小學語文教學,2014(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