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結合部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補償初探

2015-05-30 02:45王霞鄭國強盧玲偉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結合部共同體城鄉

王霞 鄭國強 盧玲偉

【摘 要】城鄉結合部家庭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相對匱乏,家庭教育理念落后,導致很多學生處在缺乏傾聽、理解和幫助的困境中,難以積極投入學習。本文作者所在大學和地方政府合作組織的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堅持育人為本和人才的多樣化培養,以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為內涵、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社會工作為外延、努力建設家校社共同體。實踐證明,該項工作較好地彌補了學生的情感需要,促使更多的學生熱愛學習、更多的家庭轉變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城鄉結合部家庭文化和社會資本的缺失。

【關 鍵 詞】城鄉結合部;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學習共同體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提出“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概念和文化資本的再生產理論,解釋了教育系統如何再生產階級地位,使階級地位在代際之間進行傳遞。他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由相互默認或承認的關系所組成的持久網絡有關,而且這些資源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文化資本是指世代相傳的一般文化背景、知識、性情及技能等。①盡管現代教育系統的選拔過程似乎是以能力標準為主,但許多研究發現非能力的身份特征仍對人們的受教育機會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家庭出身與教育獲得之間的聯系,幾乎跨越國界而普遍存在。20世紀以來,許多國家進行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弱化這種聯系,但幾乎毫無例外,這種聯系仍然存在。②中國的許多調查也表明,即使義務教育逐步普及并最終實現公益性,家庭教育背景和階層背景仍日益成為造成教育機會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并有導致社會分層固化的可能。③

一、城鄉結合部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狀況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展,城鄉結合部的人口主要由本地農民和外地務工者兩部分組成。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人與人之間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卻日漸稀疏,提升文化素養的工作顯得日益緊迫。許多家長雖然對子女的教育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由于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無法幫助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就,④毋寧說和學校進行溝通和對話了。對于教育而言,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責任不可或缺。由于城鄉結合部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缺失和家庭教育責任的轉移,⑤社區又缺乏教書育人的環境,導致青少年行為習慣不良、無心向學,被推向游戲娛樂場所與不良書刊,最終他們逐漸失去爭取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機會,文化和經濟的貧困現象繼續代際傳遞。

教育問題根本上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社會階層的分化造成了學生家庭背景的差距,也導致學生課堂行為和學業成績的巨大差距。在這種差距面前,學校資源投入的均衡所能發揮的影響遠遠不夠。⑥這時,政府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教育資源向學生免費開放,來彌補和學校共同育人的短板。⑦在經濟迅猛發展而文化設施和素養整體相對落后的城鄉結合部進行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補償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質和修養,也有利于推進社會的公平和和諧發展。

二、城鄉結合部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的提出和原則

作者所在大學附近的街道屬于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街道政府為了提高區域內初中的教育質量,和大學合作發起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的“大手拉小手”活動,力圖通過共享大學提供的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影響本地區的教育質量和社會網絡關系,因為“社會資本的稀缺往往阻滯了學校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⑧對于文化資本相對匱乏的薄弱學校,直接通過狹窄的課程內容提高學業成就往往對學生造成更大的傷害,不能達到提高學業成就的效果。通過改變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場域”,提升學生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業成就的可持續提升。OECD的多項報告就顯示學校中學習同伴的社經地位對學生本人的學業成就的影響超過了學生個人家庭社經地位的影響。⑨

該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根據教育的“奠基性和公益性原則”,⑦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持之以恒地從興趣、習慣、態度的培養中建構學生未來發展的基本素養,⑩以培育文明而盡職的公民為根本目標。在此宗旨引導下,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每周末大學教師帶著大學生去中學生家中進行學習共同體活動,住在附近的中學生按照自愿原則參加小組,有時活動在街道政府提供的場所開展。學習共同體組織了流動圖書館、讀書會、英語百科、英語話劇、走訪大學等活動,運用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和實踐、可視化學習原則[1]、焦點解決的教學方式、{11}“導學——自悟”式的學習方法{12}和積極傾聽{13}等交流技術和教學方法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結合部家庭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缺失。

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的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

城鄉結合部的很多家長不懂得傾聽孩子們的難處和心聲,漸漸地孩子們就不和家長談論學習,也厭惡學校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再片面追求成績,往往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共同體的拒斥。諾丁斯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指出,智力開發當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成為學校的首要任務?!皢我荒康恼摬粌H在道德上是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上也是有問題的?!眥14}堅持育人為本,方能提綱挈領,提高教育質量。{15}

假日學習共同體每個小組6~15人,保證每個同學都受到關注,因為只有人數少的小組活動中才容易發生美好的關系,形成彼此友愛的學習共同體的氛圍?!白寣W習共同體充滿愛是構建學習共同體不可或缺的元素”,{16}尤其在貧富懸殊的城鄉結合部,學習共同體尤其要注意培養同學們彼此友愛的觀念。此外,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影響超過學習技巧和方法等知識對教學改革的影響,{17}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和偏見的態度會導致學生對學習采取消極的態度。{18}因此,我們學習共同體把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培育彼此友愛的氛圍作為首要目標。

(二)以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為內涵,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為方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就指出:“成功的基礎教育能夠激起繼續學習的欲望?;A教育既是為生活作準備的階段,又是學會學習的最好時期?!眥19}雖然當前家長和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分數,但實證研究表明,“以學習為目標的學生比那些以成績為目標的學生遭遇失敗后更能堅持”。{20}在假日學習共同體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不愿提自己的分數,更痛恨家長和教師用分數評價他們。因此,我們的工作重心在于通過各種手段(例如,關心學生、及時肯定、尊重學生要求、激發興趣和好奇心等)提高學生學習投入,{21}采用導學—自悟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帶動每個學生自主學習(例如讓每個學生分享預習中的收獲),著重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求真的精神。

概括地說,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常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1. 教師和大學生言傳身教、熱愛求真。聯合國教科文指出,“如果教師們忘記他們應該為人師表,他們就很可能由于自己的態度而永遠削弱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眥22}研究表明,教師對教學科目的情感和行為塑造了學生對該科目的動機和態度,這些態度和動機在中學期間會逐漸穩固。{23}學生傾向于模仿他們喜歡的老師,教師的工作愉悅可以通過情緒感染來傳遞給學生。{24}有著積極情緒的教師更有可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例子進行講解,給予更清晰的解釋,更能將學科和真實世界聯系起來,教學也更有熱情;相反,有著消極情緒如憤怒和焦慮的教師,就不太能展示這些有益的教學行為。{25}因此,招募大學生時,我們應特別注意挑選品學兼優、熱愛學習、接受高質量基礎教育的大學生,這樣的大學生容易用自身對學習的熱忱感染中學生。

2. 設置挑戰性任務,采用形成性評價。無論是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還是Hattie的可視化學習,抑或其他相關研究{26}都強調學習任務的挑戰性是激發學生學習投入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師需要運用適合學生的挑戰性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任務還應該有趣味、與實際生活和學生個體相關、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27}電子游戲和電腦的發達,有線電視的普及,以及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成為孩子們逃避艱苦學習的誘因。單純的復古式的訓練既無法吸引學生,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因它拋棄了高層次的豐富的學習。{28}對那些暫時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來說,復古式訓練給他們帶來的是更加厭學,{29}初中生對學習感到倦怠往往往因為教學缺乏變幻的模式。{30}因此,每次教學我們都準備多套教學和活動內容,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變化調整;我們也盡量設立挑戰性任務、與生活實踐和學生個人趣味結合,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3. 開展流動圖書館、口頭讀書分享、英語百科和英語話劇等活動,開拓學生視野??涿兰~斯曾指出,“如果我們不去陶冶學生的性情,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批兇狠的野驢和倔強的騾子”。{31}蘇霍姆林斯基發現在犯罪少年或違法少年的家庭中,沒有一個家庭有藏書,沒有人能說出一部交響樂或歌劇的名稱,沒有一個人能舉出一位古典作曲家或現代作曲家的名字,從他們的眼睛中看出:音樂的旋律并沒有使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激起某種感情,也沒有勾起任何回憶。{32}文學藝術修養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終身學習和長期發展的影響大有裨益。這些活動雖然不能馬上提高學生成績,卻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有助于他們將來高瞻遠矚、樹立更廣闊的人生目標。

(三)以社會工作為外延,建立家校社共同體

美國西南教育發展實驗室的研究顯示:當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參與教學時,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更好,也更喜歡學校。無論家庭的收入和背景如何,只要其家長參與教學,學生更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考試成績,選修更高水平的課程,社交技能更好、改進行為、更好地適應學校,并繼續中學后教育。該報告基于十年來家長參與教學的一項綜合研究。{33}可見,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會產生很大的效果。

為了爭取和家長保持聯系,我們要求大學生和教師盡可能地了解家庭的具體需要,為他們排憂解難、提供幫助,而不僅僅進行單向的通知式家校聯系,{34}因為后者容易導致學生恨惡家校聯系。多項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更需要學校與之分享教育理念和信息。{35}由于在城鄉結合部開辦家長學校暫時還難以持續施行,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和家長的對話和溝通、傾聽每個家庭的難處、及時提供幫助,和家長分享高質量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三、關于城鄉結合部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補償的若干思考

(一)堅持育人為本和人才的多樣化培養,把握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補償的大方向

對于父母文化較低、沒有精力和能力關心孩子學習的城鄉結合部學生,如果我們強行以成績為衡量標準,不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反而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共同體的厭惡和師生關系的疏離?!爱攲W生覺察到教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會更加努力。但如果教師把他們看作機器,無視他們的需要,學生也會無視教師的要求?!眥36}雖然表面上看,學習共同體的活動沒有和教育培訓機構一樣功利性地指向學業成績的提高,但學習共同體卻有效地阻止了學生從學習中逃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學習方法。

諾丁斯在《學會關心》中指出,在單一標準化的學術課程體制下有些孩子感覺自己成了失敗者;而同時他們又被剝奪了學習他們可以大有作為的非學術課程的機會。{37}研究證明,如果學生在他們擅長的領域得到積極評價,無論這些領域是否與學業相關,在學校中被承認的體驗都會促進學生對上學的喜愛、對學校認同以及對學校中主導價值信念的接受。{38}當我們肯定學生在才藝方面(如英文話劇表演)的特長,也能激發他們參與學習共同體的熱情。因此,即使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習共同體仍應堅持評價的多元化和人才培育的多樣化,充分挖掘和發揮每個孩子的天賦和潛能,吸引學生熱愛學習,促進高質量的基礎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中國近兩億學生,地區、學校、學生差別很大,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難度是很大的。{39}但如果我們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擯棄單維度的分數評價原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多樣化發展,每一個孩子必能成為對社會建設的有用之才。我們看到一些學生家中沒有一本藏書、沒有一本筆記本,家長無力關心學習、甚至很少在家中陪同孩子,學生厭惡枯燥的學習。在如此貧瘠的環境中,我們只有堅持育人為本的原則和多樣化發展的路線,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建立友誼、肯定他們的天賦、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幫助他們形成優質的學習方法和終身學習的愛好。

(二)大學生的正確引導是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補償的關鍵

城鄉結合部的初中校通常有著依靠較為純樸的辛勤勞作傳統,可以稱之為“勞作式典型”,輔之以嚴格甚至嚴厲的管理,{40}很多教師不善于運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在強壓式的學習環境中,逐漸變得呆板和遲鈍,喪失了批判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加之多數學生家庭教育理念落后,孩子如果在學校遇到煩惱,家長總是指責孩子不對,不懂得積極傾聽,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如果學生在家庭和學校都缺乏關注、傾聽和溝通,他們就很容易成群結伙打造地下世界,{41}沉迷于網絡游戲等世俗文化。

社會學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族群渴望與關心他們的大人建立優質的互動,{42}大多數還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結交一個大朋友。{43}因此,選派熱情、有愛心、負責任、善于傾聽的大學生,是社會和文化資本補償的關鍵。大學生們和初中生分享優質高效的學習方法、大學校園見聞、社會實踐、生活閱歷等,給城鄉結合部的中學生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外面廣闊的世界,有望走出自身所處的狹隘的思維和生活環境,樹立人生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我們的實踐也證明,初中生特別歡迎熱情開朗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之間隔閡很少,容易結成長期的友誼。

(三)將家長納入學習共同體,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是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補償的理想效應

2004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各級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并與社區密切合作,辦好家長學校、家長教育指導中心”。2010年我國經國務院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義務教育一章中提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心社會教育,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p>

可見,長期以來中央都很重視家庭教育。研究表明,家長的期望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44}但親子溝通的質量是父母期望正確性的調節變量,低質的親子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形成錯誤感知和期望的可能。{45}城鄉結合部的家長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無力關心子女的學習,更不知如何和子女溝通,導致青少年缺乏成年人的關懷、缺乏高質量的親子溝通。而強制型和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導致青少年厭學。{46}有些家長們還錯誤地認為延長的學習時間代表“勤奮”,代表“愛讀書”,但研究表明,學習時間與學習效果之間只有很弱的聯系。{47}因此,學習共同體需要主動和家長們溝通,輔導家長使用積極傾聽、“焦點解決”等溝通方法,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城鄉結合部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資源都比教匱乏。雖然從統計學角度說,并不是所有的城鄉結合部都具有同樣的人口構成、同樣的教育和社會問題,但我們只能從個案中提煉它的社會意義。{48}我們的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也只是對城鄉結合部家庭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補償的初步探索。雖然此項活動無法在短期看到成績上的效益,但它對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社會公正和教育的均衡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初中生喜愛參與假日學習共同體,盼望將來的假期還有這樣學習和交友的機會,因為學習共同體中有他們喜愛的大哥哥大姐姐,有豐富多彩的交流和活動,有友好氣密的交往氛圍;家庭拮據的外地務工者子弟更加珍視這項活動;學習共同體高質量基礎教育理念的傳播和實踐,有望對城市的初中教育產生影響,因為“受剝奪的不僅是少數的貧困者,還包括城市中大量的中產階級的子女”;{49}假日學習共同體還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體驗,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況和需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50}希望將來能開展更多高質量的大中學生假日學習共同體,能讓更多的大學生、中學生和家長受益,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注釋:

[1]Hattie的“可視化學習”基于5000多項研究,是800多項關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元分析的綜合梳理。除了和佐藤學一樣強調學習為中心和設立挑戰性的任務之外,可視化學習要求教師和學生不斷地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作出反饋和調整,確保集體或個人的目標能圓滿達成??梢暬瘜W習還要求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歷中學習、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并要求師生共同創造關心的、富有觀點的邀請式的學習環境(caring and idea-rich environment which induces invitational learning),而非扼制思維的刻板的學習環境。見Hattie, J. A. C. Visible Learning[M].London and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9.

參考文獻:

①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A]. in Halsey, A. H. et.al.(eds.)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46-58.

②李春玲.社會政治變遷與教育機會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對教育獲得的影響(1940-2001)[J].中國社會科學,2003(3):86-98.

③吳愈曉.中國城鄉居民的教育機會不平等及其演變(1978-2008)[J].中國社會科學,2013(3):24-31;李煜.制度變遷與教育不平等的產生機制——中國城市子女的教育獲得(1966-2003).中國社會科學,2006(4):97-109;李春玲. “80后”的教育經歷與機會不平等——兼評《無聲的革命》[J].中國社會科學,2014(4):66-77.

④Swilder, A. Culture in action: Symbols and strategi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6(51): 273-286; Linda Tsung & Fang Gao. What accounts for the underachievement of South Asians in Hong Kong? The voices of Pakistani and Nepalese parents[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54(1):51-63.

⑤韋鄉逢.城鄉結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責任轉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盧樹斌.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劉岳.城鄉結合部學校初中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研究——以錦州市D中學為例[D].吉林大學,2014.

⑥趙必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家庭與學校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3(3):88-97.

⑦{39}鄭富芝.政府教育職責及其評價[J].教育發展研究,2013(1):1-4.

⑧張建.薄弱學校委托管理:動因、價值與深化策略——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13(20):12-17.

⑨Carmen Mills. Implications of the My School Website for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A Bourdieuian Analysis[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3:1-13.

⑩彭鋼.遵循規律:初中教育特質的有關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3(22):1-6.

{11}Metcalf, L. Teaching Toward Solutions:A Solution-Focused Guide to Improving Student Behavior, Grades, Parental Support and Staff Morale[M].Bethel:Crown House Publishing,2003.

{12}吳云開.新課程初中英語“導學——自悟”教學模式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

{13}托馬斯·戈登.宋苗譯.父母效能訓練手冊[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14}{37}諾丁斯.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25-77,14.

{15}魏書生.魏書生文選[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16}許多歡.運用愿景構建中學班級學習共同體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17}Raghallaigh, M. & Cunniffe, R. Creating a safe climate for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n example from an introductory social work module[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1):93-105; Ramsdon, P. 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M],1st ed. London: Routledge.1992:75.

{18}鄧李梅等.中學生“厭學”的教師歸因分析及其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4(12):41-43.

{1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英文版1972):265.

{20}Lam, S.-f., Yim, P.-s., Law, J.S.F., & Cheung, R.W.Y. 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Chinese classroom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74):291-196.

{21}Lam, S.-f.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 School: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Study From 12 Countries[J].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14(2):213-232.{25}

{2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90-105,84.

{23}Middleton, J.A., & Spanias, P.A. Motivation for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Findings, generalizations, and criticisms of the research[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999(1):65-88.

{24}Bakker, A.B. Flow among music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the crossover of peak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5(1):26-44.

{25}Frenzel, A.C., Goetz, T., Stephens, E.J., & Jacob, B. 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f teachersemotional experiences: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and empirical test[A]. In P. A. Schutz, & M. Zembylas(eds.). Advances in teacher emotions research: The impact on teachers lives[C], New York: Springer. 2009: 129-148.

{26}Ramey, M. B. Middle school student motivational experiences in mathematics: A narrative inquiry[D].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2013: 114.

{27}Long, R. Motivation[M]. London, UK: David Fulton Publishers,2005:33.

{28}鐘啟泉.如何應對學力問題:教育實踐的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3-4.

{29}付宜紅.透視日本課程改革帶來的學力下降的論爭[J].人民教育,2005(5):30-33.

{30}Daschmannm, E. C., Goetz, T. & Stupnisky, R. H. Exploring the antecedents of boredom: Do teachers know why students are bored?[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4(39):22-30.

{31}戴本博.外國教育史(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

{32}蘇霍姆林斯基.黃之瑞譯.公民的誕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0.

{33}陳劍琦.美國:吸引家長參與教學[J].比較教育研究,2004(3):94.

{34}李金平.城鄉結合部初中家校合作促進策略研究——以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5}{44}劉永健.社經地位、高等教育取得與社會階層覺察之相關研究[D].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Hattie, J. A. C. Visible Learning[M].London and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

{36}McCarty, H. & Siccone, F. Motivating your students: Before you can teach them you have to reach them[M]. Boston, MA: Allyn & Bacon, 2001:2.

{41}{43}查普曼·克拉克.屈貝琴譯.怎樣更懂我:當今青少年的內心世界[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69,58.

{38}{45}高明華.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機制及干預策略——以農民工子女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2013(4):60-80.

{40}馬維娜.教育質量提升需要怎樣的資源意識與資源享用——以初中教育發展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3(22):7-15.

{42}Gnaulati, E. & Heine, G. J.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in Late Adolescence: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J].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1, 135(1): 59-70; Greenberg, M. T., Siegel, J. M., & Leitch, C. J. The Nature and Importance of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to Parents and Peers during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83, 12(5): 373-386; Eccles, J., Barber, B., Jozefowicz, D., Malenchuk, O. & Vids, M. Self-Evaluations of Competence, Task Values, and Self-Esteem[A]. in Johnson, N.G., Robert, M.C. & Worell, J. (ed.) Beyond Appearance: A New Look at Adolescent Girls[C].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3:53-83.

{46}姚許一.家庭教育方式對青少年學習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3):125.

{47}Farrow, S.,Tymms, P.& Henderson,B. Homework and attainment in primary schools[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9(3):323-341.

{48}王富偉.個案研究的意義和限度——基于知識的增長[J].社會學研究,2012(5):161-183.

{49}齊學紅.學校、家庭中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7(1):78-83.

{50}王霞.美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反思[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結合部共同體城鄉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工電道岔結合部聯合管理機制的探討
CTCS-3級列控系統RBC與ATP結合部異常信息處理
城鄉涌動創業潮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術治療食管胃結合部癌的臨床對照研究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