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引導孩子搜集資料

2015-05-30 07:13李迎新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關鍵詞:法庭品德整理

李迎新

搜集資料是品德與社會課中課程資源開發的路徑之一,學生通過搜集資料能在實踐中整理、總結經驗,解決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搜集到的資料和課堂教學相互補充,相互調和,能加強孩子對教材的理解能力,了解更廣闊的知識。那么當今老師作為一名“引導者”,如何指導孩子搜集到有參考價值的補充教材的資料呢?下面是我的幾點做法:

一、實地考察激發孩子搜集資料的興趣

朱教授說過“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于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于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币胱尯⒆訉λ鸭Y料的過程產生興趣,老師就要組織與之相關的各種讓孩子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例如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在“模擬法庭”一課中,因為對于“法庭”孩子們比較陌生,如果老師把搜集到的資料給孩子們一味地講解灌輸必將使課堂變得索然無味,這樣的課堂也是無效的。

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孩子到××法庭進行了一次實地參觀。因為第一次到“法庭”,孩子們對“法庭”產生了好奇。我讓孩子們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法庭的工作人員,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孩子們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向法庭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他們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參觀完畢,我問他們,審判長、書記員陪審員、辯護律師的職責是什么?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此外,孩子們還能搜集到如《憲法》《刑法》等其他的法律知識。孩子們感覺到法律對他們太重要了!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對這種搜集資料的方式產生了興趣。學習興趣作為一種動力因素對課堂學習起著巨大作用?!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需要的滿足,學生從這種滿足中可以得到快樂。

二、教師要做好組織分工,優化分組,交流合作學習

在品德課教學中,分小組搜集資料,交流合作學習,似乎成了一項必備的“程序”。課堂上老師讓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象征性討論,然后再提問,老師再小結,就認為這個環節的任務就完成了。要想讓這個環節不流于形式,而能實在在地讓學生得到鍛煉。這就需要讓老師下一番工夫。分小組時,我安排2名優等生、3名中等生、2名差生,分成一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如果需要的資料內容較簡單,組長負責安排從哪些渠道搜集資料。

比如我在上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健康的生命最美麗”一課之前,我讓孩子們搜集在你周圍的生活中你看到的“生命”,并且寫出一篇“我與小生命的故事”。我把任務布置下去,小組長根據孩子們的意愿,安排有寫小動物的,有寫植物的,有條件的孩子對動植物進行了拍照,并打印出圖片,圖片下面配上自己寫的文字;沒有條件的,小組長讓他們把和他們關系密切的小生命拿到學校,比如,小烏龜啦,小金魚啦,仙人掌啦……小組長幫助他們把已經寫好的文字再進行整理,然后在小組內每人都要講一講這個故事,當一個學生展示圖片或實物并且講解時,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孩子進行修改。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在團隊中得到鍛煉,明白了團隊合作的價值。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合作學習在形式上也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有力地突破了教師的“一言堂”的專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課堂也因有了合作學習而熱鬧起來。

三、搜集資料前設計好調查表

為了使搜集到的資料有針對性、完整性,避免過多的重復,這就需要老師能事先設計好前置性調查表,以便讓學生目標明確地開展好課前調查活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列好調查表后,每人發一張,給孩子們分配調查任務,讓孩子們各盡其責,認真完成。比如: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我們都是一家人”,全班學生自由分若干小組,按調查提綱分別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分布、民族服飾、生活習慣、當地風俗、重大節日等。孩子們根據自己分配的任務積極進行搜集、整理。還有些孩子能通過與同伴合作、家長幫忙等許多方法去完成任務。通過這次搜集資料,鍛煉了孩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及動手的能力。

四、運用多種方法搜集資料

孩子們樂于上網搜集資料,上網是個便捷的查詢資料的方法。

先打開百度網站主頁,然后在搜索欄中輸入你所要查詢內容的關鍵字,如“泰山的風景”,再按一下搜索鍵,所有和“泰山”相關的網絡信息就出現了,我們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但家中沒有電腦的同學該如何得到這些資料呢?我們可以通過查閱教科書、書籍,收看電視、聽新聞,請教別人、自己觀察等方法收集有關資料。

對資料的搜集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教育資源,靈活選擇。教師對于一些補充性資料的選擇可以根據學校的情況有所調整,有條件的學??梢宰龀烧n件資源,或者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對于達不到條件的小學,教師可以借助圖書室、閱覽室、電腦打印機等途徑,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五、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

孩子們把各種各樣的材料搜集到手中,還要對材料進行一番篩選、取舍,尋找出課題所需要的材料。有的學生會想,辛辛苦苦找來的資料還要進行整理,真是夠麻煩的!其實不然,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你會加深對資料的認識,會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這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

資料的整理就是將所獲取的信息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歸納,將相同或相近的資料合為一類,將相異的資料區別開來。最后要根據課題做好相應的記錄,便于在課堂上與其他孩子交流。

新課標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研究社會。在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將搜集資料的方式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引領學生親近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受,提升道德認識,改造和重組自己的經驗,促進自己的快樂發展。

參考文獻:

陳潔.品德課考查的探討.小學教學研究,1987(12)

猜你喜歡
法庭品德整理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辯護詞
公眾號如何分割,四閨蜜鬧上法庭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上法庭必須戴假發?
法庭爭孫究竟為哪般?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歸納中漸次堅實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品德
論茶的君子品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