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銜接的思考與實踐

2015-05-30 14:25周偉等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身心身體素質體育課

周偉等

【摘 要】注重發展學校體育運動,有效增強學生身心健康。雖然這是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明確不變的主題,但是在目前現階段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過程中卻出現了較大的脫節現象。為此,我們一是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與特點進行靜態理論思考的分析;二是對中學初一學生體育教學的充實和完善、促進與提高進行動態實踐練習的探索,以使小學生進入初中后能盡快適應中學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并全身心投入其中,積極地運動,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關 鍵 詞】小學體育課,現狀;初一體育課;實踐;探索

注重發展學校體育運動,有效增強學生身心健康,這是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明確的主題。雖然中小學體育是學校體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體育學習興趣培養、身體素質發展、身心健康增強、運動技能提高,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身心運動能力的關鍵所在,但在現階段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過程中卻出現了較大的脫節現象,沒有真正起到承上啟下、彼此聯系、互相補充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和特點的思考分析

小學體育課上學生是以基礎性的教學活動鍛煉身體素質為主,運動技能性的練習活動為輔,彼此之間雖有主次之分,但主要是體現學生興趣化的游戲與情境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目的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增強身心健康。

小學現階段的體育教學為素質體育教學。因為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與體育技能升學考試的身心壓力和負擔,所以從學校領導到體育教師,整體忽視了對學生體育鍛煉健康身心方法的指導,不重視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身體良好習慣意識理念的培養。

小學體育教學過多地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大多以興趣化的游戲教學模式上課,屬于情境教學的范疇。這是因為學生身體發育的形態機能還不夠完善,生理各器官的功能調節還不夠穩定,不能承擔運動強度過大或過于劇烈的運動;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性較差,不能承受較長時間重復單一性的強化練習內容。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發展和大腦神經這兩個方面的局限性,考慮到學生身體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天真好動的天性,雖然機械記憶、直觀判斷、好奇心與喜歡模仿、對教師依賴性等能力比較強,但是感知記憶、抽象思維、獨立思考、分析理解、創造想象等能力比較弱;又因心智非常不成熟,情感變化比較明顯,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薄弱等身心特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常以引導的方式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比較輕松,以感情溝通為主線,側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引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表揚多批評少,教學的民主氛圍比較融洽,學生學習與鍛煉的心態輕松愉快,沒有身心壓力和負擔。

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只注重教的主觀性,忽視了學生學的客觀性,過分地強調教學整齊劃一的“統一性”。因此,教學方法顯得機械、呆板,組織形式的單一性,使學生缺乏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練習項目的示范動作比較少,所以學生缺乏和教師彼此之間示范的互動性,使學生對新學運動項目認識與了解的直觀性欠缺,影響和困擾了技術動作要領的掌握,造成教學質量水平提高的瓶頸。

多數小學因為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體育專項經費的制約或發放少,建造或修擴建體育教學場館直接受到較大影響與阻礙,被客觀條件所限制和困擾,如場地、設備、器材少、學生人數多、教學時間短,造成練習項目技術教不完地教,學生學不完地學,學習和鍛煉的時間少,單一化的統一教材缺乏靈活性、技巧性、多樣性,缺少趣味性、藝術性、娛樂性、健身性;理論課時少,無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缺乏給學生應該掌握有用的、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各學校之間教學內容的實踐與理論部分進度的快慢不同,教學練習的規范程度又不一樣,造成本該接受與掌握的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基本技能存在著相當的差距。

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因為工資待遇低,教學工作與生活條件差,所以師資緊張,各學科專業教師人員配置數額不足的問題比較嚴重。許多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專職教師少,一般都是由兼職教師或其他代課教師擔任。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較大,業務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課堂對學生嚴格要求、科學管理的常規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比城市小學體育課堂規范與有效方面差距較大。各年級體育課由于過多的自由活動,造成學生對正常的課堂教學不習慣,“無政府”狀態的不良現象,在每學期每節課上的不斷延續,并由此“發揚光大”,養成學生在體育課上習慣成自然地隨意放任自由,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

二、初一學生體育教學的充實和完善,促進與提高的實踐探索

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和特點的思考與分析不難看出,小學體育教學具有素質體育教學的可取之處;但也有城鄉小學不同學校因為辦學經費、教育教學條件、領導對學校體育重視程度,體育教師素質業務水平、學生年齡小身心發育不完善對體育學習與身體鍛煉局限性等各種因素所形成的綜合差異性,這使小學現代體育教學良性的整體發展提高遇到了諸多問題。

在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周期內,小學體育是中學體育的基礎,中學體育是小學體育的繼續和提高。初一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水平的高和低、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掌握的多和少,一方面不僅影響到初中高年級體育教學的效果,而另一方面對初三學生參加畢業中考體育整體成績水平也是一次全面的檢驗。

西安交大附中和浐灞歐亞中學根據每年小學生升入初中后,身體素質差、體育知識缺乏了解,運動基本技能欠缺,體育實踐能力不足,整體運動水平低等綜合情況,一是在開學第1~2周時間內,對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知識技能進行摸底考查,以了解和掌握基本情況,在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中查漏補缺;二是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注重加強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體育鍛煉健康身心方法的培養和指導;三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第1~2學期發展素質和提高技能的教學主次目標計劃;四是課外體育活動輔導與體育家庭作業布置有機結合,構建校內外學生身體素質發展,身心健康增強,運動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環體系。這四個教學發展和輔導提高的內容環節,為初一學生前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發展提高,后期初中高年級體育教學、體育學習、鍛煉身體的認知實踐,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一)開學兩周內,考查學生素質、知識、技能基本情況,以查漏補缺

每年新入校的初一學生,分別來自西安市各區、縣,省內各地、市、縣。由于各地小學體育教學的不一致性,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水平的主觀差異性,這就造成了剛畢業的小學生要按中學體育教學的規定要求上好體育課,因身心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彼此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要做到整齊劃一,必然勉為其難。因此,根據多年來兩校每年所招收的初一學生,首先是在開學兩周時間內,考查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全面了解、摸底、掌握基本情況,然后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該學的學、該補的補、該加的加、該緩的緩,其目的就是查漏補缺,使每屆初一任課教師對新生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為新生的體育教學應有個“過渡調整期”,不能操之過急,注重四個環節的安排與解決。否則,事與愿違。例如一是抓住每節體育課中的10分鐘,有計劃地科學練習學生身體各項素質;二是在每周三節體育課中,抽出其中一節課的1/2時間,進行國內外體壇有影響力度運動項目起源和發展、運動保健與損傷、膳食營養科學、比賽規則和裁判法等有關體育基礎知識的講座與輔導;三是充分合理利用體育課外活動時間分兩步走,一方面對學生以班為單位,分組集中進行隊列隊形的訓練,以增強學生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集體紀律良好意識觀,另一方面組織和輔導各班學生參加跳大繩、跑步接力、球類游戲等各項集體或個人的比賽活動,發展提高團隊協作配合與運動技能水平。長期以來,西安交大附中和浐灞歐亞中學注重新生入學時體育身心的實際,堅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措施加以解決,順利渡過了每年都要遇到的“現實困難”期,在初一兩個學期的體育教學中變被動為主動。

(二)注重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

小學生成為中學初一學生,隨著年齡增長、身心發育、學習環境、知識更新、閱歷積累等綜合情況的改變,他們對體育的熱愛、運動項目的喜歡、體育學習的興趣、身體鍛煉的樂趣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根據初一新生主客觀兩個方面實際情況的變化,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運動項目的樂趣,鍛煉身體的指導都應有科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平穩轉移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興趣和注意力。這既是對學生體驗體育身心教育中寓教于樂,樂此不疲,其樂無窮的動力源泉;同時也是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認知實踐體育的“三基”、鍛煉身心、增強健康,學習、掌握、提高運動能力和體育成績的動機之本。這有助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調動運動鍛煉的積極性,構建初中三年體育教學中初一良好順利起步,與初二、初三整體有效銜接,良性循環發展提高的以交大附中為主、浐灞中學為輔的教學創新特色模式。

教學案例一:初2015屆、初2016屆的初一學生在上新學期體育課時,我們將“體育2+1”項目引入到課堂教學。初一年級每周三節體育課,兩節用于正常教學主抓學生身體基礎素質的練習發展,一節用于開展體育選項教學來豐富與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練習。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運動項目;鼓勵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校外輔導、學校興趣小組、自主學習及家庭教育等方式和途徑進行運動技能學習,并負責抓好落實。根據學校體育場館、運動器材的實際情況,組建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武術、健美操、跆拳道等各類興趣學習小組,充分利用每周四天下午三節課后的體育校本拓展課程,對學生進行各項目興趣學習的指導。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學校領導對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不定時、不定期進行檢查,并靈活增減活動項目,加大經費投入,注重實效性,從而逐步形成了交大附中的特色,為提高初一學生身體基礎素質和體育學習興趣,培養科學鍛煉健康身心良好習慣的行為意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經過兩年四個學期對兩屆初一學生的教學實踐探索,兩?!绑w育2+1”項目的選項教學已初見成效。兩屆初一體育選項教學探索模式都是延續到初二學年結束后才停止,初三學年因備戰中考體育而不開展了。

教學案例二:在安排這兩年每屆初一學生每一學期的各項教學內容前,我們都要深入學生之中,了解與熟悉學生的興趣愛好、態度個性、心理特點、實踐能力等,針對同一教學內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將教學內容分解、分級、分層增減難度,讓學生選擇性的進行練習,不能一味強求學生必須完成教學內容與任務,真正做到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雖然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都有差異性,但為了學習積極向上與爭取進步,不甘落后的共同性都是一致的。學生經過自己不斷的實踐,在學習中所取得不同程度“成功感”的價值體現,這對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上好體育課,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學習的“成功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樂趣的催化劑?!俺晒Ω小睍γ恳粋€人興趣的產生和保持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體育教師,必須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與運動鍛煉的樂趣,發現學生的優點,揚長避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愛好,這有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案例三:在中學體育課中,學生對自己喜歡但還沒有學習過的體育運動項目,都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求知欲,對新異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很感興趣。例如男生對當今世界體育第一運動足球和NBA的喜愛,女生因身體形象工程關注度重視對健美操與體育舞蹈的樂趣就充分說明了這些。對沒有興趣、單調、枯燥、乏味,多次重復、無意義、不喜歡的動作和內容比較厭煩。因此,教師應充分抓住學生的心態想法與動機意識,把“二心”和“一欲”帶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練習的熱情。例如中考體育項目之一,在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跑的教學中,可采用計時跑、讓時追逐跑、變速跑、讓距跑、越野跑、跟隨跑、領先跑等各種變化方法,發展學生耐久跑的素質與能力,這有助于消除中長跑練習中學生的身心疲勞,轉移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例如中考體育項目二,在男女生雙手向前擲實心球的教學中,因為實心球練習是力量和技巧的有機結合,除重點練習掌握出手角度與出手速度的技術動作要領之外,還可穿插練習俯臥撐、仰臥起坐、雙手向前正拋實心球和雙手向后背拋實心球等力量與技巧綜合素質的練習,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實和完善教學中的欠缺與不足。例如中考體育項目三,在男女生立定跳遠的教學中,雖然練習是枯燥、單調、不斷重復、沒有新鮮感,練習時間一長學生內心抵觸,必然出現消極怠工,不認真用心練習的偷懶現象;但是如果事先告知學生立定跳遠一是可以增強身體下肢的力量素質,二是中考體育必考的重點項目,并在練習中變換計時競速跳繩、左右單足往返跳、原地收腹跳等輔助性練習手段,學生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顯著提高。

(三)制定每學期體育教學的主次目標、理論與實踐教學比重、練習項目、練習強度等

在每屆初一學生體育教學多年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我們根據新生入學身心運動能力現狀的實際情況,在制定每學期體育教學目標、理論與實踐教學比重、練習項目、練習強度時,有針對性地采用循序漸進、科學、規范、系統、有效、切合學生身心實際的指導思想為原則,有的放矢,不盲目片面,這是解決現實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改變“不良身心運動能力”現狀,發展提高初一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水平的關鍵之所在。

1. 每學年兩學期的教學主次目標。以學生為本,安全健康第一。優先發展提高學生身體基本素質和運動基本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后以發展提高學生身體專項素質與運動專項技能為次要教學目標。

2. 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比重。體育課程是理論性比重占1/3,實踐性比重占2/3,兩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一門學科,包括知識理論講解和技術實踐練習的教學。體育課程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技術要領和技術學習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運用適合方法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緩解自身心理壓力與精神負擔。在技術教學的同時,進行體育知識的傳授是教學的關鍵,具體的做法:首先通過對學生進行室內體育基本知識理論的傳授,結合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與手段,向學生介紹和講解世界體壇有影響力,適合中學普及與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運動損傷與保健、科學營養膳食、比賽規則與裁判法等體育運動基本知識,使學生建立基本概念,并對此有所認識與了解。其次,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室外體育場館的教學實踐課,使學生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認知實踐過程中,經過對知識與技能的消化與吸收,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提高,對學習與鍛煉由粗淺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有一定層次的理性認識,建立起較為全面與直觀的學校體育“三基”的綜合基本根基。

3. 教學練習項目。第一學期身體素質:仰臥起坐、俯臥撐、單杠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

運動技能:50M跑、跳繩、健美操、體操、籃球。

第二學期身體素質:立位體前屈、俯臥撐、4X10M往返跑、雙手向前擲實心球、800M跑、1000M跑。

運動技能:足球、排球、60M迎面接力跑、4×100M接力跑、跳高、跳遠。

4. 教學練習強度。每周三節課的教學內容考慮到男女學生之間的生理差異性,教學練習強度體現區別對待。第一、三節課為高強度練習:男生心率達到130~140次/分鐘時的效果最佳,而女生心率達120~130次/分鐘時的效果最佳,以提高學生身體大腦神經協調指揮和肌肉用力良好配合、呼吸節奏與心血管循環系統的綜合功能;第二節課為低強度練習:男生心率在120~130次/分鐘時適宜,而女生心率在110~120次/分鐘時適宜,以調整和放松學生疲勞的身心,安全健康第一。

(四)課外體育活動輔導與體育家庭作業布置兩者之間科學有機的結合

注重加強校內課外體育活動輔導和校外體育家庭作業布置兩者之間科學有機地結合,這是現代中學體育全方位、多元化查漏補缺,有效配合與充實完善初一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內外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綜合實踐,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學會學習,在身體鍛煉中學會鍛煉,構建學生校內外身體素質發展、身心健康增強、運動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環體系。例如多年來,我校根據對每屆初一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實際水平差異性的調查了解,一是充分利用校內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節課后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采用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水平學生進行分組規范系統的練習輔導提高,以不斷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完善運動能力;二是以家校體育互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布置安排體育家庭校外作業,每周一、三、五進行計時跳繩,計時仰臥起坐的實踐練習;二、四、六進行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俯臥撐的實踐練習。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校外體育鍛煉健康身心的良好行為習慣意識,而且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高身體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功能,增強與完善上肢、腰腹、下肢的力量和速度素質,奠定了初一學生最基本的身心運動能力基礎。

三、結論

1. 小學現階段的體育教學雖然為素質體育教學,但是從學校領導到體育教師整體忽視對學生體育鍛煉健康身心方法的指導,不重視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身體良好習慣意識的培養。

2. 根據每年招收中學初一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綜合水平的差異性,采用有針對性的科學、規范、系統、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優先以發展提高學生身體基本素質和運動基本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后以發展提高學生身體專項素質與運動專項技能為次要教學目標。

3. 中學初一體育課的教學實踐探索,應將校內課外體育活動輔導和校外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的科學有機結合作為良好配合,這樣有助于構建中學生校內外身體素質發展,身心健康增強,運動能力提高的體育運動認知實踐良性循環體系。

猜你喜歡
身心身體素質體育課
大自然的聲音療愈身心
集郵養生 身心兼顧
體育課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體育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研究
給身心降個溫
上好期末三節體育課
"三個結合“上好室內體育課
吉林省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
身心八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