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情而動,循情而為

2015-05-30 18:29樓丹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關鍵詞:習作情感生活

樓丹

習作是因情而生,有感而發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敝挥谐浞终{動學生的習作情感,才能讓師生輕松愉悅地進行交流、傳遞信息,才能真實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依情而動,循情而發”,才能讓習作練筆綻放光彩。

一、留心生活,沉淀情感

習作情感來自于生活體驗,生活實踐是情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在社會環境中不斷成長,社會日新月異,生活豐富多彩,可以說有很好的寫作源頭。但由于學生受到知識經驗以及年齡特點的限制,他們觀察、思維的自覺性、獨立性、批判性還不夠成熟,不能夠細致地觀察和敏銳地感受生活,面對身邊的生活往往熟視無睹,猶如過眼云煙,沒有留下情感的烙印。因此,讓學生隨意生活、自由積累,并不能順利地習作。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發,需要教師對他們的生活加以引導,引導他們多觀察、多思考,引導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各年級習作教學要求,依托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把握契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積累豐富的情感,從而為習作積累材料。

1.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真情實感。小到日常的班級衛生打掃、課間操、升旗儀式,大到學校組織的田徑運動會、消防演習、“六一”游園等各種活動,教師都應指導他們用心參與,使他們獲得飽含真情實感的習作素材。如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我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升旗儀式是怎樣進行的?同學們是怎樣做的?神情如何?看著鮮艷的紅旗,聽著雄壯的國歌,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積極體驗后,寫下了《國旗在我們心中升起》等佳作。

2.巧過多彩節日,孕育真情實感。節日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端午、兒童節、中秋節、圣誕節等,學生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皆真實感受,是學生可積累的習作素材。將節日文化與習作整合起來,開展習作實踐,有效地拓寬了習作題材,挖掘了習作主題,讓學生在習作教學與節日文化的有效連接中快樂地寫作。

3.把握教育契機,激發真情實感。葉圣陶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毕鄼C誘導的基礎是把握契機。契機是可以隨時隨地生成的。把握了契機,就能觸動學生的心靈,震動學生的內心。情感波瀾一旦揚起,學生就會有說話的欲望,文章就誕生了。

二、關注課堂,調度情感

課堂中學生通過角色體驗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情感涌動,隨文練筆正是時機。他們這時的感受不同尋常,直接為練筆提供了“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這種閱讀與習作相得益彰的隨堂練筆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那么,如何進行情感調度呢?

1.善用共鳴,趁熱打鐵。語文是一門人文內涵豐富的學科,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因此,我們可以以此為平臺,順勢調動學生情感,鼓勵學生個性表達?!都偃纭芬辉?,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朗讀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說說你會為誰畫什么?有的學生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為臺灣的小朋友畫許多潔白的雪花,讓他們在家中也能欣賞美麗的雪景?!庇械恼f:“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為汶川的小朋友畫許許多多溫暖的房子,畫香甜的食物,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薄D時,學生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都想來說一說,我順勢讓他們寫下來,把想說的沖動轉變成了寫詩的沖動。寫完后,學生很自豪地以小詩人的身份分享給了大家。

2.巧用興趣,筆隨心動?!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堂練筆可不可以從興趣開始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時,學生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應用非常感興趣。我因勢利導,讓他們查閱資料搜集別的新型玻璃,更歡迎他們自己發明新型玻璃,還特意組織召開了“新型玻璃展銷會”,同學們個個熱情高漲。

3.妙用爭論,水到渠成。學生是思想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當學生就某一問題有分歧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他們展開爭論,暢說所想,以此來辨別是非曲直,增長個人主見。

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時,學生就“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釣到的大鱸魚放與不放”這個問題產生了分歧,爭論得異常激烈,爭論過程中不僅結合了時代特征,更是聯想到了此事兩種做法對以后的影響,我便抓住時機,讓他們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成章,一篇小小的練筆自然水到渠成。

4.活用疑惑,乘勝追擊。疑惑引發思考,思考帶動思維。這是很好的調動情感的時機?!秷A明園的毀滅》一文中寫道:“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學生產生了疑惑:“為什么僅僅只有3000多人,英法聯軍就敢在我國國土上撒野?”我順勢引導學生談看法,布置學生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當時的中國,了解中國所蒙受的恥辱。學生了解了更多后憤慨之情熊熊燃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這便是訴諸筆端的好時機,一份份飽含熱血的演講稿產生了。

三、適時練筆,穩定情感

“習慣成自然?!毙睦韺W家認為:習慣是一種穩固的動力定型,是長時期逐漸形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一定的學習行為重復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所以,我廣開練筆的渠道,增加練筆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適時挖掘練筆的因素,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把“習作”變成“習慣”。

1.仿寫。在上《聽聽,秋的聲音》一文時,我引導:聽聽,秋這遼闊的音樂廳奏起了如此美妙的音樂,令人遐想,令人陶醉。在這大自然的音樂廳中,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呢?

學生1:聽聽,秋的聲音,松鼠搬運松果,“嗨嗨”,是儲備糧食的聲音。

學生2:聽聽,秋的聲音,秋雨落在水中,“滴滴”,是秋雨彈琴的聲音。

……

2.擴寫。好的作品都留著空白,利用好空白能變概括為具體,變抽象為形象,從而更深地洞察人物的內心世界,是設計練筆的好契機。如:《普羅米修斯》一課,我引導學生走進人類沒有火的生活慘景,走進人類擁有火的畫面。

3.改寫。讓學生依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對文本的某些句、段進行合理和創造性地改寫,往往能夠獲得意外的效果。例如《鯨》一文,可以以“鯨的自述”為切入點改寫課文。

4.續寫?!讹L娃娃》《小木偶的故事》等作品生動有趣,想象力豐富,學生很感興趣,有效利用加以續寫,拓展了練筆時空,利于學生個性展示。

另外,寫心得體會以及應用文的訓練等,把習作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更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適時練筆,充分展示個性,能使習作成為習慣,成為快樂的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四、評改肯定,持續情感

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學生的習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學生在接受知識或評語時,是有情感參與的。習作評改應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見了習作評語后都有成功感。因此,習作評改要循序漸進、熱情鼓勵,要注意區別對待和個性培養。要善于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特別對后進生,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應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當學生的習作成就需要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更深層地喜歡習作,更樂于動筆。

總之,注重實踐體驗,激發學生真情實感,依情而動,循情而為,才能讓學生樂于表達,才能讓習作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湯錦秀.淺談小學原生態習作素材的開發與利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1).

[2]高冬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猜你喜歡
習作情感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