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入學哭鬧有感

2015-05-30 21:51向彩紅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關鍵詞:焦慮癥入學幼兒

向彩紅

摘 要:“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边@一首《上學歌》描述了孩子們上學時的高興場面。思緒早已飄入自己兒時入學高興美妙的情景之中。細細觀察,不是每個孩子入學都很高興,每年九月一日都有部分幼兒園,甚至一年級的小朋友哭鬧、嚷著要回家的現象。這在所有入學的兒童中占了很小的比例,他們自然就成了弱勢群體,學生傷心,老師困惑,家長揪心,社會關注。作為一名幼教專業的老師,有必要去細細研究這個問題。所以,從理論層面、原因分析、對策研究等方面來談談拙見。

關鍵詞:幼兒;入學;哭鬧;焦慮癥

理論探究:部分幼兒入學初期出現哭鬧現象,特別是離開家人的瞬間更是嚴重。據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這是孩子們得上了一種名為入學恐懼癥的心理疾病,又稱為入學焦慮癥。在《辭?!分?,焦慮指焦急、憂慮。在心理學中,焦慮指在缺乏相應的客觀因素下出現惶惶不安、坐立不定、精神緊張的狀態。焦慮是指幼兒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感到痛苦、擔心及對自己懷疑的一種感受。年齡小的孩子來到陌生的校園,接觸陌生的環境、老師和同學,他們頓時感到極度恐懼和憂慮,同時對自己的安全擔心,而這時送自己到學校的家長也將“棄之而去”,哭鬧是自然的事,他們希望自己運用這種方式來提醒家人和老師,最終想離開這陌生的環境。這既是幼兒對父母或者家人一種強烈的依戀表現,又是一種嬰幼兒本能的自我保護的方式和手段。

在開學初期,遇到孩子哭鬧的現象,家長總簡單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不然。作為老師,雖說有這方面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素質,但由于事情多,只想到急于解決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原因。為了更好地避免或者減輕幼兒哭鬧的現象,我特從小孩心理特征、年齡特征、家庭教育影響等方面細細闡述。

一、心理特征

3~6歲的幼兒認識事物流于表面。他們最先接觸的就是自己的家。經過幾年的接觸,他們非常熟悉自己的家庭環境和周邊環境,也非常熟悉自己的家人和小伙伴,他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從中體會到無盡的快樂;他們也知道家人和小伙伴不會傷害自己,可以說既有完全感,又非常開心。一旦入學,以前那些快樂和安全感突然消失,他們無法在瞬間認識陌生的環境,無法在短時間內來去自如,他們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身邊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也無法判斷自己是否會受到傷害,家校的極大反差讓他們內心深處極度矛盾、擔心、焦慮、恐懼,因此犯上入學恐懼癥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年齡問題

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推動著他們情緒失控、情感爆發。第一是自我控制力差。在這個階段的小孩,高興就笑,傷心就哭,在生活中很少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既沒有控制自己情緒的意識,又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對家人的依戀很強。當母親沒有見到孩子的時候,她會牽掛和擔心;小孩沒有見到母親時,他會哭鬧,會去尋找自己的媽媽。3~6歲的兒童到了學校,昔日的安全感和快樂蕩然無存,對新學校和陌生人充滿恐懼,哭鬧也在情理之中。

三、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和方式方法都影響著孩子對學校、學習的看法和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重視對孩子教育的家庭就會從小孕伏學習的重要性、學校的神圣性和教師的威信,在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非常重視老師對自己的第一印象,他們不會哭,也不敢哭;如果家人從小就教育孩子要獨立,自己的事自己做,大膽主動地和別人交流,那么這樣的幼兒就減少了對家人的依戀,他們不會哭;如果家人扭曲學校和老師的形象,如“不聽話把你送進學習,不讓你出來”“不聽話老師要打你”,還沒有進入校園,孩子自然會恐懼,誰敢保證他們不哭?

四、孩子的性格因素

個性開朗、活潑好動的孩子極易與人接觸成為好朋友,他們同齡人之間更有共同語言和興趣愛好,更容易互相信任,也能夠消除對一切的陌生和恐懼,他們很少在校園內產生焦慮和恐慌,即使有消失得也比其他孩子快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愿與人交往,對父母和家人的依戀會更強烈,他們會容易犯上入學恐懼癥。

五、對學校的熟悉程度

事實證明,對校園和老師熟悉的孩子很少犯入學焦慮癥,反之可能性要大一些。經常去校園玩的孩子,他們對學校的環境非常熟悉,對老師、同學和校園學習很了解,也或多或少地體會到入學的快樂,他們眼中的校園和家一樣熟悉,自然就不會在入學時哭鬧了。

孩子入學哭鬧,家長最關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對于老師來說,也只有方法最能給予幫助和啟發。

六、幼兒入學哭鬧現象的對策研究

1.學校和老師高度重視這種現象,但不能懼怕這種現象

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該知道幼兒入學哭鬧是孩子們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不是孩子的品德或者性格方面的問題。我們應該用“醫者父母心”的高尚品德去關注這種現象,去幫助家長和孩子避免和減輕這種現狀。老師是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我們接受過專業的師范教育,具備基本的教育孩子的能力,自己應該有能力和信心當好家長的老師,解決他們的問題。

2.老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和高度的責任感

孩子入學初期出現哭鬧的現象,不要以忙為借口把爛攤子扔給家長,美其名曰“孩子不哭鬧了再到學校來”。孩子出現這種心理疾病,老師不主動去解決或者指導家長去解決,家長又有什么能力去做好這些事呢,難道還要為孩子去請心理醫生不成?

3.老師應該及時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知識

了解相關動態和信息,遇到類似情況認真處理,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業務能力。

現在提倡終身教育。我認為終身教育有兩種傾向:學到老和學得小?,F在準媽媽懷孕以后就在胎教,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學校、家庭、老師、家長和社會都要重視孩子踏入校門的第一課“解決幼兒入學的苦惱現象”,因為這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社會和家長也應該信任學校和老師,在他們的專業指導下,我們是完全能夠避免或減輕幼兒入學哭鬧這一現象。愿我們精誠團結、共同努力、攜手共進還孩子入學時那歡快溫馨的一幕: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猜你喜歡
焦慮癥入學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躲進“焦慮癥”的劉太太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推廣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提倡
現代人當警惕知識焦慮癥
入學面試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