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生成”讓科學課堂更精彩

2015-05-30 20:56孫全平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動態生成教學資源動態

孫全平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彪S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課程理念的解讀也在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認識已從認知領域拓展到生命領域,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課堂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課堂的建構也應是動態發展、持續生成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有利時機,靈活運用有效策略,促使課堂呈現出生機勃勃、精彩紛呈的動態變化的情境,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初中科學課堂有效“動態生成”策略

1、在精心預設中生成

“動態生成”不是對預設的否定,相反它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設計,“動態生成”式教學應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板塊式設計。在具體教學設計時,我們應先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征等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每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可將解決方案附于教案后面,甚至設計幾個不同的方案,教學時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臺。

[案例1]:在探究“串聯電路各電壓關系”時,我們一般按如圖所示電路圖進行實驗并得出串聯電路各部分電壓之和等于總電壓的結論。

然而,有一次實驗時,學生提出了疑問:“老師,我做了好幾遍這個實驗,怎么每次都是各部分電壓之和小于總電壓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共鳴,有好幾組同學都發現了這個事實,學生們議論紛紛。幸好我以前看到過類似的問題,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已經考慮到這樣的局面。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電壓表和并聯電路的電阻特點,并提出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是因為電壓表接入電路測量時對電路結構產生了影響。在經過適當的提示和指導后,我要求學生重新設計電路圖以避免這種影響并再次進行實驗,最終得到滿意的實驗結論。

評析:對于上述學生的疑問,如果事先沒有經過仔細考慮,不少教師可能會以誤差解釋或選擇忽視。這對于本堂課知識目標的完成沒有影響,但對于學生質疑能力、綜合分析科學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串并聯電路的這一知識點完整性的構建等損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皠討B生成”與精心預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多姿多彩。

2、在意外中生成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是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關于生成性教學資源來源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生成性教學資源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有些在授課者意料之中,有些卻是課堂中的偶發事件。而這些偶發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如果巧妙利用,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教學生成點。

[案例2]:在進行“氧氣的制取”實驗時,我正在向學生說明制取氧氣的具體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忽然聽到“呯”的一聲,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有一位學生趁講解時擅自操作弄破了試管。我靈機一動,這個看似不愉快的事件不正是一個教學生成點嗎?于是,我沒有馬上批評那位同學,而是要求大家討論試管破裂的原因。學生們紛紛發言:“可能是不小心摔破的”,“可能是試管夾壓破的”,“可能是加熱時試管外壁沒有擦干”,“可能是加熱時試管底部碰到了酒精燈的焰心”等。后來,那位學生說明了原因:“試管剛洗過,沒擦干就直接加熱了”,同時他承認自己上課時沒認真聽講,以至于違反了實驗的操作規程。

評析:這是一個小插曲,由于處理得巧妙,既讓全班學生認識到了實驗操作規范的重要性,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是因“禍”得“?!?。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從某種意義講,會干擾教師預定的教學方案,然而如果教師具備敏銳的聽辨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善于捕捉事件中所具有的教學價值,并且尊重學生,那么即使是“不良事件”也有可能成為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建構的生動情景與鮮活的課程資源。

3、在錯誤中生成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保ㄈ~瀾語)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結論不完整,甚至錯誤時,不要輕易作出評價,更不要貿然否定,要善于把錯誤轉化為可用的教學資源,在錯誤中生成。

[案例3]:在進行“質量守恒定律”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把圖中裝置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然后將氣球內的鋅粉全部倒入瓶內,反應結束后,再次稱量。由于存在空氣浮力,實驗事實應是測得的質量偏小??稍诮涣髟u價時,所有學生的實驗結論都是反應前后質量相等(為了與定律內容相符合,學生們沒有真實地匯報實驗情況。而科學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因此,我決定把“錯誤”變成教學的寶貴資源,對該實驗進行拓展)。我告訴學生實驗事實是測量的值偏小但又是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我引導學生考慮空氣浮力這一因素。學生們再次進行實驗,測得反應后的質量比反應前的要小但又非常接近的實驗事實,同時也搞清楚了原因。

最后我強調:科學研究是建立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的,要用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真實地匯報實驗結果,如果與科學家的結論不一樣,那就分析原因,再探究,不能隨意敷衍附和。

評析: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課堂上的錯誤也可以成為教學的巨大財富,教師要善于變學生的錯誤為促進學生發展的資源,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將錯就錯尋根究底,讓教學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促成動態資源的生成。

4、在學生的認識沖突中生成

隨著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增強,產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增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常常會產生認識上的沖突。教師應從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認識的沖突上去捕捉有用的信息,促進教學資源的生成。

[案例4]:在學習“磁體和磁極”這一內容時,學生們通過實驗得出了“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的規律。突然,有位同學舉手說:“老師,我們發現書上所說的‘同名磁極相互排斥這一結論是錯誤的?!边呎f邊和同桌一起演示:兩個條形磁體的S極相對放置,中間夾一枚一元硬幣,當用手拖動其中一個磁體時,發現另一個磁體也跟著移動。書上的結論怎么也會錯呢?同學們產生了疑問。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點。我因勢利導在學生的質疑、爭論中引出了磁化的概念,并在和學生仔細分析和共同討論之后讓學生了解了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課堂中,學生具有很強的質疑能力和發現能力。相對于成人,他們更少被權威和書本所束縛,創設民主的課堂能使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因勢利導地啟發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激勵者和促進者。

二、初中科學課堂有效“動態生成”注意點

1、“動態生成”需要重塑師生關系

“動態生成”的環境必須是民主、平等、寬容的,否則就不可能有個體之間真正意義上的積極互動。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么會有“動態生成”呢?因此,“動態生成”得以表征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感謝每一位學生,并努力地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形成才不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生成”才能得以活躍在教學過程之中。

2、“動態生成”需要捕捉即逝瞬間

課堂中教師向學生發出信息,接受學生信息,調節學生信息時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師生教學時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教師必須善于捕捉即逝瞬間,才能及時將富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理智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中,防止“閉塞生成”。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根植于實踐的“沃土”,用心傾聽,用愛領悟,“生成”之花才能不斷綻放。

3、“動態生成”需要注重價值判斷

初中科學課堂中“動態生成”的內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內容都是有價值的。對于核心知識的理解有促進作用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強化,對于那些無效資源,甚至于可能會產生負遷移作用的,則要進行有效控制。那么如何篩選出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呢?筆者認為可按以下基本特征去判斷:首先,生成性內容與核心知識存在怎樣的關系?其次,生成性內容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再次,生成性內容是否有助于學生養成批判、質疑、實事求是等科學思維習慣與科學品質。

總之,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動態生成”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運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機智,將生成性資源及時融于教學活動中,讓我們的科學課堂在“動態生成”中精彩紛呈、更加有效。

作者: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中 ?浙江 ?311800

猜你喜歡
動態生成教學資源動態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動態
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策略探微
品德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運用策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