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實訓基地“雙主體”共建模式和校企共享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2015-05-30 23:59韓玉輝方振龍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共建雙主體實訓基地

韓玉輝 方振龍

【摘 ? ?要】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的建設,因其專業新、耗資大的特點,只有學校與企業的全程參與才能更好的體現實訓基地的社會價值,“雙主體”共建模式即是將學校和企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共同組建實訓基地,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校企“共管、共用”,形成共享的管理機制,為城市軌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關鍵詞】“雙主體”共建;校企共享;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

作者:吉林長春 ?130033

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為軌道交通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近年來,我省內已先后有多家職業院校開設了城市軌道類專業,但多數院校開設本專業基本都在2010年以后,其時間短,建設基礎薄弱,專業和課程系統化設計、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對接等存在較大差距。建設集教學、生產、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基地乃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要素之一。

我國對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發揮多功能于一體的廣泛研究出現在2005年以后,也多集中在制造大類、旅游管理等通用專業。目前,城市軌道類實訓基地建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的地域性差異和實訓基地投資大的特點,探索如何建設一個適應本地區需要的實訓基地對促進軌道交通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雙主體”共建模式的探索

1.“雙主體”共建學院,奠定了共建基地的基礎

2010年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與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2011年校企雙方共同申辦了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2012年在長春市政府的協調下,校企加大了合作力度,共同創辦了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即將集團公司人力資源培訓中心與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分院合二為一,學院功能定位是為企業培養后備人才、進行在崗職工每年輪訓、進行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研發。

學院由校企雙方共同選派人員組成城市軌道交通學院領導班子,集團派人力資源部部長兼任城市軌道學院副院長,共同進行招生、教學、學生管理、就業等項工作。學院師資隊伍、企業研發隊伍均由學院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集團公司每年投入100萬元經費用于城市軌道學院的專項培訓與研發經費支持。

2.“雙主體”構建基地,校企聯合進行系統規劃

實訓基地是高職人才技能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企業職工技能提升的重要支撐,如何將學院和企業的需求有機融合是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在基地建設之初,學院和集團公司共同選派技術骨干,成立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籌備組,對應崗位技能的需求和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了解國內各地鐵路、地鐵公司、高職院?;亟ㄔO情況,深入省內部分企業和院校進行實地調研,立足東北區域領先水平,提出了實訓基地系統化建設和校企共享的建設思路,雙方共同投資建設一個融專業教學、技術服務、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科研開發等為一體的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并在管理中建權“合作、開放、共享”的管理模式。

在明確了基地定位和建設思路的前提下,實訓基地籌備組分析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控制、運營等崗位的職業能力,并設計各實訓室功能與之相匹配,按職業教育規律和崗位能力成長規律將實訓室規劃為專項技能訓練室、綜合技能訓練室、拓展能力訓練室和技術研發中心,以實用性、先進性、仿真性、實戰性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實訓室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規劃實訓基地的內容和布局,組建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

3.“雙主體”投資建設,形成“廠中?!焙汀靶V袕S”

2012年,學院將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列入長春市承擔的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由政府撥款、學院投資和企業三方合力,投入2900萬元規劃建設了16個專業實訓室和4個基礎實驗室,軌道交通集團在運營三公司車場內提供50000平方米車場,4000平米廠房,將16個專業實訓室建在企業,4個基礎實驗室建在校內。

軌道交通集團將第四運營公司車場、集團控制中心、4號線沿線作為3個實訓場,將公司運營事業部和機電公司相關資源與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共享,提供輕軌3、4號線58個車站348個站務實習崗位;湖光路車廠8個車輛維修崗位;南四環車廠16個車輛駕駛崗位,機電公司控制中心實訓崗位5個,便于教學時學員的崗位輪訓,形成了“廠中?!?。

學院將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的維修電工實訓室、電子技能實訓室等18個實訓室,現代制造技術中心的普通車削工作區、數控車削工作區、鉗工工作區等6個實訓區,CAD/CAM實訓室、精密檢測實訓室2個實訓室及1個生產車間和4個軌道專業基礎實訓室有機結合,搭建了較為全面的基礎訓練平臺,建成了對軌道交通集團員工培訓全面開放和共享的“校中廠”。

二、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校企共享機制的實踐

1.校企資源共享,豐富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內涵

基地建成后,首要完成的任務是校內學生實訓,16個實訓室可同時滿足800人進行模擬、仿真和真實環境下的實訓。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進行崗位認識、崗位體驗和崗位實習,根據學生研修方向,完成車輛鉗工、電工入網證、車輛駕駛證、運營師等技能鑒定認證項目,將入職前崗位培訓列入教學計劃的必修課,入職前完成了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換;其次是企業員工培訓和院校師資培訓,學校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相應崗位進行掛職鍛煉,企業需安排員工到學院進修,系統學習軌道交通理論知識。

2.以基地為依托,建立企業“技師工作站”和學?!懊麕煿ぷ魇摇?/p>

依托實訓室與企業兼職教師合作成立企業“技師工作站”和學?!懊麕煿ぷ魇摇?,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技能大賽培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企業員工培訓、開發項目新途徑和機制創新,為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幫助,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研發緊密結合,為各專業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技師工作站的職責:傳授先進實踐技能,培養優秀技能教學團隊;開展“名師帶高徒”活動,指導專業技能競賽、參與現代學徒制教學,培養一流技術人才;開展社會培訓、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應用與推廣。

名師工作室任務:發揮工作室成員專長,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借助合作企業資源優勢,進一步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教育教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建立網站專欄,整合教育教學優質資源;開展社會咨詢與服務。

截止2014年末,學院為企業輸送畢業生600余人,企業員工到學院參加培訓170余人;職業院校教師參加培訓120余人次,教師全部參加企業頂崗實踐,并且有17人超過半年。企業教師10人參加學院專業建設;100余人參與學徒制教學,解決校企相關問題百余件。

3.完善“三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開展現代學徒制教學試點項目研究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實訓基地教學團隊對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實踐課程進行系統梳理,對職業崗位任職需求進行了細化分解,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崗位能力結構要求,將實踐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職業基礎能力培養階段、職業專項能力培養階段、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階段,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控制、運營這三大類共12個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構建了專業認識實習、崗位體驗實習、頂崗實習“三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在人才培養的不同階段,以相應的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交叉進行工學交替,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為例,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面向崗位的工作實際,引入了長春輕軌乘務段駕駛員作業程序、電氣系統檢修流程、定修工藝流程和車輛鉗工職業技能考核標準等崗位技術規范,開發了車輛實驗與駕駛、車輛故障檢測維修等單項技能訓練課和認知崗位、體驗崗位、頂崗實習等崗位輪訓課共7門企業課程。且全部由公司選派師傅來授課,即將現代學徒制貫穿人才培養全學程,形成了“學校課程+企業課程”互相交融的課程體系和“三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集團公司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除負責企業學徒課程的實施以外,還輔助教師參與“學校課程”的講授,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課余時間學生現場體驗的指導與跟蹤,例如:學生課余時間跟班學習,假期進行崗位體驗等,將現場技術、管理、素質要求等貫穿整個學程,根據不同課程內容,配備“一師多徒或一師一徒。崗位體驗課,40名同學分成2個方向(駕駛與維修)、8個小組,利用四周進行了崗位輪訓,公司共配備了16名師傅,這期間,每位學員進行了各崗位的體驗。課程結束后,學員根據體驗結果、結合公司用人要求,選擇了自己的就業方向,現有28人定為維修方向、12人定為駕駛方向。學員們重新認定了師傅。自此他們就會利用課內課外一直跟師傅學徒。

集團公司還為各專業配備了專業帶頭人,并選拔10余名工程師、60余名技術人員組成“師傅團隊”,此團隊由人力資源部動態管理、不斷優化,培訓中心定期進行內部培訓或送出去學習,不斷更新技術提升水平,確保嚴格要求,規范指導。

4.校企共管,建立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平臺共享機制

基地的管理在共建的基礎上,由企業培訓中心和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共同指派負責人進行基地的日常管理,基地根據企業員工培訓和學生技能訓練的需要合理的進行教學安排,同時為企業技術研發與應用提供技術保障,由于基地采用“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運行模式,解決了學院學生實訓和企業員工培訓設備缺乏的現況,不僅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為企業和學校節省了生產成本和教學成本,達到了互惠共贏的預期效果。

基地對教學與員工培訓均實行雙元考核,校企共同完善準入制度。軌道學院實行招生即為招工的機制,學生入校后就有學生和準員工雙重身份。在校企雙向介入課程的同時,也介入了雙向考核評價體系,自學生入學后第一次工學交替(認知崗位)時起,人力資源部就給每位學員建立了準員工檔案。記錄學生每次實習表現,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至8門課程結束,給出匯總成績。結合學校素質教育和課程總評,作為畢業入職的考核指標和擇崗錄用的依據。企業員工參與培訓人員均在軌道交通學院備案,培訓全程由軌道學院監管,校企共同完成授課、考核等項工作。2014年初,企業174名科級及副處級干部完成輪訓并經過考核,此成績作為其提職、晉級的評價指標之一。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想實現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公共實訓的平臺,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只有企業的全程參與才能將教學設備融入社會的需求中,體現實訓基地的社會價值,才能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研發緊密結合,擴大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訓和技能鑒定規模,緩解軌道交通行業快速發展所導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狀況,增強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隋秀梅.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04)

[2]張慶玲.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3]徐虎,劉奇.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策略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3)

[4]牛春林.校企合作建設軌道類專業實訓基地的實踐與探索[J].商情2011(51)

[5]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規劃、論證及相關技術資料

作者簡介:韓玉輝(1976-),男,吉林長春人,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方振龍(1976-),男,吉林長春人,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管理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應用。

猜你喜歡
共建雙主體實訓基地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的課程考評模式研究
淺談通灘中學“雙主體——三環節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高職圖書館與系部合作共建文獻資源新模式
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
基于“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電力電器專業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實施策略與路徑研究
基于汽車專業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