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學前第二語言教學體系研究

2015-06-29 21:51任雪夢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教學體系學前教育

任雪夢

【摘要】本文基于新加坡語言教學經驗與模式的基礎,探索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體系的研究。結合新加坡學前兒童學習第二語言華語的實例,深入分析了教師在引導學前兒童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 第二語言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38-02

一、新加坡語言的演化

新加坡196年的現代歷史,是由146年的殖民統治和50年的獨立建國所組成的。在過去的50年里,新加坡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教育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大規模的轉型。新加坡原本便是一個移民社會。它自1819年建立以降,來自中國、印度、馬來亞、印尼,以及其他地區的居民,就逐步在這里建立起一個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社會。

1983年12月,政府終于宣布,華文、馬來文、印度文(主要為南印度的淡米爾語)及英文等四支語種合并為單一語種的教學體系,于1984年開始正式實行,并將于1987年完成是次整合。1987年,新加坡的四種教學語言匯整為單一教學語言,由此奠定了英文的強勢主導地位。在這個過程里,新加坡的教育系統經歷了重大轉變。在語言和教育政策的影響下,新加坡如今已日益西化。鑒于華人人口占到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三,華族文化的深度自然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整體文化素質的平均水準。新加坡實施雙語教育的政策。就讀政府學校的學生都以第一語言學習英語。中小學生也學習一個第二語言,也就是教育部所謂“母語”,分別是華語、馬來語或泰米爾語。將各種不同的種族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即“英語為主、華語為輔”的雙語教育體制。

二、新加坡學前學習第二語言的情況

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強調必須從小進行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以培養具有完整、良好個性品質的未來新加坡人。

新加坡兒童在學前階段開始接受雙語教育。1984年,新加坡在全國中小學全面推行以英語為主要教學用語的政策,因此,越來越多的華族幼兒要在入園后才學習華語,于是,華語便成為他們的第二語言了。

研究者曾在新加坡一所采用浸入式語言教學法開展第二語言教學實驗的幼兒園追蹤研究了若干個將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的幼兒。結果顯示,幼兒每天如能與華語教師互動約半天時間,23至33個月后,這類幼兒基本能夠靈活使用華語與他人交流。研究還發現,幼兒將華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即排斥期、靜默期、第二語言模仿期、運用電報式語言或慣用套語對答期以及活用語言期。在幼兒學習華語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所處的語言學習階段以及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點提供適宜的支持,以使幼兒的第二語言學習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

教師必須在了解幼兒的這一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各種適宜的方法來幫助幼兒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興趣。這種對幼兒學習第二語言的支持即維果斯基所謂的“支架”教學?!爸Ъ堋苯虒W法為幼兒制造互動的機會,以讓幼兒通過生活情景中的語言交流理解語言并掌握相應的語言表達技巧。

三、“支架”教學法的運用

維果斯基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學原則中,交互主體性、環境支持、重復性和交托與接手任務等四個原則在幼兒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幼兒處于心理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并接受教師在言語、行動等方面的支持,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在幼兒第二語言學習的不同階段,交互主體性原則可以有不同的體現。

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階段狀況:

1.排斥期。在幼兒學習第二語言的排斥期,教師要根據幼兒排斥反應的程度適當調整其接觸第二語言的方式和時間,以避免幼兒產生畏懼心理。

2.靜默期。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靜默期,教師要設計能夠引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活動,可以以游戲和操作活動的方式提示、引導幼兒模仿使用簡單的第二語言詞語。必要時可以用第一語言與幼兒溝通。

3.第二語言模仿期。在幼兒的第二語言模仿期,教師要善于營造自然輕松的學習環境,結合表情和動作、運用簡單易懂的詞匯與幼兒進行交流,安排第二語言發展水平不同的幼兒一起互動, 以發揮同伴之間的相互支架作用。

4.運用電報式語言或慣用套語對答期。幼兒是從電報式語言或慣用套語對答期開始嘗試運用簡單的第二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支持就是要充分肯定幼兒的嘗試,并引導其說出完整的句子,在幼兒無法使用第二語言正確表達時可給予提示或允許其使用第一語言輔助表達。從而保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場的其他尚不能運用第二語言加以準確表達的幼兒也不會感受到壓力。

此外,讓學習者在充滿鼓勵與支持的學習環境中探索,并通過多種方式接觸輔助學習的工具、材料以達到學習目標。將這個原則應用到幼兒第二語言教學中,就是要為幼兒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并提供適宜的材料,包括圖書、用品、游戲材料等,以讓幼兒能夠自主探索和與同伴自由交流。在幼兒第二語言教學中,還要注意重復性原則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供支架幫助,這種幫助可按“直接指導、需要時指導、間接指導”的順序進行。重復學習并不是機械式的重復學習,教師的引導方式也要根據幼兒的第二語言發展水平而有所不同。最后,隨著學習者技能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強,他的角色要不斷改變,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習者,并讓他在準備就緒時承擔學習能力增強后能勝任的任務,這就是維果斯基提出的交托和接手任務原則。

四、結論

通過“支架”教學法的運用,教師在幼兒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可以創設適宜幼兒學習的物質環境,讓幼兒通過各種材料開展模仿和練習活動;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讓幼兒按照循序漸進和適當重復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學習進程;營造自然輕松的語言交流環境;在幼兒需要時給予心理上的支持等。新加坡學前的第二語言教學體系的完善,提高了幼兒使用第二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促進幼兒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Oi, Mariko. BBC News - Singapores booming appetite to study Mandarin. Bbc.co.uk. 2010-10-05 [2011-01-27].

[2]黃雪云.新加坡學前兒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個案觀察研究[D].新加坡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09.

[3]SHAFFER D R,KIPP K.發展心理學:第八版[M].鄒泓,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356-358.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教學體系學前教育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基于CDIO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化探索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多種現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