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漢詩箋(新韻)

2015-07-05 15:30余軒宇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年3期
關鍵詞:楚歌班固漢書

余軒宇

辭賦

漢家氣象多華美①,辭賦應時揚厲生②。

勸百諷一瀏亮體③,只惜倉促未長青④。

①嚴羽《滄浪詩話》標舉“詩之法有五”,其一為“氣象”,指雄渾深厚的作品。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純以氣象勝”??梢?,氣象不獨指詩文,亦指大漢王朝豪邁恢宏之壯美。

②漢賦興盛的原因有二:帝國的繁盛,帝王的鼓勵。此二者皆漢家氣象之體現,不僅如此,漢家氣象也直接促成了漢賦鋪張揚厲的文體特點。

③陸機《文賦》:“賦體物而瀏亮?!敝纲x這種體裁長于描述事物,所以明朗清亮,宜誦不宜歌。鋪張揚厲、不歌而誦、勸百諷一和主客問答乃漢賦文體特點。

④辭賦是有漢一朝的代表文學樣式,習慣稱之為漢賦。然而,在歷騷體賦、散體大賦和抒情小賦后,迅速而衰。

漢代哲理文

漢時諸子遜先秦①,猶有論衡鴻烈存②。

后世哲思雖不少,文學史上再無音③。

①漢代哲理文多為學術著作,直接繼承先秦諸子散文而來,然已缺乏先秦時直面時代的激情。

②《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漢書·藝文志》則將其列入雜家,是研究黃老思想的寶貴資料?!墩摵狻肥菛|漢時思想家王充所作,宣傳唯物主義的無神論,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此二書是漢代諸子的杰出代表。

③魏晉之后,文學進入自覺時期,獨具審美功能。文史哲分家,謹嚴板正的哲學著作亦不再在文學史中談及。

漢初政論文①

發軔當推逐客書②,發達卻是漢之初③。

過秦貴粟雖同列④,賈效鯤鵬晁抱璞⑤。

①政論文是從政治和政策的角度分析和評論當前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的議論文。漢初政論文非常興盛。

②秦代太短太薄,文學史上將其歸入漢代,合稱秦漢文學。李斯《諫逐客書》雖完成于戰國,然而,文學史上多將其歸入秦代,是秦代文學中成就最高者。

③漢初政論文興盛發達的原因:對先秦以來諸子論政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君王鼓勵和廷議盛行這一新型政治形態的產物。

④賈誼《過秦論》和晁錯《論貴粟疏》均為漢初政論文的名篇。

⑤賈晁并稱,然而,賈誼的文風如鯤鵬展翅般,氣勢犀利,情感激揚;晁錯則以論精識深、切實中肯而見長,讀其文如璞玉在懷。

兩司馬

太史公書頗自矜①,相如辭賦價千金②。

難得西漢兩司馬,一盛當時一耀今③。

①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薄妒酚洝吩短饭珪?。此語指司馬遷相信自己的著述極有價值,能傳之后世。

②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敝杆抉R相如的文章相當值錢。

③辭賦為漢代的代表文學,《史記》卻代表了漢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而這兩者的代表人物都復姓司馬,亦可謂無巧不成書。

史記

都道文章萬古新①,通今博古叱風云②。

須知此事最堪記,刑腐公身未腐心③。

①《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有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該書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史書多依此例,是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也是傳記文學的開端。

②《史記》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司馬遷《報任安書》中說及他的撰書目的:“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奔刺剿髯匀缓蜕鐣g的關系,理順從古到今的遷移,成就自己獨立完善的著述。

③《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終究是實現了心愿是的。但是,最值得人們學習的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身受腐刑卻包羞忍恥以堅韌之心完成大業的精神。

漢書

父子弟兄前后繼①,國書私撰始得終②。

子長任性孟堅正③,后世難逾班馬峰④。

①《漢書》,又稱《前漢書》,記事始于漢高帝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通常說《漢書》為班固所著,其實,其父班彪、其妹班昭和其妹弟子馬續先后皆有參與。

②班固續作其父班彪《史記后傳》,被告發私撰國書而下獄。其弟班超上書力辯,無罪開釋。其才為漢明帝所賞,召為蘭臺令史,奉詔而著《漢書》。

③司馬遷感性,激情洋溢;班固理性,冷峻從容。司馬遷重實錄,敢直言,文史并美;班固掩惡揚善,宣揚儒家,尊顯漢室。兩者各有優劣。

④司馬遷和班固合稱為“班馬”, 后世以“班馬文章”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由此也可看出兩者的難以逾越。

漢樂府

漢世尊儒樂府存①,楚歌衛調隴西音②。

厚薄之論雖欺世③,到底風俗傳至今④。

①儒家認為音樂可以調和人的性情,故頗為講究禮樂的教化作用。漢王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化了自秦代以來便設立的音樂官署,采制民間歌謠。這些詩,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

②《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 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蔽鳚h樂府民歌地域廣,數量多,接近于《詩經》的國風。

③據《后漢書·循吏傳敘》所言,兩漢時君王派使者深入民間采詩,甚至根據“謠言單辭,轉易守長”, 的確有“觀風俗,知薄厚”,然而,更多的還是為了點綴升平、縱情聲色。

④不管目的如何,樂府采詩在客觀上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孔雀東南飛》《陌上?!贰妒鍙能娬鳌返茸髌返靡约?、記錄和流傳。

漢代楚歌

合縱功垂秦一統①,兩家爭霸漢長安②。

幾番問鼎皆失利③,誰料楚歌鑾殿間④。

①戰國時代,以楚為首的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合縱;秦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稱連橫。最終,合縱失敗,秦建立起統一大帝國,秦王政自稱始皇帝。

②秦亡之后,項羽和劉邦的四年楚漢相爭,楚又敗,劉邦定都長安。

③問鼎,語出《左傳》,楚莊王曾向天子使者詢問九鼎重量,指有奪取周天下之意。誰想,秦楚之爭,漢楚之爭,皆以楚之敗落而告終。

④項羽的絕命之作《垓下歌》和劉邦的還鄉之作《大風歌》歷來為楚歌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劉邦《鴻鵠歌》、漢武帝《秋風辭》《瓠子之歌》、漢昭帝《黃鵠歌》、唐山夫人《房中祠樂》、李陵《別歌》亦為楚歌。金鑾殿上,楚歌裊裊,或許這是另一種方式的勝利。

五言詩

莫詰詠史木無文①,從此五言紛且紜②。

漢末古詩十九首③,情深語淺動人心④。

①班固《詠史》是現存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詩,詩寫緹縈救父的故事。對于此詩,鐘嶸《詩品》評價為“質木無文”,指詩歌風格質實樸素無文采。

②遠在四言詩盛行的時代,五言詩即已在民間歌謠中萌芽。然而,一直到東漢末年,文人創作的五言詩才大量產生。

③《古詩十九首》,漢無名氏作,非一人一時所為,大都出于漢末的中下層文人。南朝蕭統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從此該名稱成為這組詩的專稱。

④這一組詩,抒情、議論、敘事、寫景高度融合,語言淺近凝練,巧于比興烘托,又兼韻律和諧,劉勰評價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作者單位:景德鎮學院人文系)

猜你喜歡
楚歌班固漢書
班固救馬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懸梁刺股
從班固的禮樂觀看漢代樂論思想的重建——以《漢書·禮樂志》為例
李學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的興起》手稿
孝繼父業的班固
為什么叫“一把手”
楚歌作品印象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旅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