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美國的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的視覺視角

2015-07-05 16:35胡燕春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年3期

胡燕春

摘 要:綜觀美國漢學領域基于視覺視角針對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相關研究經歷了以文本視角為本位的早期階段、以多重視角并存為特征的發展階段,進而逐漸轉向關注與運用新興媒介,從而不斷拓展與融會相應研究空間的綜合發展時期。此種考察視域與研究范式在美國學者有關張愛玲的研究中不斷得以彰顯。

關鍵詞: 美國漢學界;中國現當代小說批評;張愛玲研究;視覺角度

自20世紀80年代前至今,美國漢學界有關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的考察視角不斷向視覺文化研究領域拓展。鑒于此,以下以張愛玲研究為例,針對美國的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的視覺視角予以闡釋。

一、相關視覺研究的總體狀況

綜觀美國漢學領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諸位學者所進行的視覺研究,相關成果主要集中于動靜態視覺研究等領域。一方面,相關學者頗為注重對于靜態視覺現象進行研究。例如,李歐梵有關圖像、建筑與文學的關系的研究。又如,瓦格納(Rudolf G. Wagner)的《點石齋畫報》研究、唐小兵的木刻研究、葉凱蒂的上海地圖研究等,都基于靜態視覺層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另一方面,相關學者針對電影與文學之間關系的研究體現出跨文類、跨媒介、跨學科以及跨文化的多重特征。歐美漢學界致力于中國電影研究的研究群體中,有專門接受過電影專業訓練的學者,例如:裴開瑞、尼克·布朗、斯堤·弗爾、伊·安·卡普蘭、劉國華、馬凱蒂、喬治·桑賽爾以及邱靜美等;有出身于其他學科的學者,例如:人類學專業出身的楊美慧與杜磊,藝術史專業出身的威爾遜與卓以玉,中國現代史專業出身的康浩、傅葆石、李歐梵、畢克偉和蕭志偉,中國文學與文化專業出身的法夸爾、哈里斯、藍溫蒂與張真,傳媒研究出身的迪沙那亞基、司蒂芬妮·唐納德、約翰·仁特,也有出身于比較文學專業的周蕾、魯曉鵬、張旭東及張英進等。與此同時,美國的中國大陸電影研究領域廣涉諸種方法及議題,例如:歷史研究、產業研究、類型研究、審美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性別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

與之相應,相關學術刊物已經成為關于中國電影的研究基地。例如,美國亞洲電影研究學會的??秮喼揠娪啊罚ˋsian Cinema)、《亞洲研究》(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ese)等。此外,相關著述、工具書與訪談錄相繼問世。例如,《中國電影研究書目提要》(Jim Cheng,An Annotated Bibliogaphy for Chinese Film Studies,2004)等工具書相繼問世,后者是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國際關系和太平洋研究圖書館館長程健編輯,收錄了自1920至2003年出版的關于中國大陸電影研究的學術著作、博士論文、會議論文集以及期刊文章的相關信息,所收書目達2,569部,涉及中、英、法、德、意與日等數種語言。又如,白睿文的《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Michael Berry, 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收錄了針對中國大陸、香港與臺灣的近二十位電影工作者的訪談。

二、小說與電影交匯視野中的張愛玲研究

美國漢學領域中有關城市文學與電影的關系的研究業已成為研究熱點,其中以關于上?,F代文學與電影的聯系的研究尤為突出。例如,傅葆石的《雙城故事—中國早期電影的文化政治》,史書美的《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張真的《銀幕艷史:上海電影,1896-1937》,張英進的《審視中國:從學科史的角度觀察中國電影與文學研究》、《電影的世紀末懷舊:好萊塢、老上海、新臺北》、《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時間與性別構形》以及《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等著述。

總體說來,美國的幾代漢學家都對張進行了較為全面與深入的研究。例如,夏志清在其《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為張愛玲設立專章,由此不僅開創了海內外張愛玲研究之先河,而且引發了美國漢學界對于張愛玲的長期關注。又如,王德威的張愛玲研究呈現出對于淵源與流傳情況的雙重探究。一方面,他追溯了張愛玲對于此前中國文學的接受。他指出:“她的海派前輩為她打造了一座庸俗紛擾的城市背景,并附贈形形色色的人物原型。[1]另一方面,他試圖建立張愛玲及其追隨者的譜系關系以及張派作家與之對話的方式,并宣稱:“我所要強調的是,在張愛玲這樣強大的影子下,一代代作家如何讓各取所需,各顯所長?!盵2]與之相對,美國漢學界的“新生代”學者對于張愛玲的研究則彰顯出重審與綜述等特征。例如,張英進在其《張愛玲與文學研究:新的挑戰》一文中反駁了王德威的張論,指出:“從文學史的角度看,張愛玲不應該被供拜成一位憑空創新的‘祖師奶奶(王德威語),而更確切地說是一位有選擇地集大成而又保持獨特風格的作家?!盵3]此外,該文還針對張愛玲的接受史進行了總結,進而表明,由于愈演愈烈的商品拜物教,張愛玲業已成為文化商品生產、消費與再生產的一種符號。

針對美國漢學界的張愛玲研究中所體現出的小說與電影交匯的視角以及相應研究實績而言,大致體現在如下層面:

首先是針對張愛玲小說中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闡釋。例如,李歐梵基于針對張愛玲數部小說的細讀闡釋了其創作中的電影化技法。首先,他依據張愛玲對于西方電影的接受情況以及相關影響進行了考察。他通過研讀張愛玲的弟弟的回憶資料等文獻,基于張愛玲的觀影經歷指出:“我們有理由相信張愛玲的電影模式絕大多數是取自美國、而非中國電影,其中她最喜歡的類型可能是那些怪誕的人情喜劇?!盵4]

其次是基于張愛玲的小說中的電影化表現形式進行了闡釋。他認為張愛玲的小說是結合了中國舊小說與好萊塢新電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通俗文類的新文體。以其對《傾城之戀》的研究為例,他針對小說結構指出:《傾城之戀》的結構與《亂世佳人》相類,比如,郝思嘉初遇白瑞德時的調情情節頗似白流蘇和柳原。然而,張愛玲更技高一籌,她將電影技法用于小說中,從而形成了既有文字感又有視覺感的獨特文體?;诖?,他還依據場景層面表明,《傾城之戀》有如電影腳本,虛構出一個現代才子佳人的傳奇,使讀者沉醉于撲朔迷離的浪漫世界中,并呈現出一段接一段的電影場景,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是一般小說家所達不到的。此外,他選取“鏡子”這一具體意象予以詳細剖析,指出:張愛玲在小說中頻繁使用鏡子,這令人聯想到中國舊小說中的鏡花水月。同時,鏡子更是好萊塢電影的慣用道具與技巧。由此,他認為張愛玲的小說中的鏡子有如鏡頭,而由這一隱秘的攝影機所拍攝中的女主人公展現的是視覺自戀的雙重拍攝。再者,他基于語言層面剖析了張愛玲的小說,認為,“她采取了一個‘略微超脫的態度,在嘲弄剖析的敘事語言中加了一些電影蒙太奇的意象,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似乎看到了更多的東西。換言之,不論她的小說前身是否為電影劇本,我們似乎在腦海中看到不少電影場面,也就是說她的文學兼具了一種視覺上的魅力?!盵5]由此,李歐梵的張愛玲批評基于視覺維度揭示了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特征。又如,張旭東文集《紐約書簡》中的《〈長恨歌〉:從小說到舞臺》,王斑的《全球化陰影下的歷史與記憶》中的《愛在燈火闌珊處:〈長恨歌〉中的時間,商品與懷舊》,以及張英進的《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都基于影視批評的操作范式對于張愛玲的小說進行了考察。

再者是依據張愛玲的電影劇本的解讀。例如,李歐梵認為,張愛玲憑借其小說藝術對現代中國歷史的大敘述形成了顛覆。然而,自其到達香港的那一年(1952年)至其到美國的第十年(1964年)期間,她為香港電懋公司所撰寫的劇本的情節刻意粗俗,甚或平庸刻板。針對上述現象,李歐梵做出了如下解釋:這是由于張愛玲離開了其所熱愛的城市上海,而離開熟悉的環境、漂泊異鄉則導致了她的創作危機。對此,張英進對于李歐梵的上述判斷予以了如下的評價:“李歐梵這種對懷舊電影的研究方法的問題倒并不在于他想當然地將自己定位成了張愛玲的合法代言人(‘她會說……),而是在于他堅持張愛玲舊上海人物的‘獨特的聲音和‘真實的味道?!盵6]

此外是依據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改編的論述。例如,李歐梵針對《傾城之戀》的電影改編指出,這篇小說是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的通俗模式與好萊塢喜劇的機智詼諧情調的混合品。故事中白流蘇的幾場戲則完全是電影鏡頭。又如,張英進的《審視中國:從學科史的角度觀察中國電影與文學研究》中的“多樣性的誘惑:張愛玲,文學史,文化研究”等部分展現了張愛玲的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的文化交匯。

綜上所述,美國漢學界的幾代學者對張愛玲小說與電影劇本的批評以及相應的研究實績展現了其有關張愛玲的研究向電影文化批評維度的延拓與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美]王德威.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78.

[2][美]王德威.如此繁華[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87.

[3][美]張英進.審視中國:從學科史的角度觀察中國電影與文學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264-265.

[4][美]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28-229.

[5][美]李歐梵.蒼涼與世故[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88-89.

[6][美]張英進.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331.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4BZW17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面上項目(025145306000),北京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2013),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3)。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