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敘事視角下的《河灣》

2015-07-12 08:58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210094
名作欣賞 2015年21期
關鍵詞:后殖民生活空間河灣

⊙孟 妮[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4]

空間敘事視角下的《河灣》

⊙孟 妮[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4]

在《河灣》中奈保爾通過物理空間的轉換、物品的再現和人物的意識空間這些空間敘事技巧來表現人物的自我身份認同危機。這些空間敘事技巧深刻地表達了身處后殖民時代背景下人物所面臨的廣泛而深刻的身份認同危機。

空間敘事 后殖民 身份認同危機

一、引言

像凱斯特納指出的那樣,“小說是時間第一性、空間第二性的藝術,而視覺藝術則相反”①,時間被當成小說研究第一性的要素。甚至在提出空間敘事的早期敘事研究也是以對時間的研究為重。托多羅夫將敘事時間分為時間、語體、語式三大范疇。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將托多羅夫的時間這一范疇發展為時序、時距和頻次這三部分。之后的敘事學者里門凱南、巴爾等也對敘事時間展開了詳細的討論。哲學領域的空間轉向促進了文學理論的敘事學轉向??臻g是指“純粹時間”,在“純粹時間”的瞬間可以同時掌握過去和現在。②簡言之,空間使得敘述的時間流被中止,時間成為空間的附屬并在空間中得以展現。由于空間具有共時性,它不僅指場景、地點等僵化靜止的背景,還指場景的轉換、地點的變化和物品的反復出現。無形的心理空間也屬于小說的空間形式?!靶≌f的空間化不僅指向有形的環境、地點,也包括無形的心理空間、情感空間、感性空間等?!雹垡虼?,有些學者將亨利·詹姆斯列為空間敘事學的重要影響人物。因為他所描寫的心理現實阻止了敘述時間的流動。

作為一位出生在特立尼達的印裔移民作家維迪雅達·蘇拉吉普拉薩德·奈保爾對流散作家的身份認同危機有著深刻的切身感受。他曾感慨道:“我永遠是個外來者:用一個美國詞兒,我永遠是一個舶來品?!雹芩麆撟鞯暮芏嘧髌啡纭妒篱g之路》都以歸屬不定的無根感為主題?!逗訛场肥沁@些眾多作品中的典型。該作品主要講述了薩林姆從非洲海岸到中心的河灣小鎮經商的所見所聞。不同于時間流動難以察覺的意識流小說,《河灣》的情節發展可以按照時間發展順序加以復述,但這并不能否認用空間敘事理論分析該作品的可能性。相反這彰顯了小說分析長久以來對空間研究的忽視。在《河灣》中奈保爾借助物理空間上生存環境的轉換、相同的意象的反復出現、人物相似的意識空間強調突出了后殖民時代背景下人物所面臨的廣泛而深刻的身份認同危機。雖然近年來對奈保爾的研究視角多樣,文化多元性、流散、殖民主義政治等視角成為學者的切入點,但是研究的方向大都指向了身份認同危機。這一方面強調了奈保爾作品的鮮明主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身份認同危機的普遍性和評論者對現代人的身份認同危機的關注。不同于現有的研究,本研究從空間敘事的視角分析作者如何通過空間的建構來深化身份認同這一主題。

二、物理空間的轉換

“地點或是發生邊界和位置的轉換,或是在文本中反復出現,從而具有了空間的共時性特征,并且能夠完成某種意義(比如身份)的構建?!雹葜黧w的身份意識隨著空間的轉換而模糊,從而形成了身份認同危機。物理空間的轉換在《河灣》中主要是指主人公薩林姆的生活空間的轉換。薩林姆的生活空間由小鎮轉變為新領地,由非洲中心轉換成英國,每一次生活空間的轉變無疑是對身份認同危機的一次重擊。

薩林姆離開了非洲海岸來到了戰后的河灣小鎮,但這個他滿心期待的地方并沒有給他帶來安寧。在這里他經歷了兩次生活空間的轉換使其面臨深刻的身份認同危機。破敗的小鎮并不是非洲大地上的歐洲文明,它只是一個消失的文明留下的殘骸?!皬V闊的草坪和花園又恢復成叢林;街道不見了;水泥或空心土坯造的墻東倒西歪褪了顏色,上面爬滿了藤蔓植物。灌木掩映中不時露出飯店或夜總會的水泥框架?!雹逇W洲文明的遺跡正在被原始叢林所吞噬。在這樣的廢墟中,“你的時間感錯亂了。你感覺自己像是個幽靈,來自未來而非過去。你感覺自己的生活和野心都已經實現,你所看到的是那種生活的遺跡。在你所處的地方,未來出現過,又消失了”。在此作者將過去和現在并置的努力得以展現。時間的流逝不僅是出現了混亂,而是暫時中止于生活空間的轉換中。這種轉換體現的是從殖民時期到后殖民時期的轉換。穿梭于這兩個生活空間薩林姆感慨自己與非洲人沒什么兩樣,但又與非洲人格格不入。后殖民時期的歐洲文明雖讓他心馳神往,認同于其文化的夢想也終將幻滅。領地的房子為薩林姆展現了一個后殖民空間?!把b空調是有必要的,領地的房子都無遮無攔地矗立在平地上,像一個個大水泥盒子,沒有隆起的屋頂。要是天氣晴朗,就會有一兩面墻一直暴露在烈日下。房子里還配了個男仆,穿著領地奴仆的制服——白色短褲,白色襯衫,白色夾克(而不是殖民時期那種罩衫)?!钡诖丝臻g中他卻感受到“我知道,在領地我屬于另一個世界”。歐洲的環境一直為薩林姆所向往,然而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卻不能給他帶來絲毫的舒適感和安全感。他難以認同于小鎮上的歐洲人。從廢棄的幾乎被原始叢林覆蓋的小鎮到新領地的空間轉換使薩林姆走上了認同危機之路。從此他覺得既沒有退路也沒有未來。

非洲的生活空間向英國的轉變是作者有意為之,作者借現代發達的交通設施在小說臨近結尾時不知不覺地完成了空間上的轉換。作者通過這種空間并置深化了身份認同危機,指出了這種危機不僅廣泛存在,而且面對這種危機人們往往束手無策。此時,時間的流動被便捷的飛機所抹去。薩林姆覺得“我像是同一時間出現在兩個地方:一覺醒來就到了倫敦,身上卻還留有非洲的痕跡”。初到倫敦敘述者就將當地的生活空間敘述地與非洲小鎮的生活空間別無二致。倫敦各個角落的“那些小攤、小鋪、小售貨亭,還有熏黃的雜志店——都是像我這樣的人開的——給人留下的印象,事實上也正是那些設法擠進來的那些人給人留下的印象。他們在倫敦中央做著生意,就如當初在非洲中央做生意一樣”。再次生活空間的轉變給薩林姆帶來了迷惘。后殖民時期的英國并沒有給像敘述者一樣的移民帶來希望,這也歸因于倫敦的生活空間不能讓薩林姆等人完成身份的轉變,事實上這一空間與非洲小鎮的空間沒有多大區別。在以上的描寫中薩林姆似乎在初到倫敦時就預見了自己的未來:像自己這樣設法擠進來的人無法在身份認同上有多大的改變。非洲生活空間帶來的迷惘是普遍的無法擺脫的,即使身在后殖民的歐洲也于事無補。

三、物品的再現

在《河灣》中作者反復提及了一些物品如拖著駁船的汽船。時間的痕跡體現在這些物品上,但又以空間的形式得以展現。這些物品的出現構建了一種過去和現在并置的空間感,現在和過去的間隔被弱化,但兩者并置而產生的空間突出了薩林姆不能認同于夾生的歐洲文明的決心。一心向往歐洲文明的他陷入了身份認同危機。拖著非洲特有的獨木船的汽船是河灣小鎮的唯一交通工具。通過反復呈現這一物品奈保爾再現和強調了非洲大陸上夾生的歐洲文明。古老的獨木船與歐洲工業革命的成果的結合代表了非洲文明與歐洲文明的結合,是一種夾生的文明?!捌蝰g船開過的時候,把獨木舟拴在上面來搭順風船,這種做法在大河上是被認可的,不過風險很大?!蓖现毮敬钠荒艽硐冗M的工業文明,也沒有在體現非洲特色的同時使非洲在去殖民化后富裕發展起來。它更多地體現了非洲的貧窮和落后以及其自身對歐洲的依賴。在這樣的空間下,對薩林姆等在非洲陸地上生存的印度移民或阿拉伯移民來說非洲文明和夾生的歐洲文明都不能成為他們尋求安全的避風港。在薩林姆看來“這里的事和我們過去了解的不一樣。對我們來說,這里非常誘人。非洲中間的歐洲,后殖民時期的非洲。但這里既不是歐洲也不是非洲”。在商人納扎努丁的誘導下,薩林姆原以為自己來到了非洲中的歐洲,一步一步地接近了渴望已久的歐洲文明,但事實卻讓他大失所望。河灣小鎮既不是非洲也不是歐洲,而他既沒有認同于非洲文明,也對沒有將非洲帶出貧窮與落后的歐洲文明大失所望。對非洲文明的失望體現在面具和木刻上?!八f這就話歷史久遠,可追溯到兩千年前,是一個古羅馬作家說的,意思是非洲‘總有新東西’。這話用于面具和木刻最貼切不過。每個面具、每件木刻都是為特定的宗教目的制作的,只制作一次,所以個個都不同?!泵婢吆湍究瘫旧砟壑^去和現在,它存在于當下也代表著古老的非洲。時間的流動在面具和木刻上中止。它們最終成為無人問津的擺設,暗示著包括薩林姆在內的人們對非洲文明的不認同。這些空間的構建說明了薩林姆無法認同于非洲文明,而他憧憬的歐洲文明也只是他一廂情愿的想象。因此,他的身份認同危機也隨之凸顯了出來。

四、心理空間的變化

如果說以上的物理空間通過間接影響敘述者使得他的身份認同危機一步一步深化,那么薩林姆、因達爾的心理空間的轉變則直接表明了后殖民背景下廣泛存在的身份認同危機。在《河灣》的開篇敘述者竭力講述著自己家族的故事,這些故事發生的時間被有意地淡化?!霸趦刃纳钐?,我們知道自己的民族很古老,但我們沒有辦法測算時間的流逝。我父親和祖父講故事的時候都不會說出時間。這并不說明他們忘了,或者搞不清楚。在他們看來過去就是過去?!边@種講故事的傳統似乎被薩林姆承襲,不僅是因為以上提及的敘述者對物理空間的構建和物品的再現,更重要的是由于心理空間的不斷轉換,薩林姆的過去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去,過去對薩林姆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他再也回不到當時一心憧憬和認同歐洲文明的身份,只能以混沌不清的身份隨波逐流,不斷逃離。小說大部分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敘述,因此薩林姆的心理空間及其變化俯拾即是。在海岸時薩林姆憧憬著逃離他家的宅院和周圍的人群去接觸歐洲文明這一歷史潮流?!拔乙x開我家的宅院,離開我周圍的人群。和他們綁在一起,自欺欺人地和他們一起過日子,只會跟著走向滅亡”。但帶有歐洲氣息的小鎮在薩林姆看來與非洲原始的部落生活沒有多大差異。在帶非洲男孩費迪南參觀完薩林姆的小店和房子后,薩林姆斷定“他很難看出我的生活和他所熟悉的生活有多大不同,這使我在夜里心情更加沮喪。我不知道支撐我生存的渴望在本質上究竟是什么。我開始感覺到,無論我去哪個地方生活,無論多么富有,多么成功,多么舒適,也只是現在生活的翻版”。無論是非洲海岸的生活,還是非洲大地上夾生的歐洲文明使薩林姆感到迷茫。至此,混雜的心理空間直接導致了他的身份認同危機。和薩林姆相同,因達爾也是生活在非洲海岸的移民,他面臨著比前者更為深刻的身份認同危機。與薩林姆不同的是,因達爾借留學讀書這一契機與歐洲文明有直接的接觸,但英國的生活并沒有讓他找到歸屬感?!拔覀兏杏X到偉大的世界就在那兒,我們中的幸運者可以去探索一番,不過也只能游移在它的邊緣”。為了追求人性自由,不受傳統、家庭、宗教的束縛,因達爾選擇了英國。但即使是在歐洲這種理想也難以實現。就像外表是印度風格但里面卻是歐式風格的建筑所預示的那樣,不同的文明并沒有在英國自由發展而是以發揚異域文化為幌子被置于后殖民的事實之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為移民的因達爾也不可能在英國的環境下自由地發展個性,從而面臨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

五、結論

在《河灣》中奈保爾通過物理空間的轉換、物品的呈現、人物心理空間的轉變中止了敘述時間的流動,賦予空間以社會意義。在后殖民時代的現代人所面臨的廣泛而深刻的身份認同危機在空間中得到生動的再現。在空間的展開中奈保爾也對后殖民時代的歐洲和非洲展開了評述。歐洲已不是古老的歐洲。依賴于和非洲無異的歐洲來發展非洲的愿望終究會落空。對于個人來說,認同于這樣一個歐洲將會導致身份認同危機。正如小說結尾揭示的那樣,逃離是薩林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出路。他逃離的不僅是夾生的非洲,更是現代社會的空虛和混沌。

① 王安:《論空間敘事學的發展》,《社會科學家》2008年第1期,第143頁。

② 弗蘭克,約瑟夫:《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頁。

③ 毛凌瀅:《多重空間的構建——論〈紅字〉的空間敘事藝術》,《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第45頁。

④ 轉引自祝平:《邊緣審視——奈保爾創作述評》,《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第2期,第110頁。

⑤ 王曉丹:《空間、身份與命運——〈大瀑布〉的空間敘事特征與主題》,《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第2期,第95頁。

⑥ 奈保爾:《河灣》,方柏林譯,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6頁。(文中有關該小說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1] 王安.論空間敘事學的發展[J].社會科學家,2008(1).

[2]Genette,Gerard.Narrative Discourse[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3]弗蘭克·約瑟夫.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M].秦林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 祝平.邊緣審視——奈保爾創作述評[J].當代外國文學,2003(2).

[6]王曉丹.空間、身份與命運——《大瀑布》的空間敘事特征與主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

[7] 奈保爾.河灣[M].方柏林譯.??冢耗虾3霭婀?,2014.

作 者:孟 妮,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歡
后殖民生活空間河灣
智己AIRO 流動的藝術品
河灣春夕
大地彩畫 古樸村莊 宜良縣河灣村
項鏈
后殖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視域:以斯皮瓦克的語境化性別理論為例
身著和服的“東方灰姑娘”
年年有魚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義解析
河灣之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