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爾德生死觀探秘

2015-07-12 08:58宋韶梅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濟南250031
名作欣賞 2015年21期
關鍵詞:生死觀王爾德情結

⊙宋韶梅[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濟南 250031]

王爾德生死觀探秘

⊙宋韶梅[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濟南 250031]

關于生,王爾德力主張揚生命,奮力追求生命的存在感,高調表現人生的價值。關于死,王爾德懷有強烈的死亡情結,既懼怕死亡又迷戀死亡、既恐懼死亡又玩味死亡。他通過安排筆下人物的生死命運,得以釋放自身的生存壓力,疏解自身的死亡焦慮。

生死觀 死亡情結 唯美主義 生命意義

生命的結局必然是死亡,因此生與死是一個重大的人生問題,也是一個永恒的哲學問題。人在探討死亡的時候,最容易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與無助。作家王爾德探討了人類生命的現象,探索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設想了死亡的結局。

一、王爾德的生死體驗與死亡描寫

縱覽王爾德生平,有兩件事與其死亡情結關系重大。一件事是童年時期妹妹的死亡,另一件事是目睹執行絞刑。這兩次經歷都使他深受震撼。王爾德在十二歲時,經歷了摯愛小妹的死亡,對一個感受力深刻、內心敏感的少年來說,這既是一個重大的人際關系損失,也是一個重大的創傷性事件。死亡的陰影與情結,糾結在他敏感的內心深處,使他既懼怕死亡又迷戀死亡,既恐懼死亡又玩味死亡。

《雷丁監獄之歌》是一個親歷死亡又恐懼死亡的作家吟誦的一曲生命之歌與死亡之歌,被迫旁觀執行絞刑,令王爾德極度震驚,感慨萬千。想到死亡,他的心里充滿恐懼。王爾德內心深處懼怕死亡、渴望生存的感覺從來沒有這樣強烈。面對無可回避的死亡恐懼,人類通常有如下四種應對方式。

第一種應對方式:逃避。有人覺得死亡令人恐懼,但死亡離我遙遠,我干嗎要思考死亡問題?也有人假裝死亡是別人的問題,與我無關。逃避可以說是人類心靈的自我麻醉與自我欺騙,只能暫時性地起作用。第二種應對方式:沉溺。針對無可避免的死亡結局,在有限的人生或沉溺金錢物欲,或拼命追求名聲地位,借此暫時抵擋生命的虛無感,消解內心的死亡恐懼。其實,過分追求名聲、成就、社會地位和過分追逐金錢物欲一樣,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形式,但采取這種應對方式的人數最多。第三種應對方式:主觀解脫。東方佛教的“生即是苦”的人生觀和“因緣而起”“萬法皆空”的世界觀屬于這種應對方式。佛教在承認死亡結局之余,用消解人類主體性的辦法消融主觀客觀之分、消融物我之分,通過體驗無我、無執等內在狀態,借此規避死亡、超脫死亡。第四種應對方式:向死而生。通過深入思考生死問題,接受生必有死的現實,用心生活,充分享受生命的愉悅,不回避生命的痛苦,坦然面對死亡的結局。這是最理想的應對方式。

作為才華橫溢的作家,王爾德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辦法,即通過文學創作,通過精心安排筆下人物的命運,讓他們經歷毀滅或者獲得新生,從而釋放自己內心的緊張感,消解自身的死亡焦慮。在童話作品中,他別具匠心地安排了不同的死亡格局,死法之多樣令人嘖嘖稱奇。比如鉛心破碎的快樂王子,凍死王子腳下的小燕子,發現真相心碎而死的小矮人,目睹人魚尸體絕望而死的捕魚人,為真愛感動不惜扎破心臟流血致死的夜鶯,變自私為分享終歸天堂的巨人,沒有自我界限被所謂友誼欺騙至死的漢斯,歷盡人間悲苦改惡從善僅活三年的星孩等等。需要加以甄別的是,死亡在他作品中雖比比皆是,但不同作品中的表現形式有別,結局差異很大。在其童話中,死亡基本不見血腥與殘暴,死亡是其故事情節的自然展開,是人生苦難的現實解脫,也是塵世痛苦的戛然而止。同時借助于綺麗想象與精致語言,王爾德試圖避免死亡的恐懼與殘酷,試圖消解人類面對死亡的無望與無助。與此不同的是,在戲劇作品《莎樂美》中,生命變得不安而狂亂,人性變得扭曲而殘暴,死神則直接粉墨登場。在這出短短的戲劇中,出現了在生存泥潭中掙扎而沉溺權欲酒色的希律王、狂亂追求變態愛情被盾擊而死的致命少女莎樂美、忘記國恨家仇毫無意義突兀自殺的衛隊長、堅守信仰而被割掉頭顱的喬卡南等等,從頭到尾,時時彌漫著死亡的危險氣息,處處充滿著死亡的血腥味道。

我們知道,作家的作品往往透露他們的內心世界,映射出自己的內在靈魂。王爾德一再描寫死亡,表明他對死亡不可避免的沉痛領悟;王爾德構想眾多死亡結局,說明他對死亡傾注了超乎尋常的關注,顯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存在的死亡情結,而死亡情結會迫使作者對生命愈加敬畏,對活著愈加眷戀。

二、王爾德生死觀的主要內容

仔細梳理王爾德的生平,細致剖析王爾德的作品,在生死觀上其主要觀點可概括為如下幾點:

第一,關于生死及其關系。關于生,他倡導新享樂主義,既高調又張揚地宣稱自己追求“生活”而不是“生存”。他不懈地追求精良雅致的生活品位,不懈地追求眾人艷羨的生活方式。他認為人類作為靈肉合一的智慧生物,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美、追求善、追求愛的創造性過程。關于死,王爾德認識到肉體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終點,還是人類實現生命價值的必要方式。在王爾德看來,人類直面死亡、討論死亡不單單是為了來世永生,更是為了此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把自我天賦發揮到極致。

關于生死關系,王爾德認為生與死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他認為人類作為靈與肉的統一體,肉體的生死轉換是人類靈魂獲得救贖的必經過程。肉體死亡只是此生的結束,卻是永恒的開始。例如在《自私的巨人》中,化身為小孩子的耶穌一再現身巨人花園,巨人臨終時,耶穌基督再次出現,宣稱要帶他回自己的園子,意味著巨人因為改惡行善,獲得精神上的永生。

第二,關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王爾德認為每個生命必然經歷人生的迷茫、生命的困頓,因此不得不經常思考人生,不得不經??絾柹囊饬x。王爾德認為人生意義與價值主要體現在個體與社會兩個層面上,體現在個體層面上,這是一個釋放自我、聽從內心召喚的過程,也是每個人自我選擇、自我釋放、自我實現的過程;體現在社會層面上,則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創造性過程,是一個充分發揮自身社會影響力的過程。

對于王爾德個人而言,藝術創作是他生命的最高追求,給世人留下傳世作品是他的最高愿望。在他眼里,藝術也是人間的最美、人生的至善。王爾德一生創作總是圍繞生命與死亡這一主題,在他生命的盡頭,還努力用長詩《雷丁監獄之歌》探索與表達生之感悟與死之悲愴。

第三,王爾德的生命哲學與生活準則。他的生命哲學是藝術地生活、唯美地生活,他倡導的生活風格是熱愛生命,享受生命、活著就要張揚自我、釋放自我,名聲和社會影響是王爾德所竭力追求的東西,他毫不隱晦自己對名聲的追求。對他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活著要在他人心目中留下名聲,死后要留下傳世作品。他做到了這一點,但是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王爾德尊奉一種高度自我、高調張揚的生活準則,樂于恃才傲物,慣于睥睨眾生。他不愿意被世俗規則所限制,總是挑釁生活、挑釁輿論,最終被公眾非議、受輿論譴責。這是他高調宣揚自己的生命哲學、高調踐行自己生命的必然結果。

第四,關于超越死亡與生命救贖。一個人內心的死亡情結愈重,生命救贖的渴望就愈強烈。王爾德對耶穌基督形象情有獨鐘,絕非偶然。他內心深處既有濃重的死亡情結,也有濃重的拯救情結,他心底里拯救與獲救的需要和呼喊一直存在。

王爾德認為要超越和戰勝死亡,有兩條途徑可循。一條是傳統宗教所能提供的心靈救贖途徑,另一條則是憑借人類對美、善、愛這三種最高價值的不懈追求實現救贖。作為唯美主義的旗手,王爾德忽視真理的價值,一味強調美的價值,同時不遺余力地呼喚善、呼喚愛,所以古希臘以來的真善美三原則,在他這里變成了美善愛三原則。在《坎特維爾城堡的幽靈》中,善良可愛的小女孩在幫助躁動不安的古老靈魂安息后,萬分感慨地說:“正是這個百年老幽靈讓我了解什么是生命與死亡的意義,還有為什么生與死兩者都敵不過愛?!?/p>

三、對王爾德生死觀的評價

王爾德的生死觀或許不能與頂尖哲學家比深刻,不能與頂尖心理學家比洞察力,但他的生死觀別具特色,更有吸引力,更具普及性,更容易引發讀者們的共鳴與思考。

從理論上說,王爾德的生死觀自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首先,他對生命與死亡的認識是深刻的,他對生死關系的探討亦比較系統,相對合理。其次,王爾德對生的執著比較突出,他關于生的哲學、關于生的原則、他高揚的新享樂主義旗幟在那個時代很有影響力。第三,王爾德熱衷于描述死亡、構想死亡,也熱衷于消解死亡、解構死亡。借助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和簡潔精美的語言,他的諸多死亡描寫并不驚悚,亦不丑陋,反倒頗具悲劇般的感染力,既給人以藝術享受,也給人以哲理啟迪。第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實現人類生命救贖做了不懈地嘗試,他努力考證人類救贖的可能性與道路,得到了獲得救贖的兩條途徑,除了他最終皈依的天主教終極關懷和靈魂救贖之路外,還給我們指出了一條由美、善、愛筑成的康莊大道。

王爾德生死觀也存在兩個不足之處。第一個不足表現在他的人生哲學是偏頗的,真正的自我實現并不意味著只顧及自我,反而意味著對法律的遵守、對其他人利益的切實關照。但王爾德超出了適當的度,他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為追求自我實現敢于藐視一切規則,挑戰一切底線,結果為當時社會所不容,給自己帶來了重大的人生挫折。第二個不足是人生價值觀方面,王爾德忽略真理的價值,毫無道理地把真置于美、善之下。真善美是人類最高的價值追求,其中真是人類一切價值的基礎,沒有真作為前提,美、善、愛三者很容易失去根基,走向偏頗,甚至走向虛無。就價值觀來說,王爾德張揚美、強調善與愛是對的,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他忽略真,無視真理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把美善愛與真理的相聯系,并將其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之上,則是錯誤的、偏頗的。

[1]朱明.生與死的思考——讀莎樂美[J].電影文學,2009(21).

[3] 王新春.唯美主義的死亡[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4]鄭寶卿.跨越真實與虛幻的界限——從王爾德筆下人物的死亡看其藝術觀[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

[5] 祝傳芳.從王爾德唯美藝術觀看其童話中唯美的死亡[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2).

[6] 陳瑞紅.王爾德與審美救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6).

[7] 鄭利萍.修復與重建:兒童文學對生死命題的詩意表達[J].昆明學院學報,2011(4).

作 者:宋韶梅,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公共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學。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歡
生死觀王爾德情結
Dancing for theDead
毛絨情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義:從王爾德的三種美學談起
告別“GDP情結”
為自己
為自己
為自己
試論新美南吉《百姓的腳,和尚的腳》中的創作意識
試析日本人的生死觀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