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聞媒介輿論導向的社會責任

2015-08-15 00:52姜英華吉林省大安市廣播電視臺
商業文化 2015年15期
關鍵詞:新聞媒介媒介大眾

文/姜英華 吉林省大安市廣播電視臺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的生活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新聞資訊,社會大眾深陷其中。但是,新聞媒介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我們掌握好尺度才能發揮其正面作用。當我們的社會進一步開放時,個人滋生拜金思想,組織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的現象便會出現,這一點新聞行業也無法自清。加之出于“信息即財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大眾對于新聞媒介的依賴度普遍上升,新聞媒介如果甩掉社會責任的擔子,其負面的社會影響無疑將會被放大。所以,除了新聞從業者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外,新聞媒介本身也要樹立客觀公正的行事作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推動新聞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新聞媒介時刻面臨著海量的新聞素材,從本質上說他扮演著這些真實事件和普通大眾之間新聞傳遞的角色,所以它對新聞素材具有選擇和解讀的雙重權利和義務,這也是他能控制社會輿論的根本原因。而伴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新聞媒介的觸角將更加強大。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對于大眾傳媒的日益強大深感擔憂,他們說 “大眾傳媒的兩面性決定了它的兩種發展道路,但是如果沒有某種約束力的話,它們將會成為世界新的公害”。

由于新聞行業的商業化運作越來越普遍,甚至出現了新聞媒介被商業綁架的可怕苗頭。例如各色休閑娛樂、房地產信息、飲食旅游等的新聞軟文,就是相關企業的廣告或是公關部門和媒體深入合作,將企業的宣傳信息交由記者簡單修改而成;為了吸引眼球,眾多媒體甚至會主動將影視訊息、文化動態、服裝展示一類的信息列為新聞素材。如果沒有某種約束力,長此以往,新聞媒介會徹底淪為商業工具,其對于社會輿論的客觀公正的引導作用也將喪失殆盡。

但中間者就是中間者,它無法替代社會大眾的真實感知。社會大眾也缺乏對于新聞媒介的約束力,自然也做不到如臂使指一般的支配傳媒,所以人們自己也十分清楚,新聞中的報道大多是離自己現實生活較遠的世界,類似虛擬世界。正是由于這種隔膜感,新聞媒介可以趁虛而入,對新聞素材可以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解讀,進而影響社會大眾的感知。所以,社會大眾的主觀意愿對媒體具體工作的影響微乎其微,許多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是存疑的,這取決于現實世界與新聞世界的中轉站也是把關人—新聞媒介的選擇。新聞媒介必然會遇到一個兩難選擇,即當媒介利益與公眾利益發生沖突時,新聞媒介自己該如何選擇。假使把關人傾向于自身利益,也就意味著新聞媒介可以為了一己私利對世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解讀,同樣意味著摒棄社會責任的新聞媒介可以綁架民眾的意愿為他人或是自己謀利。這種情況一旦成為現實,被譽為民眾了解現實世界的社會雷達的新聞媒介必將名譽掃地,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專家都是各自行業內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專業人士,他們的視角和看法相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更權威也更理性,對于新聞媒介的廣大受眾也能讓他們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葉障目,偏聽偏信。

當然了,媒介組織不是慈善組織,它也有營利的目的。為了營利,它也會有一般商業組織的經營共性,即低投入,高產出,經濟收益最大化。但媒介不同于一般商業組織,它可以將經濟利益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但絕不能將其作為最高標準。

廣告收入和商界贊助是新聞媒介最重要的經濟收益,它的運作方式就是利用新聞內容吸引受眾,再利用新聞受眾吸引廣告客戶。因此,如果新聞媒介以經濟利益為中心,那么為了最大化吸引受眾,新聞內容和形式就會以迎合受眾心理、迎合市場需求為主,它所代表的公正客觀自然會煙消云散,它所反映的現實世界也就無異于虛擬世界了。

新聞媒介最強大的地方在于,人們的行為會無意識的受到它們的影響,人們的思想也會潛移默化地被操縱。所以,新聞媒介除了主動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之外,還需要有第三方組織對它的“強權”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

首先,媒體要有自省自查的意識。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曾經就這一問題指出,媒體工作人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牢固樹立社會主人翁意識,自覺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規范,保證新聞內容真實可靠,新聞來源合乎法律要求。

其次,強化媒介法制建設。由于新聞媒介對社會輿論的巨大引導作用,所以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政府,不論哪一階級或是利益集團的代表,都不會對新聞媒介的存在置之不理。他們必然會要求新聞報道為統治階級和主流意識形態服務。但是這種要求是有限度的,一般都是通過立法或是直接由財政撥款等合法手段對壟斷性控制,切忌的是不能干涉新聞媒介作為輿論監督者和獨立法人地位所應享有的言論自由權。

進入現代社會的標志之一就是建設法治國家,實施依法治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于新聞媒介的態度都是明確而清晰的,那就是依法治理。在一般國家中,與新聞媒介有關的法律條文要么見諸于憲法要么有專門的新聞法之類的專門法律。而且,大多數國家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事關新聞的法律不論制定還是實施,準則只有一個—保護新聞自由,防止媒介權力濫用。在新聞立法這條路上,我們國家近些年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支持。當然這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加快步伐,盡早制定出專門的新聞法,將新聞媒介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再次,加強外部監督。外部監督主要是針對社會公眾和媒介的關系來說的。在這方面,媒介主要做一件事,主動走出封閉圈,保持開放性,讓普通大眾了解其采訪和報道的方式。而社會大眾要做的事就是主動走近新聞媒介,打破心中的神秘幻想。大眾要弄清楚新聞媒介怎樣才能保證新聞的客觀公正,對于新聞黑幕要有所了解。面對媒體拋棄社會責任、公然損害集體權益的惡劣行徑,大眾也要挺身而出,主動揭發舉報。

最后,讓批評的聲音有處可發。行業專家的批評的理論指導有助于新聞媒介更好的完善自己。在政府管理和法律監督之外,還存在著某些行政或是法律手段難以發揮作用的領域,所以批評可以作為監督和制約新聞媒介的第三種武器。專家都是各自行業內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專業人士,他們的視角和看法相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更權威也更理性,對于新聞媒介的廣大受眾也能讓他們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葉障目,偏聽偏信。

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服務性的行業,它的運營好壞與全體社會成員都息息相關,所以它不能獨立于社會之外,在監督社會這項全民性的活動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誰都應該擁有監督社會和被社會監督的權利與義務。言而總之,新聞媒介需要打破固有的輿論強權,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新聞自由才真正實現。

猜你喜歡
新聞媒介媒介大眾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大眾ID.4
上汽大眾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書,最優雅的媒介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的新聞媒體傳播管理研究
轉型期我國新聞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