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牛出血性腸炎

2015-08-15 00:45姚錦崗
畜牧獸醫雜志 2015年6期
關鍵詞:排糞草料出血性

姚錦崗

(通渭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甘肅 通渭743300)

牛出血性腸炎,又稱急性出血性腸炎或便血,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排出的糞便中帶有血液或血凝塊為特征,中獸醫稱之為“腸黃”,是由于致病因素傷及胃腸,以致于引起脾胃失調、運化失職、升降失調、清濁不分,濕熱料毒積于胃腸而釀成。該病在獸醫臨床上較為多見,主要發生于犢牛和1~3歲青年牛,多發生于春季,死亡率較高。嚴重影響著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治療時應根據病程發展程度擬方施治,緊扣病理發生時機,否則常導致病牛死亡或延長治療時間,給養牛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 病因

主要原因是飼料加工粗放,混雜泥沙或采食了變質腐敗和發酵的草料,飼草不潔,寒夜露宿,風寒內侵,導致寒濕傷脾,引起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胃腸蠕動無力,氣血淤滯,從而導致便血。

1.1 因飼養管理不當引起,如草料質量不良、加工調制不當、草料驟變等。

1.2 營養不良、過度使役等因素降低畜體抵抗力,使胃腸屏障機能減弱,腐生于胃腸道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等毒力增強而致病。

1.3 風寒感冒、惡性卡他熱、炭疽、牛出敗等傳染病及維生素缺乏病、中毒性疾病、寄生蟲病等也可繼發本病。冬季發病的牛形似“冬痢”,可能是空腸弧菌和霉菌協同作用所致。

2 臨床癥狀

病初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反芻減退,瘤胃蠕動減弱,拱腹,毛豎立,鼻鏡干燥,口含粘唾,喜臥,排糞困難,常作排糞姿勢,用力努責,里急后重,有的肛門口多開,排少量混血的稀糞(糞便中帶有血液或血凝塊)。隨病情增重,體溫升至39.5℃~40.5℃,心跳增數至60~72次/min,呼吸為24~40次/min,重病患畜,上述諸癥重劇,眼球凹陷,反芻停止,臥地不起。

3 治療

3.1 西醫采取抗菌消炎、止瀉、強心補液等原則進行治療。

3.2 中醫治療,初期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后期以清熱燥濕、補中益氣、調理脾胃為主。

4 典型病例

4.1 2014年10月4日,馬營鎮雙井村雙井社邱某求診:其飼養的1頭成年母牛拉稀數日,曾經請過幾位獸醫打針、輸液、灌藥,都未見好轉。經查:患牛精神不振,厭食,消瘦,毛焦肷吊,嚴重下痢,糞便呈糊狀,帶血,色暗,惡臭,附有粘液;鼻流少許清涕,尿少而濁,體溫39.2 ℃,眼結膜潮紅。根據臨床癥狀診斷為出血性胃腸炎。

處方:(1)0.9%氯化鈉500mL+慶大毒素針劑40mL(160 萬 單 位);(2)5%葡 萄 糖500 mL +VC40mL,每日一次,連用3d。(3)白頭翁40g,當歸35g,白芍35g,木香20g,厚樸20g,槐花30g,地榆20g,甘草20g,煎湯灌服,每日1劑,連用3d。3d后,病牛精神好轉,下痢停止,但食欲不佳。處方:黃芪35g,黨參35g,白術20g,炙甘草25g,當歸20g,陳皮15g,升麻15g,柴胡20g,生姜10片,大棗10枚。每日1劑,連用3d后痊愈。

4.2 平襄鎮宋堡村張某的一頭2~3歲公牛,2014年7月15日生病,檢查: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可視粘膜略顯黃染,口臭,被毛豎立,鼻鏡干燥,喜臥,反芻減退,瘤胃蠕動減弱,里急后重,拉稀便,糞便惡臭且帶血和粘膜。

處方:(1)慶大毒素針劑40mL(160萬單位)+安痛定針20mL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d;(2)痢菌凈針20mL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d;(3)白頭翁湯,每日1劑,連用3d,3d后痊愈。

5 體會

牛出血性腸炎,中獸醫稱為腸癀,初期邪毒勝,治療以清熱解毒,瀉下為主,后期正邪兩虛,治療以補中益氣,健脾開胃為主。

猜你喜歡
排糞草料出血性
PAI-1基因多態性與缺血性腦卒中rt-PA靜脈溶栓后出血性轉化和血管再閉塞的相關性
探討磁共振增強減影技術在顱腦出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冬季養羊這樣儲存草料
排糞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現狀
lndividu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adult testicular hydrocele:A pilot study
MRI動態排糞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診斷中的應用
養牛之道
院前嚴重創傷出血性休克患者兩種液體復蘇分析
20例便秘患者動態排糞造影的分析
經血管介入治療出血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