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恩格斯人學批判視閾下的經濟學理論原相——以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和 《英國狀況:十八世紀》為例

2015-08-15 00:51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私有制恩格斯資本主義

唐 永

(南京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江蘇 南京 210003)

恩格斯一直以馬克思的 “秘書”、 “投資人”、“出版商”等形象面世。學界長期將恩格斯與馬克思合體,將兩人的思想簡單地劃等號或者混為一談,而馬恩思想的異質性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個學術 “禁區”。 “自盧卡奇在 《歷史和階級意識》中批評恩格斯的哲學觀點以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的關系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與研究的焦點之一?!保?]28“對立論”、 “一致論”、 “差異論”、 “分工論”、 “修正論”、“誤解論”等觀點彼此論爭,并逐漸為國內學界廣泛關注?;厮蓠R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經典文本,二者理論原生形態的邏輯起點呈現出巨大的異質性,并最終殊途同歸。前者以在巴黎主編《萊茵報》為革命據點,采用哲學推演的方式展開形而上的哲學批判,進而過渡到法哲學批判,并最終轉入政治經濟學領域;后者以在曼切斯特興辦工廠為社會病理觀察的場域,憑借經驗事實擺脫了宗教迷霧和唯心主義,逐步深化形而下的經濟學研究。梅林在 《馬克思傳》中談到:“恩格斯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對馬克思的啟發很大,幫助他克服了對資產階級社會、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的還有些抽象的理解,使他認識到必須從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矛盾性來批判這一制度?!保?]124可見,這一時期恩格斯起了引領、觸發馬克思關注經濟學領域的作用,“給馬克思抽象的蒼白的無產階級形象增添了血肉”,促成了哲學轉向政治經濟學的過渡文本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寫作?;诖?,本文以被馬克思稱為 “天才大綱”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以下簡稱 《大綱》)的文本解讀為切入口,旁及同一時期的 《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以下簡稱 《十八世紀》),主要圍繞恩格斯揭露的私有制規律和經濟悖論問題,重點關注他對國民經濟學和工業資本主義的批判分析,探討青年恩格斯人學批判視閾下的經濟學理論原相及其對青年馬克思的影響,以及他在批判別人和批判社會中展現的唯物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立場確立的過程。

一、人與人關系的利益化

人作為構成社會最基本的因子,不僅人本身是社會的產物與映現,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社會關系的產物與映現。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商業資本的運作中由手工工場中走出,通過不斷蠶食舊有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和人倫關系,逐漸擴展為支配整個社會的物質關系。商業這個 “合法的欺詐”將 “卑鄙的貪婪的”和 “無人性和充滿敵意的本質”[3]61掩飾在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充當了資本家刺入封建社會腹中的利劍的歷史角色?!叭魏我淮钨I賣中,兩個人總是以絕對對立的利益相對抗;這種沖突帶有勢不兩立的性質,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另一個人的意圖,知道另一個人的意圖是和自己的意圖相反的。因此,商業所產生的第一個后果是:一方面互不信任,另一方面為這種互不信任辯護,采取不道德的手段來達到不道德的目的”。[3]61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互助型靜態社會結構被以利益關系為紐帶的競爭型動態社會結構肢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個人要生存發展,必然向他人索取、掠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由橫向的共贏轉化為縱向的對立。

隨著資本主義由重商主義階段過渡到自由主義階段,資本家運用工廠制度助他們一臂之力,進一步蠶食傳統的生產關系。在 《十八世紀》中,恩格斯著重分析了工廠制度的產生得益于生產技術的革新,主要體現在一系列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發明蜂擁迭起。工廠制度在此基礎上得以建立,并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然而,本屬于全人類共同財富的生產技術的成果卻被少數人攫取,“共同利益的最后痕跡,即家庭的財產共有被工廠制度破壞,至少在這里,在英國已處在瓦解的過程中”。[3]63血緣關系被金錢關系置換,甚至牢固的親子關系也必須以金錢為價值尺度、為媒介。本該上學的兒童只要能夠勞動便被趕進工廠,靠自己的工錢過活;而昔日溫暖的家也已變成臨時的 “寄宿處”,夫婦也變成了房東。在社會結構層面,隨著工廠制度的推廣,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狀態完全被異化,他人成了與個人對立的事實存在,成了利益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封建地主與農民之間的二項對立結構也最終被三角架結構所取代,也就是土地、資本和勞動分別的代言人土地占有者、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對立。

最后,生產技術、科學以及作為它們的物化產物的機器則主要是通過推動工業革命,推動人與人關系的利益化,強化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工人階級剝削的剛性原則。這種技術、科學上的革新,原動力在于資本家貪婪的本性,在于他們對剩余價值擴大化孜孜不倦的追求。雖然剛開始資本家 “不懂得估算這些事,科學的進步在他那里不算數”[3]67,但是瓦特的蒸汽機等一系列發明給社會生產爆發出的驚人生長力,讓他們短視的眼睛不得不為之注目,并迅速接受了這份 “豪禮”。在這之前,科學技術必須首先征服工人,把他們唯一獲取生活資料的資本——勞動——價值貶低,而這主要是通過引入機器來刺激勞動生產率而實現的。在一定數量的資本中,資本家對技術的投入越大,他們投到工人工資上的份額就相對減少,工人在勞動后的利益分配中僧多粥少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與相對份額下降常常伴隨的是絕對值的變小。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高效率的機器把很多低效率的工人趕出工廠。面對 “一群尋求工作的過剩競爭者在等待著”[3]61,工人不得不把其他工人看成競爭對手,由此被壓迫、被剝削的同志關系被激烈的競爭關系取代。結果是“部分工人突然被剝奪生存資料,而另一半工人的工資被降低”[3]85。這種工人之間的競爭,“破壞了工人對廠主的反抗,摧毀了勞動在仍然堅持與資本作力量懸殊的斗爭時的最后一點力量”[3]85,一盤散沙的工人階級無力形成強大的聯合陣營反抗資產階級的剝削,要么在越來越艱苦的生存境遇中忍氣吞聲,要么將批判的怒火轉嫁到無辜的機器身上。

跟著商業一同到來的資本主義,終于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逐漸撕毀了當初溫情脈脈的 “羊皮”,露出了反人性的貪婪狼性,即 “表面上承認理性從而使非理性真正達到頂點”[3]94。每個人都成了紅眼的惡魔,不顧一切地 “雙手抱住自己珍愛的錢袋,懷著忌妒心和猜疑心注視著自己的鄰居”[3]56,千方百計地想從別人那里豪奪。每個人都被 “隔離在他自己的粗陋的孤立狀態中,又因為每個人和他周圍的人有同樣的利益,所以土地占有者敵視土地占有者,資本家敵視資本家,工人敵視工人。在相同利益的敵對狀態中,正是由于利益的相同,人類目前狀態的不道德已經到達極點,而這個極點就是競爭”。[3]72中世紀被封建教權和王權捆綁在一起的教民和臣民終究被利益的炮彈打得零零碎碎,成為一個個孤獨的原子,直面資本主義這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而人類的再次聯合,正如廢除封建制度的政治改革所宣稱的那樣, “不應該再通過強制即政治的手段來實現,而應該通過利益即社會的手段來實現”[3]94。

二、競爭關系的核輻射力

青年恩格斯思想的成熟性主要體現在引入了核心范疇——競爭,并用之統領所有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和國民經濟學的范疇和規律。這使他能夠超越國民經濟學的對立思維,從而真正將資本主義社會看成相互作用、不斷變動的利益場域。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規律的分析,恩格斯覺察到了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并將所有罪惡的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私有制,這為他以后和馬克思思想的 “會師”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學基石。而這一時期他沾染的費爾巴哈式人本學唯物主義哲學話語的共產主義論述,也影響了青年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的論證邏輯,這反映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多種話語體系互相較量與滲透的文本結構之中。

競爭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首先表現在它對經濟學家眼中決定商品生產費用的三要素資本、土地和勞動的 “定價”,進而決定了三種要素的整合與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而在國民經濟學家銳利的眼睛中, “恰恰是競爭關系被撇在一邊”[3]72。他們把資本、土地和勞動的價值關系看成其自身的屬性,絲毫沒察覺這個關系只是人與人之間特定關系的物化產物,看不到生產費用一開始就被競爭所 “歪曲”。于是,麥克洛赫斷言 “物品的抽象價值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3]64,李嘉圖說 “地租是付租金的土地的收入和值得費力耕種的最壞的土地的收入之間的差額”[3]68,薩伊的學說認為“物品的效用是一種純主觀的根本不能確定的東西”。[3]65恩格斯從抽象的物化關系中抽出本源的社會關系,用 “競爭”將自然和人這兩個生產要素聯合起來,批判了 “靠對立活命”的經濟學家的觀點。他把國民經濟學家的 “雙重價值”(抽象價值和交換價值)置換成 “價值”和 “價格”,指出“抽象價值以及抽象價值由生產費用決定的說法,恰恰都只是抽象的非實在的東西”[3]64,只有建立在競爭的基礎上,生產費用才能擺脫純主觀的藩籬而擁有客觀尺度。同樣,資本、土地和勞動,都必須把自己的自然屬性放在競爭的天平上以決定自身在生產過程中的身價,即 “地租包含著競爭,資本的利潤只是由競爭決定的,至于工資的情況怎樣,我們立刻就會看見”[3]71。

競爭將資本、土地和勞動等納入其統治范圍的同時,也把能動的人收歸自己的掌控之中。它不容許人們以自然血緣聯系為基本紐帶的聯合,慫恿他們體內被抑制的 “自私自利”、 “貪婪”、“忌妒”的獸性突破道德的禁錮,使人們在利益角逐中不自覺地忠誠于競爭規律的統治,最終每一個人都被隔離在自己粗陋的孤立狀態之中。在競爭的扭曲統治下, “商業是合法的欺詐”。而由于共同的利益訴求, “土地占有者敵視土地占有者,資本家敵視資本家,工人敵視工人”[3]61。在競爭的巨大漩渦中,每個人都成了唯利是圖的投機家,而這種社會的后果,必然是壟斷的產生,并與競爭相互制衡;同時,瘋狂的生產也成了資本家牟取暴利的必然選擇,也因此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無法根除的痼疾。

在這種社會中,一方面是資本家盲目地迫使工人加班加點趕制商品,是一種 “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憑偶然性擺布”的生產;一方面是被沉重剝削的工人階級的實際購買力并沒有提高,貪婪的資本家無償地掠奪了他們所有的勞動價值,只留給他們僅夠養活自己的工資。正如恩格斯透析的那樣,“競爭的規律是:需求和供給始終力圖互相適應,而正因為如此,從未有過互相適應。雙方又重新脫節并轉化為尖銳的對立”[3]73-74。在生產力和消費力之間的永恒波動之中,是整個利益鏈條的永恒波動。這種對立和波動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像彗星一樣定期再現”,其 “造成的不幸和不道德比大瘟疫還大”[3]74。而這并不以資本家的美好期許和他們的御用理論家的 “粉飾哲學”而改變。在席卷一切的經濟危機面前,不管是資本家還是勞動工人都不能幸免。一方面是過剩的社會生產力導致的浪費,找不到買主的商品只能堆積庫房或傾倒海洋;另一方面是工人由于過剩而餓死。正是這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成了暴露資本主義根本矛盾的窗口。

在這場殘忍的游戲中,資本集中是必然趨勢,壟斷是必然結果?!拜^強的工人把較弱的工人,較大的資本把較小的資本,較大的土地占有把較小的土地占有從市場上排擠出去”[3]83。社會的絕對財富在瘋狂堆積,而社會的相對貧困也在急劇增長,因為資本家永遠都是拿的大頭,而辛辛苦苦的工人得到的卻少之又少。同時,中間階級越來越多地被競爭擊垮而降格到底層社會的悲慘境地之中,社會經濟的霸權和政治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財團手中。與他們 “腦滿腸肥”的形象構成鮮明對比的,是日益壯大的社會底層和他們枯瘦如柴的形象。在這利益兩級力量懸殊的博弈中, “世界日益分化為百萬富翁和窮光蛋”[3]84。不過,壟斷也不是只有消極意義,對諸如貨幣等的國家壟斷也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競爭的輻射帶動作用,資本主義將資本、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緊緊地串聯起來,置于隱性的經濟規律的支配之下。恩格斯暴露了國民經濟學家那種非批判的方法論前提,“以私有制為基礎批判性地分析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歷史和基本范疇,考察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現象”[4]696-697,在揭示資本主義運行規律的同時將其推演至極端,暴露出生產力巨大發展背后的巨大悖論,進而批判了以國民經濟學為理論依據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不合理性,并闡明只有等 “全面變革社會關系、使對立的利益融合、使私有制歸于消滅”[3]84,社會悖論才能真正解決。這里,也透露了恩格斯社會分析中滲透的人本學因子,雖然較之青年馬克思程度較輕,但都呈現出用 “應然”的理想取代 “實然”的現實的傾向。

三、對國民經濟學的辯證超越

國民經濟學作為發財致富的科學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將資本拉入經濟運轉周期之中,在流動中實現更高效的 “繁殖”。與重商主義赤裸裸的無人性相比,在友善和團結的面具下,國民經濟學家的確曾引領過各國資本家在自由貿易中撈得巨大的財富,但是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的血腥本質和不道德。為了替自己的 “雇傭老板”粉飾,國民經濟學家不得不求助于偽善和詭辯,甚至前后齟齬?!洞缶V》中恩格斯把純粹人的、普遍的基礎而不是私有制作為批判的前提,以他年輕而銳利的筆鋒直刺國民經濟學理論的漏洞,進而奠定了自身經濟學理論的原初形態。

第一,對立思維的辯證克服。張一兵教授指出,“由于恩格斯此時手中持有的是一種以現實總體統一性為邏輯尺度的辯證具體,所以在他眼里,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都是戴著 ‘運用對立性’有色眼鏡的虛假抽象者”。[5]12恩格斯承認雖然國民經濟相對于重商主義理論已經 “前進了半步”,但是導源于當時的抽象唯物主義與抽象的唯靈論之間的哲學對立、共和國和君主國之間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契約與神權之間的人神對立等二元對立的世界,國民經濟學家難以克服時代強加給它的對立思維。恩格斯摒棄了對立思維,運用辯證法將物品的價值看成是生產費用和效用聯合作用的產物,而不是單向度強調其中一方而忽視另一方。這種大綜合的辯證方法,也體現在他將資本主義生產的三大物質基礎——資本、地租和勞動納入關系態的視野中進行考察,如他認為地租是土地的收獲量即自然方面 (這方面又包括自然肥力和人的耕作及改良土壤所耗費的勞動)和人的方面即競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里,不再是兩個因素之間簡單的力量對抗,而是二元動態對立基礎上的辯證統一。在隨后的 《十八世紀》中,恩格斯堅持辯證思維,認為正是因為英國人民族特性是由德國人的唯靈和法國人的唯物的混合,最終讓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德國或法國。

第二,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律,質疑私有制存在的合理性,進而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暫時性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恩格斯將國民經濟學的基本范疇納入到私有制這張巨大的經濟運作流程圖中進行考察,透析了資本主義處處存在緊張的對立關系的事實,初步揭示了對立現象背后的現實經濟聯系。恩格斯對私有制規律最具理論價值的發現在于將商品的價格(交換價值)看成是生產費用和競爭相互作用的結果,進而將生產費用細化為三個影響因素,即生產原材料所必需的地租,資本及其利益,生產和加工所需要的勞動報酬,并進一步將之歸為客觀的自然和主觀的人。在主觀的人的方面,他將活的思想與固化了的科學等精神要素引入勞動的范疇之中。在 《十八世紀》中,一個中心議題就是科學之于經濟飛速發展的突出意義,工業革命“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動力”。其次,恩格斯考察了私有制下作為財富的源泉的勞動的裂變過程。私有制直接導致本來是統一的自然方面和人的方面的對立,人通過勞動積累產生了資本,資本作為勞動的結果卻逐漸將勞動奴役,靠工人養活的資本家將工人奴役。資本被少數資本家控制,并繼續投于生產中產生利潤,利潤在不勞動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值產生利息。再次,恩格斯闡明了供給和需求之間的永恒波動必然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革命規律。在競爭導致的經濟無政府狀態下,供求始終試圖相互適應卻從未相互適應,國民經濟學家天真地用市場的調節來證明 “生產永遠不會過多”[6]97,而現實卻回饋以像彗星一樣定期出現的經濟危機。在這一過程中,競爭關系的真諦——消費力對生產力的關系也清楚地顯露出來。最后,恩格斯將資本主義所有矛盾的解決都歸于私有制的廢除。他指出,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徹底解除資本與資本、勞動與勞動、土地占有與土地占有之間激烈的競爭關系;才能使資本回歸到與勞動最初的統一體之中;才能讓工人被強迫讓渡的工資真正回到工人的手里,……而搗毀私有制的重任,必然落在辛苦地生產卻被剝奪大多數勞動成果的工人階級身上。不過,也應看到,受理論視野的局限,此時的恩格斯尚對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等理論的價值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矛盾缺乏洞悉,只能更多地 “從私有制基礎上的競爭導致的后果這些現象層面上的沖突入手來論證消滅私有制的 ‘社會革命’”。[7]6

這些分析過程和結論的得出都是 “從經驗和確鑿可靠的事實出發”,建立在扎實的實證研究基礎之上??梢娪兴固氐慕洑v對恩格斯的影響不同一般,他自己就曾說:“我在曼徹斯特時異常清晰地觀察到,迄今為止在歷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極小作用的經濟事實,至少在現代世界中是一個決定性的歷史力量;這些經濟事實形成了現代階級對立所由產生的基礎,這些階級對立,在它們因大工業而得到充分發展的國家里,因而特別是在英國,又是政黨形成的基礎,黨派斗爭的基礎,因而也是全部政治歷史的基礎”[8]247。這一認識的飛躍,“為恩格斯提供了對工業資本主義認識的歷史原型”[7]1,也呈現了恩格斯早期人學批判視閾下基于經濟學分析之上的共產主義思想的理論原相。雖然其中有一些思想尚屬于經濟學的外圍研究而缺乏進一步的理論深入,且存在對國民經濟學 “勞動價值論”等的認識“盲區”,但無疑兩文本對青年馬克思有過重要的啟發作用,促使他更快地從抽象的哲學王國著陸于現實的政治經濟學世界,進而洞悉現實邏輯背后的規律本質。對比同一時期馬克思的著述,不難得出結論:雖然在哲學批判方面馬克思無疑更超前,但是 “恩格斯對政治經濟學文獻的熟悉及展現的分析專長遠遠超出了當時馬克思所達到的程度”[4]85,是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給予者;而馬克思本人也承認當時 “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9]410,是理論的承受者。

[1]宮敬才,李江舟.青年恩格斯對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的影響[J].河北學刊,2011 (6).

[2]弗·梅林.馬克思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魯克儉.國外學者論青年馬克思與青年恩格斯的學術關系[J].教學與研究,2006 (8).

[5]張一兵.政治經濟學邏輯中的政治哲學顛覆[J].求實,1998 (6).

[6]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第1卷 [M].愛丁堡版,1828.

[7]張一兵,周嘉昕.青年恩格斯在現實中探索資本主義的理論邏輯[J].湖南社會科學,2008 (3).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猜你喜歡
私有制恩格斯資本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變遷的探究
從“消滅私有制”看私有財產的是與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堅持
恩格斯的專偶制思想——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有感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