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如何培養高校學報編輯的法律意識

2015-08-15 00:45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61050019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法律意識學報稿件

文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 61050019)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依法治國就是對社會的各個階層進行法律意識培育,讓其走法制化道路。高校學報是學術期刊中的一種,是國家科研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科技創新,繁榮學術研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學報作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是高校的二級單位,不是獨立的法人單位,不能承擔獨立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因此學報的主管單位高校對學報主要考核的是“質量關”和“政治關”,重點關注的是刊物的影響因子,是否能被著名的數據庫收錄,是否出現政治錯誤,而學報的“法律關”往往被忽略。但學報是高校學術研究的展示舞臺,學報編輯作為人類社會精神產品的傳播者,除了應當具有專業素質外,更應該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質?,F階段,我國專門針對學報編輯的法律法規比較少,大多數對學報編輯工作有指導意義的法律規定只能是在相關的法律中尋找。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依法治國路線圖將更加清晰。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培育學報編輯法律意識,在辦刊工作中不斷提升其學法、守法、敬法、用法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律法規維護作者和編輯部權益,是一個刊物能夠存在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高校學報編輯應具備的法律意識

高校學報編輯是社會精神產品的具體從事者,也是學術期刊的最終完成者,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到學術期刊的內容、地位、口碑甚至存亡,所以提高高校學報編輯的法律意識無論是對高校、對期刊,還是對整個社會的學術水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作為一個高校學報編輯在工作中首先應該具備責任意識、誠信意識、保密意識,才能在工作中培育法律意識。

1.責任意識。高校學報被認為是學術研究的展示舞臺。這就要求學報編輯除了有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還必須對社會的學術發展負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從作者的利益出發,著眼大局,通過學報推廣、展示最前沿科學技術。學報編輯工作中,最主要、最關鍵的是堅持對稿件實行嚴格的“三審”制度。建國初期,國家出版總署就明確提出,在出版工作中必須嚴格實行三審制度,這就從根本制度上明確制定了審選稿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2009年,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在制訂的 《期刊編輯出版流程》中規定:“審稿是編輯流程的中心工作?;疽罂梢愿爬槿齻€審級……三個審級是初審、復審、終審?!保?]明確了稿件的審查必須實行三審制度?!吨贫取芬幎?,高校編輯只有初審、復審和終審這三道程序后,才能作出是否采用的決定。三審過程中編輯是否具有責任意識,是否客觀、公正選稿,直接影響學報的質量。

2.保密意識。21世紀,國家之間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以科技創新為主,科技信息的作用越來越突顯,科技保密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國報刊的保密意識不容樂觀。國家科委在1982年曾經詳細統計過,我國的發明項目半數以上已在報刊上公布了其詳細內容,出現了大量泄密情況。據報道,期刊、書籍、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是國際情報人員搜集情報的主要來源,獲取的情報約50%是來自大眾媒體,而直接由情報人員提供的只有15%[3]。1994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關于防止在出版物中泄露國家秘密的通知》[4]。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出版管理條例》也對出版物禁止泄露國家秘密作出過相關規定。學報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是他國獲取情報的重要來源。如果學報編輯對來稿中涉及的科技數據不敏感,沒有保密意識,隨意泄露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重要數據,將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編輯只有自身樹立保密意識,才能做好科技的守門人,為國家的經濟、國防安全出份力[5]。

3.誠信意識。目前,誠信問題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已經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現象處處可見,有的作者,為了申請項目而剽取他人的學術成果;有的作者,在攻讀學位時,不能潛心研究學問,偽造數據,蒙混過關;有的作者為職稱或仕途,請槍手代寫文章。這些抄襲、拼湊來的垃圾文章,嚴重影響學報的學術質量,學報編輯作為學術期刊的守門人,應該切實承擔起刊物質量的把關工作。2010年2月26日,我國對《著作權法》又重新作出修訂,作品無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根據民法通則,著作人依法享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6]。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著作權人依法享有四項人身權,即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兩項財產權,即使用權、獲酬權。學報是體現科研成果、學術水平以及專家科學誠信的學術性刊物。高校學報編輯就應該具有誠信意識,作為學報出版發行的直接責任人,學報編輯每一個工作環節當中,應該恪守學術誠信,成為學術誠信的帶頭人、示范者,只有這樣學報的學術質量才能得以保證。

二、學報編輯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分析

高校編輯法律意識缺乏產生的原因相當復雜,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有編輯自身、學報編輯部內部管理、國家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原因。

1.編輯層面——自身素質不高。一是部分學報編輯不懂法,對于應該掌握的法律規范不甚了解,在編輯過程中,對文字使用規范、署名、引用參考文獻等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降低了編輯標準;二是部分學報編輯對相關領域缺乏專業素養,不了解國際最新動態,對文稿中涉及的科技成果的先進性和獨有性缺乏正確認識,認為“文責自負”,既然作者在文稿愿意公布試驗內容、方法甚至核心數據,編輯就無須保密。這些認識上的誤區,無意間導致國家機密,泄露核心技術在學報中毫無保留地全部刊出,成為國際共享的成果;三是部分編輯違背職業道德,對“人情稿”、“關系稿”把關不嚴,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某些文章特別開“綠燈”,降低了用稿標準;四是部分學報編輯謀取個人利益,利用工作的便利,冒名發表他人文章,抄襲、剽竊他人的作品;五是部分編輯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強烈的責任心,對作者違法行為給學報造成的經濟或名譽上的損失,不及時通知部門管理者,聽之任之,使違規者逃脫了懲罰。

2.學報編輯部方面——管理的失范。一是“三審”制度流于形式。目前,盡管國家對審稿制度出臺了嚴格的規定,規定每個學報都實行“三審”制度。但在執行時,出現許多問題,如為了保證審稿質量,學報編輯部聘請的專家基本上是某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在其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和研究任務后,兼職到學報承擔審稿工作。審讀文章,作出客觀評價,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常常耗費專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報編輯部能提給專家的審稿費比較低。所以審稿專家常常推脫或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審稿;另外,學報編輯部審稿流程中雖然采用的是匿名審稿,但是高校學報不是大眾刊物,在一定的學科領域會有一些相對固定的審稿專家和作者,大家對彼此的研究方向和寫作風格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審稿時,由于個人情感的存在,不能客觀、公正地審稿,導致“人情稿、關系稿”時有發生。二是爭奪優質稿源。有些學報編輯部為迅速提升刊物的影響因子,提出一些約優質稿件的獎勵方案,管理者希望利用各種人脈想方設法爭奪優質稿源。一旦約到名家的文章,除了簡化審稿流程,有時會設專欄刊出,還要付給高額的稿酬。這些舉措雖然短期來說可以約到一些好稿件,但長期以往,最后演變為對專家、學者稿件的爭奪之戰。然而優質文章是有限的,專家往往會臨時拼湊或讓學生代寫一些文章,這就導致稿件魚目混珠,以次充好,讓審稿制度形同虛設。

3.社會層面——法律法規不完善。近年來國家針對出版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規范,但是缺乏直接針對高校學報的相關法規,而學報由教育部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齊抓共管,有著多種評價標準和考核規定,不少規范概念模糊,缺少行之有效具體措施。因此,司法機關在執行時會流于形式難于執法。另外,現在國內外學術不端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人認為學術造假、論文抄襲是學術道德缺失,不算違法,道德譴責一下就行了,這種思想甚至在科研工作者、大學教授、政府高官中蔓延。如一貫以學術嚴謹著稱的德國近幾年也曝出多起學術腐敗和學術造假事件,因論文抄襲而被取消博士頭銜的德國前教育與科研部部長沙萬,也因學術不端辭去了官職。他博士論文的50%以上部分都是抄襲的,并且沒有注明出處,嚴重超出了學術允許的范圍。面對公眾的質疑和責問,沙萬雖然承認是由于疏忽大意才造成當年博士論文的失誤,但堅決否認自己是剽竊行為。

三、培育學報編輯法律意識的措施

針對以上學報編輯缺乏法律意識的原因分析,結合實際的編輯工作經驗,提出通過編輯自身、學報編輯部、國家等三個層面來培育學報編輯法律意識。

1.提高專業知識,加強法律修養。編輯自身需要提高專業知識,加強法律修養。這是是培育編輯法律意識的重要措施。首先,一名合格的學報編輯應有較強的專業知識?,F在高校對學報編輯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編輯中的大多數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學報編輯除了做好編輯工作外,還要主動承擔相關專業的科研項目,撰寫高級別的學術文章,成為一名研究型編輯。只有這樣,才會去閱讀大量學術文章,才能做到對相關學術研究的內在規律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國際最新研究動態及成果,才能在編輯工作中提高識別保密稿件和非保密稿件的能力,判斷稿件中哪些內容和數據需要保密,才能敏銳挑選到高水平、高質量的稿件,才能對抄襲、剽竊的稿件,有正確的判斷。其次,學報編輯加強自身法律修養。這要求學報編輯注重法律、法規的學習。一名合格的學報編輯不僅精通國內的法律法規,如《期刊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等,還要了解國際公約,如《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同時對這些法律、法規的最新修訂內容,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只有讓這些法律知識內化于心,才能運用好。

2.規范出版流程,嚴格審稿制度。學報編輯部要規范編輯出版流程,嚴格執行三審制度。學報編輯部應加強對內部編輯人員和外審專家的管理,規范工作流程,這對提高學報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學報編輯部在日常工作中應多重視編輯的法律教育,培養編輯法律意識。但是編輯要對所有來稿都作出合適的評價,確實是一件困難事,這就要求學報重視編輯的法律繼續教育,讓編輯按期參加一些由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舉辦的各類關于出版行業的法律知識培訓班,強化編輯的法律水平,鼓勵他們除了關注相關專業的學習外,能更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出版業的有序發展。(2)加強對審稿專家的管理。首先,在外審階段,除了采用匿名審稿制外,還要對外審專家采用二審制。二審制的優點就是可以綜合兩名外審稿專家的意見,幫助克服審稿專家的個人偏見,盡力做到相對公平。其次,學報編輯部應擴大外審專家信息數據庫。學報在建立外審專家的信息數據庫時,應該多關心相關學術領域能發表高級別文章的作者群,在其中挑選一些審稿專家,特別是已取得顯著成績的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再次,學報編輯部應在外審專家信息數據庫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系統,做到及時對信息數據庫中的外審專家進行綜合評價,如審稿數量、審回時間、審稿質量的優劣等,只有這樣才能對每個外審專家的工作進行一個科學的、系統的評定,從而篩選出適合本學報的外審專家。

3.完善法律法規,樹立法制觀念。國家完善編輯法律法規,全民樹立法制觀念,是保證出版業可持續發展重要的舉措。首先,國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獨立的、科學的法律法規,并對違法行為的法律定性,具體會得到何種處罰,都做出詳細的規定。2014年4月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規定:學術期刊出版單位要建立完善內部編輯審稿制度、編委會制度和同行評議制度等質量保障機制;認真做好選題策劃、稿件組織工作,科學評估稿件的學術水平、創新成果及發表價值,確保出版質量;注重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建設,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禁止由其他單位和個人代理發表論文,杜絕刊發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文章。其次,國家可以要求高校和科技單位建設學術道德委員會,根據單位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制定具體的可行的處罰制度,讓每個科研人員都具有法律意識,在進行科學研究時,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讓科研風氣建設制度化、長期化、規范化,只有這樣學報編輯才能工作中真正做到維護編輯部、作者的權益。

[1]黃昭艷.高校學報特色欄目創新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29(06).

[2]邵海.論法學期刊適用同行審稿制度的“是”與“非”[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15(04).

[3]李玉坤,李遠星,姚遵恩.網絡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意識研究[J].編輯之窗,2010(01).

[4]張積玉.編輯規范綜論[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5).

[5]陶范.論科技編輯的保密意識[J].編輯學報,2006,18(01).

[6]尹瑾.論學報編輯的法律意識[J].公安大學學報,2000(06).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學報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致敬學報40年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論公民法律意識對糾紛解決策略選擇的影響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有關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特點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