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樹理:游走于文學與政治之間

2015-09-15 14:45張雯雯王春林
揚子江評論 2015年4期
關鍵詞:趙樹理傳記斗爭

張雯雯+王春林

由于筆者長期從事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而且也曾經先后撰寫過若干篇關于作家趙樹理的研究文字的緣故,對于趙樹理的研究現狀可謂有著較為充分的了解。日前,筆者有幸邂逅了知名傳記文學作家陳為人的一部題名為“插錯‘搭子的一張牌——重新解讀趙樹理”的長篇傳記。在認真地讀過陳為人這部重新解讀趙樹理的傳記之后,我個人一種清晰的感覺判斷是,雖然此前國內已經相繼有多部趙樹理的傳記問世,但在這所有的傳記作品中,迄今最真實、最具思想啟示性、最具理性思考深度的,恐怕確實非陳為人的這一部長篇傳記莫屬。就我個人有限的閱讀視野,不僅僅是關于趙樹理的傳記寫作,即使是包括那些關于其他傳主的傳記寫作在內,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從傳主的出生、成長,一直寫到他的去世為止。與這樣一種常規意義上的傳記寫作相比較,陳為人的傳記寫作顯然有著自身突出的特色。這個鮮明的特色,就是一種“問題意識”的強烈凸顯。如果說一般意義上的傳記,作者只是滿足于把傳主的生平事跡盡可能真實地傳達給讀者的話,那么,陳為人的傳記寫作就總是試圖通過傳主的生平事跡來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并嘗試著給出自己認真思考過之后的答案。這樣一來,陳為人的傳記寫作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結構特色。那就是,他不僅不會平鋪直敘地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傳主的生平事跡,而且還會反過來圍繞自己所欲追究的根本問題把傳主的人生故事講述到一種風生水起的精彩地步。雖然說很多人都知道所謂“文如看山不喜平”的道理,但嚴格地說起來,能夠圍繞某一個核心問題而把傳記作品寫得跌宕起伏寫到如此引人入勝地步的作家,還真是難得一見的。而陳為人,則很顯然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家。

具體來說,從趙樹理作為一位立場堅定的左翼作家這樣一種特定的文化身份出發,陳為人極其睿智地把自己這部作家傳記的焦點問題確定在了文學和政治的關系問題上。實際上,也正是從這個核心的問題出發,陳為人開宗明義地就把趙樹理可謂波詭云譎的一生命運清晰地歸結為“生于‘斗爭會,死于‘斗爭會”。必須注意到,陳為人此處之“斗爭會”,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創造形成的一種極端政治運動方式,具有著突出的無理性暴力色彩。說趙樹理生于“斗爭會”,是因為他在自己的成名作《小二黑結婚》中,興致勃勃、濃墨重彩地描寫過小二黑和小芹被錯誤“斗爭”以及金旺、興旺此后被正確“斗爭”的情形,給讀者留下了特別難忘的印象。趙樹理在小說中的這樣一種描寫,當然源自于當時解放區的現實情形。然而,就連趙樹理自己也根本不可能想到的是,大約三十年之后,“斗爭會”這種野蠻的暴力政治運動方式,不僅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而且,自己居然還成為了被批判的對象。這其中所充分凸顯出的,恐怕正是歷史那令人難以捉摸的吊詭性質?!八烙凇窢帟?,是說趙樹理最后的含冤而逝,乃是拜“斗爭會”所賜的結果,毋庸多言。在這里,需要略微展開一下的,是所謂的“生于‘斗爭會”。這句話的關鍵之處,并不在于趙樹理在《小二黑結婚》中寫實性地描寫了“斗爭會”的情形,而是著重于強調,趙樹理之所以能夠一步一步地成為黨所需要的極具代表性的左翼作家,正是從《小二黑結婚》的寫作出版開始的。眾所周知,《小二黑結婚》的寫作出版,很是費了一番周折。這場筆墨官司最后竟然打到了彭德懷那里。只有在得到了彭德懷明確的支持認可之后,小說才得以正式出版。但誰知,正是這本出版時費盡周折的小冊子,出版后居然大領風騷,居然成為了一個具有時代標志性意義的小說文本。這本小冊子的作者,居然對于此后數十年的中國文學發展,產生了至今想來都無法被忽視的重要影響。

那么,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作者的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究竟何以會成為引領一個文學時代的標志性文本呢?這里,實際上潛藏著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奧秘。在當時,后來成為中國當代文學藍本的所謂“延安文學”正處于草創時期,已經明顯地感覺到此前的“五四文學”不合時宜的延安文藝界的領導者們,正迫切地需要出現新的創作風格迥然有別于“五四”作家們的新作家新旗幟,一方面“真實”地紀錄呈現解放區正在進行的前所未見的社會實驗進程,另一方面則也可以充分驗證體現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理論的正確性。僅僅發表過為數不多的一些小說作品的趙樹理,之所以很快就引起延安文藝界高層的高度重視,并很快地被確立為魯迅之后的另一位標示“方向性”的作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以上事實充分表明,趙樹理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就在解放區聲名鵲起,關鍵的原因在于政治的需要,是政治的需要成就了趙樹理。但在另一個方面,從趙樹理自己的基本藝術觀來說,他也一向特別看重文學和政治之間的關系。我們都知道,關于自己小說創作,趙樹理曾經講過一句名言:“我寫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政治上起作用人民大眾能看的懂?!本瓦@樣,一方面是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趙樹理自身的基本藝術觀,二者高度契合的結果,當然就是趙樹理作為一位“方向性”作家的異軍崛起。如此看來,所謂“生于‘斗爭會”云云,強調說明的,實際上就是趙樹理作為一個標志性作家的誕生過程。因為“斗爭會”是共產黨在其發展過程中創造形成的一種暴力政治運動形式,完全可以被理解為政治的象征,所以,陳為人的“生于‘斗爭會,死于‘斗爭會”這樣一種簡潔精辟的概括,所一力凸顯出的,正是左翼作家趙樹理糾結于文學與政治之間復雜關系的曲折一生。

問題在于,我們今天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把握趙樹理的思想在文學與政治之間的糾結呢?這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恐怕還是如何看待趙樹理的文學觀念和政治之間的關系。我們注意到,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許多人總是不約而同地把政治和農民利益對立起來。比如,作家韓文洲就說:“馬烽和趙樹理不是一回事。馬烽從來是站在黨的立場,是黨領導文藝的干部;而趙樹理從來都是站在農民的立場,是個農民的代言人?!雹僭涢L期擔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王謙也說:“馬烽和趙樹理不一樣。馬烽是為黨而寫農民;而趙樹理是為農民而寫農民。所以當黨和農民利益一致的時候,他們倆人似乎沒有什么差別。而當黨和農民的利益不一致時,馬烽是站在黨的一邊,而趙樹理是站在農民一邊?!卑凑者@樣的看法,一般情況下同被看作是“山藥蛋派”作家的趙樹理和馬烽之間,就出現了可謂是根本性的差異。如果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黨”理解為現實政治的化身的話,那么,這也就意味著,馬烽自始至終都是政治(黨)的忠實代言人,而趙樹理則顯然已經超越了這個境界,更多地是在民生(農民)的意義上進行文學創作的。然而,實際的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如此涇渭分明。只要對于趙樹理與馬烽的文學觀念進行一番認真的考辯,我們即不難確認,雖然二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從根本的文學價值理念上說,趙樹理和馬烽其實還是殊途同歸相當一致的。在這一點上,我以為陳為人看得確實很明白:“現在有一些評論家和研究趙樹理的學者,都刻意指出趙樹理與其他‘山藥蛋派的不同,其實,在配合黨的中心工作,自覺做黨的宣傳員這一點上,他們都走在同一條《講話》指引的‘金光大道上?!蔽┢淙绱?,所以,陳為人才意味深長地套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來不無善意地指出了這些看法的荒謬之處。

然而,說明了趙樹理與馬烽之間“五十步”與“百步”的關系,也還僅僅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在于,正如許多研究者已經發現的,趙樹理與“山藥蛋派”的其他幾位作家之間,也的確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寫到這里,有必要簡單分析一下陳為人這部趙樹理傳記的基本結構。我覺得,此書雖然名曰傳記,但在實際上,陳為人所反復思考表達的,卻只有兩個核心命題。作家所試圖闡明的第一個命題,是趙樹理怎樣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志性作家。關于這個命題,我們在前面已經進行過相應的探討。第二個命題,就是趙樹理在共和國時代是怎樣拼命維護自己作為一位農民作家的人性和藝術良知的。如果說第十二章之前大約三分之一的部分主要關注思考第一個命題的話,那么,從第十三章開始,此后大約三分之二的部分中,陳為人所嘗試解決的,自然就是第二個命題了。其實,也正是在如何對待農民的切身利益這個問題上,趙樹理充分顯示出了自身與其他“山藥蛋派”作家區別明顯的人格力量。

具體來說,趙樹理那令人敬仰的人格力量,集中表現在大躍進期間與黨形成了鮮明對照的對于農村現實問題的看法上。1959年,時任《紅旗》雜志總編輯的老相識陳伯達約請他為新創刊的《紅旗》寫小說。但因為受到內心世界矛盾沖突的制約而實在無法寫出小說,故而沒有能夠如約完成任務的趙樹理,曾經給陳伯達先后寫了兩封反映農村現實狀況的信件。但誰知正是這兩封信,后來居然成了趙樹理反對大躍進因而大受批判的主要罪狀。在這兩封信中,趙樹理根據自己對于農村當時真實狀況的調查了解,對于黨在農村所實行的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左傾躍進政策提出了善意的質疑和批評。雖然說在1962年的大連會議上曾經一度有過對于趙樹理評價的強勁反彈,但從總體的演進趨勢來看,自從1959年之后,對于一度被看做文學界“方向性”作家的趙樹理的社會與文學評價,真的是越來越每況愈下了。從1959年冬天中國作協內部高層展開的長達數月之久的對于趙樹理的批判會起始,一直到“文革”開始,到形勢失控之后,所謂的革命群眾在“斗爭會”上對于“反革命”作家趙樹理的殘酷批判大打出手,一直到趙樹理最后在飽經折磨的含冤而死,趙樹理人生的最后十幾年時光,真可謂是凄風苦雨相伴,遭遇異常悲慘。在我看來,趙樹理的晚年之所以會如此悲慘,從根本上說,正是因為他在黨的政策和農民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能夠堅持自己的人性良知,一味固執地站在農民立場上替農民代言的緣故。某種意義上說,趙樹理的作品和人格到現在依然能夠深入人心,與他這樣一種不合時宜的堅持,存在著極為緊密的關系。

但是,在看到趙樹理維護農民利益這樣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趙樹理同樣保持著對于黨,對于自己政治信仰的無限忠誠。我們注意到,在這部傳記的第二十一章結尾處,陳為人首先引述了趙樹理對女兒講過的一段話:“小鬼,不要軟弱,要相信黨,相信群眾?,F在確實困難,但這對我們每個人的革命意志都是個很好鍛煉和考驗,只要對黨和人民有好處,個人受一點沖擊和委屈不該有什么怨言?!苯酉聛?,陳為人評述道:“我現在已經很難分辨出此類話究竟是發自于內心的肺腑之言,還是在當年那種嚴酷形勢下的違心之言,抑或是確實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能跟上偉大領袖的巨人步伐?”在這里,陳為人給出了三種可能。我以為,就趙樹理的實際情形而言,第二種可能其實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情況,只可能是第一種或者第三種。這也就是說,從趙樹理最基本的思想構成看,即使對黨的農村政策再不滿意,心里有再大的怨氣,他都不可能發展到對黨,對自己的政治信仰有所懷疑的地步。正因為一方面要顧及農民現實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卻又得考慮黨的農村政策,所以,晚年的趙樹理才明顯地陷入到了一種無所適從無從選擇的困境。從如此一種理解方式出發,我覺得,陳為人在第二十三章中把“文革”中被錯誤批斗的趙樹理比作《兩狼山》中的楊繼業,也很是非常有道理的?!耙钩脸晾渖醺鼤r分,抬頭看又只見月照松林”,如此凄涼無比的唱詞,傳達出的正是趙樹理如同楊繼業那樣雖然對皇室忠心耿耿然而卻又遭受冤屈的悲苦心境。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在第十三章中,在談到趙樹理和“山藥蛋派”其他作家的區別的時候,陳為人曾經形象地用“化蛹為蝶”來對趙樹理的精神世界做出過一種說明:“馮翼惟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白馬非馬,鯨魚非魚,形同質不同。正是這一‘生命基因的不同,使趙樹理超越了‘山藥蛋派的局限,完成了人格精神的‘化蛹為蝶?!彪m然我知道陳為人的意思是在強調趙樹理和“山藥蛋派”之間的區別,但我覺得,趙樹理其實并沒有能夠徹底完成“化蛹為蝶”的精神轉換。雖然他的人格力量足夠令人敬仰,但我們還是不能不指出,從根本上說,趙樹理和馬烽他們一樣骨子里都是中國的傳統文人。之所以認定他們是傳統文人,就是因為他們雖然生活于現代社會當中,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始終都沒有能夠完成由傳統文人向現代知識分子的根本轉換。在我看來,傳統文人與現代知識分子的一個根本區別,表現在政治層面上,恐怕就在于“忠君”意識的具備與否。雖然說我們早已經進入了共和國時代,現實社會中的“黨”,從實質上說,其實也正相當于古代社會中的“君”。我們注意到,在行文過程中,陳為人曾經引述過魯迅對于中國傳統士人的這樣一種評價:“魯迅在評價到屈原時,用了這樣的詞句:‘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我們華夏民族文化傳統留存給我們的精神遺產,就是屈原式的‘獻身奉君?!蔽蚁?,某種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把魯迅的這種評價挪用到趙樹理他們身上。從實際的精神構成看,無論是趙樹理,還是“山藥蛋派”諸作家,與他們所屬文化傳統中的那些“士”,比如那位主動投水而亡的屈原,比如那位“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精神同構性。在這一點上,趙樹理他們和魯迅他們自然也就形成了鮮明的分野。如果說魯迅先生是真真確確具備了獨立人格自由意志的現代知識分子,那么,趙樹理們就只能被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士”了。要說趙樹理的精神局限性,恐怕這才真正算得上呢。事實上,趙樹理小說中的思想藝術局限,比如總是要“化悲劇為喜劇”,總是要為自己的小說作品設計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都很明顯地受制于他的這樣一種精神局限性。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層面上,我才特別地認同丁東在《陳為人和他的作家傳記》中的一段論述:“趙樹理是上世紀一位極具代表性的革命作家,黨要求那一代革命作家首先是一個黨員,其次才是一個作家。在這種歷史環境中,趙樹理的人生首先只能是政治人生,其次才是文學人生。政治對于他來說,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w樹理的悲劇,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雹诂F在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既然趙樹理的人生悲劇早已發生,既然在陳為人的這部傳記寫作之前也早已有多部趙樹理傳出版問世,那么,為什么只有陳為人的這一部傳記才能夠對于趙樹理的命運悲劇做出如此別具個性洞見、別有思想深度的一種理解和分析呢?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陳為人本人就是一位具有突出現代意識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蘇東坡有名篇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睂こH酥钥床磺鍙]山的真面目,關鍵原因在于,他沒有能夠跳出廬山,被困在了廬山之中。蘇東坡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是跳出廬山來看的。我想,陳為人的情形與蘇東坡多少有些類似。正因為他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士”,所以,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陳為人才能夠從根本上看明白依然屬于“士”的范疇之中的趙樹理的人生悲劇,才能夠寫出如此厚重且新意迭出的一部趙樹理傳記來。如此一部長篇傳記,顯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在政治與文學的關系層面上來理解把握趙樹理的精神世界構成。

【注釋】

a陳為人:《插錯“搭子”的一張牌——重新解讀趙樹理》,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文中其他未注明出處的引文均據此作。

②丁東:《陳為人和他的作家傳記》,《名作欣賞》2011年4期。

猜你喜歡
趙樹理傳記斗爭
別把八卦當傳記
年輕的時候要少聽八卦
在斗爭中走向勝利
領導干部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趙樹理傳經
趙樹理傳經
艾滋病之役
趙樹理折磨年輕人
讀失敗者的傳記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