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實踐探索—以長春市綠園區為例

2015-09-22 10:13張永新孫晶瑩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社會化社區服務

文/張永新 孫晶瑩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集政府有機整體。[1]在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踐中,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越來越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識。

一、長春市綠園區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成效

長春市綠園區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建中,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積極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和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加強社會文化資源的整合,使社會資源和區域資源充分共享、惠及百姓,不斷拓寬公共文化服務方式。

(一)以共建共享為原則,吸納社會力量進入公共文化建設

第一,整合駐區社會文化資源。綠園區發揮駐區高校、機構、部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資源,與社區、村簽訂共建協議,成立基層文化服務協助聯盟,實現了“工作聯做、活動聯搞、陣地聯用、名人聯育”。目前全區現有協作聯盟30個,如由國健婦產醫院、武警總隊和工商學院等9個單位的志愿者以及由老黨員組成的紅霞服務隊組成的“手拉手”聯盟,通過開展“公益類”活動,聯手幫助社區內的弱勢群體解決生活難題;由區文化館、圖書館、民生藝術團等13個志愿服務隊組建的“文體”聯盟,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文體聯誼活動。駐區協作單位文化資源定時向社會開放,定期與社區開展讀書會、演講會、文藝演出等活動,建立了駐區單位與百姓間的常態聯系機制。

第二,不斷發展壯大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綠園區在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進一步健全壯大專業人才隊伍、基層文化管理隊伍、群眾文化隊伍、志愿者隊伍,規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形成類別齊全、專兼結合、體制內外并舉的公共文化建設隊伍。目前區文化館現有23名工作人員,其中文化專業人員達到95%,圖書館工作人員18名;綜合文化站都配備了1名站長和2名工作人員;每個社區、村配備了1名專職文化管理員。建立文化專家庫、文化團隊庫和作品庫?,F有文藝團體 150個、文化社團95個、群眾文化示范點105個、注冊文化志愿者950人。

(二)積極培育和發展文

化非營利性組織,開展優質文化服務

綠園區各街道社區黨委探索采取“孵化式”、“組建式”和“吸納式”等多種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文化非營利性組織,開展活動滿足百姓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胺趸健迸嘤侵笇⑸鐓^現有群眾自發成立的各類志愿組織、書畫、文藝團隊等屬于規模較小、松散型、未登記注冊的服務團隊孵化成“正規軍”。主要是采取“一站、一流程、一通道”的“三個一”模式?!耙徽尽?,即成立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站,把其作為孵化基地,孵化培育社會組織;“一流程”,即制定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申請、初期測評、實施孵化、中期評估、孵化終結”的“五步孵化流程”,對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進行全方位培育;“一通道”,即社區黨委積極協調區內相關部門和街道黨工委,對那些公益性強、社會急需、具有社會組織潛質但與社會組織標準上有差距的民間社團,開辟一條“綠色通道”,減低準入門檻,簡化注冊程序,幫助辦理備案登記手續,促進其轉化為專業性強、運作規范的登記類社會組織?!敖M建式”培育社會組織是指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人才為支撐,領辦和創辦社會組織?!拔{式”培育是社區在裝修設計時就預留出一定面積的辦公場地作為服務區,建立社會服務超市,通過上門拜訪、項目吸引、場地支持等措施,有針對性地吸引社會組織免費入駐,為居民提供更多自主選擇服務的空間。目前綠園區共支持、扶助公益性社團組織80余個。每年參與社團活動的群眾達到百萬人次。

(三)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使社會組織更好地開展文化活動

為了更好地將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結合起來,綠園區政府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中不斷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僅2013年針對群眾需求,就確定了重癥殘疾兒童藝術培養、太極拳普及推廣、社區文藝演出、新市民健康促進、殘疾人“民俗工坊”等5個首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交由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承接,項目總預算近30萬元。

(四)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

為了更好地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綠園區社會組織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探索創新“組團式、項目式、菜單式“的文化服務方式,讓文化項目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組團式服務是建立興趣服務網,由每個責任田黨支部根據居民特點特長和興趣愛好,成立太極拳協會、藝術團、書友會、健身舞協會、各種志愿者服務隊等小型公益類、文體類社團組織,滿足居民多層次普遍需求。項目式服務主要是把居民訴求打造成各類服務項目,滿足群眾特色文化需求。菜單式服務是將社會組織所能提供的服務以“菜單“的形式,通過社區的LED顯示屏、宣傳櫥窗、宣傳畫冊、社會服務超時以及責任田黨支部服務陣地廣為人知,為居民提供自主選擇的空間,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

二、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長春市綠園區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效率不高。

一是觀念尚待轉變。在文化體制改革的當下,一些政府部門尚未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到“管文化”為主的角色轉變。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的關系缺乏正確認識,政府、社會與市場的關系沒有理清,政府部門對于文化管理職能也不能正確定位,這成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體制瓶頸。

二是政策法規不健全。長春市已有一些宏觀的規劃綱要、指導原則,但尚未出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專門性政策和具體措施,特別是民辦非營利性文化機構的配套扶持政策缺乏。這會導致現有的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在嚴重資金不足的狀況下,無法開展正常的活動,加上企業參與行為的不穩定性、社會組織自身建設的薄弱性以及個人參與的隨意性,使文化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可持續性缺乏保障。

三是尚未形成穩定的多元投入機制。雖然近年來長春市綠園區社會力量通過冠名贊助、捐贈等方式開始廣泛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但大多以零打碎敲為主。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也有限,2013年綠園區政府對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只有30萬元,2014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雖然逐步增加,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百姓的多層次文化需求。而且在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文化項目的運作以及公益性文化服務方面政府購買服務設計較少。另外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運作機制不完善等原因,一些社會資金和力量還無法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

四是提供文化服務的社會組織還較少。雖然綠園區政府建立了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通過提供辦公場地、項目策劃和活動指導等方式,對全區公益性強、社會急需、運營規范的社會組織進行孵化培育。目前,全區有443家社會組織,但能夠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社會組織還很少,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

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要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為主題,以激活群眾參與力為核心,依托社區,面向社會,走出一條資源配置社會化、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運作社會化、效用監評社會化的新路來。

(一)推進制度創新,構建社會參與機制

第一,引入公平競爭機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一是對小規模、進入門檻比較低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逐步向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開放,政府可通過委托服務、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形式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進來;二是對那些具有規模經濟特征、進入門檻較高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引入市場機制,加強公共文化部門內部的競爭;三是對市場化或公益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加強政府購買、項目補貼、資金獎勵、財稅扶持優惠等手段,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配置與管理運作的社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

第二,廣開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一是轉變公共財政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二是完善社會捐贈激勵機制。通過減免稅費、資金扶持、表彰冠名、業務培訓、項目幫扶等優惠政策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從事公共文化服務事業。三是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成立公共文化服務基金,廣泛吸納來自公共財政、文化產業經營收益和各種社會力量捐贈的資金。如可以借鑒杭州市圖書館事業基金會的做法,設立特定的專項文化服務基金會,有重點地支持某方面的公益性文化建設項目和文化活動;還比如寧波慈溪市宗漢街道聯興村的“創新者之約”文化基金會的做法,鼓勵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村(社區)設立文化建設基金會。

第三,創新績效評價方式,建立綜合性評審機制。效用監評社會化是將評估與監督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評估從現有的單一的評估主體轉向多元化評估主體。建立包括黨委政府、社會服務對象、新聞媒體、“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多元參與的監督評估體系,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客觀性與監督的有效性。[2]一是建立和完善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二是吸收市民和農村居民參與評估,充分發揮獨立的專業評估機構的作用,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

(二)創新公眾參與新形式,提升公眾參與率及參與度

公眾參與是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在動力,也是實現文化治理的有效途徑。社會化的本質就是參與的最大化,因此要擴大公眾的參與面,提升參與率,深化參與度。目前主要的是要創設多樣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平臺。長春市綠園區的經驗做法是為了方便群眾參與,制做了全區文化陣地網絡圖,并發放到村和社區,同時還將公共文化服務的陣地向基層延伸,在農村自然屯建立文化活動點18個;在社區建設了以社區紅墻、文化墻為載體的文化景觀 30處,文化樓棟623棟;在居民家庭中建設“365”書屋105個,開設圖書漂流角68處,為群眾拓展了活動陣地和展示平臺。

(三)以社區為重要載體,壯大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關鍵在于要努力建設一支類別齊全、專兼結合的文化人才隊伍。我們要以社區為載體組建一支社會化的人才隊伍。一是發揮社區居民中的文化能人和文化熱心人的作用,大力培育群眾性文藝協會和志愿者隊伍。二是制定出臺文化志愿者的選拔、培訓、激勵機制政策,引導離退休文藝工作者、藝術院校學生和其他熱心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為基層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擔任文化指導員、輔導員或文化管理員,形成一支扎根基層,充滿熱情、素質較高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三是加強協會引導,發揮協會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完善培訓制度,加大基層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愛好者的培訓力度,從源頭上解決基層文化人才匱乏的問題。

[1]張永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任務[J].行政管理改革,2014,(4).

[2]謝媛.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2.(4).

猜你喜歡
社會化社區服務
社區大作戰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