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與人的共生與互動

2015-10-21 17:10翁漲煥王春娟陶雪竹宋玲朱慧李陽春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城市道路共生互動

翁漲煥 王春娟 陶雪竹 宋玲 朱慧 李陽春

該項目為嘉興學院校級一般SRT項目基金資助項目

【摘要】城市道路作為城市的核心骨架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景觀對城市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大眾的審美觀念和生活品位發生了較大改變,現階段人們對道路設施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交通功能方面,對道路本身和周邊的景觀環境及配套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也日益成為大眾重要的戶外活動空間,于是這就要求道路的綠地景觀不但要具備較高的環境質量,而且在營造地方文化氛圍方面也必須加以考慮,本文將通過實地調研分析,提出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與人共生與互動的方式,以達到改善城市交通環境,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

【關鍵詞】城市道路 道路景觀 互動 共生

一、從城市道路景觀闡釋人與道路的互動與共生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國家經濟能力的迅速提升,從而致使城市化進程顯著加快,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看到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還應該意識到其中的不足,譬如城市環境建設和設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然,這里的城市環境建設也包括了本文所談到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如今,生活在城市當中的人們每天伴隨著高節奏與快步伐來往穿梭于城市道路之中,大眾每天被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所包圍著,然而面對身邊的事物卻缺少關注。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更應該關注每天穿行和活動的道路與街角的城市景觀綠地,道路景觀作為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過客,尤其是人自身和城市的互動與交流應該首當其沖的被大眾所關注。

筆者查閱詞典了解到"互動"代表著"相互"的意義,生活中人們通過與城市道路景觀的共生與互動,人與景同時獲得積極的影響作用,即一種"雙贏"的模式。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在不經意間周圍道路的景觀配置中使其心情舒暢,從而獲得良好的身心體驗。景觀在人的到來之后也同樣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另外一個關鍵詞"共生"。有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我們不能達到神仙的境界,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景觀與人相互共生的作用,景觀也離不開人帶給它的生命活力。1人們與城市道路的日常更加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日常工作、上班、休憩、觀賞等同時充斥在人們的行為當中,于此城市道路景觀和人的"互動"與"融合"油然而生。

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定位調查分析研究

1. 調研基地選擇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道路景觀的現狀,本項目組通過走訪選擇嘉興學院北區大門口的一塊道路綠地進行調研。從具體的地理位置來看,該調研實地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文昌路街區,截取中環西路和越秀南路區間段,此段街區距離嘉興市中心僅4公里,嘉興學院越秀南、北校區毗鄰兩側,其間有與街區平行相鄰的城市河道,地理生態條件相對優越,道路側旁植被茂盛,河中有有停泊的船上居民,與學校生活緊密相連,且具極高的可塑性。

2. 調研基地現存問題歸納

在調查分析的過程當中發現了許多問題,景觀、人、活動俱在,但是彼此之間卻缺少了互動的紐帶,沒有達到人和道路景觀的互動與共生。通過項目組對嘉興市區道路景觀的實地調研,結合相應的專業知識,發現了此處道路景觀設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總體忽視道路景觀的交通功能,布局強調剪形植物配置。因在人行道上栽植樹型不緊湊的灌木而影響行人步行;在較窄的隔離帶區域密植大批的喬灌木,阻擋了行車視線;

(2)設計形式單調,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沒有地方特色,沒有創新,缺乏生機與活力,河堤缺乏安全保障;

(3)缺少市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使景觀環境喪失更多的功能性;

(4)所屬區域較為特殊,南北方向都為教學區域,又缺少與學生與之相符的配套設施。

(5)雖然緊鄰河道卻沒有與河道形成較好的聯系,使景觀缺少生命力各自單一的存在沒有形成統一的景觀帶。

三、城市道路景觀使用人群的訴求

為了得知當地居民他們對于周邊環境的真實想法,調研過程中,筆者與使用人群進行了一定的交流與溝通,通過觀察和調查問卷發現,基地活動人群主要老年人和年輕人,以及少數外來游客。

1. 老年人

我們通過對老年人的調查問卷,以及活動進行定點觀察,通過不同時間段老年人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老年人最集中的需求歸納為以下三點:

(1)希望能夠添加一些運動配套設施,便于他們的鍛煉健身;

(2)可以有幼兒休閑區,增加他們生活便利性,方便日常生活中照顧他們的孫輩等兒童;

(3)目前的河堤保護安全性太低,最好加強護欄的堅固性。

2. 年輕人

(1)上班族

當地年輕人大都是上班族,白天晚上來往穿梭于這條街道。他們更加追求具有美感的方案,從而使他們上下班過程中可以得到輕松感,使他們身心愉悅。

(2)學生

這塊城市道路景觀綠地與嘉興學院越秀校區毗鄰,來往學生較多,設計方案是要充分考慮到此類人群,作為學生的我們懂得對于這塊景觀綠地我們所追求的是什么。對于學生,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我們的實地調研發現此處景觀綠地雖然比較清幽適于晨讀,但是相對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例如桌子、椅子比較缺少因此喪失了此塊區域的原有功能性。

3. 外來游客

調研過程當中巧遇了幾位外來游客,通過和他們的交涉,認為這塊道路景觀綠地雖然臨河,環境相對比較清幽,但是他們從中無法看出來嘉興本土的的民風民俗和當地的文化特色,這也成了一個我們在稍后的方案討論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后期的方案設計中需要對此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并合理劃分公共空間和滿足更好的交通的需求,將其變成一個可持續的、充滿活力并且是人文主導型的綠道系統景觀,設計著眼點在于"共生"和"互動",望該設計能夠提供一個城市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契機。

四、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著眼點在于"共生"和"互動"

宏觀上來說城市景觀設計不僅是要設計一種物質形態,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種包括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相互平衡協調發展的空間關系。當縮小視域范圍,將城市景觀綠地縮小到具體某一維度,例如本文所講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之后,我們所提到的人與環境的關系就更多的集中到"共生"與"互動"中來。

城市道路景觀雖然在"景觀環境"這個大概念下顯得非常渺小,但是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作息起居緊密聯系在一起。面對城市的迅速崛起,各種"水泥墻"、"玻璃體"建筑拔地而起,綠的地減少使人們日趨浮躁,但是只要我們在城市道路景觀中植入設計,更多的考慮其功能性(例如綠色廊道、公園、城市濕地、街頭綠地等各種類型的自然景觀)就能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親近自然的機會,增加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與聯系,加強人們對城市生活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分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得出,當人們的經濟條件達到一定臨界值之后就會對另外一個更高層次的目標進行探求。這完全符合當下人們的情況,伴隨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就會對周圍環境以及自身的生活舒適度進行積極地追求。因此對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探討我們要注重三方面:物理層次、心理層次以及社會層次的關懷,以達到人與道路景觀"共生"、"互動"的完美景象。

總結

城市道路景觀在設計理念上要突出整體設計,需從宏觀的視角進行考慮,需著重分析與基地周圍相鄰環境的融合性,同時在設計過程中也要考慮使用人群各層面的實際需求,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的日常行為要與道路景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從而達到共生與互動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應該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本"的理念進行系列細節的設計。我們相信對于當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注重品質的過程中,此理念不應該是只局限于當下,它應該是久遠的、歷久彌新的一個科學概念。

參考文獻:

[1]賈嘉.景觀與人的互動分析 [D]. 天津大學,2012

翁漲煥(1994-)男 浙江舟山人,嘉興學院設計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城市道路共生互動
城市道路施工期間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在體驗中走向共生
百度Apollo平臺
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