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2015-10-21 19:40許力群
關鍵詞:喚醒創新思維提高

許力群

[摘要]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創新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因此,語文教師要在營造一個 輕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積極創設 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性學習習慣, 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喚醒 培養 想象 提高

造性思維就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要從根本上改變“以牽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上課要以“導”為主。然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真正做到以“導”為主的課還不是太多。倒是那種以“牽”為主的串講、串問課屢見不鮮。怎么個“牽”法?就是用那個課前精心設計的“板書提綱”來“牽”。教師圍繞那個“提綱”設計了一串問題,然后一一地問,學生則一一地答,通過學生的嘴巴,把“提綱”中的字眼一一地說出來。學生說不出,教師便翻來覆去地“啟發”。問完了,說完了,“提綱”板書完了,教學任務也就完了。細細想來,這仍然是一種灌輸,一種變相的灌輸!如此教學,學生哪有什么“自主”可言,哪里還談得上“創造”!此種教學模式不革除,培養創新思維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使學生處于一種問題情境之中。善教者往往眼睛盯著“孩子”,不善教者則往往眼睛盯著“教案”。善教者往往是圍著“孩子”轉,不善教者則往往是圍著“教案”轉。要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得實現一個根本轉變:要由重串講串問、重知識結論的授受型灌輸給予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的助讀型主體內化的教學模式。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唯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的創造心靈才能被喚醒,孩子的智慧火花才能進發出來。

二、創造民主寬松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沉悶壓抑的氣氛必然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個僵化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作為直接的施教者,教師在培養課堂氣氛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力營造一種輕松舒暢的課堂環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技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1.營造出課堂氣氛。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讓其有自由馳騁、自由表現的機會。不要對學生的獨特想法進行批評或挑剔,使學生消除被批評的顧慮,獲得創造的安全和寬松的思維想象空間,從而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去積極地發揮其創造性思維,而不是在其中充當主角,做“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

2.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建立在正確的評價方式運用的基礎之上的。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贊揚聲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以鼓勵贊揚為主要的評價方式,而不能用一個成人的視角去苛刻地批評學生。在新課改的標準下,教師要常用鼓勵性的評價去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開啟。

三、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獨立性

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解答?!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獲得創新能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去進行積極的思考,將疑問式教學貫穿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

1.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習慣。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占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有地放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不斷提出問題又能不斷地解決問題。

2.教給方法,提高質疑水平。要指導學生從文章語言因素、表達形式、篇章結構、思想感情等方面去發現問題,避免脫離教材內容和語文教材特點的不著邊際的濫問。以語言因素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在標點不同處、字詞精當處、語句重復處等質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質疑水平會逐步提高,一些學生能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燕子》最后一節有這樣的句子:"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有個學生讀到這里,提出自己的疑點:這里的細線指的是電線,為什么不用"條"或"根"而用"痕"呢?這些問題,無不體現著學生獨立思考、深入讀書的主動求知心理。

四、鼓勵求異、激活創新的靈魂

創新思維是最大的特點是求異性,而我們以往的教學往往過于求同。求同過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創見?!钡谋锥?,所以,訓練學生思維,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求異,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是創造的先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展。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1.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同一個任務。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以作文教學為例,教師讓六年級學生寫一篇作文——《月光下》,體裁、內容不限。有的學生寫的是月光下美麗的景色;有的寫的是月光下發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個人……他們各展其才,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符合學生“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2.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同一個問題。如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當教師問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個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天天可以看荷花?!薄斑€有別的意思嗎?”教師啟發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薄爱嬒聛?,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誰美?”……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3.適當安排一些具有不確定答案的練習。長期以來,我們教師只習慣給學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練習,如看拼音寫字詞、選詞填空、解釋詞語等等。當然,筆者并不是反對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但如果總是讓他們做這樣的練習,他們的思維就會日趨狹窄、僵化,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不利于學生今后發展的。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安排一些“發散性”的練習。如在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課堂練習,把“我們收回了澳門”這句話換幾種不同的說法,但不改變原意。學生答案多種多樣:“澳門被我們收回了?!保ū蛔志洌拔覀儼寻拈T收回了?!保ò炎志洌拔覀儾皇鞘栈亓税拈T嗎?”(反問句)誰也不能否認我們收回了澳門?!保p重否定句)……

五、減輕課業負擔、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

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要讓學生當主角,要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從策劃、組織到具體安排都要由學生自己研究確定,推選主持人或負責人,教師則從旁協助,如提出整體設想,給予必要的指點,遇到困難幫助解決,等等。為班級出黑板報,出手抄小報,舉行佳作朗讀會,組織小記者采訪,都可以這么做。有的老師習慣于包辦代替,這是要注意防止的,因為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便難以得到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也難以充分地展示出來。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有了創新,人們才會向更高文明邁進。培養適應新世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是時代賦予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傊?,在語文教學中,營造創新氛圍,創設創新情境,激發創新興趣,多措并舉,不斷訓練,引導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習慣,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語文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優勢.謝麗娟.匯川區大坪小學【期刊】文學教育(中)2010年06月15。

[2]《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3]蔡萊麗.《語文素質論》,《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6年5月。

[4]培養初中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策略,張潔,湖南師范大學 【碩士】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9月。

(作者單位:遼陽市白塔區白塔小學)

猜你喜歡
喚醒創新思維提高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創新產品、優化布局,讓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更具影響力
“喚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當公益以“喚醒”為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