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療效

2015-10-21 19:51廖新華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跟骨骨折臨床療效

廖新華

【摘要】 目的探討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60 例共計60足累及距下關節面的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60 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個月至2 年,所有患者骨折均達臨床愈合,參照Maryland 評分系統評價療效: 優41足,良15足,中2足,差2足,優良率93.3%。結論 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能保證關節面的解剖復位,促進患者恢復正常行走功能,是一種理想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跟骨骨折;關節內;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61-02

2008 年5 月-2011 年5 月,我科對60 例共計60足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進行了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取得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 例患者,共計60足,男40 例,女20 例;年齡20~64 歲,平均年齡45.6±5.4 歲;單側60例;受傷時間1~15 h,平均5.3 h;5 例5 足為開放性骨折,其余為閉合性骨折; Bolher 角:15 足<10 °,44 足10°~25°;1足26 °~40 °, 平均(17.5 °±8.6 °)Gissane 角:35 足<120°,24 足120~145°,1足>145°,平均(115.9°±25.2°);所有患者經X 線檢查均可見骨折累及距下關節。

1.2 術前準備

患者入院后先用石膏托對患足進行暫時固定,同時抬高患肢,局部冷敷,若腫脹嚴重可應用甘露醇消腫。完善各項檢查,如跟骨側位及軸位X 線和三維CT,充分了解骨折移位情況。

1.3 手術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健側臥位,改良跟骨外側L型切口。骨膜下剝離,足極度內翻,顯露距下關節,掀起跟骨外側骨皮質。[1]以距下關節為參照,利用骨膜剝離器及斯氏針,必要時用斯氏針橫穿跟骨結節牽引幫助復位,并用兩手掌擠壓跟骨恢復其寬度。如關節面下方骨質缺

損較多可取自體髂骨植骨[2]。C 臂X 線機透視明確復位結果滿意,

于跟骨外側放入接骨鋼板。垂直骨面切開,忌皮下分離,直至跟骨外側骨膜。翻起皮瓣,取2.0 mm 的克氏針4 枚,鉆入距骨與骰骨后折彎,暴露出距下關節及跟骰關節。掀開跟骨外側壁,取施氏針1枚沿跟骨后緣插入至跟骨后關節面下,撬撥復位距下關節,恢復跟骨正常高度,然后通過牽引恢復跟骨正常長度,取骨膜剝離器對側方移位進行復位,同時側方擠壓以恢復跟骨正常寬度?;謴虰ohler 角Gissane 角后將各骨折塊用克氏針予以固定。若骨折壓縮嚴重,空腔巨大,可取同側自體髂骨瓣進行人工植骨。C 臂檢查復位情況,確定滿意后選用合適鋼板及螺釘進行內固定,留置引流管,逐層關閉創口后加壓包扎。

1.4 術后處理

術后需要進行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橡皮引流條引流,時間24~48 h,引流條在拔除的過程中需要將傷口內部的淤血清除,并使用無菌棉墊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并石膏外固定?;颊咴谛g后需要使用抗菌素進行2~3 d 的治療。2 周后需要去掉石膏進行關節功能鍛煉。8~12 周后,需要結合X 線片的情況進行部分至完全負重。

2 結果

60 足中46 足骨折移位<1 mm,12 足骨折移位1~2 mm,2足>2 mm。Bohler 角恢復情況:50 足正常,8 足15°~25°,2 足<10°,平均(31.2°±7.2°)。Gissane 角恢復情況:48 足恢復正常,6 足<120°,6 足>145°,平均(133.7°±15.4°)。60 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個月至2 年,所有患者骨折均達臨床愈合,參照Maryland 評分系統評價療效: 優41足,良15足,中2足,差2足,優良率93.3%

3 討論

解剖復位與固定: 跟骨有其獨特的解剖結構且有負重的重要作用,因此跟骨骨折的治療要求盡可能恢復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態,尤其是關節內骨折應盡量恢復關節面平整,同時需進行穩定的內固定。 在臨床上,跟骨骨折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原則上需要注重微創性,并對骨折處的血液循環進行保留[6],并進行內固定,保證骨折復位及斷端的穩定性跟骨表面軟組織及皮膚血運不豐富,抗感染能力弱,術后已出現感染、壞死及切口不愈合等不良并發癥,有文獻報道,跟骨骨折切口不愈合率可高達25%[3-5]。Folk 等[4]研究指出,跟骨骨折術后需要二次皮瓣修復率可達21%,從而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影響距下關節功能的恢復。以往跟骨骨折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但療效不理想,目前跟骨關節內骨折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植骨防止塌陷:骨折復位后,壓縮嚴重的地方常常會出現缺損,術中是否需要植骨存在爭議。我們發現,復位后關節面下骨缺損超過5mm 的患者最好植骨,以避免關節面塌陷并促進骨折愈合。注意事項 術后皮膚壞死、切口感染是跟骨骨折手術的難題,常常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總結以下幾點避免術后壞死及感染的注意事項: ①手術時間的選擇應避開骨折后腫脹高峰期( 傷后3 d 左右),腫脹減退而瘢痕組織尚未形成是理想手術時機[8],一般為傷后3~7 d,術前制動及局部冷敷,配合消腫藥物的應用可有效緩解腫脹情況,待腫脹消退、整個足部出現均勻皮膚皺褶時再行手術治療;②切開時刀口要垂直骨面,將皮膚及骨膜一層切開,剝離軟組織時應緊貼骨面作銳性剝離;③需要植骨應盡量取自體骨,避免使用同種異體骨或人工骨[6];④術后加強護理,規范應用抗生素、脫水劑等藥物,消除腫脹,保持切口周圍干燥。

參考文獻

[1]唐三元,楊輝,付海鷹,等. 跟骨骨折鋼板內固定治療[J]. 實用骨科雜志,2008,14(5):275-278.

[2] 葛占洲,陳秀民,王在斌,等. 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36 例關節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2 7(2): 167-168.

[3] Maskill JD,Bohay DR,Anderson JG. Calcaneus fractures:a review article[J]. Foot Ankle Clin,2005,10(3):463-489.

[4] Donald J Mcbride,C. Ramamurthy,Patrick Laing. The hindfoot:Calcaneal and talar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PartⅠ: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m[J]. Urrent Orthopaedics,2005,19(2):94-100.

[5] Buckley R,Tough S,McCormack R,et al. Operative compared

with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A(10):1733-1744.

[6] 劉省臣,李林,闞金慶,等. 鎖定鋼板外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2,52(10):55-56.

[7] 孫濤,曲成明,張峰. 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2011,14(1):60-61.

[8] 張金利,劉林濤,馬寶通. 手術治療移位的跟骨關節內骨折療效及并發癥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12):908.__

猜你喜歡
跟骨骨折臨床療效
跟骨骨折兩種手術入路的選擇及療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術治療體會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
高壓氧聯合骨肽治療對跟骨骨折術后切口血運及骨折愈合的影響探測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131碘治療甲亢患者的后期隨訪效果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跟骨骨折的臨床治療探討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