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之琳詩中水意象與傳統思想傳承

2015-11-14 12:21盧錦淑
中國文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卞之琳流水意象

盧錦淑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1)

引言

1930 年代,中國現代派詩人對新詩意象的探索更加自覺地將法國象征派詩與意象詩運動的“意象”(image)范疇結合起來,使之進入中國現代詩學的美學范疇,并賦予這個范疇以新的現代性的內涵。卞之琳是1930 年代活躍于中國詩壇的意象派詩人,他是一位東西方文學修養都很高的詩人,他既深刻理解西方的象征主義思潮和運動,也深刻領會中國傳統的詩歌創作的意象思維和方法,更深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和熏陶,中國傳統思想影響流露于他的每一篇作品的字里行間。李健吾曾評價過他的詩:“內在的繁復要求繁復的表現,而這內在,類似夢的進行,無聲,有色,無形,朦朧;不可觸摸,可以意會;是深致,是含蓄,不是流放,不是一泄無余。他們所要表現的,是人生微妙的剎那,在這剎那里面,中文古今薈萃,空時集為一體。他們運用許多意象,給你一個復雜的感覺,一個,然而復雜”。這種由“具體地描述”所構成的“意象”,從各方面來看,光影那樣勻稱,卻喚起一個完美的想象的世界,在字句以外,在比喻以內,需要細心的體會,經過迷藏一樣的捉摸,然后盡你聯想的可能,啟發你一種永久的詩的情緒。這不僅僅是言近而旨遠;這更是余音繞梁。言語在這里的功效,初看是陳述,再看是暗示,暗示而且象征。他引述了瓦雷里的一句話“一行美麗的詩,由它的灰燼,無限制地重生出來”。然后說:“一行美麗的詩永久在讀者心頭重生。它所喚起的經驗是多方面的,雖然它是短短的一句,有本領兜起全幅錯綜的意象:一座靈魂的海市蜃樓?!?/p>

卞之琳的意象思維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思維重主觀、重情志、重寫意、重主客觀統一的民族特色。卞之琳的詩歌世界是一個充滿了水的的世界,他筆下的水意象是那樣地溫婉、含蓄、深刻,刻印著傳統思想的烙印。卞之琳的水意象反映著重象征、重含蓄、重精約、重虛活、重形式與內涵的辨證統一、寓思想于形象的創作特色,儒、道、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傳承在他的水意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中國傳統詩歌水意象及其意蘊

在中國的傳統詩歌中,水是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敝祆洹队^書有感二首》:“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表n琮《暮春浐水送別》:“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彼庀蟠罅砍霈F在古代詩歌中,而且有著非常豐富的意蘊。對于古代中國人來說,不僅活著的時候離不開水,甚至死后擇地安葬還要考慮水的因素。晉代郭璞《葬經》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睎|晉玄言派詩人孫綽也說:“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談!非以停之則清,混之則濁耶?情因所習而遷移,物觸所遇而興感?!保ā度氯仗m亭詩序》)水乃萬物之源,萬物之本,古人早已認識水在宇宙萬物中的重要地位,今生來世都呼喚和慨嘆水的存在、水的價值、水的意蘊,水意象自然成為文學作品離不開的重要素材和象征,且賦予其豐富的意蘊。

意象本不是一種物理存在,而是一種心理存在,是一個審美的表象系統?!耙狻北磉_的是思想情感、人生體驗、審美理想、價值追求,“象”為直接感受、知覺、體驗到的非現實的表象?!耙狻睙o“象”永遠無法顯現,“象”無“意”就失之為空洞、膚淺;“意”借“象”而成形,為感官所把握,“象”以“意”為自己的靈魂,憑借“意”而獲得意義,“意”由“象”來負載,“象”由“意”來充實,二者是主體與客體、思想與形象、情與景、內與外、質與文在特定的審美狀態下的碰撞、滲透、交融、化合,意象思維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

“意象”的審美價值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意”。孟浩然的“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入”,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都是借助虛構的意象情境,表達的是蒼涼的人生狀況。其實,不管是模仿對象世界的仿象,還是隱蔽天然的興象,不管“鴻雁孤飛”來喻“孤獨旅行者”的喻象,還是將舍棄具象,提煉和升華客體的抽象均為“意”的呈現,是“意”的反映。儒家的自強不息,道家的上善若水,佛家的生命流轉反映在“意象”的就是“意”,就是思想,就是精神,且成為“意象”的靈魂。

中國的詩歌傳統,不僅重意象,而且更重意境,意境是中國獨特的美學范疇?!熬成笸狻?,“境”超越“象”而存在,中國詩歌傳統總是追求突破“象”的束縛,向哲理性和終極性升華,追求達到“意”的“境界”,進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至境。從意象走向意境是一個有限走向無限,從形而下走向形而上的感悟,而且必須超越意象方能達到。意境是心靈時空的存在和運動,但其范圍廣闊無崖,是與中國人的哲學意識相聯系的。虛、無、遠、空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幾種主要境界,體現了中國人的宇宙意識。但是意境的產生,總是離不開理性思維的引導和支配,更受制于世界觀、價值觀、倫理觀等哲學思想影響。

儒、道、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對中國詩人的影響深刻,對傳統詩歌水意象的創造影響也不言而喻。但是,同樣的水意象,儒家的奔流不息的象征和佛家的生死流轉的比喻是不同的,佛家的潔凈自好的禪趣和道家的上善若水的感悟是有區別的。然而,就象儒、道、佛構成中國傳統思想的整體一樣,水意象反映出來的傳統思想傳承也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儒、道、佛家的水意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中孔子感嘆時光如流水,奔流不息,日夜不停,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盾髯印ゅ蹲酚涊d了孔子答弟子子貢問水的一段對話:“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痹诖颂?,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備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涉及到德、義、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疇?!睹献印るx婁下》還記載了孟子與其弟子徐辟的一段對話。徐辟問:“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回答道:“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泵献咏璐鸬茏犹釂栍盟魅说牡滦?,強調務本求實,反對聲名不副,要求人們像水一樣,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循序漸進,自強不息。儒家好流水,以奔流不息的流水喻時光飛逝,以源源不絕的流水喻自強不息的精神。

佛教常以水流的流轉不息,易逝難追和水泡的速生瞬滅來喻指生死流轉,人生無常?!洞蟀隳鶚劷洝酚性疲骸叭羰切姓邽樯鷾绶?。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边@里將生命的流逝比作瞬間幻滅的水泡,短暫而又脆弱,無止無休,往來流轉,仿佛車輪滾滾,人就像身處無邊苦海,無法逃離,而唯有努力修行求道才能超出苦海,永斷輪回而達到涅槃寂靜,才能得到真的解脫。水在佛教里面還有潔凈,能去污濁之意,從而喻指佛性的凈?!稐钪羲潯吩唬骸皸钪羲闉⑷?,性空八德利人天,餓鬼免針咽,滅罪除愆,火焰化紅蓮?!薄独銍澜洝返谖鍎t具體描述了月光童子修習水觀而修得圓滿無上正覺的過程?!坝^水”,又稱“水三昧”、“水輪觀”、“水觀”,其實是佛教修習禪定的一種方法?!斗鹫f觀無量壽佛經》詳細描述了日觀、水觀、地觀、樹觀等十六觀,其中水觀云:“初觀成已,次作水想。想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見水澄清,亦令明了,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水想,見水映徹,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毕胂笪鞣绞且粋€水的世界,水面無限寬闊,水天相映,一片澄明,心如明鏡,方可靜心思慮;靜觀水的澄明清澈,澡雪精神、洗化污濁,使內外澄明通透,得大自在??梢?,這里的水成了得悟空性的有力工具和介質。正如玄奘所譯《大般波羅蜜多經》所言:“又如水大性本清潔無垢無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p>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崩献釉谧匀唤缛f事萬物中最中意水,認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他的言行有類于水。為什么說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釋說:“五體之行,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而常德眾之先?!币圆粻帬?,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征。水滋潤萬物而無取于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濕的地方。在此后的七個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關水德的寫狀,同時也是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兜鲁浞吩疲骸叭四b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可見,莊子以止水的靜喻指心的靜。這與他對人生的理解是一致的?!肚f子·知北游》有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鄙倪^程短暫且不可逆轉,要想超越生死,就要通過“心齋”、“坐忘”以達到“物化”境界,做到達觀。在這種境界里,自我作為個體,消融在宇宙天地之中,心與天地萬物同流,也正反映其“天道無為”的思想,正如《老子》所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三、卞之琳水意象與儒、道、佛思想繼承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概莫能外地受著傳統哲學思想的浸潤和熏陶,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作為一個詩人,對于儒、佛、道三大體系,從終極關懷、人格修為,到認知與思辨方式,文字所染,往往已“化”,這就不易清晰地加以說明。在卞之琳那里,雖然他確曾在其人生的某些階段對三家典籍或多或少有過接觸,但思維活動和創作過程畢竟深隱難明,要想探討其思想淵源,除非有概念與詞匯的直接運用,也只能言其大概。

卞之琳的詩中有許多水意象:

(1)多少未發現的命運呢?有人會憂愁。有人會說:還是這樣好—寄流水?!都牧魉?/p>

(2)敲梆的過橋,敲鑼的又過橋,不斷的是橋下流水的聲音?!豆沛偟膲簟?/p>

(3)新秋味加三年的一點記憶,懶躺在泉水里你睡了一覺?!秾φ铡?/p>

(4)“水哉,水哉!”沉思人忽嘆/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積下了層疊的悲哀?!端蓭r》

(5)是利刃,可是劈不開水渦:人在你夢里,你在人夢里?!杜f元夜遐思》

(6)我要有你的懷抱的形狀,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線條?!遏~化石》

(7)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載你?!稛o題一》

(8)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稛o題三》

(9)我窺候你渴飲泉水/取笑你吻了你自己?!短詺狻?/p>

(10)不甘淡如水,還要罪,而拋下露養的青身?!稛粝x》

卞之琳喜歡選用水的意象,流淌在卞詩中的水表現出了卞詩的溫婉含蓄,同時也展現出他對儒、道、佛思想的繼承,通過水意象也能看到卞之琳把傳統詩思完美融合進詩句的巧妙。

1. 儒——逝者如斯夫

《古鎮的夢》這首詩中就有流水意象,正是以那奔流不息的流水喻從未停止前進的時間。

整首詩營造出一個夢境般的氛圍,仿佛小鎮被籠罩在一個醒不來的夢里?!靶℃偵嫌袃煞N聲音一樣寂寥,白天是算命鑼,夜里是梆子”。這兩種聲音的制造者分別是“敲不破別人的夢,做著夢似的瞎子”和“敲沉了別人的夢,做著夢似的更夫”。白天的瞎子敲不破別人的夢,夜里的更夫又敲沉了別人的夢?!叭?,你聽哪,毛兒的爸爸,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覺,老在夢里哭,明天替他算算命吧?”瞎子真的會算命嗎?“瞎子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哪一塊石頭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紀?!本拖瘛案蛟诮稚献?,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哪一塊石頭高,哪一家門戶關得最嚴密?!彼透蛞粯?,熟知這個小鎮的信息,對信息的把握才是他算命的秘訣吧?在夢里哭泣的孩子要去找做著夢似的瞎子算命,而自己也在夢里的瞎子,如何參得透別人的夢?終究這個古老的小鎮,都活在夢里面。

日復一日,晚上敲梆的更夫過橋,白天,敲鑼的瞎子過橋,小鎮的每一天就像一個重復做著的夢,仿佛禁錮在了某個固定的時空當中,而唯一不停滯的是橋下的流水?!安粩嗟氖菢蛳铝魉穆曇??!边@種聲音才給小鎮沉悶的基調上增添了一點活力,流水的聲音仿佛在告訴小鎮上的人,不管你們是不是渾渾噩噩地生活在夢中,時間的流逝卻是不等人的。這不禁使人想起《論語》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钡那Ч琶?。

這樣的感慨同樣可以在《水成巖》一詩中看到?!端蓭r》一詩中“‘水哉,水哉!’沉思人忽嘆/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積下了層疊的悲哀?!毙熳釉唬骸爸倌嶝椒Q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孔子說“水哉水哉!”是贊美水的意思,但是此次卞之琳引用這句“水哉水哉!”,意并不在贊美水,而更是應了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睆臉祟}上來看水成巖,又名沉積巖,這個地理名詞也給人帶來一種時間的沉淀感。讓人感到光陰似箭,世事總在不斷地變遷。無論是“大孩子見小孩子可愛,問母親‘我從前也是這樣嗎?’”還是“母親想起了自己發黃的照片/堆在塵封的舊桌子抽屜里,”亦或是“想起了一架的瑰艷/藏在窗前干癟的扁豆莢里,”都表現出一種“日月逝矣,歲不我與?!钡母锌?。最后一句“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積下了層疊的悲哀?!彼蓭r的形成過程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巖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巖作用形成巖石。這最后一句很好地呼應了水成巖這個標題。這一句中的水的意象取的還是象征不斷流逝的時間之意。

2. 道——道法自然

在《道德經》里,水是“道”的主要象征。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間的創造力,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薄独献印酚性啤暗婪ㄗ匀弧?。

題為“對照”的這首詩是以“對照”的方法表達詩人心中順應自然的思想。首先是三年前的自己和三年后的自己對照,三年前設想自己是一個哲學家,學遠塔,獨立山頭對著晚霞像一個哲人一樣思考,看到爛蘋果,就以爛蘋果和地球對照,蘋果爛了寄生了蟲子,想到地球爛了寄生了人類,思考著人類的起源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三年后嘗了新熟的葡萄,什么滋味,問自己,嘗完帶著新秋味的葡萄,回味著這三年的記憶,不像哲人那般的思考,而是懶躺在泉水里睡一覺。卞之琳在《雕蟲經歷·自序》中曾說“由于方向不明,小處敏感,大處茫然”,而這種茫然正可以在他初期(1930~1934)的詩中得到印證,這一期間的詩充滿了“靜也靜不下”“歇也歇不下”的迷茫和困乏之感。為什么要在“泉水”里睡一覺?因為行人倦了,因為“上善若水”,能容萬物,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干凈晶瑩,溫柔安靜,能擁抱疲倦的身軀,洗凈身心的塵埃。相較1931年的《長途》和《夜雨》中,渴望歇息卻無法停止的倦行人,如今的倦行人,不想再掙扎,不想再彷徨,蘋果爛了寄生了蟲子,地球爛了寄生了人類,寄生了就隨他吧,反正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學遠塔對海峽,遠塔是不變地屹立在山頭,但是晚霞卻是轉瞬即逝。詩人用了一個“學”字,在三年前,是學遠塔佇立在山頭對著晚霞思考,三年后是學遠塔對著晚霞,無論晚霞如何變幻,塔還是那座塔,要學習塔的這種淡然,順其自然,云淡風輕,波瀾不驚。所以把自己融于水里,正如水融于自然之中,自我作為個體,消融在宇宙天地之中,心與天地萬物同流,正所謂:“天道自然,人道無為”

3. 佛——法譬如水,能洗垢穢

《無量義經·說法品》:“法譬如水,能洗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狈鸾讨械母事斗ㄋ芟磧魤m垢,洗滌心靈。卞詩中的水意象也有洗凈浮世繁華之意。

《燈蟲》就是一首很能體現作者佛教思想的詩。此詩中的水意象也有潔凈之意?!靶◇废x”以浮華為食品,不甘淡如水,拋下露養的青身,喻指浮世中的人們,放不下塵世紛繁,如飛蛾撲火般的追逐。艨艟是古時戰船,金羊毛,海倫的秀發取自希臘神話,珍貴的金羊毛使得很多英雄為之喪命,美麗的海倫也引發了特洛伊戰爭,看不穿的浮世中人,明知前方是覆滅,卻仍然為了心中之欲念前往。而最終只能是“光明下得了夢死地,也畫了佛頂的圓圈!”第二天醒來,“明窗靜幾”,我“吹空”掉了一地的小燈蟲,“像風掃滿階的落紅”不管如何英勇地前往,如何炫麗地飛舞,最終也都成空,還不如就“淡如水”,不如就放下“浮華”,用“甘露”養“青身”?!稛o題三》中:“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边@一句的水意象也體現了水能洗垢穢,洗凈浮世繁華之意。

但是,要說卞之琳詩中的佛學因素僅僅是民族文化沉淀的下意識浮現,恐怕也不盡然。卞之琳30 年代中期(1935—1937)的詩歌,佛教意象出現得相當集中,《圓寶盒》中的“色相”,“念珠”,《白螺殼》中的“空華”,《無題四》中的“鏡花水月”,以及《燈蟲》中的“佛頂的圓圈”等等。而卞之琳從1933 年與廢名交往密切,1983 年卞之琳在為《馮文炳選集》所寫的序中,曾自述與廢名的交往,提到:“他雖然私下愛談禪論道,卻是人情味十足?!边@位“參禪悟道的廢名先生”(朱光潛語)對卞之琳的影響,江弱水也曾說:“一、藝術上從情境的寫實轉入了觀念的象征;二、思想上以佛家的空靈結合了儒家的著實?!?/p>

結 語

卞之琳詩中的水意象體現了他對儒、道、佛思想的繼承。儒家以奔流不息的流水喻時光飛逝,以源源不絕的流水喻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卞詩中的流水主要表現一種時不我待的感嘆,感嘆世事變遷,時光流逝。道家以水喻道,贊美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品質,以止水喻心靜,主張一種超然物外,遺世獨立的人生態度。卞詩中的水也體現出“上善若水”的品質,水意象主要體現的是其順其自然,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佛教以水喻輪回,無休無止,仿佛苦海無邊,水在佛教中也因其靜潔,能洗凈污濁的特性來喻佛性,卞詩中的水意象也有展現出洗凈浮華的清潔之意。

當然,儒對于卞之琳的影響絕不僅在時如逝水的感嘆上,道對其影響也不只是順應自然,佛對其影響也絕不止于佛性的凈。在由《易經》引申為儒、道各有側重的“天行健”和“生生之謂易”的思想里,他取其“行”和“易”,在佛家的“色空”觀念中,他取其“空”。正如“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無題五》)所反映的虛無思想,“我們腳踏實地,就用腳來量吧,一腳一foot,兩腳兩feet”所展現出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前行和“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魚化石》)所表達的變易。只是本文旨在于以水的意象為視角,來分析卞詩中的儒、道、佛罷了。

卞詩中汲取并融合了儒、道、佛不同的思想觀念。但佛家的禪趣,道家遺世高蹈的飄逸,都不是中國詩的根底,大部分的中國文人骨子里仍然是儒家的。中國詩的情趣,乃至中國的文學,其主流基本上是內儒而外釋、道。關于儒家的現實精神對中國文學、中國文人“深入骨髓”的影響朱光潛也說:“超世而不能超欲,這是游仙派詩人的矛盾。他們的矛盾還不僅此,他們表面雖想望超世,而骨子里卻仍帶有很濃厚的儒家俗世主義的色彩,他們到底還沒有丟開中華民族所特具的人道?!薄笆芊鸾逃绊懙闹袊姶蟀胫挥小U趣’而無‘佛理’?!鹄怼钦嬲姆鸺艺軐W,‘禪趣’是和尚們靜坐山寺參悟佛理的趣味?!薄八麄兯w慕的不是佛教而是佛教徒?!北逯赵谄溟L篇小說《山山水水》中,借人物廖虛舟之口來評價自己:“我只是以佛家的空靈來清疏了我儒家頭腦的踏實?!币虼?,卞之琳也是如中國的傳統文人一般外釋、道而內儒吧。

卞詩中的水意象體現他對儒、道、佛思想的繼承,但是相比道的超然于世,佛寄希望于來世、永世,更多的還是立足于現世。卞詩中的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大都是以身邊的細瑣小事,小物為象,他詩中的水的意象也沒有包含很多形而上的思想,體現的是對人生的投入而非超脫,是對社會的關懷而非棄絕,總的來說就是體現一種儒家文化的精神。

〔1〕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吳曉.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劉艷芬.從水意象看儒、釋、道、禪時間觀的不同〔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13(5).

〔4〕江弱水.卞之琳詩藝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卞之琳.三秋草〔M〕.北京: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6〕卞之琳.人與詩:憶舊說新〔M〕.北京:新華書店,1984.

〔7〕卞之琳.滄桑集(雜類散文)1936—1946〔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8〕朱光潛.詩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卞之琳流水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傣家跟著流水走
“斷章”背后的故事
來自林間的風
卞之琳的苦戀
無題
沈從文:幫人無須更多理由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愛情,是你窗外的風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